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鉴于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和关注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让学生动手实践,边做边学,清楚知识的脉络和体系,获得数学思维的提升,增强学习效率。
实践 创新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2-0046-01
现在课堂多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激起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而学生联系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思考环节和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环节被省略、代替;从而使得学生在知识理解掌握过程中缺少了动手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使得知识的原理、算理等体验、感悟不到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多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在“做”中学,让他们体悟知识,获得思维和能力。
1.落实素质教学需要学生参与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让数学学习是学生在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基础上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生動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体验与获得的过程。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都处在低水平上,在以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我们需要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在学习兴趣激发和调动之后,让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验证等学习过程,从而不仅掌握知识,更在于形成获得知识的方法,形成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
我们的教材是标准化的,是素质教育的落实的范本。就我们的教材而言,已经体现着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如教材中新内容多是学生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也能有所思考的主题图的形式呈现的。这里,就是落实着课程标准中的学生主体参与的精神。
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制作精美、精致的课件等,但是该让学生参与的环节不能忽略;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学什么,怎么学,获得什么知识,形成什么样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2.重视主体的落实“做”中学策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过:“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而脑能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手操作呢?
(1)摆一摆、拨一拨中促进算理直观化
数学知识是应该由形象到抽象的,最终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高下主要看数学思维的情况。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的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在做中发现数学问题,形成问题的解决策略;即明白“怎样算”的算法的问题和“为什么这么算”的算理的问题。如在一年级下册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学习时,我们可以结合教材,设计学习情境。展示“小亮有24张画片,小明有9张画片,小红有6张画片”的条件,让学生们自己去想想可以提出哪些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给他们交流展示的机会,那么,学生不仅能够将以往学习的内容设计成问题并解决,而且能够对要求内容形成认识。教师所做的就是启发和引导,如引导“能提出哪几个用两位数加一位数解决的数学问题”、“如何列式”、“如何计算”、“如何验证”等。这里,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去摆一摆、放一放、拨一拨、想一想、谈一谈,从而让学生解决问题。当然,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意细节,如有学生一个一个的摆,我们可以指导他们可以将10根小棒看成一个整体,那么,24根小棒看成2整捆加4根。之后,将其中的4根和后面的6根合起来,于是又得到10根小棒;这样,2个十加上1个十就得到3个十,也就是30。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在教学中,要多让他们在活动中去体验,不断形成自身的实践经验,从而获得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当然,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如通过摆小棒这一操作活动,让学生对计算道理说得有理有据,并直观形象地获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和“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等运算道理。如此,在做中就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方法。
(2)折一折、拼一拼中获得抽象问题的解决
我们的数学学习需要重视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只有掌握数学概念,才能有新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在这样的概念的获得中,我们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并体验的过程,获得思维的训练。如《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的学习,如果我们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几分之几等概念,学生难免会困惑。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多采用让学生在做中学的策略。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我们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的学习实践,在活动中感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认识。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圆形或者正方形的纸片,让他们进行“平均分”,学生就会明白为什么要把正方形纸对折。除了对折,还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思考去折叠,并借助学具,思考并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图上颜色,使得他们对折出形状每一份表示什么都有清晰的认识,在不断的实践中从本质上来认识和理解分数意义。
当然,在几何知识的学习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还可以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从而解决平面图像的面积计算方法,还能获得空间图形的中平面的认识和问题的解决。如在《平行四边面积的计算》学习中,我们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思考如何通过“割补”法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让学生思考、比较转化后图形的面积是否相等,从而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获得实践的做中学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动脑中掌握数学知识,数学计算原理,获得数学思维的提升,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马艳琪. 让“教学做合一”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考试与评价,2018(01).
[2]胡美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8(01).
实践 创新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2-0046-01
现在课堂多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激起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而学生联系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思考环节和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环节被省略、代替;从而使得学生在知识理解掌握过程中缺少了动手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使得知识的原理、算理等体验、感悟不到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多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在“做”中学,让他们体悟知识,获得思维和能力。
1.落实素质教学需要学生参与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让数学学习是学生在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基础上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生動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体验与获得的过程。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都处在低水平上,在以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我们需要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在学习兴趣激发和调动之后,让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验证等学习过程,从而不仅掌握知识,更在于形成获得知识的方法,形成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
我们的教材是标准化的,是素质教育的落实的范本。就我们的教材而言,已经体现着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如教材中新内容多是学生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也能有所思考的主题图的形式呈现的。这里,就是落实着课程标准中的学生主体参与的精神。
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制作精美、精致的课件等,但是该让学生参与的环节不能忽略;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学什么,怎么学,获得什么知识,形成什么样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2.重视主体的落实“做”中学策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过:“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而脑能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手操作呢?
(1)摆一摆、拨一拨中促进算理直观化
数学知识是应该由形象到抽象的,最终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高下主要看数学思维的情况。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的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在做中发现数学问题,形成问题的解决策略;即明白“怎样算”的算法的问题和“为什么这么算”的算理的问题。如在一年级下册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学习时,我们可以结合教材,设计学习情境。展示“小亮有24张画片,小明有9张画片,小红有6张画片”的条件,让学生们自己去想想可以提出哪些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给他们交流展示的机会,那么,学生不仅能够将以往学习的内容设计成问题并解决,而且能够对要求内容形成认识。教师所做的就是启发和引导,如引导“能提出哪几个用两位数加一位数解决的数学问题”、“如何列式”、“如何计算”、“如何验证”等。这里,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去摆一摆、放一放、拨一拨、想一想、谈一谈,从而让学生解决问题。当然,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意细节,如有学生一个一个的摆,我们可以指导他们可以将10根小棒看成一个整体,那么,24根小棒看成2整捆加4根。之后,将其中的4根和后面的6根合起来,于是又得到10根小棒;这样,2个十加上1个十就得到3个十,也就是30。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在教学中,要多让他们在活动中去体验,不断形成自身的实践经验,从而获得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当然,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如通过摆小棒这一操作活动,让学生对计算道理说得有理有据,并直观形象地获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和“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等运算道理。如此,在做中就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方法。
(2)折一折、拼一拼中获得抽象问题的解决
我们的数学学习需要重视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只有掌握数学概念,才能有新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在这样的概念的获得中,我们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并体验的过程,获得思维的训练。如《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的学习,如果我们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几分之几等概念,学生难免会困惑。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多采用让学生在做中学的策略。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我们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的学习实践,在活动中感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认识。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圆形或者正方形的纸片,让他们进行“平均分”,学生就会明白为什么要把正方形纸对折。除了对折,还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思考去折叠,并借助学具,思考并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图上颜色,使得他们对折出形状每一份表示什么都有清晰的认识,在不断的实践中从本质上来认识和理解分数意义。
当然,在几何知识的学习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还可以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从而解决平面图像的面积计算方法,还能获得空间图形的中平面的认识和问题的解决。如在《平行四边面积的计算》学习中,我们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思考如何通过“割补”法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让学生思考、比较转化后图形的面积是否相等,从而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获得实践的做中学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动脑中掌握数学知识,数学计算原理,获得数学思维的提升,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马艳琪. 让“教学做合一”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考试与评价,2018(01).
[2]胡美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