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动力的消亡与拯救(上)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无处不在的“写”需求
  
  短信、邮件、博客、QQ、BBS,文字的表达和交流,从没有像现在这样,与你终日为伍。走上街,到处是语言符号。有一本书,书名就叫《语言符号学》,语言就是符号,这种符号充斥于你所能见到的每个地方,充斥到你所生活的每个角落。路上有人站着,为给你送上一张海报;巨大的屏幕,耸立着,求你看一眼广告词;墙面被巨大的图画和文字,装饰起来;花花绿绿的世界里,到处是语言,到处是文字,到处是符号。
  你身不由己地进入“写”时代。没有比这个时代,更让人离不开“写”。你要发短信,上QQ,回邮件,你的生活时刻为写作左右。你享受着“写”给生活带来的便捷。学生喜欢写短信,喜欢建立QQ群,喜欢用文字海阔天空地直抒胸意。
  社会越来越文字化,符号化,写作将是这个世界越来越需要的一种表达,一种嘴巴之外的表达。这一代的学生,在“写”时代里成长,他们对“写”的认识,“写”的欲求,从孩子时代就被包裹、渗透和滋养,他们将成为“一生要写一本书”的人。
  
  二、 学生的写作动力是如何消解掉的
  
  学生发短信、聊QQ、写博客,他们有用文字来表达的欲望和兴趣。文字表达的隐蔽、真诚和恰到好处的距离感,是口头表达所无法比拟的。然而,你到学校去调查,有多少学生喜欢写作呢?很少。那么,学生的写作动力怎么被消解掉的呢?
  消失原因一:要求说“规范”话。
  学生说话,用谁的嘴巴?自己的嘴巴。学生写作,用谁的语言?按理,该用自己的语言。学生真的用自己的“话”在写作?不是的。学生用的是“作文”的语言,用的是“成人”的话语系统。“成人话语”前加“规范”两字,成人的文章被编辑得几乎一个样了。儿童一直在学习“规范”的成人话语,学上几年,他们已经从这些符号中得到一个强烈的信号:谁能学着像大人那样说话,谁就是成功者。儿童说的不再是儿童的、丰富的、新鲜的话,而是“成人”的。
  很多人认为,儿童必须读很多的“规范”的话,才能开始写作。有人引用曾国藩的例子来证明。曾国藩教育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多读,多背;读多了,背多了,到要写的时候自然而然能用上去,会写了。这话,我赞同,有前提的赞同——即曾国藩时代。曾国藩时代,他的孩子写文言文,文言文和平时的说话,不一样。要学会文言文,必须大量阅读、积累文言文,才能运用这一话语体系。这就像学生学英语,一个新的话语体系,必须通过大量阅读和积累语言材料之后,才谈得上运用。
  都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为什么?儿童时不时、冷不丁说出让你惊奇的话,那话语是儿童所独有的。儿童有足够的诗人的话语,等着你去开发,我们最需要做的,不是迫不及待地往里填充,而是要呵护儿童的诗语言,让儿童用自己的“诗人”般的话来表达。我赞同林语堂先生的读书观:不断发现和自己气质相近的作家;这个阶段读喜欢的A作家,下个阶段读喜欢的B作家。这个“喜欢”,不只是内容上,更是表达方式、语言风格、言语个性上的相似。
  原因之二:经常说“正确”的话。
  真理在不断修正之中。多年来的“地心说”一直被奉为“真理”,连阿基米德也信。“日心说”正确吗?不断淘汰曾经的正确,叫发展。犯错误、出问题,这才是适合学习的特征。人总是在不断的错误中成长。
  作文教学正好相反,允许说假话,但不允许说错误的话,不正确的话,于是,出现大量的空话、大话,套话连篇。
  对于写作中说“假话”,朱光潜先生早就说了,很多人不会写作,是一开始就走上了说谎的路。拿起笔来就说谎,你会爱上这种说话方式吗?——天天说谎,拿起笔来就说谎,那是件多么累人的事,多么痛苦的事!
  其实,学生也想说真心话,说想说的话,那多畅快。说真话,难免会偏激,难免会不正确,不健康,老师不认账,作文考试不认账。更多的时候,学生不敢说,不愿意说,他把自己心灵深处喷发的话,跳跃的话,按住,按住。再找一些教师喜欢、他不喜欢的话来写。你说,会有写作的动力吗?
  写作的精彩,不一定来自正确,它来自真诚而自由的言说。
  原因之三:一直说“无用”的话
  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写好的作文,被当作一次作业,一个练习。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愿说的话,藏在心里的话,说那些不宜用嘴巴来说,特意用笔来说的话,注意,那是学生心灵的表达,心灵的呼唤,情感的倾泻,情感的宣泄,那是一个生命在成长的声音。你要关注学生发出的生命成长的声音!钱理群教授说,当学生发现自己的声音是有价值的时候,他的写作就会发生“质”的飞跃。我们的学生,感受到自己写出来的话,是有价值的吗?学生用写作的方式发出的声音,发出的真诚的、自我的声音,得到重视,得到它应有的价值体现了吗?如果没有,那么,一次,两次,三次……之后,学生还愿意这样来写作和表达吗?谁愿意一天到晚说“无用”的话?
  (管建刚,特级教师,吴江市爱德双语实验小学副校长)
其他文献
一、启发渲染,激活体验    1 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风筝吗?喜欢它什么?前一段时间老师布置大家假日放风筝,觉得有意思吗?  2 欣赏放风筝的定格画面:儿童在广场开心放飞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风筝。  3 互动交流,激活学生已有的经历和体验,提高对风筝的认识。  ,  [设计意图卜一课堂的揭题非常关键,应有感染性和激活性,利用启发谈话、点击回忆、呈现真实画面,强化刺激,调动学生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有
期刊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南京市拉萨路小学特级教师江和平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感慨颇多。课堂里教师和学生自自然然,率性随意。共同构建了一个快乐、自由的“师和生的园子”。    一、自然随意地“聊”    师:我家有一个——  生:大园子。  师:不够大。我家有一个——  生:大园子。  师:是回忆的语气,慢慢地说。我家有一个——  生:大园子。  师:这园子里样样都有,可热闹了,可好玩了。我们接
