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妙用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_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离开实验,物理就失去了生命力,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教师充分利用实验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思考、探索,可以起神奇的作用。
  首先,利用实验帮学生转换思维。
  大家知道,物理学中人们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当电流是由于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或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时,学生们还能基本接受这一规定,毕竟这其中正电荷还是有贡献的,它的确发生了定向移动。但金属导体中正电荷没有定向移动,电流分明是由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那又怎么能看出电流方向向哪呢?很多学生想不通。其实想不通也正常,因为这里的确有点指鹿为马的味道,但稍微帮学生转换一下思维,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的做法是:给学生放一段飞机在天空飞的视频。然后问学生,谁在动,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飞机啊,它在高速飞行呢!于是我追问如果飞机静止不动,我们还能看到飞机飞的效果吗?学生自然会给予否定的回答。此时,我拿出一个小飞机,固定在一个前后敞开的纸箱中间,并将印刷有蓝天白云图案的长卷轴在后面不断拉动。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飞机飞了!这说明,飞机不飞,只要云动,我们仍然会看到飞机飞行的效果,跟飞机真的飞行没有什么两样。同样道理,把自由电子看成是白云,正电荷看成是飞机,那么电流方向是正电荷定向移动的说法又有什么不妥呢?一个简单的实验,马上让学生茅塞顿开,为后面的学习扫除了障碍。
  其次,利用实验帮学生开发思维。
  液体压强计算是初中物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怎样帮学生顺理成章推导液体压强的公式呢?我拿一个一端开口,一端用橡皮膜封闭的玻璃管,问学生怎样证明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呢?学生回答把橡皮膜端插入水中,看是否外凸或内凹。插入后发现是内凹。接着我再问,怎样能让橡皮膜变平呢?学生积极思维,会说向管内注水。注到什么时候能平呢?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内外液面相平时为止。相平时说明什么了呢?说明内外压强相等,即管内水向下压强等于管外水向上压强。如果知道管内水的压强,无疑也就知道了管外同深度处水的压强。进一步分析,就会水道渠成,推导出液体压强计算公式。整个过程,用实验作向导,使学生边做边思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最终看清本质,得出规律,物理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开发与提高。
  第三,利用实验帮学生活跃思维。
  人们在长时间处于某一种思维状态后,思维经常会变得僵化甚至固执已见。此时我们可以用生活中一些简单物品,帮助人们突破思维的定势,使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具有更强的发散性。比如,给学生一个气球,让他们设计一个实验来解释一个物理现象或引出一个物理知识。气球在手,学生一下子就活跃起来:用手捏的,感受到了弹力;压出坑的,知道力能改变物理的形状;用嘴吹的,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松手让气球飞的,体会到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听到声音的想到了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装上一些水,气球又成了眼睛的晶状体,凹凸变化显示成像规律;要是让它跟衣服摩擦,就会领略到带电体是如何来展示魅力 通过体验感受,让学生打开思路,想入非非,明白物理就在身边,学好物理,只不过举手之力。
  第四,利用实验帮学生创新思维。
  物理实验室中有很多精致的实验器材,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中的溢水杯、小桶等,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然而,这些器材基本是演示使用,演示效果好使用方便。但由于个头太小,并不能满足实际教学中学生观察之需。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学生分组实验,主动参与,亲身感受。那器材何来呢?很简单,发动学生,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普通的圆柱形的饮料瓶,距上端三分之一处横切,拧紧盖,在侧面打个小豁口做成了溢水杯,盖朝下插到下端瓶中,水溢出后就会流入下面半截瓶中,下端自然就扮演了小桶的角色。久而久之,学生不仅是会做实验,更重要的是会设计实验,乃至创生新实验,比传统教学中的效果更明显,操作更简捷,动手实践能力不言而喻。
  第五,利用实验帮学生解决实践难题。
  物理教学中,很多时候由于对某个难点心存困惑,部分学生就会停滞思路,抱头苦想,导致后面一系列知识全部错过。而过了这个瓶颈地带,学生就会如鱼得水,一气呵成。这个瓶颈问题,利用物理实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
  物理实验,魅力无限,乐在其中,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我相信,一定会在学生知识理解,能力提高,情趣培养,灵活运用上发挥巨大作用。
其他文献
一、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注意学生智力、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如果一个老师为迎合考试需要泛泛而教,照本宣科,生吞活剥,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死记条条杠杠,产生厌学现象。因此,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转变教学旧观念,采用现代教学新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教会学生“看”书。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
期刊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近几年来,中考思想品德科目考试采用开卷的形式。  实行开卷考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潜在智能的发挥;有利于不同类型的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它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和考察学生知识、能力、觉悟的学科特色;凸显了以下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的理念;突破了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们拍手叫好,认为:“
期刊
一、和谐气氛、引趣激疑使历史课堂教学更有效  “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是新课程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历史学科的特点在于,其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有较远的距离。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组织与选择,教学方法的探索与选用,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的联系起来,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的身上激发起来。”所以在讲授新课
期刊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现以七下历史《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为例,谈谈以学案导学为抓手实现历史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学
期刊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象二月的春风迎面扑来,给我们的教学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旧的教育体制重新焕发新的生机,可谓是“旧貌换新颜”,令人兴奋不已。新课程教师怎样才能更好的成长,不断“充电”,促进专业发展等等问题让我思考,在日常的教学中我认为 ,新高一历史教学应该从下面几点抓起:  一、整合知识,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新课程以模块为构架,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体系,在知识的处理上较为灵活,选择性较为明显,便于探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不断的涌现。而在新的教学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主体性发展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在这种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下,历史课堂教学中怎样发展学生主体性呢?  历史教学的主体性原则是指历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一原则要求我们教师要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
期刊
阅读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文章的理解都要通过仔细阅读来完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现在的小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其主要原因是语言因素限制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当学生遇到新单词或新句式时,立即产生了畏惧感,觉得束手无策,思路混乱。其次,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除了课本
期刊
新课程给老师带来机遇和挑战,给老师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导入好每一节课是教师基本素质的一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下面浅谈一下授导型教学导入初中物理新课的方法:  一、歌曲导入物理新课  歌曲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生学习的积极,使学生精神饱满的学习。例如学习“力”一课时,用多媒体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曲,让学生听和看,然后提出问题船桨向后划时,船为什么船能够前进吗呢?  二、
期刊
在教学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教师讲得热血沸腾,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昏脑涨,昏昏欲睡;等到测试的结果却是一片冰心在玉壶——心寒。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学习,对教学的有效性内涵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知道这种现象属于低效教学,根据教学实际,分析一下产生的原因以及在以后教学中如应进行对症下药加以克服的方法。  一、三维目标之间的断层  表现有两种现象;一种没有真正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对知识与能力不敢深化,似乎
期刊
自95年白城师专地理专业毕业以来,我一直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在这17年里,经历了多次课程改革,每次新课程培训我都积极参加,认真听课,积极交流。回来后,把学习所得应用于教学实践。各类教学竞赛也没少参与,获奖证书得了一打。但总觉得自己的日常教学没有真正实施新课程,只是困惑,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这次参加国家远程培训班地理学科教育能力培训,听了专家们的讲座,看了观摩课,让我豁然开朗。我开始从新审视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