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等客观条件以及仪器本身因素的限制,有些实验效果不够理想。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一、化静为动,课堂充满活力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无声变成有声,化静为动,将学生带入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部分时,雾、雾淞、霜、雪、冰雹、云、雨、露珠在课堂中我们很难直接观察到。所以我们把这些自然现象浓缩在一个几分钟的片子里,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 化抽象为具体,降低教学难度
  初中物理知识中有些物理现象、过程难以被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想象,仅仅用语言的描述很难让没有感性认识的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这些知识点往往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而多媒体教学课件对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有很重要的帮助作用。我们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规律和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摆脱思维障碍。例如,很多学生对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难以理解,我们用flash工具做成一个演示课件,通过形象的模拟音叉的振动,放大空气中分子的疏密变化展现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声波形成过程,大大降低了这个知识点的难度,学生对声波形成和传播过程更易理解。又如,讲解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时,教师可以制作电子教案,用图片来演示各支路的电流,用不同颜色的箭头区别流入和流出的电流方向,学生就能比较直观地发现串、并联电路的各自特点,并且能轻易了解它们的不同之处,使抽象模糊不清的问题,变得印象较深,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因此,多媒体的运用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对于突破教学难点很有帮助。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一些演示实验需要展示、实验技巧和方法需要示范,由于课堂的试验器材等条件的限制,教学的效果有限。这时如果利用多媒体,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例如教师在上《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一课时,根据电路进行实物接线,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实验电路比较复杂,教师在上课前,往往都演示一遍电路的实物接法,但由于实物演示不够直观,学生往往都不能看的很清楚,所以,实验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电路故障,而且还容易烧毁电路设备等,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不仅教师可以轻松接线,学生也可以看的更清楚,而且比在实际实验中出现故障要少。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精心设计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分、典型并相对完整的材料,设计出能满足学生探究需求的典型环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调动各种器官,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得科学知识。如在教“物体的浮与沉”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物体的沉浮状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三步小组操作实验:1.让学生准备体积大小相等,质量不同的东西。2.准备质量相等,体积大小不等的两种物体,如木块和石块。3.准备体积和质量都不相等的物体,如纸片和玻璃片。每一步,都让学生将两个物体放进同一个盛满水的容器内,观察浮沉情况,并各自作好记录。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条件以及自己亲手操作的实验,做好结果记录,进行比较,自己总结出物体沉浮的条件。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思维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和一些工具软件创设的虚拟仿真实验室进入了我们的物理实验教学,它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操作环境、为教师提供了开放性的教学平台、学生探索性的学习平台。一方面,虚拟实验可以弥补传统实验中,由于条件的限制,仪器被损坏的不可修复性等所造成的学生探求欲望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它为实验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手段,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究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究、分析、思考任务交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被动的实验变为主动的探究,在虚拟仿真的情景下来学习、来创造,自主地发现、探索知识,使学习过程呈现一种新景象。如在进行物理电学实验的教学时,所使用的“新课标实验室—初中电学”就是一个很好的虚拟仿真教学软件。该软件不仅在仿真器材的基础上,借助于复杂的程序内核,虚拟出了一个逼真的电学实验室,而且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能根据电路的连接情况自动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产生逼真的实验的效果,能迅速识别电路连接方式并绘制出电路图。在这个实验室里,学生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练习,还可以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得到培养和提高。
  五、要把握好多媒体的辅助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们学习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热情都很高,然而多媒体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因此应用要适时恰当、科学合理,以免弄巧成拙。因此在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不能全盘代替物理实际实验。应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制作或选择优秀的适合的教学课件,把在现有的实验条件难以完成的实验做成教学课件,适"度"地应用多媒体。它在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它既不能取代教师,也不能代替实验。
  实践证明,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不断普及的今天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电化教学设备,为物理的实验教学提供更大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辅助教学与实际实验教学的关系,找出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更多更好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上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总之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结合,适时而用、取长补短,使物理实验课教学达到最优化。
其他文献
新课程指出,生物教学应注重信息技术与生物学习的结合,而信息技术就是现今中小学课堂所使用的多媒体。这些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利用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优化生物教学过程,增加学生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其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优势。  一、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一)“活化”了生物教材,丰富了课堂  初中生物本身,就是一门解释世界生命奇观和本质的一门自然科学。单凭干枯的文字
期刊
“探究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他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式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进一步指出,教师的新技术和习惯,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民族素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物理学的教学中,不但要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故此教师不应是传统授业、解惑,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方法,培
期刊
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前人之述备矣。素质教育不是全新的概念,但近年来,国家将素质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关于素质教育的探讨愈发热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关于素质教育的部分讨论,受到了局限。  这种局限就是:学校教育。大部分基于素质教育的讨论是在学校教育的范围内进行的,但忽略了校园以外的受教育者,而这些受教育者的数量之多是不容忽视的。素质教育是基于对受教育者的教育,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教育。撇开教
期刊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人格,为社会培养健康人格的人才,也就是借助人类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价值去发展个性,形成伦理、道德、心智、身体全面发展的人。当代青年学生面临的最大课题是怎么样做人的问题,因此,对青年学生加强健康人格培养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而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语文学科义不容辞地要对学生的人格培育发挥主要作用,语文教学自然就担负起人格雕塑家的使命。  语文教学负有教学文和教做人的双重
期刊
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指出“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能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最核心、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会思维,学会创造性的思维。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对此我深有感触,并立志将教育改革专家张熊飞教授的“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的理念实践于生物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深入,对教学质量进行积极评价已成为素质教育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评价除了能反馈教学信息以外,也能起到对教学知识的强化作用。然而,在对教学质量进行诸多环节的评价当中,对学生课堂的表现做适当地表扬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下面我就此浅谈几点心得:  一、适当表扬对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  课堂评价所接收到的教学反馈信息,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及时地
期刊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课程,担负着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重任,信息技术课为学生了解计算机,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提供了平台,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得到培养是新形式下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师,下面谈谈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
期刊
一、临界生的界定  关于临界生的概念,学界存在不同看法。有学者认为:临界生是指具备一定素质并且在高考中有希望考上大学的高中学生。也有另一种观点指出临界生通常是指高考中成绩处于中等、接近达线的考生。笔者认为,临界生是指总分(或单科)成绩临近或者刚刚达到一定分数界限的考生,学习成绩波动比较大,一定时期内呈现不稳定状态,通常情况下是指总分(或单科)成绩与本科总分(或单科)成绩一本、二本控制分数线相差不多
期刊
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形式,其新颖性、独特性和实用性被认为是创造力的重要特征。数学是一个多元的复合体,它不仅包含静态的事实性知识,还包括动态的创造性活动,因此,数学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教学,也包含创造性的活动教学.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思考。  一、变
期刊
《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是我校机电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学生完成岗位职业活动所需知识、能力整合的基础性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制图和测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计算机绘图和零件测绘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机械行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如何使学生能够掌握水泥设备相关的机械制图与测绘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技能、具备职业素养,学完后就能上岗就业,让学员满意,使企业满意,成为我们教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