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一个命运多舛的民族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yun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犹太人,是一个最富有经商理念和当今世界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民族,但这一民族从产生之日起命运似乎就与歧视、逃亡、屠杀等连在了一起。他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呢?他们如此聪慧与富有,为何命运却又如此多舛呢?
  
  一、历史的足迹
  
  犹太人原来是阿拉伯半岛上的一个游牧民族,最初被称为希伯来人,意思是“游牧的人”。起先居住在苏美尔人的乌尔帝国附近,后来迁移到迦南(今巴勒斯坦一带)。犹太人祖先的名字叫雅各(雅格)(阿拉伯语发音为叶尔孤白),后来改名叫以色列,意思是“和天使搏斗的人”。他们在一次灾荒中迁移到埃及,受到当时统治埃及的喜克索斯人的优待,居住在尼罗河下游,转变为农业民族。喜克索斯人被努比亚人赶出埃及后,犹太人的地位急剧下降,沦为埃及人的奴隶。他们在首领摩西(阿拉伯语发音为穆萨)的带领下逃出埃及,回到巴勒斯坦定居,并建立起以色列国和犹太国。以色列国不久即被巴比伦人消灭,犹太国坚持了几百年,也终于被亚述帝国攻占,人民被掳到巴比伦成为奴隶。波斯帝国消灭亚述后,犹太人被允许回国重建耶路撒冷圣殿。以后,犹太国又相继沦为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属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大量移居美国和巴勒斯坦,在巴勒斯坦重建以色列国,重新人为地恢复口语希伯来语,导致和当地定居已久的阿拉伯裔巴勒斯坦人的矛盾斗争,使中东成为世界的热点地区。
  
  二、悲惨的命运
  
  公元前580年,新巴比伦王国攻占了犹太国后,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将数万名犹太人作为俘虏押回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犹太人开始了第一次流散。
  在此后的几百年间,犹太人又有两次大流散: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2年入主犹太教圣城耶路撒冷,导致犹太人被疏散到南欧、北非和中亚等地区。
  到了公元前二世纪初,犹太人发动了三次对罗马帝国的武装起义,但均遭失败命运,而且遭到三次大屠杀,死亡150多万人。幸存的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和被驱逐出巴勒斯坦,结束了犹太民族主体在巴勒斯坦生存的历史,由此开始了在全世界的“流散史”,犹太人也就成了一个没有祖国的民族。
  在以后漫长的一千多年间,犹太人流散到世界各地(也包括中国)。而流入西欧的遭到当地人的排斥:在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欧洲,犹太人被视为异教徒而遭到歧视、隔离,受到一波又一波的反犹浪潮的冲击以及一次又一次的大屠杀。当时的犹太人等同贱民,被视为“道德上的麻疯病患者”,不得与基督教徒混杂,被强迫集中在犹太人贫民区“隔都”实行圈禁,有的国家甚至规定犹太人外出必须配戴醒目的黄色标章加以羞辱和隔离。在西欧的犹太人,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惨遭纳粹德国的民族清洗(种族灭绝)。在这次大屠杀中,共有600多万犹太人被屠杀,占欧洲犹太人人口的三分之二。
  
  三、厄运的原因
  
  纵观犹太人的历史,可谓一部悲惨的被驱逐、被排斥甚至被屠杀的血泪史。那么,是什么原因让犹太人的历史如此多灾多难呢?
  
  1、历史的原由
  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攻占巴勒斯坦后,犹太人举行过多次大规模反抗罗马占领者的起义,但都遭到了罗马统治者的血腥镇压。到公元135年的犹太人起义再次惨遭失败为止,罗马统治者共屠杀了百万犹太人,最后还把余者全部赶出巴勒斯坦土地,使他们流散到西欧。在西欧落后的小生产农牧社会里,土地被人们视为最珍贵的财富,商业则是人们鄙视的行业。犹太人逃往西欧后,当地的封建主们非常歧视他们,不许他们占有土地,只许他们经营商业,经商则使犹太人拥有了大量财富。
  公元13至15世纪,欧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当地新兴资产阶级同那些经商致富的新兴的犹太人资本家们产生了利益冲突,厄运再次降临到犹太人的头上。现实利益的冲突加上宗教信仰的差异,使大批犹太人被迫流亡到东欧及美洲各国。不幸的是,这种反犹排犹的意识,居然随之传播并演变成了一种文化沉淀,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一直“遗传”到现在。
  
  2、宗教的情结
  基督教是世界上流传最广、信教人数最多的宗教。基督教教义认为,是耶稣的门徒犹大为了30块银币而出卖了上帝之子,是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就造成了基督徒们在情感上对犹太人的仇视,使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人在宗教感情上很难接纳犹太人。这种宗教感情的社会化,又逐渐衍化成一种大众化的厌恶犹太人的社会心态。而这种社会心态也作为一种文化沉淀世代“遗传”,并随着岁月的推移,逐渐与社会经济政治相結合,使之成为一种随时可以被利用的社会政治的潜在力量。
  
