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实质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den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迄今已有150年的历史,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它形成和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带着这些困惑,本篇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实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时代课题;唯心主义;民族;国家特点;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与19世纪40年代,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随着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列宁主义阶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经历了150多年的发展,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是在解决时代课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为了解决当时所处的时代课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已经产生,资本主义已经在欧洲一些国家确立,英国经济革命,法国政治革命,德国思想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全面而丰满地来到人间,资产阶级已取得统治地位的时代,资本主义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的生产力总和还要多,还要大。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激化,经济危机频繁出现,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它的发展规律,它将来向什么方向发展,代替它的未来社会将具有什么样的基本规律性,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革命怎样获得政权,无产阶级怎样解放,是时代提出的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解决时代课题,创立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代的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本质和规律是什么;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解放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新理论和新策略,是人们面临的时代课题。为解决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列宁指出帝国主义的实质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他研究了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后,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几国内取得胜利的理论,并加以实践,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民族革命的新时代,各国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逐步开始摆脱资本主义的统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怎样解放?在这样时代课题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随着社会矛盾的转化,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向社会主义社会。
  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时代主题发生了转移,和平与发展取代了战争与革命,维护和平,谋求发展,就成为时代的基本潮流。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里,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时代提出的历史性的新课题。在探索解决这一历史性课题中产生了新的理论--邓小平理论。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为解决时代课题而产生,发展的,所以我们应即时把握时代提出的课题并给予正确的回答、解决。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在批判各种机会主义思潮、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中形成和发展的。
  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批判》中第一次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马克思批判地分析了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把国家的理念看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国家、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社会,决定市民社会。马克思指出,黑格尔把“理念变成了独立的主体,而家庭和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现实关系变成了理念所具有的想象的内部活动。实际上,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题,它们才是真正的活动者,而思辩的思维把一切头足倒置。”[1]马克思看来,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真正的构成部分,是国家存在的方式,家庭和市民社会本身把自己变成国家,它们才是原动力。“政治国家,没有家庭的天然基础和市民社会的人为基础,就不可能存在,它们是国家的必要条件。”[2]通过对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批判,市民社会决定国家思想的提出,使马克思自己的观点向唯物主义方向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之所以是“包含新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3]是由于马克思从根本上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马克思首先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的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的方面。”[4]也就是说,旧唯物主义把对象、现实、感性理解为客观实在和认识的客体,但看不到实践在社会生活和认识过程中的作用,离开社会实践去理解客观事物。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是实践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的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所以马克思在对一切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批判的基础上,把实践引入到认识论和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重大飞跃。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批判蒲鲁东主义的过程中,阐发了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蒲鲁东把理性看作历史动力,认为现实各种问题取决于头脑中的想象,“现代各种问题不是解决社会,而是解决于他头脑中辩证的旋转动力。”[6]历史是“普遍理性”、“永恒理性”的自我表现。他所谓的“普遍理性”也就是经济范畴观念。这样,他就把历史当成观念的历史,当成“社会天才”创造的历史。马克思认为“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7]蒲鲁东则颠倒了历史的关系,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发展了唯物史观。
  蒲鲁东认为资本主义的矛盾就是“好”和“坏”,“富足”和“贫穷”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保存它“好”的,“富足”的一面,消除它“坏”的、“贫穷”的一面。他不懂得,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所谓“好”和“坏”、“富足”和“贫穷”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两个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谁要给自己提出消除坏的方面的问题,就是立即切断了辩证运动。”[8]马克思第一次对唯物辩证法实质作了概括。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哲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同机会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批判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对旧的各种社会思潮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不能发展,所以我们应当强调批判精神。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各个民族国家的特点相结合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代的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进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均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有过的水平,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因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9]从毛泽东的这段论述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是结合英、法、德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工业革命特点、工人阶级的状况而形成的。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理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10]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把它作为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行动指南。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正确判断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各阶级的状况,科学认识中国革命规律,走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這些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给予现在答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阶层结合中国当时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11]毛泽东1930年5月撰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集中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在自己的革命实践运动中,如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这篇著作孕育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充分显示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特色。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唯物辩证的工作方法,“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于正确的领导,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中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確,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12]所以群众路线是结合中国的特点,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造性运用。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保持勃勃生机,就是因为有了像列宁、毛泽东、邓小平这样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断运用这一伟大的理论,在革命的实践中,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创造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僵化的教条,恰恰相反,它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同实践相结合,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结合的好坏关键是能否解决本民族、国家的特殊问题,只有强调理论同实践相结合,解决特殊问题,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最后,要进行独立的理论创造。
