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向社会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而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是实践教学,其教学模式通常是校内校外两条腿走。然而通过走访、调研各兄弟院校,发现多数学校的实践教学仍然是以学校基础性教学为主体,校外综合实训仅停留在表面上。立足于科技强国、技能宝贵的职教理念,针对目前薄弱高职院校中供用电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提出了项目式系统化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08-02
一、供用电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大好政策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师资薄弱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实施途径仍然是以学校基础性实验教学为主体,具体表现在:
1.企业参与的热情度不高。学校虽然也与部分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但多数是流于形式,要么是地域偏远难于实施,要么是没有理顺校企之间的利益和价值关系,缺乏深度融合,导致实训效果不理想。
2.供用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虽然紧跟时代的发展但也在不断地修订,但实训教学内容没有依据企业的需求和市场变化及时开发综合性实训项目,教学内容缺乏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学上还是沿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实训只是机械地按实训指导书照搬,缺乏系统化的训练。
3.供用电设备专业性强,投资大,少则几十万,多辄上百万,对于非电力类高职院校,在购置经费上很难满足。实训设备匮乏,尤其是专业性的大型综合设备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实训时往往是多人一组,一人操作,众人观摩。这种方法很难培养出符合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4.没有专门的实践指导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多数是由从学校到学校的理论教师兼任。他们虽然有着扎实的理论,但对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要求不了解,没有职业岗位实践经历和经验,动手能力不强,因此对学生实践操作指导只停留在表面上,遇到深层次的问题无法解决,实训教学能力偏低。
5.互惠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与指导,多数校外实践基地靠关系、人情来维系,有些企业怕承担风险而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实训;有些企业虽然接受了学生,但安排的实习岗位与实践课程毫不相干,从而导致学生短期内频繁地换岗和调岗,双方既没有“赢”也没有“利”,达不到预期的实践教学目标。
二、渐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供用电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我们通过走访百色东笋水电站、百色澄碧湖水电站、百色大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百矿集团、百色银海铝业、百色糖厂、北海诚得镍业有限公司、钦州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市内外多家企业,发放并收回上千份问卷调查,综合毕业生的座谈反馈意见,了解供电、配电、用电等技术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由此与行业企业专家、骨干教师共同磋商,按能力递进的关系将供用电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基于岗位基本技能形成的基础实训模块、岗位核心技能形成的专项实训模块、岗位综合能力形成的综合实训三大模块,具体见下图。并提出以变电站运行与维护和工厂供配电系统两个大型实训项目为载体,把岗位能力层层分解到各个实训体系中。
三、基于岗位相对应的实践教学项目开发
根据供用电专业特点和行业要求与标准,结合多年经验,校企双方就实践教学体系开发出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与岗位需求相对应的实践教学项目:
由于这些实训项目需要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学生实际操作这一主要教学途径,才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联系起来,因此教学训练完全在企业中进行,实现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为缩短学生上岗的时间奠定了基础。
四、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实训项目实施
(一)岗位认知实习
对于刚入校的学生,为了激发他们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加深对未来工作岗位的认识,在入学之初我们通过“走出校门、企业请进”的方式,以了解供用电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岗位知识能力的要求为载体,通过完成不同岗位的实地调研及资料的整理、调研成果的展示汇报为任务。带领学生走进企业,以考察、交流、摄像等形式记录调研过程,以PPT形式分享各小组间的调研成果,最后由教师点评小结。学校还聘请与本专业合作的市内外供用电企业专家、技术员走进课堂,就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从业人员的工作要求,向学生传授学习和工作经验,丰富了学生对岗位工作的认识。
(二)核心实训项目见习与顶岗实习
在变电运行与维护及继电保护和高低压电气设备试验实训项目中,由于这部分内容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性很强的实训设备,因此我们借助校企合作这个平台,在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之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定一个实训项目,分别到合作的企业去进行为期一到两周的专业见习,由企业骨干进行实践指导,各小组在完成见习之后,撰写总结并带回相关资料,然后由理论教师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学习,企业技术员总结操作规程,这种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将专业知识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在经过理论学习之后,为了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真正用到实处,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使学生一上岗就能顶岗。我们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以交叉轮换的形式分别到与这四个实训项目相应的岗位去进行为期12周的顶岗学习与工作。让学生学习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环境,学会变电运行、变电检修、继电保护、电气试验的操作技能,培养他们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严谨工作态度。
(三)“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
为了培养理论扎实,技术过硬、业务水平高、操作熟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教师除了在学生见习、实习期间和聘请企业工程师到校讲课期间跟班学习之外,在国家的职教政策下,通过国培、区培的计划,分期分批到企业进行半年至一年不等的跟崗学习。另外,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力鼓励各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技术改造和项目开发,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增强教师的项目开发经验,为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四)校企共建育人基地
以面向企业、服务学生为目标,以提高操作技能,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宗旨,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与需要,针对目前百色区域还未设有进网电工作业许可证考点,我们与广西中意达电气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由中意达公司出资技术、设备、管理,我院出资场地、师资等方式,依照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制定考点设置标准相关要求,在校内设置南方区域进网电工作业考点,方便了我院供用电技术专业多名学生及百色周边地区电力企业及从业人员考证。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引进更多先进设备,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训平台,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今后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有效的实践教学需要企业的参与,因此校企合作是各高职院校自身谋求生存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工匠精神的目标所在,如果离开企业办职教,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参考文献:
[1]陈翠红.高职院校軟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29):97-98.
