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味的形式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ee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代生活中由于消费层次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从物质上的需要向心理上的需求转化,在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时,更多地注重精神上的享受和生活情趣的追求,而使得许多产品在设计的过程中其精神上的功能大于其实用功能,所以随着时间和人们的需求欲望不断变化,设计师的设计也应不断进行日新月异的创新。艺术设计在满足人类需求产品合理性的基础上,还应充分考虑到对人类生存及社会道德的影响充分考虑到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联系;体现个性、民族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艺术设计、审美性、表现性、形式美、实用性、时代性
  当人类能制造出第一件工具的时候,已是有目的创造活动的萌生,也是人类改变自身环境的起步,它标志着人类设计历史的伟大起点。这种初期的设计活动可追溯到距今约五十至四十万年前早期的旧石器时代,然而随着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设计已不再是简单的手工制作,而被具有高科技的电子技术所代替,艺术设计已深深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广泛领域,艺术设计对经济繁荣以及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设计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
  因此艺术设计在满足人类需求产品合理性的基础上,应该充分考虑到对人类生存及社会道德的影响充分考虑到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联系体现个性、民族性和创造性。这些对于设计学科的发展和设计人才素质的提高虽是新的课题,但却是有十分广阔的前景。本文从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角度来论述,艺术设计中应倡导的几个重要的审美特征。
  
  一、艺术设计的表现性与形式美
  
  表现性与形式美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都特别注重表现性与形式美。并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艺术设计它作为表现性空间艺术,它不注重模仿客观事物的再现性,而是注重表现某种朦胧抽象的情调和意味,也就是用色彩、线条、造型、图案等外部形式来传达和表现它一定的情绪、气氛、格调、意味。例如: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设计,就是将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和奥林匹克运动元素巧妙结合。她以印章作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会徽传达和代表了三层信息和含义:一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选用中国传统喜庆颜色红色,作为主体图案基准颜色,寓意北京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二是北京张开双臂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传递出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和世界和平、友谊、进步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理念和精神。三是弘扬坚持“以人为本”、以运动员为中心的奥运理念,“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会徽将中国具有5000年历史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设计中凝结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神韵,也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憧憬和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设计艺术的这种表现性,使得它比其他艺术更加偏重于形式美。
  所谓形式美,主要是指各种形式因素的有规律的组合,从而形式了某些共同的特征和法则。它包括色彩线条、形体等因素也包括对称均衡、多样统一等形式法则。如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装饰中点线面的巧妙运用,阴阳、虑实关系的巧妙组合,黑白空间关系的巧妙安排,均体现了变化与统一的形式美规律,在商周的铜器、汉代的漆器、宋代的瓷器图案纹饰中唐代的铜镜、藻井的纹饰中。也都充分体现了条理与反复、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的形式美法则。人类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总结了许多形式规律,大大提高了美的创造力和艺术的表现力。就拿建筑艺术来讲,自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了所谓的“黄金分割”的比例后,历代建筑设计师们一直把它奉为重要的形式美法则来遵循。总之,在设计艺术中表现性与形式美密不可分。形式美是表现性的外部体现,表现性是形式美的内在灵魂。
  
  二、艺术设计的实用性与审美性
  
  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欲望和要求之一。美国心理学、行为学家马斯洛(MASLOW)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这就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的需求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其形式如同宝塔,而人类的需求通常是经由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尤其是经由设计物而求得满足。设计物主要指包括经修饰后的自然物,作为纯鉴赏性的艺术品、工艺品和具实用功能的实用物品,可见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如何去满足人们的需求。有人说:“需求是设计之母”,因为任何设计的动机都是来自对客观需求的认识,如电话机的设计:第一代是摇把的、第二代是拨号的、第三代则是按键的、第四代增加了无人自动记录和电视显像的功能。在一代代的改进中除了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外,已经包含着满足人的某些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了。
  艺术设计在保证实用性的前提下,又应具有审美性即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要。由于实用艺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所以它几乎每日、每时、每刻都在发挥着审美作用,给人以美的感受,从而在实用的前提下兼有审美功能,达到物质和精神的统一,如例悉尼哥剧院的设计,建筑设计师丁.乌特松将歌剧院设计成像在风浪中鼓帆前进的巨型帆船,又像漂浮在悉尼港湾海面上的洁白贝壳,屋顶是白色的形状犹如贝壳,有“翘首遐观的恬静修女”之美,设计师用自然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她宛如天鹅般高雅的外形,它给人的感觉既壮观又精致,既气象万千又微妙细腻。这些都体现着设计艺术的审美价值。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性在实用艺术史的比重越来越大。
  
