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deonk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得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是国国中古时期的一位大诗人,世称“五柳先生”,古今文学批评中,多称他为“田园诗人”。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诗歌表现领域,把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带入诗歌创作中。田园诗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题材,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悠然自得的心境。或登高游赏,或与朋友闲聊,或酌酒于檐下,或采菊于东篱,还有那些在春风下生长的青苗,日见茁壮的桑麻,都被他写入美妙的诗歌中。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从内容看,陶渊明的的田园诗可分为四类:
  1.描写田园风光,抒发了闲适自得的心情。这一类诗歌主要描写了田园风光的自然之美,同时表达了诗人脱离尘世在大自然中怡然自得的快意心情。如,《饮酒》其五,这首诗写心远世俗、欣赏自然的兴致和领悟。
  2.描写农村的日常生活,抒发劳动的愉快。如,《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情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在对田野风景和农事活动的描写中, 洋溢着一种喜悦之情。由于诗人亲自参加劳动, 并由衷地热爱它,劳动第一次在文人创作中得到充分地歌颂,他的一些田园诗还表现了只有劳动者才可能体会到的思想感情。
  3.反映了农村生活的贫苦。如,《归田园居》其四,诗人通过对荒墟、丘垄、井灶以及“桑林残朽株”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农村遭受战祸动乱之后的残破荒芜的凄凉景象。这首诗的情绪有些伤感,却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真实情况。
  4.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歌颂大自然的美好,倾吐诗人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是陶渊明创作的主旋律。如,《桃花源诗》,诗人以极大的热情,从生产到生活,从自然环境到人们的思想面貌,对桃花源作了十分全面地描绘。这一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战乱后的农民希望和平幸福的愿望。
  三、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1.蕴涵深刻的哲理意味。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如,《饮酒》(其五)中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2.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格。就陶渊明的作品看,他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真挚地反映了高洁的人格。结合那个时代的风气来体会,陶渊明的作品没有枯燥的说理,没有繁复的雕琢,他的作品真挚地反映了他的人格,没有一点掩饰,这是他超出同时代文学风气的典范,也是他作品不朽的内在原因。如,《归去来兮辞》序,诗人说自己做官是因为家贫,孩子多,田里收入不够维持开支,“余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但陶渊明的这些话很直白,不是一般士大夫所能说出来的,陶渊明的真挚和他高尚的人格是分不开的。
  3.朴素的语言风格。描写田园生活需要一种朴素的语言,一切华丽的词藻都用不上。钟嵘《诗品》里认为,陶渊明“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不管是“清靡”,还是“田家语”,都是大自然中的一种景色。陶渊明在诗里描绘田园生活,爱写清淡和清丽的景色。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他的色调是朴素的,因为那幅田园生活的图画不适合着色,于是他用白描来表现朴素的风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等诗句,描述陶渊明归隐田园、从事躬耕的切实感受,带月荷锄,夕露沾衣,实景实情,生动逼真。
其他文献
每年的六月,独属于夏季的炎热暂时还未降临,而另一种独属于中国人民的炽热,早已在期待着这喷发的一刻。无数莘莘学子,十年寒窗苦读,只为那神圣的二字——高考。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其实“高考”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隋唐的科举取士,不仅震撼了中国,更惊艳了世界。这一制度也曾选出众多优秀人才,“初唐四杰”中的陈子昂,唐宋八大家中的柳宗元,“小李杜”之杜牧,还有唐朝名相张九龄,他们都通过科举成就了功
期刊
霸王别姬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凄美爱情故事,霸王别姬的故事最早来源于《项羽本纪》,其作者司马迁是第一位用文字将霸王别姬的故事记录下来的人,项羽本纪中的霸王别姬片段也成了后人翻改的一个基础。  然而,当细读项羽本纪时,你会发现霸王别姬在整篇项羽本纪中只是一个注脚的存在,虞姬的人物描写甚至只有寥寥数语,语焉不详,就连她广为流传的自刎结局也并未在文中交代,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故事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逐渐
期刊
教育无疑是一门艺术,而一节优秀的语文课更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长期以来,语文课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加上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不少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忙于分析字、词、句、篇等内容,把一篇完整的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而忽视了语文文本应有的整体美感受。其结果必然是: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期刊
通过走访调查和教师观察,不难发现,初一至初三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过多地依赖教师和参考书,不能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地提出一些颇有价值的问题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展开了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相关研究,如,针对不同的文体,可以根据相应文体的知识点形成提问模式,固化给学生。但是,有不少学生是课堂上听得认真,课下落实不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的引导似乎就成了填鸭式的灌输,学生的兴趣渐渐淡化,收
期刊
阅读教学中是否让学生提问,如何引导学生提问,看起来是一个教学方法和技术,其实是一个教学观念问题。让学生能大胆地冲破迷信权威或固执己见的思想牢笼,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学术氛围,给学生一个民主、和谐、平等、对话的环境。由此,提倡让学生提问走进阅读教学的课堂。  一、营造良好氛围,共享教学资源  教师要确立正确的教学思想,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要给学生的“学”更多的自由和
期刊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  《局外人》从一开头就无疑准确地传达出了主人公默尔索超然冷淡的内心世界,这正是他悲剧性命运的诱因之一。所以,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看作一句真实的隐喻。  主人公默尔索在稀里糊涂地被卷入了一场命案,他一进入司法机关就认为“我的案子很简单”,因为过失杀人可以从轻量刑,甚至天真地对即将运转地愈来愈发可怕的司法机关“管得这么细致”而大加称赞。但是法律机器运转的结果却是
期刊
6月8日,星期一,天气晴。  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不知该怎样形容自己的心情。高考前,我以为那将是一场决定命运的博弈,可当我真正坐在考场中时才幡然醒悟:那不过是一次考试,一次和平时的模拟并没有任何区别的考试,又何必为自己内心想象出的艰难而惶恐不安,何必为自己假想出的战斗而庸人自扰?而现在——  或许,人生的这本书真的该翻页了,高中生活的那些欢乐、那些悲伤、那些日日夜夜,那些为了一个目标而单纯地奋斗的
期刊
一、情境教学,培养综合的散文阅读理解能力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散文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散文阅读理解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对散文书面材料充分调动认读、理解和评价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阅读品质和思维品质的结合,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活动。因此,当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对
期刊
化学教学注重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和操作,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多媒体网络功能引入化学课堂,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互助品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方面都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尝试。  一、多媒体网络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保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
期刊
如何在基础教育课程中真正贯彻素质教育,这个问题已是老生常谈。自恢复高考以来,语文成了应试考试工具,脱离了传统语文的初衷。鲁迅作品地位被削弱,鲁迅作品教学现状尴尬。人们认为学习鲁迅作品已没有太多现实意义,甚至认为鲁迅作品中的旧时代精神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鲁迅作品中的消极因素,诸如:尖刻、沉重、严肃、晦涩、拗口等已经“没有一些活气,叫人活泼不得!”而社会转型时期影视作品对传统文化偶像的片面认识和“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