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活链接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21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如一泓汩汩流淌的清泉,语言本身就是川流不息的生命。”我校把学生的语言学习融入生活这泓清泉中,把语文学习活动与多姿多彩的生活链接起来,让学生的整个生活成为学习的源泉,让学生的生命成长成为学习的根基,使学生在“徜徉”中领略语言的魅力,在“欣赏”中感受生命成长的乐趣。
  
  一、 主题活动——回归生活,童趣盎然
  
  如果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生活就是万花筒;如果你有一对会倾听的耳朵,生活就是交响乐。我校的主题活动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用语文的方式诠释,把语文教学回归到生活这块广阔的天地,让学生去触摸生活的脉搏,聆听时代的心音,积累鲜活的语言,享受学习的乐趣。
  1. 活动主题的开发依据儿童的实际
  儿童在生活中感兴趣的、质疑的,甚至是争辩的话题都是可开发的资源。
  (1) 活动主题来自于教材单元。学习了神话故事单元,就开展“神话的魅力”的故事会;品读了诗歌单元,就开展“我是小诗人”的诗歌创作活动;欣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单元,就开展“我是小导游”的风景名胜介绍会……精彩纷呈的活动常常让学生酣畅淋漓。
  (2) 活动主题来自于时令季节。鸟语花香、五彩斑斓的春天,硕果累累、麦浪翻滚的秋天;棕叶飘香、龙舟竞渡的端午,皓月当空、阖家团圆的中秋……时节与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让学生沉醉在语言文字的精妙绝伦之中。
  (3) 活动主题来自于焦点热点话题。“关注HINI 有我一个”的畅谈活动、“蓝藻暴发背后”的寻访活动、“我眼中的金融危机”辩论会等时事要闻分析和解读活动,让学生对生活增添了一份理性的思考和强烈的责任感。
  2. 活动形式的展开遵循儿童的天性
  儿童是天生的探究家,他们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遐想,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1) 活动让学生兴趣盎然。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倾听观察世界——思考描述记录世界的“诉说”——分享感受。如“春天”主题活动给学生展现了一幅隽永的画卷:吟春——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呈现五彩缤纷的春色,推荐春意盎然的美文,让学生在文字中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寻春——让学生和家人到郊外踏青,山林野趣、小桥流水,亲眼看,亲耳听,亲手摸,亲口尝,与自然直接对话;品春——画画、拍照、写诗、朗诵、剪纸、唱歌、跳舞,每个人都以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来品味春天;颂春——教师通过语文乐园的方式,带领学生诵读春天的优美词句,吟唱春天的小诗美文,仿写春天的儿童诗文……这些活动以经历的形式展开,是儿童生活原汁原味的呈现,它彰显个性色彩,倾注个人情感,对儿童充满了吸引力,他们情绪高涨,兴致勃勃。
  (2) 我们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生活本身充满了无穷的魅力,我们引导学生“发现探究问题——确立探究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展示探究成果”,把儿童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放大、深入,引导儿童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理性地分析事物,更好地走向生活。如我校结合“太湖蓝藻暴发”,开展了“蓝藻暴发的背后”的寻访活动。先欣赏太湖美丽风光的宣传片(影视欣赏,激发情感);然后到太湖边实地考察太湖污染现状(现场记录,发现问题),接着采访太湖边的民家,了解太湖污染的原因,采访环保局、污水处理厂等环保部门(口语交际,分析问题),上网查询治理污染的资料(搜集处理信息,分析问题);最后写倡议书“给无锡市民的一封信”,上街宣传(写作、口语交际,解决问题)……学生的思想在探究中升华,在升华中深刻。
  我们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把生活引入语文,让日新月异的生活给语文学习注入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天地里放飞想象,任意驰骋,兴趣盎然。
  
