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以来,“自主性”成了幼儿学习以及生活的关键词,《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在此基础上,自主点心成了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新形式,为幼儿更好的享受生活开辟了新方向。此外,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一直备受人们推崇,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那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们除了关注集体活动外,也应着眼幼儿的生活活动,而餐点活动作为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隐藏着许多教育契机,值得我们细细挖掘,从而为幼儿更优质更美好的生活奠定基础。
关键词:自主;餐点活动;乐享生活
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自主性”成了幼儿学习以及生活的关键词,《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在此基础上,自主点心成了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新形式,为幼儿更好的享受生活开辟了新方向。此外,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一直备受人们推崇,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们除了关注集体活动外,也应着眼幼儿的生活活动,而餐点活动作为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隐藏着许多教育契机值得我们细细挖掘,从而为幼儿更优质更美好的生活奠定基础。
一、传统餐点活动特点
(一)定时定量
在《指南》颁布之前,我们要求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一起喝牛奶、吃點心,常常会发现,有的孩子不愿意或不喜欢喝牛奶,这时老师就要千方百计的为孩子们展现各种关于牛奶的知识,给“牛奶”换各样如“能量水”“加油站”这样好听新奇的名字,试图让孩子们喜欢上它,然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二)教师包办
以往点心活动,往往都是教师准备好每一份点心,通过分发、逐一点名拿取、分小组拿取等方式进行,幼儿只需做好餐前卫生准备,取现成就好,缺少自主的机会。
(三)场地欠讲究
幼儿在吃点心时,往往在教学活动之前,因此很多情况下,幼儿吃点心都是围成半圆形坐在小椅子上,或者到自己的座位上,少了些温馨感。
二、对传统点心活动的几点思考
(1)《指南》强调: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孩子们每天来园时的就餐情况各不相同,而幼儿园里定时定量的点心是否真正合理,是否有利于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2)《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的发展。而我们在点心环节是否可以创造幼儿自主的机会,改变被动的现状。
(3)在集体行动、步调一致的氛围下,有些孩子可能会不适应这样的环境,会感受到一种约束与压力,从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而怎样才能创设出一种温馨、轻松的环境,让孩子们感到轻松自在并享受其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为了让孩子们的在园一日生活更加自主、轻松,满足孩子们的不同需要,我们开始积极地调整与改变,真正让孩子们享受生活、快乐生活。
三、餐点活动大变身
(一)时间安排更自由
从一开始的“一致化”转向“自主性”,减少约束力,从每个孩子的不同需求出发。有的孩子因为父母没有时间准备早餐,早上来园时便需要点心的补充。而有的孩子在家里刚刚吃的饱饱的,来园时几乎一点不饿,对牛奶点心没有丝毫食欲。于是我们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安排时间,从入园到饭前户外活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摄取点心,不再固定安排时间,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
(二)环境创设更细致
《指南》中的教育建议指出:我们需要给幼儿营造温暖、轻松的环境。为此我们在环境布置上也花了一些心思。
1.用餐环境家庭化
美丽的鲜花、缤纷的糖果、各样的果子装在漂亮的透明长罐子里,它们整齐地摆放在铺了碎花布的小桌子上,墙上挂着每一个孩子的照片,一抬头就能看见,空气里时不时飘来一阵花香,孩子们围坐在“小花桌”旁,听着悠扬舒缓的音乐,可爱的笑脸在有阳光的日子里更加灿烂了,说笑间享受着美味的点心……这样一幅温馨而甜蜜的画面每天都发生在我们专门设立的“点心桌”区域里,孩子们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舒服自在,享受着美食、享受着音乐、享受着鲜花与快乐,更在这样一段简单又美好的点心时光里,享受生活。
2.取餐方式自主化
以喝牛奶为例。我们在窗台上用不干胶划分出了一格格区域,每个小方块上标明一个孩子的学号,点心时间提前将所有牛奶摆放进格子中准备好,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学号取相应的牛奶,一方面加强孩子们对数字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准确快速地了解全班幼儿的喝牛奶情况。随着孩子们能力的逐渐发展,我们再开始让孩子们进行摆牛奶、插吸管等生活活动。
