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中的反思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ngyy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教师从教育观念、课程资源的选择、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可喜变化。如多媒体教学的开展,远程教育课堂的开发,网络课件的应用等等一系列变革使得当前的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从实施过程中也显露出了许多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理解不到位,继而引发了课堂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和绝对化的做法。对此,我们应及时地予以关注、研究和澄清,以保证课堂教学沿着课程改革的宗旨和轨道深入推进。
  
  问题一:太多提问是互动的教学方式吗?
  
  现象:在部分学科课堂上,一些老师热衷于穷追不舍地提问,或是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提问,以示平等;一节课平均要提问30-40个(人次)问题,以为只有如此“启发”,才能消除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以此来激活课堂的互动气氛。教师提问不断,学生对答如流,师生配合很流畅;个别情况下也出现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多次启发未果的尴尬境况。但实际上很少有学生不照着书本或教辅书来作答,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的更不多见。用提问的方式来“灌”,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课堂教学现象。
  反思:新课程倡导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说教者”而是学生的“话对者”、“合作者”。为了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观,让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教学满堂灌不对,满堂问肯定不好,提问不等于启发式教学。如果这种提问的课堂教学变成了“满堂问”,便是过去课堂“满堂灌”的翻版,便是走了极端。课堂教学固然要对问题进行预设,但问题的设置要有价值、有意义还要有层次,问题的出现要正合时宜,且难易程度恰到好处、份量适中,且正好适合答问的某个学生;关键是设问是否具有启迪学生的思维及创新意识(就本节课而言),能否让学生引起思考后再回答,哪怕回答得并不准确或完善。因此,新课程倡导互动教学方式的背后要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来支撑。问题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课堂的真谛,师生在互动过程中要有思想火花闪现与撞击。互动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形动,更重要的是脑动,让学生在真正的互动课堂里变得越来越聪明是新课程理念的追求。
  
  问题二:教学活动的目的仅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吗?
  
  现象:在一些学科课堂中(尤其是小学段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动不动就某一问题开展小组讨论;一时间:幻灯或电视屏幕丰富多彩,各种少儿歌曲轻快悠扬,课堂好像皆大欢喜,充满了平等、探究、交流的气氛;然后教师又整理课堂,提出问题组织活动,如此反复好几次,一节课上活动就占了35分钟,美其名曰:合作、探究、交流。
  反思:尽管活动对人的发展有决定意义,它也是新课程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但课堂里光有热闹的活力是不够的。如在一堂课里设计的活动及其形式过多,活动晃动的频率过快,让学生视听的画面过杂(简称“三过”),提出问题后又不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就失去了内容活动化的意义,而且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零乱。在一些学科大型评课活动中,参赛课或获奖课“三过”现象比较突出,执教者往往是新课程的教学骨干,这些课很可能会成为课堂教学推进的“风向标”。这又是我们必须要引起关注的问题。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教师对活动的指导水平?将对活动形式的重视与活动的质量结合起来,正确得处理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有效性关系。切实做好既要内容活动化,又要活动内容化,避免出现“三过”现象。在设计活动时,注意设计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是活动相对于本节课教学的阶段目标,要坚持适度原则;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思考,践行达到明理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问题三:学生围坐在一起就是合作学习吗?
  
  现象:当前在我县一些小学课堂中(尤其是低段教学),课桌排列都和以前大不一样:两个课桌一并,八名同学围坐周边,上课是前边两名同学要转身听课,侧边四名同学都要侧身听课,学生一节课坐得很不舒服。教师讲一会儿后提出问题让小组合作,前面两名同学马上转身,侧面四名同学也正身围坐一起热烈地合作讨论起来,讨论结束后又恢复原状继续听讲。
  反思: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开展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以张扬。在实施合作学习策略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但有的教师往往是不考虑必要与否,动不动就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落实合作学习。前后排学生围坐在一起,成员的构成难以做到优势互补,加之大多学生不会讨论,面对议题无从开口,或乱谈一通,或是在作业本上你看我的、我看你的,只要答案一致就行,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质上对学生思维没有多大触动。这种过于追求“形”上的合作学习方式,它不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去澄清。合作学习应要求学生做到独立学习在前,合作交流在后。学生应根据学习目标或讨论题,自己先认真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然后再小组议一议、辩一辩、问一问。当然与同学的合作要诚恳,不要讲题外话,不议浅显明了的问题,应着重商讨有广度、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既要做到各抒己见,又要学会博采众长。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问题四:用教材教就不要求学生阅读、思考、品味教材吗?
  