  三、艺术设计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体现是人与文化相连接的中介,所以必须体现它的民族性,大多有特色的设计总是具有一定民族文化的体现,最民族的也是最世界的,正因为各民族各具鲜明的文化特质,才构成了世界的丰富多彩,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在观念、家庭、思维、感知、情绪、习俗等文化心理方面都有别于西方人。因而,中西方的设计各具特点,如中国的明式家具在现代又有了时尚的一面是因为明式家具的设计者太多是文化气息甚浓的文人雅士,在设计时设计者往往会将自己的民族文化自觉与不自觉在运用到自己奇思妙想的设计之中,所以明式家具体现了文人雅士淡而雅的独特魅力,体现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
  艺术设计在具有民族性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如秦汉时期柱子装饰手法远比先秦时期丰富且复杂,装饰部位也出原来的几处重点部位到通身雕绘。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的战乱动摇了两汉以来传统价值观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儒学和传统礼法的影响大为削弱,老庄玄学得到发展,蔑礼放浪成为一时风尚,佛教得到巨大的发展。外域文化随佛教传入中原,装饰柱子的手段也更多样甚至有用曲镜包裹柱子的。而隋唐经过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国力强大,声威远播,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隋唐文化也因此呈现出一派繁荣自由的景象。在这种充满蓬勃生机的整体文化氛围中,唐代人创造出一种真诚、豪迈、富有独创精神的建筑艺术风貌,建筑装饰艺术也具有质朴、多样而不失精美的特点。之后的五代十国经济处于萎缩阶段,建筑装饰艺术风格虽大多仍袭唐制,但比较粗糙,远不如唐代的大方浑厚与精致。作为建筑装饰的一部分,这一时期的柱子装饰也因此产生出富有时代气息又符合自身特点的艺术风格。
  从隋、唐到五代十国柱子彩画艺术经历了由隋与唐初的质朴大方到中唐时期的华丽精致再到唐末五代的繁复粗糙的发展过程。唐末五代国力衰弱,开启了宋代小巧雅致的艺术风格。唯中唐柱子彩画艺术最能体现这一时期的大方自然、浑厚精致、绚丽华美的总体艺术格调。
  宋代的文人阶层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超越了以前任何时代,他们所欣赏的审美趣味使得整个时代的建筑风格趋向细腻秀美,而少了唐时的豁达壮阔,柱子彩画也受到了宋代总体的艺术格调的影响,表现出典雅平易的特点。
  元是宋与明清之连接点,历史不足百年,其柱子彩画多传承于宋代,但保持其蒙古族本身的文化特征。其强盛的国力,支持其建筑装饰的繁在方和略显粗糙。元大都大明殿内的大柱,也是通刷朱红。大明殿两侧的配殿,用“镂花龙延香间白玉”饰柱。从以上我国古代建筑柱子装饰的发展历程可以肯定设计师的设计应具有时代性。
  在现代生活中由于消费层次的不断提高,消费意识的攀升人们往往处于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与追求生活的情趣而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已从物质上的需要向心理上的需求转化,使得许多产品在设计的过程中其精神上的功能大于其实用功能,所以随着时间和人们的需求欲望不断变化,设计师的设计也应不断进行日新月异的创新。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 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 侯咏的《茉莉花开》是一部女性电影。在影片中,他刻画了不同年代的三个女性形象,较为真实地展现了当今女性的生存困境,借此呼吁女性应有独立意识:这体现了其“寓言性”电影的主张。然而,正因为过分强调影片的“寓意”,使得第三个人物形象“花”,本应拥有自主意识的成熟女性不够真实丰满,流于传统女性的单薄与肤浅:这是影片的遗憾。本文从影片的“寓言性”入手,探讨了影片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 寓言性