3.点心及容器美观化
从美观的角度出发,我们选择将不同品种的点心装进玻璃罐中,一眼就能看到里面所装的物品,透明的罐子搭配精致的小夹子,给人以美感,而点心在外观上就是以孩子们喜爱的动物形象或者不同的可爱形状呈现,这本身就是一种美的视觉享受,更烘托出家的温馨感。
(三)点心品种更多样
相比以往单一的点心,在种类上也有了一定变化,从形状到口味都有了很大提升。为了使点心环节内容更加丰富,我们新增添了一个“自主吃坚果”的内容,请幼儿在吃点心的同时,根据自己意愿和能力选择不同种类的坚果,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主要选择开心果、巴旦木、腰果、瓜子、花生等较容易剥开的坚果,同样分别装在漂亮的玻璃小罐子中,在罐子盖子上写上数字,表示该罐子中可取的坚果数量,意义等同于点心的数字卡片。另外,点心桌上还摆放了一个茶壶,每天教师都会准备菊花茶、枸杞茶、柠檬水等饮品,请感兴趣的孩子自己倒水品尝,进一步营造自主、温馨而有序的氛围,从而让孩子们享受、体验点心的整个过程,激发孩子们快乐点心的情绪,提高自理能力,也体现了其主動性和自主性,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四)幼兒主体更凸显
以往点心环节主要作为一日生活中下一活动的过渡,在教师高控的环境下进行,作为一个独立的区块存在。而现在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像一根线一样与各个活动相融合,缓解拥挤和消极等待,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体现幼儿主体性。
(五)活动目标更明确
以往点心环节作为生活活动的一部分,主要是为了满足幼儿的营养需求,并不设立明确的目标。而经过优化后,我们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和规则意识,从而为有序地进行其他自主活动奠定基础。同时在夹取、食用点心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们小肌肉的发展,促进身心健康。
四、餐点活动自主化的优点
(一)培养幼儿自主能力和规则意识
“自主点心”、“自主坚果”、“自主倒茶”等多个环节都将重点放在了“自主”二字上。为了体现自主,除了把孩子们进食点心的时间拉长,给孩子们自由安排的机会外,我们还将取餐的动作也交由孩子,让孩子们进行自我服务,将被动变为主动,将点心的权利还给孩子。每个点心罐配备的夹子可以让孩子们根据自己意愿选择喜欢的点心,同时規定点心选取的数量上限,用在卡纸上画圆点的方式提示孩子们今天点心最多选几个,培养孩子们一定的数字概念和规则意识。另外,由于点心桌的小椅子数量有限,很有可能发生幼儿取餐人数过多的情况,为此我们与孩子们一同商量,“如果点心桌的椅子不够了该怎么办”,最终我们达成共识,点心桌坐满后,其他孩子可以选择晚一点再吃点心,等有了空位再过去,或者到自己的坐位上进餐,让孩子们学会排队,学会等待,而通过这样一种互动,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有权利制定规则,更应该一同遵守,从而增强了一定的主人翁意识。
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学会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在人多的情况下,自己可以选择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能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知道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单纯听由老师的指令,在自我服务中,有效培养生活能力,这也是最基本而重要的能力。
(二)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展
通过“夹取”“剥壳”“搓皮”等动作锻炼幼儿手指肌肉的力量以及灵活性,根据点心的大小、软硬,学会控制自己的力度。经过长时间的有效锻炼,孩子们的手部肌肉得到发展,不仅有利其进餐的效率,还有助于其穿脱衣裤鞋袜等生活技能,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等待,同时对其运动方面的积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而运动反过来也有利于幼儿肌肉的良好成长,在这样一种良性循环下,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提升生活品质
环境的不同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状态等。同样对幼儿来说,温馨而轻松的环境氛围更适宜其健康良好的成长。点心桌的设立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像家一般温暖的氛围,配合轻缓舒适的音乐,让幼儿体会进食的优雅,乐享生活。
五、结语
我们总将幼儿视为一个弱势群体,需要成人无微不至的关爱与保护,以致于这种爱常常演变成一种伤害。过度的保护让孩子变得自私,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缺乏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意识,无法离开别人的帮助;身体不能得到足够的锻炼,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等,成人的过多的包办代替会让孩子少了很多独立思考的过程,经常在集体式的管理模式下也会让孩子没有了主见。殊不知,孩子们有时比我们想象中的更有能力,也更有毅力。当看见孩子无论如何都夹不起罐子里的小饼干时,不要急着帮他拿出,多给他一点时间,等等他,请放慢脚步,告诉他正确的方法再试一试;当你有了让孩子自己动手倒水的想法时,不要顾虑太多,学会放手,让他去做,相信小小身体里有着无限的潜力,给他们锻炼成长的机会,真正享受生活。
参考文献:
