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让学习者掌握学习技能、融入团结协作、提高做事效率。网络环境中的很多交互工具为学习者获得这些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往往被基于网络的交互水平所影响。本文通过对影响网络环境下异步交互的因素进行分析,剖析理论框架下的教学指导原则,达到优化教学模式,升级教学成果的目的。
【关键词】 中学教学 异步交互 网络环境 教学策略
1 研究背景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早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社会有效前进是目前的趋势所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现代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国家大力推广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非传统模式的教学,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异步交互教学模式越来越广泛的实施于中学教学中,其优势主要有:网络化的学习环境、广阔的学习资源、支持个性化教育。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学习情绪可以受到教学方式的影响,异步交互教学方式能大力促进学习者的良性学习情绪,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另一方面,这种交互方式能力有限,本文针对影响网络环境异步交互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2 影响网络环境下异步交互的因素
学习环境是指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环境中的条件是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条件。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期望影响着学生对于异步交互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对此,我们将传统教学环境与网络教学环境进行对比。
通过图表我们得知,相比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网络平台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学习资源,基于网络的各种交互工具也有利于学习者组建学习组织,协商认知体验。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学习者与教师的分离状态不利于交流和沟通。缺乏直面的教学、情感和接受反馈情况等是网络教学无法避免的问题。
作者总结下来,客观影响到网络环境下异步交互教学的因素为:①教师;②学生;③外界学习环境。
2.1 教师的因素分析。
2.1.1 教师的人格特质。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人格影响在异步交互教学模式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都是持久深远的。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接受其精神思想、德行品质、情感魅力等因素,促成学生从各方面接受其正面影响。
2.1.2 教师的角色扮演。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如果在交互过程中出现了不合理的偏离现象,教师有责任调整教学方向,在异步交互教学中,教师身份从传统的主导者、传递者逐渐转换为参与者、辅助者,负责把持教学布局,重新引导学生进入对应的阶段,并注重这过程中的师生反馈和交流。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充当多种角色,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并形成自我认知体系,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
2.1.3 教师教学任务的设计与操作。基于网络的异步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师生之间是处于异地异时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很多讯息如表情、动作、语气等元素是无法传递的,因此,教师对于这样条件下的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尤为重要。和传统教学模式有类似的地方,基于网络的异步交互教学有如下教学功能:①信息的传递与接收。②精神和情感的传递。③促进学员间的协作共习。这三点任务可以看出,在网络环境下,教师除了设计出合理有效的针对异步交互条件下可实施的教学任务外,还应调控和引导生生、师生间的交互,防止出现方向性的偏离。事实证明,基于解决问题目的的协作性学习方式对于提升学生成绩、促进学生形成创新理念、培养学生积极心态养成、提高学生团体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等方面有积极功能。因此,优秀的教学交互设计和实施更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间的互动因子。
2.2 学生的因素。学生方面的因素又分为: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
2.2.1 智力因素。智力(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不同学生的智力高低是有个体差异的,但并不是认知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2.2.2 非智力因素。除了智力因素以外,交互教学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恒心意志、情感倾向等因素影响,非智力因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①学习风格: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不同风格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其倾向性,因此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应多方面考虑,保证不同风格的学生都能乐观积极的接受教学内容。②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学习动机又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A.内部动机: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B.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
2.2.3 学生的网络交互能力有限。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学生进行网络异步交互时,其网络资源搜集能力、交互参与情况、社会存在状态表现了他们的网络交互能力水平。因此,学生的网络交互能力需要切实提高,才能达到良好的交互效果。
2.3 学习环境影响分析。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广袤空间,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资源,学生很容易迷失和盲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提供相应的帮助,准备对应的学习资源,减少学生在搜集上的时间浪费。同时,面对网络环境中其他方面的诱惑,自控力有限的学生很容易偏离学习正轨,教师对此应从教育道德角度正确引导学生。
2.3.1 技术原因。技术原因体现在网络的两方面:①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是一项相对较新较前沿的媒体,学生最初接触是必然会产生一定的陌生感和不适感,容易在操作上犯技术性的失误,造成无法及时进行交互体验。②网络资源,计算机网络资源是一把双刃剑,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交互学习提供了素材支持,另一方面,对于中学生来,海量的信息容易产生信息迷航,部分吸引学生眼球的教学无关信息会分散他们注意力,减弱其学习积极性,影响交互效果。
2.3.2 非技术原因。非技术原因主要包含人际关系、条件因素、学习环境等。网络环境下的人际关系体现很单薄,往往就通过一个ID号或者用户名来体现,由此形成了学生与教师间较大的空间距离感和陌生感;学习氛围上来说,网络环境中的氛围比较淡薄,缺少了语言、声音、表情等可视性强烈的元素,缺乏情感色彩充斥,由此减弱交互效果。
总结上诉对影响网络环境下异步交互的因素,我们教育者应当抓住影响要素的关键点,有的放矢,扮演好教师的多种角色;注重施教过程中结合异步交互教学的策略调整;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情况,因材施教;设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通过营造适当的教学氛围来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协调和分配教学资源,多方面多角度的构建良好的交互环境,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模式,升级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中学教学 异步交互 网络环境 教学策略
