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逐渐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但是网络盛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只有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才能解决网络伦理问题。本文从伦理问题的相关概念、网络社会交往中的伦理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四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网络社会;伦理
一、网络社会交往中显现出来的伦理问题
网络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便捷,但与此同时也滋生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
(一)网络诚信问题
1、网络谣言的泛滥成灾
网络谣言是网络诚信问题的一大表现。近期,在网上蓄意造谣传谣、非法获利的网络推手“秦火火”被依法刑拘,也让网络谣言的问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一次次的谣言带来一次次的危害:2008年10月的柑橘蛆虫谣言使全国柑橘果农受损;2011年2月的爆炸谣言导致江苏盐城群众大逃亡以及部分群众遇难;2011年3月的核辐射谣言引发疯狂的食盐抢购风潮;2011年10月支教女大学生被灌醉轮奸的谣言给女学生的名誉及支教事业都带来了影响……如此这般的谣言不胜枚举,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为造谣者披上了一件保护衣,也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不明真相人们的善意转发却被造谣者的私欲利用,谣言的出现和传播败坏了社会风气、破坏了经济秩序、影响了人们的心理,最终会导致社会体系的崩塌,引起社会的不稳定。
2、网络诈骗频繁出现
网络诈骗可谓网络诚信缺失的重要体现。网络诈骗是指网络主体通过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使一些网民相信并允许他们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和财物的网络犯罪行为。[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诈骗的手段也不断更新,网络银行诈骗、钓鱼网站诈骗、QQ微信诈骗、网络购物诈骗等等,给人们的金钱和感情都带来了伤害,也是也让网络的诚信度不断下滑。
(二)隐私侵权问题
网络隐私侵权一般指利用网络技术,在未经他人允许的情况下,恶意窥探和传播他人隐私信息。从网络黑客到人肉搜索,我们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等隐私信息都受到了暴露在他人眼前的威胁,同时,各个网站通过技术跟踪系统时时向我们进行网络推送,也威胁着我们的隐私安全。更有甚者,一些网络公司为了获取经济利益,窃取客户个人信息,并将这些资料倒卖给其他的广告商,让我们的经济利益、个人隐私都受到了侵害。
(三)网络情感冷漠
网络情感冷漠是指人们由于沉迷网络生活而对现实生活及情感表现出冷漠的态度。网络社会以其快速、便捷、新奇的特点吸引着许多年轻人,这些人沉溺于网络游戏或网络聊天,对网络社会中的陌生人无话不谈、热情大方,却对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等漠不关心,自私自利,缺乏家庭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没有同情心和恻隐心。长此以往,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交往大大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变得越来越飘忽虚假。
在生活中,网络情感冷漠的现象比比皆是:有人为了上网游戏而偷取父母的血汗钱;有人为了获得上网吧的钱而杀害了自己的亲人;有人为了取悦网上的虚假恋人而花光了自己的积蓄;有人守在父母身边却只顾上网不理父母……网络的出现本来是为了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可如今人们却成了网络的“奴隶”,这也是人格異化的一种表现。情感冷漠泯灭了人们的良知,淡漠了人们的亲情,碾压了人们的道德底线。
(四)网络主体的价值取向
1、网络主体的价值取向低俗化
网络的低俗化似乎已经常为了一种常态,网上频繁出现的艳照门、激情视频、凤姐等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人们的点击关注也助长了网络低俗的风气。殊不知这背后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炒作团体,网络红人利用网络炒作获得了出名的机会,网站利用网络炒作获得了提升的点击率和商业利润,推手公司利用网络炒作获得了商业红利。可是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活动,因为懵懂的人们就这样被低俗的内容影响着,潜移默化的被影响着价值观的确立,而这些别有用心的网站和公司传播低俗文化,违背了最起码的道德良知,混乱了社会价值体系。
2、网络主体的价值取向盲从性
网络社会信息纷繁多样,人们每天接收到琳琅满目的网络信息,有的时候却来不及加以区分就选择了偏听偏信。“老人扶不扶”“广场舞大妈”“公交车让座”这样负面的消息经常出现在网络热搜中,很多人就不加思考的一味地谴责,盲目的跟随他人,导致老人跌倒无人扶最终死亡的惨案。甄别网络信息,避免盲从才是一个网络主体应该有的价值取向。