[2]赵建伟,黄云龙.高职供用电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科技信息,2013(3):2-4.
[3]苏伯贤,徐艾.高职供用电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7):135-136.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08-02
一、供用电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大好政策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师资薄弱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实施途径仍然是以学校基础性实验教学为主体,具体表现在:
1.企业参与的热情度不高。学校虽然也与部分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但多数是流于形式,要么是地域偏远难于实施,要么是没有理顺校企之间的利益和价值关系,缺乏深度融合,导致实训效果不理想。
2.供用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虽然紧跟时代的发展但也在不断地修订,但实训教学内容没有依据企业的需求和市场变化及时开发综合性实训项目,教学内容缺乏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学上还是沿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实训只是机械地按实训指导书照搬,缺乏系统化的训练。
3.供用电设备专业性强,投资大,少则几十万,多辄上百万,对于非电力类高职院校,在购置经费上很难满足。实训设备匮乏,尤其是专业性的大型综合设备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实训时往往是多人一组,一人操作,众人观摩。这种方法很难培养出符合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4.没有专门的实践指导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多数是由从学校到学校的理论教师兼任。他们虽然有着扎实的理论,但对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要求不了解,没有职业岗位实践经历和经验,动手能力不强,因此对学生实践操作指导只停留在表面上,遇到深层次的问题无法解决,实训教学能力偏低。
5.互惠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与指导,多数校外实践基地靠关系、人情来维系,有些企业怕承担风险而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实训;有些企业虽然接受了学生,但安排的实习岗位与实践课程毫不相干,从而导致学生短期内频繁地换岗和调岗,双方既没有“赢”也没有“利”,达不到预期的实践教学目标。
二、渐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供用电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我们通过走访百色东笋水电站、百色澄碧湖水电站、百色大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百矿集团、百色银海铝业、百色糖厂、北海诚得镍业有限公司、钦州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市内外多家企业,发放并收回上千份问卷调查,综合毕业生的座谈反馈意见,了解供电、配电、用电等技术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由此与行业企业专家、骨干教师共同磋商,按能力递进的关系将供用电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基于岗位基本技能形成的基础实训模块、岗位核心技能形成的专项实训模块、岗位综合能力形成的综合实训三大模块,具体见下图。并提出以变电站运行与维护和工厂供配电系统两个大型实训项目为载体,把岗位能力层层分解到各个实训体系中。
三、基于岗位相对应的实践教学项目开发
根据供用电专业特点和行业要求与标准,结合多年经验,校企双方就实践教学体系开发出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与岗位需求相对应的实践教学项目:
由于这些实训项目需要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学生实际操作这一主要教学途径,才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联系起来,因此教学训练完全在企业中进行,实现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为缩短学生上岗的时间奠定了基础。
四、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实训项目实施
(一)岗位认知实习
对于刚入校的学生,为了激发他们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加深对未来工作岗位的认识,在入学之初我们通过“走出校门、企业请进”的方式,以了解供用电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岗位知识能力的要求为载体,通过完成不同岗位的实地调研及资料的整理、调研成果的展示汇报为任务。带领学生走进企业,以考察、交流、摄像等形式记录调研过程,以PPT形式分享各小组间的调研成果,最后由教师点评小结。学校还聘请与本专业合作的市内外供用电企业专家、技术员走进课堂,就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从业人员的工作要求,向学生传授学习和工作经验,丰富了学生对岗位工作的认识。
(二)核心实训项目见习与顶岗实习
在变电运行与维护及继电保护和高低压电气设备试验实训项目中,由于这部分内容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性很强的实训设备,因此我们借助校企合作这个平台,在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之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定一个实训项目,分别到合作的企业去进行为期一到两周的专业见习,由企业骨干进行实践指导,各小组在完成见习之后,撰写总结并带回相关资料,然后由理论教师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学习,企业技术员总结操作规程,这种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将专业知识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在经过理论学习之后,为了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真正用到实处,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使学生一上岗就能顶岗。我们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以交叉轮换的形式分别到与这四个实训项目相应的岗位去进行为期12周的顶岗学习与工作。让学生学习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环境,学会变电运行、变电检修、继电保护、电气试验的操作技能,培养他们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严谨工作态度。
(三)“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
为了培养理论扎实,技术过硬、业务水平高、操作熟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教师除了在学生见习、实习期间和聘请企业工程师到校讲课期间跟班学习之外,在国家的职教政策下,通过国培、区培的计划,分期分批到企业进行半年至一年不等的跟崗学习。另外,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力鼓励各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技术改造和项目开发,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增强教师的项目开发经验,为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四)校企共建育人基地
以面向企业、服务学生为目标,以提高操作技能,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宗旨,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与需要,针对目前百色区域还未设有进网电工作业许可证考点,我们与广西中意达电气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由中意达公司出资技术、设备、管理,我院出资场地、师资等方式,依照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制定考点设置标准相关要求,在校内设置南方区域进网电工作业考点,方便了我院供用电技术专业多名学生及百色周边地区电力企业及从业人员考证。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引进更多先进设备,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训平台,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今后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有效的实践教学需要企业的参与,因此校企合作是各高职院校自身谋求生存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工匠精神的目标所在,如果离开企业办职教,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参考文献:
[1]陈翠红.高职院校軟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29):97-98.
[2]赵建伟,黄云龙.高职供用电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科技信息,2013(3):2-4.
[3]苏伯贤,徐艾.高职供用电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7):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