1 研究背景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早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社会有效前进是目前的趋势所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现代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国家大力推广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非传统模式的教学,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异步交互教学模式越来越广泛的实施于中学教学中,其优势主要有:网络化的学习环境、广阔的学习资源、支持个性化教育。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学习情绪可以受到教学方式的影响,异步交互教学方式能大力促进学习者的良性学习情绪,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另一方面,这种交互方式能力有限,本文针对影响网络环境异步交互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2 影响网络环境下异步交互的因素
学习环境是指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环境中的条件是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条件。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期望影响着学生对于异步交互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对此,我们将传统教学环境与网络教学环境进行对比。
通过图表我们得知,相比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网络平台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学习资源,基于网络的各种交互工具也有利于学习者组建学习组织,协商认知体验。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学习者与教师的分离状态不利于交流和沟通。缺乏直面的教学、情感和接受反馈情况等是网络教学无法避免的问题。
作者总结下来,客观影响到网络环境下异步交互教学的因素为:①教师;②学生;③外界学习环境。
2.1 教师的因素分析。
2.1.1 教师的人格特质。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人格影响在异步交互教学模式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都是持久深远的。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接受其精神思想、德行品质、情感魅力等因素,促成学生从各方面接受其正面影响。
2.1.2 教师的角色扮演。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如果在交互过程中出现了不合理的偏离现象,教师有责任调整教学方向,在异步交互教学中,教师身份从传统的主导者、传递者逐渐转换为参与者、辅助者,负责把持教学布局,重新引导学生进入对应的阶段,并注重这过程中的师生反馈和交流。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充当多种角色,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并形成自我认知体系,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
2.1.3 教师教学任务的设计与操作。基于网络的异步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师生之间是处于异地异时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很多讯息如表情、动作、语气等元素是无法传递的,因此,教师对于这样条件下的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尤为重要。和传统教学模式有类似的地方,基于网络的异步交互教学有如下教学功能:①信息的传递与接收。②精神和情感的传递。③促进学员间的协作共习。这三点任务可以看出,在网络环境下,教师除了设计出合理有效的针对异步交互条件下可实施的教学任务外,还应调控和引导生生、师生间的交互,防止出现方向性的偏离。事实证明,基于解决问题目的的协作性学习方式对于提升学生成绩、促进学生形成创新理念、培养学生积极心态养成、提高学生团体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等方面有积极功能。因此,优秀的教学交互设计和实施更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间的互动因子。
2.2 学生的因素。学生方面的因素又分为: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
2.2.1 智力因素。智力(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不同学生的智力高低是有个体差异的,但并不是认知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2.2.2 非智力因素。除了智力因素以外,交互教学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恒心意志、情感倾向等因素影响,非智力因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①学习风格: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不同风格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其倾向性,因此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应多方面考虑,保证不同风格的学生都能乐观积极的接受教学内容。②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学习动机又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A.内部动机: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B.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
2.2.3 学生的网络交互能力有限。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学生进行网络异步交互时,其网络资源搜集能力、交互参与情况、社会存在状态表现了他们的网络交互能力水平。因此,学生的网络交互能力需要切实提高,才能达到良好的交互效果。
2.3 学习环境影响分析。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广袤空间,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资源,学生很容易迷失和盲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提供相应的帮助,准备对应的学习资源,减少学生在搜集上的时间浪费。同时,面对网络环境中其他方面的诱惑,自控力有限的学生很容易偏离学习正轨,教师对此应从教育道德角度正确引导学生。
2.3.1 技术原因。技术原因体现在网络的两方面:①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是一项相对较新较前沿的媒体,学生最初接触是必然会产生一定的陌生感和不适感,容易在操作上犯技术性的失误,造成无法及时进行交互体验。②网络资源,计算机网络资源是一把双刃剑,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交互学习提供了素材支持,另一方面,对于中学生来,海量的信息容易产生信息迷航,部分吸引学生眼球的教学无关信息会分散他们注意力,减弱其学习积极性,影响交互效果。
2.3.2 非技术原因。非技术原因主要包含人际关系、条件因素、学习环境等。网络环境下的人际关系体现很单薄,往往就通过一个ID号或者用户名来体现,由此形成了学生与教师间较大的空间距离感和陌生感;学习氛围上来说,网络环境中的氛围比较淡薄,缺少了语言、声音、表情等可视性强烈的元素,缺乏情感色彩充斥,由此减弱交互效果。
总结上诉对影响网络环境下异步交互的因素,我们教育者应当抓住影响要素的关键点,有的放矢,扮演好教师的多种角色;注重施教过程中结合异步交互教学的策略调整;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情况,因材施教;设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通过营造适当的教学氛围来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协调和分配教学资源,多方面多角度的构建良好的交互环境,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模式,升级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