  二、 习作活动——体验生活,童言无忌
  
  儿童虽然可以在电视上了解小麦播种到收割的全过程,却闻不到小麦成熟时的清香,更体验不到小麦抽穗时给人的喜悦。而体验可以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世界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我校的习作活动注重捕捉生活乐趣、创设体验机会,分享活动感受,让儿童获得内心的充盈。
  1. 捕捉生活乐趣,丰富语言积累
  小学生活是人生中最美好最纯洁的童年时代,五光十色,趣味盎然:戴上鲜艳红领巾时的兴奋自豪,运动会上的奋力拼搏,春游活动的自由快乐,军事训练的艰苦光荣,新年音乐会上的精彩演绎……有滋有味的生活本身就是写作的源泉。我校采用丰富多彩的积累方式真实记录生活:以“我们的故事”的班级故事连播,报道身边的趣人乐事;以“瞧瞧我们这一组”的小组循环日记,交流学生的趣味生活;以“大蒜宝宝成长记”“蚕宝宝变形记”的科学报告,分享成长的喜悦;以“班级瞭望”的班级小报的方式,集萃校园生活的精彩……把语言积累延伸到生活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在“游览”中呼吸语言的“新鲜空气”,在感受成长快乐的同时,获得了情真意切的生活感悟,这些日积月累的感悟成了学生取之不竭的语言积累储备。
  2. 调用生活体验,获得言语内涵
  习作是言为心声,直抒胸臆的表达,一句精妙的句子,能让人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宇宙苍穹;一个精妙的词语,可以让人产生心灵的映照、情感的共鸣。我校的习作活动调用学生的生活体验促使他们更细致地触摸语言,更准确地诠释语言。
  (1) 体验生活。创设让儿童到真实生活中感受的机会,小河边钓鱼、登山看日出、亲手养蚕宝宝、小鬼当家……让他们亲眼去看看,亲耳去听听,亲手去摸摸,亲口去尝尝,让儿童回归自我,感受童年的生活。
  (2) 模拟生活。创设一种与现实生活相似的情境,让学生模仿,带给他们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丰富童年的生活,丰盈童年的心智。如写“关爱残疾人”的习作,我们让学生当一回残疾人,学盲人上学,学聋哑人问路,学手脚不便的人穿衣……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了解到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关爱之心油然而生,表达时也情真意切,不再是隔靴搔痒,大唱高调。
  (3) 分享体验感受。我们的习作教学更注重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在活动中的发现和收获,处于交往情境中的言语是鲜活的、流动的,富有个性化的,每个学生眼中的生活是别样的,与众不同的,通过畅谈、交流、讨论等方式,师生共同分享体验感受,将“自闭”的写作引向快乐的分享,将“独白”的写作引向自主的对话,将一个个孤独的心灵在分享、回味中融汇到色彩斑斓的童心世界。
  
