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意识养成研究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ao_minl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养成问题一直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它关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全球化趋势的要求。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湖北省武汉市的5所文科高校,分析了大学生目前的法律意识现状,并给出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2-0043-02
  作者简介:崔玉梅(1995-),女,湖北恩施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法学学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张维(1992-),男,湖北恩施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大师生座谈时提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法律意识作为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了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首先,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高知群体,他们肩负着国家未来建设的责任与希望,培育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其次,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全球化趋势的要求。21世纪的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市场经济的建设者,参与者同时也会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是未来经济贸易中最活跃的一份子。大力培育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其法律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全球化趋势的必然要求。
  二、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实证研究
  为了真实的了解目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本科研小组设计了一系列的有关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实地访问等多种方式收集了丰富的观察材料。科研小组的研究对象是湖北省5所文科类高校里的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在校本科生各100名,而在这些学生中男生女生各占一半。通过对收集的数据的分析,能有效的研究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一)对大学生基本的法律意识的调查
  1.提到“法律”一词,您想到的是()。(单选)
  A、对犯罪的惩罚B、统治的工具C、只针对老百姓D、行为规范E、每个人生活的必须F、其他
  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大一至大四学生普遍倾向于理解法律为“对犯罪的惩罚”以及“行为规范”,这两个选项的比例均约占到36%以上。男生和女生倾向于选择“对犯罪惩罚”以及“行为规范”的解释占比同样为50%以上。
  2.下列关于“法律能得到实施的根本保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单选)
  A、国家强制力保障B、法律本身是良善之法C、公民的法律意识强D、其他
  在问题2中,有80%的大学生都能认识到法律实施的根本保障是国家强制力的保障。这是最符合本题题设的答案。在这个问题上,大一年级的学生、女大学生都反映出认识情况较好。而相较之下,大四的同学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情况较差,还有10%接近的同学没有选择最佳答案。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大学生具有一些基本的法律意识,但是这个占比不高,还有很大比例的大学生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突出反映在对问题2这一基本问题的理解上。
  (二)对大学生关于法律与自身和社会关系的认知的调查
  3.下列关于法律与自身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单选)
  A、只要不触犯法就与自己无关B、时刻与自己有关系C、说不清楚
  问题3主要考察大学生对法律与自身关系的认识,法律是时时刻刻都与我们自身相互关联的。对于这个问题,大学三年级的同学的认识情况最好,有96%的同学都认为法律时刻与自身相关。相较之下,大学二年级的同学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情况最差,在他们当中有24%的同学认为只有不触犯法律,法律就与自己没有关系,还有8%的同学对这个问题感到说不清楚。
  4.你认为在社会生活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单选)
  A、党的政策B、法律C、领导意志D、道德E、说不清楚F、其他
  问题4主要考察当代大学生对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视程度。从收集的数据可以看出,男生以及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更加重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有70%的男生以及85%的大四年级的学生选择了选项B。同时可以看到,大学二年级的同学们在重视法律的同时也很重视道德的作用,在大二年级有55%的同学选择了B,有30%的同学选择了D。
  5.当你的合法权益被侵犯时,你的首要选择是()(单选)
  A、私下解决B、寻求法律保护C、找政府D、找熟人E、网上发贴F、找新闻单位G、自认倒霉
  问题5主要考察大学生是否有用法律保护自己正当权力的意识。从总体看,有70%的同学选择了B,寻求法律保护,但是,在理工类的同学中,只有61%的同学选择B,而在被调查的男同学中有近30%的同学选择了D,找熟人。