[1]盛群英.小班幼儿在点心活动中的自主性培养[DB/0L].http://www.age06.com/Age06.Web/Detail.aspx?InfoGuid=cf144645-cee2-4fc8-847e-64674ff7370c,2011-6-17
[2]周丽丽.“点”入幼心——记良朋幼儿园点心环节优化化[DB/OL].http://www.ajedu.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02355,2015-4-21
关键词:自主;餐点活动;乐享生活
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自主性”成了幼儿学习以及生活的关键词,《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在此基础上,自主点心成了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新形式,为幼儿更好的享受生活开辟了新方向。此外,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一直备受人们推崇,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们除了关注集体活动外,也应着眼幼儿的生活活动,而餐点活动作为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隐藏着许多教育契机值得我们细细挖掘,从而为幼儿更优质更美好的生活奠定基础。
一、传统餐点活动特点
(一)定时定量
在《指南》颁布之前,我们要求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一起喝牛奶、吃點心,常常会发现,有的孩子不愿意或不喜欢喝牛奶,这时老师就要千方百计的为孩子们展现各种关于牛奶的知识,给“牛奶”换各样如“能量水”“加油站”这样好听新奇的名字,试图让孩子们喜欢上它,然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二)教师包办
以往点心活动,往往都是教师准备好每一份点心,通过分发、逐一点名拿取、分小组拿取等方式进行,幼儿只需做好餐前卫生准备,取现成就好,缺少自主的机会。
(三)场地欠讲究
幼儿在吃点心时,往往在教学活动之前,因此很多情况下,幼儿吃点心都是围成半圆形坐在小椅子上,或者到自己的座位上,少了些温馨感。
二、对传统点心活动的几点思考
(1)《指南》强调: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孩子们每天来园时的就餐情况各不相同,而幼儿园里定时定量的点心是否真正合理,是否有利于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2)《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的发展。而我们在点心环节是否可以创造幼儿自主的机会,改变被动的现状。
(3)在集体行动、步调一致的氛围下,有些孩子可能会不适应这样的环境,会感受到一种约束与压力,从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而怎样才能创设出一种温馨、轻松的环境,让孩子们感到轻松自在并享受其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为了让孩子们的在园一日生活更加自主、轻松,满足孩子们的不同需要,我们开始积极地调整与改变,真正让孩子们享受生活、快乐生活。
三、餐点活动大变身
(一)时间安排更自由
从一开始的“一致化”转向“自主性”,减少约束力,从每个孩子的不同需求出发。有的孩子因为父母没有时间准备早餐,早上来园时便需要点心的补充。而有的孩子在家里刚刚吃的饱饱的,来园时几乎一点不饿,对牛奶点心没有丝毫食欲。于是我们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安排时间,从入园到饭前户外活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摄取点心,不再固定安排时间,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
(二)环境创设更细致
《指南》中的教育建议指出:我们需要给幼儿营造温暖、轻松的环境。为此我们在环境布置上也花了一些心思。
1.用餐环境家庭化
美丽的鲜花、缤纷的糖果、各样的果子装在漂亮的透明长罐子里,它们整齐地摆放在铺了碎花布的小桌子上,墙上挂着每一个孩子的照片,一抬头就能看见,空气里时不时飘来一阵花香,孩子们围坐在“小花桌”旁,听着悠扬舒缓的音乐,可爱的笑脸在有阳光的日子里更加灿烂了,说笑间享受着美味的点心……这样一幅温馨而甜蜜的画面每天都发生在我们专门设立的“点心桌”区域里,孩子们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舒服自在,享受着美食、享受着音乐、享受着鲜花与快乐,更在这样一段简单又美好的点心时光里,享受生活。
2.取餐方式自主化
以喝牛奶为例。我们在窗台上用不干胶划分出了一格格区域,每个小方块上标明一个孩子的学号,点心时间提前将所有牛奶摆放进格子中准备好,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学号取相应的牛奶,一方面加强孩子们对数字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准确快速地了解全班幼儿的喝牛奶情况。随着孩子们能力的逐渐发展,我们再开始让孩子们进行摆牛奶、插吸管等生活活动。
3.点心及容器美观化
从美观的角度出发,我们选择将不同品种的点心装进玻璃罐中,一眼就能看到里面所装的物品,透明的罐子搭配精致的小夹子,给人以美感,而点心在外观上就是以孩子们喜爱的动物形象或者不同的可爱形状呈现,这本身就是一种美的视觉享受,更烘托出家的温馨感。
(三)点心品种更多样