  现象: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课程资源、教材资源的日益丰富,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但同时也使许多地方学校教材多版本、多层次现象比较突出。如我县七年级《思想品德》用的是山东人教版,八年级用的是陕西人教版,九年级用的是人教版;加之现行教材灵活多变,形式也丰富多样,教材一问一答或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设计形式越来越多。使得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教师中,根据某一框题内容的教学,设计了很多情境,师生共同列举了紧扣知识的典型材料,提出了很多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材料和情境,谈看法、谈体会、提建议等,或者针对教材、课标及应试重点,就本节课设计好几个围绕考点的典型材料、问题,只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或简读课本就进行讲解、讨论,一节课热点、考点、重点讲得不亦乐乎,好像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受到了生动的教育和深刻的启迪。
  反思:课堂教学中这种对基础知识一带而过,追求热点、考点、重点的做法其实就是应试教育的标准教法,是舍本逐末。教材是许多教育专家几年甚至是十几、几十年精心编排的,这种教法使得教材上非常经典而且非常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地方没利用。从帮助学生做人或完成校长布置的考试要求来说,这无疑是一堂很专业的好课,但学生还不知道老师讲的是教材上的什么内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缺乏必要的知识支撑,很难产生持久的效应。当我们纠正以往过于偏重“教教材”的做法时,也应注意不能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不能走向非常随意地处理教材的极端。教材是重要的课堂学习平台。教材上非常经典而且非常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地方要充分利用。改变过于偏重“教教材”,倡导“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它并没有完全否定“教教材”的作用。如同课堂学习的模式包括接受模式和发现模式对人的发展都是必要的道理一样,提倡“用教材教”,并不否定“教教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有的段落或知识主干的地方就要“教”,要让学生阅读、思考、品味教材,在阅读、思考、品味教材中落实“双基”目标是必须的。因此,对新课程理念我们不能作肤浅的、表层的理解。应当全面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提出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的教学关系。
  以上所出现的这些教学行为的分歧与偏差,反映了当前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遇到传统教学观念与新课程教学观念的交织和碰撞,这些将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纠偏。要把新课程理念转变成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实践,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需要有“理念→观念→教学模式”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最终逐步使课堂教学能全面反映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及目标。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施教者的“素质”,家长的修养尤其需要加强。  一个合格的家长必须时时自问:我想让孩子具备哪些素质?这些素质我自身是否具备?  一个合格的家长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前,你要注意以下事件:某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博士后跳楼身亡,某知名高校化学家吞剧毒自杀,原因是“压力大”或没能得到某院士衔……某调查称,中国人普遍缺乏“幸福感”,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是“
期刊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最不愿遇到的问题不是学生学不会,而是学生不愿学、不愿做。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本文结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提出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和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体育游戏 练习 兴趣 娱乐    一直以来,在我国的体育课堂上,利用练习来使学生获得锻炼和学会知识及技能是我们一贯的教学方式,而游戏大多是起到课后放松的作用。那么游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我院教学的实际,就解决电工学课程中教学内容多学时数少的矛盾,对其理论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初步想法及尝试。  【关键词】电工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作为基础课程的电工学,对于拓宽学员知识面,加强基础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工学课已不仅仅是为某“专业”服务的打下一定基础的技术基础课,它本身就代表着一个技术领域。据了解,国外电工学课程的设置并不针对专业
期刊
新课程改革最为突出的一个重要标志,即凸显“学生是学习主人”的主体地位。我所创建的“三点三助”教学法,其主旨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苦与乐转化,时时凸显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一、针对新知识的生长点展开讨论,有助于知识的内化和开放思维    精心设计能像雨后彩虹引起学生有兴趣思索的问题,创设激发知识内化和有助于思维开放的情趣,让新知识生长点自然而然成为首选的讨论题。比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我在
期刊
新课程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即“评价体系不仅要学生的成绩,而且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样的评价体系要包括多元的评价指标,多元的评价方式,多元的评价主体几个方面。现行的学生评价体系往往过分关注学生成绩而忽视了评价的激励功能。这就要求改革现行过分关注选拔功能的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评语评价就是发展性评价的一个环节。  评语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为适应新课改形势的要求,必须深化课堂改革,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为此,我从2003年加入了学校课题组,承担了邹城市研究课题,在历史课上进行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实验研究,经过3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和体会。    一、研究依据    理论依据:以“三个面向”重要
期刊
一堂成功的课应该有三个特点:活动性、主动性、互动性。何谓活动性?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也就是说变传授式教学为活动式教学,让学生自学自悟,淡化教师的讲解分析,强化学生活动。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活动起来就必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自我参与学习活动,自我掌握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自我反馈、组织调控学习,自我激励、总结,评价学习。教学时要把教师指令性学习活动转变为学生主动
期刊
教学朱自清的《匆匆》一课,学生感受到了时间的来去匆匆、时间的短暂,萌发了珍惜时间、用功读书、将来能像作者一样干一番大事业的决心和愿望。  课尾,我为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学了这篇文章,同学们心中产生了很多的感受,下面我们来个仿写名言,看看能不能像作者一样写出对时间感悟的名言,大家有信心吗?”在我的鼓励下,同学们都埋头写起来。  生1:青蛙冬眠了,有再睡醒的时候;潮水退了,有再涨
期刊
时常在办公室中听到有人抱怨,某些题目讲过很多次,但仍然有很多学生不理解。通过谈话发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其中有学生的原因,但教师没有营造好上课的气氛,没有调动起学生情绪是主要的原因。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就没有良好的课堂收益。作为一名教师,若要上好一堂课必须营造好良好的课堂气氛。从教育学的角度讲,良好的课堂气氛具有良好的感召力,容易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行动中,在感情上得到满足、愉悦、陶
期刊
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2005年,对外贸易额达到1422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外汇储备余额为8189亿美元,同比增长34.3%。国际贸易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越来越复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纠纷日益严重,对国贸人才又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而目前外贸人才无论在数量上和素质上离现实要求均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