二、解决网络社会交往中伦理问题的途径
(一)改进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是网络信息的依托,要想解决网络伦理问题就要从网络技术入手:
首先,要以实行实名制对人们的网络行为进行登记,一方面这会时时刻刻提醒网民,如果散播网络瑶言,进行网络诈骗,名誉和诚信就会受到影响,会面临失去信任的危险,也就产生了一种我约束力。另一方面这也便利于网络管理者和网络执法者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实行实名制以后,上网记录有踪可查,也就大大提高了网络诚信管理和诚信监督的效率,从而也大大减少了网络管理成本和破案成本。
其次,要安装过滤软件屏蔽网络不良信息,安装网络过滤软件及防火墙能够有效地过滤不良网站、拦截色情内容、拦截广告、栏截木马,并阻止外部网络对自己电脑系统的一些未授权的访问和侵入。
(二)提高网民的网络伦理素质
人是网络社会的主体,要解决网络伦理问题就要提高网民的网络伦理素质:
首先,要增强人们的伦理教育。李伦曾说“自律是人性深处对道德和伦理精神的切身感悟,是人在生活情景中的权衡和抉择”。[2]只有加强教育,才能提高自觉性,一是要不断加强学校和社会的伦理教育,二是提高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性和道德觉悟,三是重视法治与德治的双重治理。
其次,要提高网民的责任意识。网络主体应该明白只有每个人都在网络社会中负责才能改善网络伦理问题,网民在网络行为过程要体现自己的价值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用自律来规范自己,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制度,将自律和他律协调进行才能真正的发挥出道德制约和导向作用。
(三)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
网络立法的不健全是造成网络伦理问题的一大原因,因此寻根究源,要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
首先,要完善网络立法。中国的网络技术发展相比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因此在立法是应借鉴国外的经验,根据网络特点,遵循立法原则,制定出相关的网络法。
其次,要健全网络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我国向来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此专业懂法的执法队伍至关重要,当然只有加大网络执法力度,以及惩治力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网络立法的实施落实。
参考文献:
[1]《網络伦理失范与价值建构》,董洁,2014,陕西师范大学
[2]《网络传播伦理》,李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网络社会;伦理
一、网络社会交往中显现出来的伦理问题
网络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便捷,但与此同时也滋生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
(一)网络诚信问题
1、网络谣言的泛滥成灾
网络谣言是网络诚信问题的一大表现。近期,在网上蓄意造谣传谣、非法获利的网络推手“秦火火”被依法刑拘,也让网络谣言的问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一次次的谣言带来一次次的危害:2008年10月的柑橘蛆虫谣言使全国柑橘果农受损;2011年2月的爆炸谣言导致江苏盐城群众大逃亡以及部分群众遇难;2011年3月的核辐射谣言引发疯狂的食盐抢购风潮;2011年10月支教女大学生被灌醉轮奸的谣言给女学生的名誉及支教事业都带来了影响……如此这般的谣言不胜枚举,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为造谣者披上了一件保护衣,也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不明真相人们的善意转发却被造谣者的私欲利用,谣言的出现和传播败坏了社会风气、破坏了经济秩序、影响了人们的心理,最终会导致社会体系的崩塌,引起社会的不稳定。
2、网络诈骗频繁出现
网络诈骗可谓网络诚信缺失的重要体现。网络诈骗是指网络主体通过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使一些网民相信并允许他们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和财物的网络犯罪行为。[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诈骗的手段也不断更新,网络银行诈骗、钓鱼网站诈骗、QQ微信诈骗、网络购物诈骗等等,给人们的金钱和感情都带来了伤害,也是也让网络的诚信度不断下滑。
(二)隐私侵权问题
网络隐私侵权一般指利用网络技术,在未经他人允许的情况下,恶意窥探和传播他人隐私信息。从网络黑客到人肉搜索,我们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等隐私信息都受到了暴露在他人眼前的威胁,同时,各个网站通过技术跟踪系统时时向我们进行网络推送,也威胁着我们的隐私安全。更有甚者,一些网络公司为了获取经济利益,窃取客户个人信息,并将这些资料倒卖给其他的广告商,让我们的经济利益、个人隐私都受到了侵害。