相比以往单一的点心,在种类上也有了一定变化,从形状到口味都有了很大提升。为了使点心环节内容更加丰富,我们新增添了一个“自主吃坚果”的内容,请幼儿在吃点心的同时,根据自己意愿和能力选择不同种类的坚果,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主要选择开心果、巴旦木、腰果、瓜子、花生等较容易剥开的坚果,同样分别装在漂亮的玻璃小罐子中,在罐子盖子上写上数字,表示该罐子中可取的坚果数量,意义等同于点心的数字卡片。另外,点心桌上还摆放了一个茶壶,每天教师都会准备菊花茶、枸杞茶、柠檬水等饮品,请感兴趣的孩子自己倒水品尝,进一步营造自主、温馨而有序的氛围,从而让孩子们享受、体验点心的整个过程,激发孩子们快乐点心的情绪,提高自理能力,也体现了其主動性和自主性,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四)幼兒主体更凸显
以往点心环节主要作为一日生活中下一活动的过渡,在教师高控的环境下进行,作为一个独立的区块存在。而现在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像一根线一样与各个活动相融合,缓解拥挤和消极等待,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体现幼儿主体性。
(五)活动目标更明确
以往点心环节作为生活活动的一部分,主要是为了满足幼儿的营养需求,并不设立明确的目标。而经过优化后,我们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和规则意识,从而为有序地进行其他自主活动奠定基础。同时在夹取、食用点心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们小肌肉的发展,促进身心健康。
四、餐点活动自主化的优点
(一)培养幼儿自主能力和规则意识
“自主点心”、“自主坚果”、“自主倒茶”等多个环节都将重点放在了“自主”二字上。为了体现自主,除了把孩子们进食点心的时间拉长,给孩子们自由安排的机会外,我们还将取餐的动作也交由孩子,让孩子们进行自我服务,将被动变为主动,将点心的权利还给孩子。每个点心罐配备的夹子可以让孩子们根据自己意愿选择喜欢的点心,同时規定点心选取的数量上限,用在卡纸上画圆点的方式提示孩子们今天点心最多选几个,培养孩子们一定的数字概念和规则意识。另外,由于点心桌的小椅子数量有限,很有可能发生幼儿取餐人数过多的情况,为此我们与孩子们一同商量,“如果点心桌的椅子不够了该怎么办”,最终我们达成共识,点心桌坐满后,其他孩子可以选择晚一点再吃点心,等有了空位再过去,或者到自己的坐位上进餐,让孩子们学会排队,学会等待,而通过这样一种互动,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有权利制定规则,更应该一同遵守,从而增强了一定的主人翁意识。
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学会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在人多的情况下,自己可以选择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能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知道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单纯听由老师的指令,在自我服务中,有效培养生活能力,这也是最基本而重要的能力。
(二)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展
通过“夹取”“剥壳”“搓皮”等动作锻炼幼儿手指肌肉的力量以及灵活性,根据点心的大小、软硬,学会控制自己的力度。经过长时间的有效锻炼,孩子们的手部肌肉得到发展,不仅有利其进餐的效率,还有助于其穿脱衣裤鞋袜等生活技能,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等待,同时对其运动方面的积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而运动反过来也有利于幼儿肌肉的良好成长,在这样一种良性循环下,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提升生活品质
环境的不同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状态等。同样对幼儿来说,温馨而轻松的环境氛围更适宜其健康良好的成长。点心桌的设立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像家一般温暖的氛围,配合轻缓舒适的音乐,让幼儿体会进食的优雅,乐享生活。
五、结语
我们总将幼儿视为一个弱势群体,需要成人无微不至的关爱与保护,以致于这种爱常常演变成一种伤害。过度的保护让孩子变得自私,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缺乏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意识,无法离开别人的帮助;身体不能得到足够的锻炼,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等,成人的过多的包办代替会让孩子少了很多独立思考的过程,经常在集体式的管理模式下也会让孩子没有了主见。殊不知,孩子们有时比我们想象中的更有能力,也更有毅力。当看见孩子无论如何都夹不起罐子里的小饼干时,不要急着帮他拿出,多给他一点时间,等等他,请放慢脚步,告诉他正确的方法再试一试;当你有了让孩子自己动手倒水的想法时,不要顾虑太多,学会放手,让他去做,相信小小身体里有着无限的潜力,给他们锻炼成长的机会,真正享受生活。
参考文献:
[1]盛群英.小班幼儿在点心活动中的自主性培养[DB/0L].http://www.age06.com/Age06.Web/Detail.aspx?InfoGuid=cf144645-cee2-4fc8-847e-64674ff7370c,2011-6-17
[2]周丽丽.“点”入幼心——记良朋幼儿园点心环节优化化[DB/OL].http://www.ajedu.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02355,201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