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启趣,以“问”启思

来源 :天津教育·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l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对一节公开课教学片断的观察,通过与执教者的对话交流和对教学片断设计意图的分析,对阅读课教学的设计作了一些探讨,对阅读课中教师如何设计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的语用技能做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教学片段,课堂观察,阅读课,有效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12-0026-04  课堂观察是指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课程下高三历史复习教学要抓住“源头”复习,引进“活水”,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源头是指我们在第一轮复习的历史基础知识部分,活水指高三历史后期复习中不断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质疑、探究、探索,而创设新情境是高三后期复习教学中关键一环,通过这样的教学才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能力。    一、复习要抓住源头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础知识就
摘要:社会分工造成的定势,导致了教育政策的决策者、教育理论的研究者、教育实践者三者工作的明显分离,不能适应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寻求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三者的最佳融合,关键在于重建校长教育话语的“中间地带”。这是基于当前学校境遇寻求话语突破的理论诉求。  关键词:校长教育话语;突破;重建;融合;中间地带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然而不少一线教师在落实新课程这一理念时,以为“方法的多样化”就是方法越多越好,越奇越好。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上,黑板上密密麻麻的解法让执教者颇有自信,自己的答案被教师认可的学生“兴趣高涨”、听课的老师“啧啧称奇”、执教者“暗自得意”。当然,我并不反对教师引导学生对
呼唤有价值的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幼儿,已成为当今幼儿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但如何从园本出发,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彰显幼儿的个性,如何使原本就拥有不同特质的孩子们都能得到最适合其自身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些都是幼儿教育改革的核心命题。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追寻如何建设适合孩子们成长的活动模式,在实践与探索中,我们确立了以“活动区”为主的教育,旨在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成长起来,让“我能行”伴随每个孩
胡金波  学思结合促进知行统一,知行统一推动科学发展李如密  陈彩萍“生一生”课堂提问模式探析李建军  从教育实践意蕴的转型看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梅广稳  谈共生型学科教研(备课)组建设金荷华  敏于探究、善于总结:科研型教师的必备素养王丽琴  小学语文教师薛瑞萍的课程意识与教学信念廖圣河  论语文教师与教科书编者对话周久璘  独立人格-创新品质·潜能开发
内容摘要:“微话题”是指带有专用标记“#……#”的微博话题,这种话题在使用过程中发展出了说明化、语篇化、主观互动化的非常规用法。本文认为微话题的这种功能扩展与汉语“名动包含”的词类格局相适应,也与“指称并置”的流水句特征相适应。可以进一步指出的是,结尾的微话题是一种特殊的概述回指,发展出了言域功能,具有话轮转换的构拟特征和移情效果。   关键词:话题 词类 流水句 概述回指   一.汉语的词类格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导师黄克剑教授有一句名言:“教育所要做的事可以放在三个相贯通的层次去理解,即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偶然的机会,听了我市一位青年教师李老师执教的《三个儿子》后,对这句话的理解更进了一层——我们的教育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生命在场”中“点化或润泽生命”。  课前的困惑与不安——文本取向有争议  课前,我熟读了教材,《三个儿子》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四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陈鸿祥先生的《王国维传》,用大量翔实、生动的历史资料,全方位、多层面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代大师的超逸风姿。王国维以“国学”研究闻名于世,但他对于教育教学也有精深的认知与独到的理解,他在并不算长的教师生涯中所做出的不俗教学实践,对同事和学生形成的深刻影响和巨大感召,令人瞩目。更让人感喟的是,他对于教育的思考,并不是在他做了一个“教育人”之后的被动应对,而是出于一个普通国人的社会自觉!这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
长期以来,班主任科研领域一直忽视一个领域的研究。这个领域一般不会见诸教育科研部门立项的课题,不会出现在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教材上,也不容易在专业杂志上找到相关的研究文章,网上更搜寻不到相关的信息。但是,在实践领域,广大班主任却无不在这一领域跌打滚爬,他们在内心深处渴望得到这一领域的知识或指导,以便更好地胜任工作。但是,因为专业知识的缺乏,理论研究的薄弱,再加上一些人经验的不足,所以在实践中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