  第3,4,5这3个问题主要是考察了大学生是如何认识法律与自身的关系,以及与社会的关系。这几个问题普遍反映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文史类的女同学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与法律的关系,更善于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而相较之下,男同学的法律意识相对淡薄,遇到权利被侵害的时候,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有想到用法律保护自己,而是通过找熟人的方式解决。
  (三)对大学生法律学习状况的相关调查
  6.截止目前,你学习了解法律的首要渠道是()(单选)
  A、课堂B、书本C、电视D、报纸E、网络F、其他(请写出名称)
  在问题6中,从总体看,有78%的同学选择了A课堂,其中女同学的比例最大,同时选择选项D报纸的同学最少,只有百分之6%,其次是电视,百分之20%   7 以下哪些法律是你所熟悉的()(可多选)
  A、宪法B、民法C、刑法D、婚姻法E、继承法F、劳动合同法G、未成年人保护法H、治安管理处罚法I、机会游行示威法
  问题7中,选择选项B,民法的同学最多,占比达到89%,选择F,劳动法的次之,占比达60%。选择I,机会示威法的同学最少,仅有5%。
  8.你渴望学习和了解哪些法律()(可多选)
  A、宪法B、民法C、刑法D、婚姻法E、继承法F、劳动合同法G、未成年人保护法H、治安管理处罚法I、机会游行示威法
  在问题8中,被选择最多的仍然是B,民法,占比达90%,其次是F,劳动法,占比达78%。同时被选择最少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只有7%的同学选择。
  根据以上的8个问题的回答情况可以分析出,当前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法律意识很淡薄,同时,目前我国的法律宣传渠道较为闭塞,尤其体现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上,传统媒体是各种传播渠道中效果最不理想的渠道。数据还反映出,目前大学生对于我国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认知基本是凭兴趣而定,喜欢什么就去了解什么,学习什么,如问题7和问题8的数据分布所反映的,大学生最希望了解的是民法和劳动法,同时他们最熟悉也就是这两部法律,这导致大学生对另外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的缺乏,如何拓宽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打开他们的法律视野也很值得思考。
  三、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
  (一)以高校为阵地,重视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高校是大学生接受法律意识培养最重要的阵地,各高等院校应当以自身的教育资源为依托,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注重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重视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提高。
  对高校教师本身而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法律知识,探索法治教育的新方法。高校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法律知识基础课的局限,改变照本宣科的模式,丰富教学内容,要求高校教师将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把法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就是要通过法治教育,不仅仅使大学生懂得遵纪守法,更要从内心去认同法律的精神和内在实质。要从被动地守法转变为主动自愿地尊重和遵守法律。
  (二)以传媒为载体,突破法治宣传的薄弱环节
  目前在我国大学生的法治宣传工作中,存在着宣传渠道闭塞,传统媒体的作用不强;男同学是大学法治教育的薄弱点;法律常识的普及率不高等问题。在针对大学生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要以媒体作为宣传的载体,以新型媒体为主体,充分利用资讯新闻,微博,微信,等多种新型的媒体媒介,同时也要发挥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等多种渠道,普及法律知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通过对文史类男同学和女同学的分类调查,发现男同学较女同学而言,薄弱许多。具体体现在男同学普遍存在缺乏一些法律常识,法律思维不强,不善于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利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应当以大学的男同学为侧重点,以课堂为主加强他们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普遍法律常识。
  在法治宣传和教育的过程中,要认清目前法治宣传教育的薄弱点,针对薄弱点,实现弱点击破。目前的大学生法治教育中,存在着对某一类的法律知识有一定认识,但是对另外的一些需要知道和认识的法律常识却缺乏认识。针对这种情况,在法治宣传教育过程中,要更全面,更合理地分配资源,对一些认知度不高,但又为人们日常所用的法律知识,法律常识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它们的普及率。
  (三)以网络为渠道,增强网络法治教育
  当今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的时代,大学生的生活几乎每天都要和网络、信息打交道。而部分大学生利用自己的网络知识而进行网络诈骗和其他网络犯罪行为也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我国的网络环境还不容乐观,当前大学生的网络法治教育还跟不上当代网络发展的脚步,行之有效的网络法治教育措施也急需建立和施行。