  三、 多彩活动——丰富生活,童心飞扬
  
  教育关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了解儿童怎样生存着,而且还在于试图促进他们更好地生活,体验童年的意义和幸福。学校的语文学科活动基于儿童的生活实践,将学习过程“潜藏”在儿童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多彩的活动来丰富童年生活,从而逐渐让儿童“恢复”自然感性,不断“生长”属于童年的精神气质。
  1. 享受快乐,自由发展
  儿童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比所要追求的结果更重要。锡师附小的语文学科以 “游戏精神”(它是儿童精神态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的标志,它装饰儿童生活,拓展儿童生活,并作为一种生活为儿童所需要)为活动的核心,满足儿童心理快乐的本能,让儿童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想象的自由,心灵的自由,并产生主动认识世界,了解他人与自我,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热情和勇气。
  (1) 一分钟讲演练胆识。每天语文课的第1~5分钟是属于学生的。读一篇短文、讲一个故事、背一首好诗、介绍一个名人、推荐一条格言、发布一条消息、进行一次演讲……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学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12个学期安排了讲演的序列,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能上台面对大众讲演一次,学生从当初的生涩忐忑到后来的侃侃而谈,胆识就是这样锤炼出来的。
  (2) 课本剧表演悟情趣。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课本剧大赛,有“最佳表演”“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道具”“最佳团队”等奖项,学生在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中,揣摩人物,模仿表达,感悟情趣,发展语言。
  (3) 集体朗诵促语感。每年十月份是学校的朗诵月,每一个班级都要向全校展示集体朗诵的风采。别致的队形,新颖的服装,专注的神情,抑扬顿挫的朗诵常常把我们带进曼妙的诗词歌赋中,让我们沉浸在文字的诗情画意中。
  2. 享受合作,共同成长
  在合作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思维成果会为整个群体所分享,使学生间的伙伴关系更加密切,在从善如流、主动配合、和谐默契的心理氛围中,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1) 小报出版享合作。每一学期学校语文组都要举行不同话题的小报展,如“春花渐欲迷人眼”的春报展、“诗趣——我谈李白和杜甫的艺术风格”的小报展、“我眼中的哈里•波特”小报展……从报头到刊号,从版面设计到文字撰写,从美化修饰到刊出方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各尽所能,各尽其才。
  (2) 互批作文同欣赏。语文组把互批作文作为一条教学常规,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参与互批作文一次。当学生拿到自己同伴的作文是那样的欣喜,又是那样的小心翼翼,每一处用红笔批注的地方又是那样的仔细、工整,就像对待一件艺术品一样。每一次批改成为思想交流,情感互融的机会,每个人都不吝赞美之词,又大胆发表观点,提出中肯的意见。
  童年是多彩的,儿童是快乐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乘着语言的翅膀,如一只只小鸟,像一艘艘小船,自由自在地飞翔、航行。愿儿童的天空永远挂着诗意的彩虹!
  (作者单位:无锡师范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师:最近,我在《儿童文学》杂志上读到了一篇叫《蒲公英》的散文。它的第1自然段写得很有意思(媒体映示:夕阳晚风飘)咱们一起来读读。  生:(读)夕阳晚风飘  师:这个自然段只有5个字。读后,你想说些什么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生:虽然这一自然段很简洁,但是它把夕阳落下的意境。表达得很美。  师:夕阳、晚风、飘。谁在“飘”?  生:蒲公英在晚风中随风飘荡,这番景象太美了。  生:
期刊
好课如松,简约而丰满。松,根系坚韧有力,深深扎入泥土,枝干通过它从大地汲取养分;松,外形是简约的,一根笔直的干撑着伞一样的冠。松,又是丰满的,主干挺拔,枝干有力多变,针叶丰满浓密。那根系就像从文本中发掘出的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价值的东西,它是学生学习语文提升语文素养的依托。那粗壮的干宛若课的清晰的主线。那从干上向外伸展的有力的枝和枝上缀生的浓密的针叶,不就是课堂上在合适处切入的丰厚的语文训练么?从松
期刊
一、启发渲染,激活体验    1 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风筝吗?喜欢它什么?前一段时间老师布置大家假日放风筝,觉得有意思吗?  2 欣赏放风筝的定格画面:儿童在广场开心放飞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风筝。  3 互动交流,激活学生已有的经历和体验,提高对风筝的认识。  ,  [设计意图卜一课堂的揭题非常关键,应有感染性和激活性,利用启发谈话、点击回忆、呈现真实画面,强化刺激,调动学生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有
期刊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南京市拉萨路小学特级教师江和平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感慨颇多。课堂里教师和学生自自然然,率性随意。共同构建了一个快乐、自由的“师和生的园子”。    一、自然随意地“聊”    师:我家有一个——  生:大园子。  师:不够大。我家有一个——  生:大园子。  师:是回忆的语气,慢慢地说。我家有一个——  生:大园子。  师:这园子里样样都有,可热闹了,可好玩了。我们接
期刊
《爱如茉莉》是一篇清新、朴实的散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品读,感受父母之间的真爱,理解“爱如茉莉”的内涵。根据这一重点,我设计了“三读三写”的环节。    一、实施“三读三写”    1 撰写批注品味爱  同学们,母亲说爱如茉莉,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爱都藏在一个个细节中(板书:细节),请你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细节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爱?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在书中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学生分别找出文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恰当运用课件,它能给课堂起到渲染气氛,烘托形象之效,能让呆板的文字变得灵动、活泼,能使教学活动情理共融,言意共生,极大地增强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促进了有效阅读。    一、巧设情境激兴趣    多媒体创设情境,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用计算机将文字、声音、图形,静态或动态图像集成在一起,创设特定
期刊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写作教学改革中的“牛鼻子”是什么呢?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我体会到这“牛鼻子”就是确立学生“自主写作”的新理念。  写作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作了明确的回答:“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谁进行表达和交流?是谁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自然是学生,学生是写作的主体。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期刊
近年来,交互式电子白板悄然走进中小学课堂,许多学校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教学实践中,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创新了模式和方法,改善了师生、教材、媒体的交互关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被调动起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用交互功能,使学生的想象更富有色彩    交互式电子白板克服了习作教学的单一性,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展开充分想象。我在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3》——
期刊
叶澜教授说:“要想让一片空地不长荒草,唯一的办法是给它种满庄稼。让我们齐心协力在孩子们心灵的空地上播撒善良、博爱、宽容的种子,那么他们一定能结出累累硕果。”我想,这颗颗种子应该就是文化的基因和内涵,这累累硕果便是文化的积淀与呈现。  【阅读文化】“犹抱琵琶半遮面”——吸引着师生款款走来  阅读是一种文本、文本作者和阅读主体相互交流的过程,引领我们走上奇妙之旅——陶冶性情、丰富心灵感受、抒发诸多情感
期刊
[故事]  晚上,对门邻居家上二年级的学生又来问我题目了。题目是这样的一道填空题:  江苏的( )是丹顶鹤的“第二故乡”,丹顶鹤的故乡在( )。  我让他自己先说说答案。  “江苏的(射阳)是丹顶鹤的‘第二故乡’,丹顶鹤的故乡在(黑龙江)。”学生很轻松地说出了答案,这让我对他来问我问题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  “你不是知道答案吗?”我不解地问他。  “‘射阳“黑龙江’地名是这样写的吗?”原来他是不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