  3、民族主义优越论
  犹太教中一个重要而又致命的观念,就是选民思想。犹太人以为他们的神耶和华时刻都在精心呵护着他们,而他们是神的宠儿,也只有犹太人死后才能上天堂。同时,犹太人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种,他们拒绝同外族通婚。这种从骨子里透出的“自恋”情结,极容易引起其他民族的反感。
  犹太人自以为是优秀人种的观念与希特勒的“日尔曼民族最优秀”的观点相冲突了:希特勒宣扬德意志民族是优秀民族,把犹太民族视为劣等民族。为了给“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制造理论依据和蛊惑人心,欺骗德国广大民众,希特勒对这种种族歧视理论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周密的包装:一是按照他自己的社会逻辑,断章取义地摘取前人论述人口问题中的某些词句,拼凑成一个种族优劣的理论。如他在《我的奋斗》中写道:“雅利安人的最大对立面就是犹太人。”从而把犹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敌人、一切邪恶事物的根源、一切灾祸的种子、人类生活秩序的破坏者。二是利用早就根植于人们心中的反犹意识和宗教情结,大肆鼓吹“犹太瘟疫”的谬论。希特勒的蓄意“嫁接”,使得这一理论更加具有普遍的煽动性。这些观点就成了希特勒后来屠杀数百万犹太人、企图灭绝犹太人的理论依据。
  
  4、现实的需要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爆发了资本主义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它沉重地打击了德国,使其工业生产倒退到了上世纪末的水平,国力渐衰。严重的经济危机不仅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而且刺激了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须从掠夺的土地和生产空间中寻找出路。”希特勒的这一争霸世界的主张,得到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然而,实施建立一个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国的罪恶计划需要巨额资金提供财力保证。在国力衰落的情况下,把手伸向富有的犹太人成为了他们的理所当然。
  
  5、个人因素
  希特勒是奥地利海关一个小官吏的私生子,从小就生活在其父亲的暴虐之下,童年的经历给他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阴影和极度的痛苦,这种一直压抑着的痛苦,铸就了他自私、狂妄、残暴的性格,并将其投射到他所奋斗的政治舞台中,最终成为战争狂人。
  终上所述,犹太人多舛的命运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现实的需要是最直接的因素。其它方面的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若没有其它四个因素作为先导性条件,即使现实再需要,也很难想象会达到如此疯狂和残忍的程度。只有当这几个方面的原因聚合为一体时,才产生了那可怕、可憎的充满血腥的驱动力。
  硝烟散去,犹太人惨遭屠杀的命运已不复还,家园的重建,让流散逃亡的日子远去,但聚焦中东,他们真能彻底摆脱多舛的命运,一路走好吗?……
其他文献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确立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是课程学习的基本目标;“过程与方法”是中学历史课程主要的认知策略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中学历史课程关键的认知人格目标。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建立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上来落实。学生在不断探究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都有一个情感与价值观倾向,
期刊
函数的性质是函数的重点内容,其中函数的单调性尤為重要。函数的单调性反映的是:
期刊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常常将惯性说成是惯性力,不明白运动状态与力之间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运动状态、力、惯性的概念不明晰,不明白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一、区别    运动状态是指物体所处的一种状态,包括静止和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也可以说成运动的快慢不变、运动的方向也不变)。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如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也说物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兴趣激发、情绪调动等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实施。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加强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促进创造力的形成    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成才的起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有兴趣时,大脑中有关学习
期刊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生态环境的保护、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尤为重要,地理学科教育的重要性凸现,因此必须搞好地理教学。  西部大开发四件大事中关于“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作,抓好退耕还林(草)试点”一项内容,与地理学科教育关系密切。前些时间,地理教育不受重视,对于森林的作用、生态平衡的具体意义没有充分理解和宣传,这就使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盲目开矿建厂、开荒种地,造成今天不得不花血本去保护森林、草原,去
期刊
随着新课程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在生物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门扉,这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只有设置的悬念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了思考,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才能提高学生
期刊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时间短、复习内容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使学生取得最佳成绩呢?我想谈一些体会,与同行研讨。    一、指导学生端正复习态度,进行扎实准备    在复习迎考阶段,能否端正态度和扎实准备是会考成败的关健。平时学得努力、扎实,复习也切实有效的同学,取得好成绩是不成问题的。但也应该给这些同学打“预防针”:如果不认真投入复习,而是沾沾自喜、企图“吃老本”,恐怕也难免会“大意失荆州
期刊
【摘要】新课程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的,传统教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历史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历史情境的创设,运用语言和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再现历史情境和特定的情感范围,增强学生在各类场合学习历史知识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创设 优化 课堂教学    创设历史情境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再现具体的历史情景和特
期刊
物理学科美不同于大自然或艺术作品中直接的、自然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种深层次理性的审美。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內涵,通过物理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激发审美创造力,丰富学生的理性积淀,是物理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培养物理美的感受力    对称、和谐是物理科学美的主要特征,这个特征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比如:电路图一般要求画成矩形;灯泡的符号、电阻的符号等都是左右
期刊
一、让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卓越贡献    我国是人类祖先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同埃及、印度、巴比伦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文明带着她自己的独特风格,一个高峰接着一个高峰,直到今天仍是奋斗不息、前进不止。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四千年之久。我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灿烂的文化。通过向学生进行祖国悠久历史和辉煌灿烂文化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结合我国已确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