(三)网络情感冷漠
网络情感冷漠是指人们由于沉迷网络生活而对现实生活及情感表现出冷漠的态度。网络社会以其快速、便捷、新奇的特点吸引着许多年轻人,这些人沉溺于网络游戏或网络聊天,对网络社会中的陌生人无话不谈、热情大方,却对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等漠不关心,自私自利,缺乏家庭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没有同情心和恻隐心。长此以往,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交往大大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变得越来越飘忽虚假。
在生活中,网络情感冷漠的现象比比皆是:有人为了上网游戏而偷取父母的血汗钱;有人为了获得上网吧的钱而杀害了自己的亲人;有人为了取悦网上的虚假恋人而花光了自己的积蓄;有人守在父母身边却只顾上网不理父母……网络的出现本来是为了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可如今人们却成了网络的“奴隶”,这也是人格異化的一种表现。情感冷漠泯灭了人们的良知,淡漠了人们的亲情,碾压了人们的道德底线。
(四)网络主体的价值取向
1、网络主体的价值取向低俗化
网络的低俗化似乎已经常为了一种常态,网上频繁出现的艳照门、激情视频、凤姐等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人们的点击关注也助长了网络低俗的风气。殊不知这背后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炒作团体,网络红人利用网络炒作获得了出名的机会,网站利用网络炒作获得了提升的点击率和商业利润,推手公司利用网络炒作获得了商业红利。可是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活动,因为懵懂的人们就这样被低俗的内容影响着,潜移默化的被影响着价值观的确立,而这些别有用心的网站和公司传播低俗文化,违背了最起码的道德良知,混乱了社会价值体系。
2、网络主体的价值取向盲从性
网络社会信息纷繁多样,人们每天接收到琳琅满目的网络信息,有的时候却来不及加以区分就选择了偏听偏信。“老人扶不扶”“广场舞大妈”“公交车让座”这样负面的消息经常出现在网络热搜中,很多人就不加思考的一味地谴责,盲目的跟随他人,导致老人跌倒无人扶最终死亡的惨案。甄别网络信息,避免盲从才是一个网络主体应该有的价值取向。
二、解决网络社会交往中伦理问题的途径
(一)改进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是网络信息的依托,要想解决网络伦理问题就要从网络技术入手:
首先,要以实行实名制对人们的网络行为进行登记,一方面这会时时刻刻提醒网民,如果散播网络瑶言,进行网络诈骗,名誉和诚信就会受到影响,会面临失去信任的危险,也就产生了一种我约束力。另一方面这也便利于网络管理者和网络执法者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实行实名制以后,上网记录有踪可查,也就大大提高了网络诚信管理和诚信监督的效率,从而也大大减少了网络管理成本和破案成本。
其次,要安装过滤软件屏蔽网络不良信息,安装网络过滤软件及防火墙能够有效地过滤不良网站、拦截色情内容、拦截广告、栏截木马,并阻止外部网络对自己电脑系统的一些未授权的访问和侵入。
(二)提高网民的网络伦理素质
人是网络社会的主体,要解决网络伦理问题就要提高网民的网络伦理素质:
首先,要增强人们的伦理教育。李伦曾说“自律是人性深处对道德和伦理精神的切身感悟,是人在生活情景中的权衡和抉择”。[2]只有加强教育,才能提高自觉性,一是要不断加强学校和社会的伦理教育,二是提高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性和道德觉悟,三是重视法治与德治的双重治理。
其次,要提高网民的责任意识。网络主体应该明白只有每个人都在网络社会中负责才能改善网络伦理问题,网民在网络行为过程要体现自己的价值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用自律来规范自己,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制度,将自律和他律协调进行才能真正的发挥出道德制约和导向作用。
(三)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
网络立法的不健全是造成网络伦理问题的一大原因,因此寻根究源,要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
首先,要完善网络立法。中国的网络技术发展相比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因此在立法是应借鉴国外的经验,根据网络特点,遵循立法原则,制定出相关的网络法。
其次,要健全网络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我国向来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此专业懂法的执法队伍至关重要,当然只有加大网络执法力度,以及惩治力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网络立法的实施落实。
参考文献:
[1]《網络伦理失范与价值建构》,董洁,2014,陕西师范大学
[2]《网络传播伦理》,李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