  首先,国家应当出台一系列关于净化网络环境的法律法规,同时要加强网络监管力度,杜绝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对于互联网上的所有不良信息发布者都给予坚决的处罚,建立健全网络管理的组织机构,使网络监管制度化,长效化。其次,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关于网络安全,网络法规的法治教育。开设专门的学习使用互联网的相关规章制度的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最后,还应当利用网络互动性强的特点,在网络上开设法治教育的相关课程,设立法治教育平台,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增强他们在网络使用上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候星芳.大学生能力素质概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网络功能性平台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趋势,微信就是这众多平台的一种社交性软件代表,并成为人们常用的社交工具,与此伴随的网络诈骗行为也不断出现,为此,笔者在本文总以微信红包事件为例提出预防和控制网络诈骗犯罪的对策,以期给相关部门维护公众合法权益、改进工作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微信红包;网络诈骗;犯罪;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4.3;D917.6 文献
期刊
摘要:婚姻自由是恩格斯婚姻家庭观的重要思想,也是恩格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认为婚姻自由首先要女性投入到社会生产中,有足够的岗位可以工作。其次是家务劳动社会化,女性不用在公共生产和家务劳动中选择。最后婚姻自由还要包括离婚自由。恩格斯认为婚姻是应该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的,现存的一夫一妻制也只是对妇女的约束,婚姻自由不应该只是写进法律就足够了,还需要一些制度的辅助。恩格斯的婚姻观虽然只是对当时社会婚
期刊
摘要: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度自治性和资本多数原则,决定了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股东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侵犯小股东的利益,通过对股份有限公司利润分配问题的分析,自治虽是公司章程的本质属性,但是章程自治受到公司法基本理念和原则的限制和约束。  关键词:利润分配;资本多数决;章程自治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5-0258-01  作者简介
期刊
摘要:网络虚拟财产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形成的新型财产种类,因其具有价值,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特性而应被纳入现行法律所保护的财产范围,应作为民事权利体系中的中间类型权利,在法律适用上宜作特别解释。尤其是随着网络经济产业化的发展,网络虚拟物品走向了商品化,各网络用户玩家必须通过支付费用才能获得相应的网络虚拟财产。本文试图通过具体案例,探讨网络犯罪中出现的虚拟财产问题以及司法实践中的虚拟财产问题。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由封建王朝到现代社会,通奸现象一直存在,但其处罚却从刑罚处罚的罪名逐渐变为了仅是道德层面的谴责。晚清时期,清王朝统治由繁荣走向没落,传统的封建法律发生改变,开始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外的律学,律典,进而开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征途。在这一逐渐求变图新的过程中,面对对两性婚姻生活不忠的最典型现象——通奸,作为当时的司法官员面对不同的情况已然按照案件情形的不同,考虑多种主客观因素,进行了区别判罚。本文从《
期刊
摘要:文章首先对我国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应用不足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张家口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情况进行了阐述,最后总结在社会治安管理中应用视频监控系统的措施,以期能够为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视频监控系统;社会治安管理;张家口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5-0303-02  作者简介:冯占山,男,吉林通榆人,张家口学院讲师。
期刊
摘要:我国政府职能正在由管制型、全能型向管理型、服务型、法制型政府转变。地方立法、地方规划的制定、地方公共政策的制定等法治化建设为地方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体现,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信息获得渠道和能力的有限性,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社会组织介入地方法治化建设能够有效的解决相关问题。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地方法治化建设尚存在很多问题,应从法律、政府、自身建设
期刊
摘要:“好人好报,以德报德”让德高者得以彰显,让施善者得以福报,是中华民族道德标准的体现,也是时代稳健前行的强大动力与重要基础。“好人好报”价值导向在于引导群众推崇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形成善行者的行为受褒奖、受尊重的社会风尚,引导和鼓励人们争做“身边好人”,促进我市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提高市民的文明程度。  关键词:“好人好报”;价值导向;构建对策  中图分类号:B82-052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在暑假中进行了一次家访,进入了四个学生的家庭,从学生的成长环境中,我们丰富了自己的想法,更全面的了解了学生,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了一个辅导员的重要意义和责任的重大。  关键词:家访;学生;孤儿;优秀分子;期望;勇敢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5-0314-01  作者简介:于梁,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工艺美术学院
期刊
摘要:针对以往防治大学生误入传销陷阱重预防、轻治理的缺陷,创新性的提出“前期预防——中期救助——后期安抚”即“ P(prevention)—S(salvation)—P(placate)”的完整防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注重实证分析,务实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传销;前期预防;中期救助;后期安抚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2-0045-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