期刊
《爱如茉莉》是一篇清新、朴实的散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品读,感受父母之间的真爱,理解“爱如茉莉”的内涵。根据这一重点,我设计了“三读三写”的环节。    一、实施“三读三写”    1 撰写批注品味爱  同学们,母亲说爱如茉莉,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爱都藏在一个个细节中(板书:细节),请你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细节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爱?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在书中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学生分别找出文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恰当运用课件,它能给课堂起到渲染气氛,烘托形象之效,能让呆板的文字变得灵动、活泼,能使教学活动情理共融,言意共生,极大地增强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促进了有效阅读。    一、巧设情境激兴趣    多媒体创设情境,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用计算机将文字、声音、图形,静态或动态图像集成在一起,创设特定
期刊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写作教学改革中的“牛鼻子”是什么呢?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我体会到这“牛鼻子”就是确立学生“自主写作”的新理念。  写作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作了明确的回答:“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谁进行表达和交流?是谁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自然是学生,学生是写作的主体。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期刊
近年来,交互式电子白板悄然走进中小学课堂,许多学校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教学实践中,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创新了模式和方法,改善了师生、教材、媒体的交互关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被调动起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用交互功能,使学生的想象更富有色彩    交互式电子白板克服了习作教学的单一性,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展开充分想象。我在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3》——
期刊
叶澜教授说:“要想让一片空地不长荒草,唯一的办法是给它种满庄稼。让我们齐心协力在孩子们心灵的空地上播撒善良、博爱、宽容的种子,那么他们一定能结出累累硕果。”我想,这颗颗种子应该就是文化的基因和内涵,这累累硕果便是文化的积淀与呈现。  【阅读文化】“犹抱琵琶半遮面”——吸引着师生款款走来  阅读是一种文本、文本作者和阅读主体相互交流的过程,引领我们走上奇妙之旅——陶冶性情、丰富心灵感受、抒发诸多情感
期刊
[故事]  晚上,对门邻居家上二年级的学生又来问我题目了。题目是这样的一道填空题:  江苏的( )是丹顶鹤的“第二故乡”,丹顶鹤的故乡在( )。  我让他自己先说说答案。  “江苏的(射阳)是丹顶鹤的‘第二故乡’,丹顶鹤的故乡在(黑龙江)。”学生很轻松地说出了答案,这让我对他来问我问题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  “你不是知道答案吗?”我不解地问他。  “‘射阳“黑龙江’地名是这样写的吗?”原来他是不能
期刊
“生活如一泓汩汩流淌的清泉,语言本身就是川流不息的生命。”我校把学生的语言学习融入生活这泓清泉中,把语文学习活动与多姿多彩的生活链接起来,让学生的整个生活成为学习的源泉,让学生的生命成长成为学习的根基,使学生在“徜徉”中领略语言的魅力,在“欣赏”中感受生命成长的乐趣。    一、 主题活动——回归生活,童趣盎然    如果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生活就是万花筒;如果你有一对会倾听的耳朵,生活就是交响
期刊
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小学创办于1913年,近百年来,始终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探索素质教育之路,在语文教学上成果斐然,尤其是“乐学教育”,更是令人瞩目。    以学设教,寓教于乐    1977年,上海一师针对当时学生学业负担重的状况,进行了以“愉快教育”为主题的整体性改革的实践探索,后来,锡师附小经过实验,成为国家教委向全国推广的7所“愉快教育”示范学校之一。1987年,学校又进一步提出“乐学教育”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