  首先要有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勇于得出结论。
  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在同到处充斥着“两个凡是”错误的、“左”的思潮作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文革后,以“两个凡是”为特征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占据着社会思潮的主流。为了从理论上拨乱反正,重新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力排重议,提倡“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反对“两个凡是”。他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个体系,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所以我建议做理论工作的同志,要花相当的工夫,从各个领域阐明毛泽东思想体系。”[13]并开展全国范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进行一场广泛地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教育,彻底消除长期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逐步实施改革开放的方针。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探索,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庄严地向全党宣告:“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4]这标志着一个完整体系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正是因为邓小平同志具有的非凡的政治勇气,打破旧的思想观念禁锢,智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其次,调查研究,掌握充分材料,实事求是地分析,得出结论。
  1841年9-12月马克思参加《莱茵报》的筹办工作,为该报撰稿,后任该报主编,他深入现实生活中调查研究。人民没有言论出版自由,是当时德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马克思投身现实斗争,把矛头指向普鲁士政府的书报检查制度,1842年1月马克思写了《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尖锐地批判了普鲁士书报检查制度的反动实质。马克思在揭露普鲁士政府的伪善后指出:“治疗书报检查制度的真正而根本的办法,就是废除书报检查制度。”[13]马克思认为,只有出版自由了,人民才能实现其他的自由。
  马克思依据关于摩塞尔河地区农民悲惨处境的大量材料,1843年1月写了《摩塞尔记者的辩护》,揭露了普鲁士政治制度的反动本质。马克思指出,当地农民的贫困状况,同普鲁士政府所推行的反动政策密切相关,然而政府却竭力否认这一事实,更不打算改变这种状况,而且事实上它也根本不可能消除这种状况,因为其根源不在于当权者的意志和感情,而在于现存政治制度本身。马克思通过《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一文,进一步论述了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分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通过以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实质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各民族的实际相结合,理论同实践相结合,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批判继承,才能永葆其生命力。
  
  参考文献: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250-251,252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3页。
  [4][5][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58,59,60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40页。
  [8][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41页,144页。
  [10]《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0页。
  [11]《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1页。
  [12]《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15-116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1页,第160页。
  [14]《邓小平文选》第43-44页。
  [15]《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99页。
其他文献
摘要: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处在起步阶段,理财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层次并不丰富。本文着重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情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个人理财业务;问题;发展对策  个人理财业务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之后以其市场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等特点迅速推广,成为发达国家银行的主导产品
期刊
摘要: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份,是路面的基础,所以对路基施工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本文从路基工程的特点、路基施工的基本方法、路基填筑施工的主要工序、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对常见问题的防治等五个方面入手,分析了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的程序、方法以及实际施工操作经验,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路基填筑对保证公路质量的重要性,并提醒施工技术人员在路基填筑施工中避免出现质量问题,以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路基
期刊
一、序言    司法权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司法权在内的国家政权,是以社会公共管理机关的形式存在的,表面上不具有为某阶级集团掌有的属性。这种国家政权形式上的中立性与背后为某阶级、集团所掌有并为其服务本身,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张力,统治阶级只有掌握精巧的意志表达方式,亦即精巧的立法、行政、司法技术,才能将符合自己利益的观点、主张,上升为法律,并通过行政、司法的方式在社会中得到实际贯彻实施。在社会
期刊
摘要:宋廷十分重视海外贸易的发展,但其重文轻武思想及海防措施的不利,为海盗的频发提供了前提条件。海南岛汉时虽已受中央政府控制,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这种统治处于一种虚弱的状况。宋时,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繁荣,海南岛海盗活动开始抬头。南宋时期,以陈明甫、陈公发为主的海盗团伙以海南岛崖州为据点,进行武装反抗政府的活动。这是海南岛历史上海盗活动的第一个高潮。  关键词:宋代;海南岛;海盗  当前学
期刊
摘 要:广播电视报市场的前景不容乐观,深化广播电视报的改革迫在眉睫。广播电视报工作者应转变观念,必须在报纸的内容上下功夫,尽早投入报业大市场的竞争。  关键词:竞争;改革;新意;可读性    我国的广播电视报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发行量大,深入千家万户、拥有广大受众群的一类报纸。但是,广播电视报所面对的形势显然是十分严峻的。特别是在近几年里,由于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大多数的广播电视报已感觉到
期刊
摘 要:服装是一种被物化了的社会文化载体,是沟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重要媒介。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直接影响着服装的变化,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美学思想、审美倾向等,都会从那个时代的服装中反映出来。现在人们的社会活动越来越丰富,服装有以前的单一性向实用与艺术结合转变。服装是一个人的仪态外观的主体,显示其修养、审美、素质和品味的层次。在社会的整个精神生活中占有
期刊
摘 要:在新时期、新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有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而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领导,关键是领导干部要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率,要成为科学发展的忠实执行者和积极促进者。  关键词:领导;科学发展观;执行者    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期刊
摘 要:本文在论述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之上,着重研究国际知名企业有关公司社会责任的管理机制,结合国际企业和国内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取得的成效,强调社会责任机制建立的必要性,预期我国公司社会责任机制建立的美好未来。    2006年1月1日施行的新《公司法》第五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此总则部分条
期刊
摘 要:经济全球化现象虽然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的,但早在100多年以前,马克思就已经对未来社会全球化问题作了许多前瞻性的预测与分析。虽然马克思在当时没有明确使用“全球化”一词,但他在关于世界历史与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生产及其固有矛盾、自由贸易、货币与资本、工人贫困化和共产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等理论论述中,都蕴涵有全球化的思想。  关键词:马克思;全球化思想;理论论述    一、马克思在世界历史、世
期刊
摘 要:本文试从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与融合的角度来探索目前工科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如何发展。文章分析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与融合的必要性,提出了二者对接与融合的途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对接;融合    工科类院校是为企业培养工程型人才的基地,目前高校的人才供给和企业的人才需求之间表现出量上的供大于求和质上的供小于求。本文试从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与融合的角度来探索目前工科类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