期刊
[摘要] 电影《与狼共舞》是多元文化观在电影界的一次成功折射通过对其电影音乐的分析,说明作者对其情有独钟及其流行的愿因,进一步引发对中国电影音乐的期盼。  [关键词] 电影音乐  近一段时间以来,不经意之间总能听到从电视机里传来的那耳熟能详的经典——《与狼共舞》的电影音乐。不同的频道,不同的内容,都有它的存在。有时是北方电视合作为文学内容节目的背景音乐,有时出现在南方电视台的一个广告片里。总之,
期刊
[摘要] 在2005年第5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获评委会奖的影片《青红》被认为反映了70年代的年轻人青春的压抑与叛逆。本文认为,影片主人公青红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具有强烈的叛逆色彩和个性追求,在父母想要回归的上海梦面前,她更多表现出的是顺从。她的一些叛逆的行为不过是为了在太深的压抑下松一口气。但来自父母与小根的双重压力却使她终于断裂,酿成了一出悲剧。  [关键词] 青红 命运 风筝  十九岁,命运
期刊
[摘要] 影片《千里走单骑》揭开了传统家庭与后家庭时代之间世俗隔阂的面纱,两种理念与思维痼疾,在历史变迁中积淀失衡和爆发,对抗与反目随着时间的推移,良心的磨炼与自我酿酵,回归人性本来的趋向亲、情、义,哪怕是进入极限的时代,家庭成员之间辈伦的和谐和心灵的和谐是人类最珍贵和人类繁衍下去的原动力。  [关键词] 文化传承 个性发展 后家庭时代 人的亲情义  影片《千里走单骑》真正的主角是“面具”,人与人
期刊
[摘要]“读图时代”存在着一场不见硝烟的图像对文字的“战争”,文学被众多的导演放逐,人们越来越重视电影的视觉效果,而忽略其必不可少的叙事艺术,部分电影作品过分追求感官刺激,迎合庸俗低级趣味,致使电影文化中暴力和色情泛滥。随着丈化艺术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唯美化”的形式主义倾向不再是纯粹的艺术追求,而成为谋求商业利益的电影策略,从而陷入某种危机。面临这些危机,电影必须从文学中汲取精华,才有可能走出
期刊
[摘要]老舍的《茶馆》剧作;“茶馆大舞台”,取材的大众化“三场剧幕”几次变迁,内容的大众化;各色人物显神态,塑造人物形象的大众化。  [关键词]老舍 茶馆 戏剧创作 大众化    “茶馆”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人们喜欢品茶,也喜欢在茶余饭后谈天说地。它是一个大众化的场所,也是各色人物的舞台,它几乎浓缩了整个社会的各种形态,并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同步形象地演着一幕幕栩栩如生的人间话剧。老舍的《茶馆》就是非
期刊
[摘要]《英雄》堪称是中国电影史上被误读得最严重的影片之一。这种误读几乎是全民性的,其中就包括:将秦王误认为一个正面人物,称《英雄》是在歌颂秦王,并将片中的秦王和历史上的秦始皇等同起来,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批驳。作者认为,影片中的秦王只是无名,残剑等英雄形象的一个对照式人物,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枭雄,而非编导要歌颂的英雄人物。  [关键词] 张艺谋 《英雄》误读    引言  张艺谋的武侠电影《英
期刊
引言    自从《卧虎藏龙》在国际市场上打开局面以后,《英雄》、《十面埋伏》、《无极》这类古装大片搞得国产电影圈虚火上升,陷入了“名导演—大投资—争议的影片—高票房—坏口碑”这样一个怪圈,个人感觉那些大导演们都被“影像美学”这一基本功给耽误了,只会在钞票堆积出来的武侠世界和神怪帝国中苍白地迷恋着。2006年的暑假档期,在中国内地引起强烈反响的不是名导大牌们的大投资大制作,而是名不见经传的编导及演员
期刊
本文中,中国新生代导演涵盖目前还在争论中的“第六代”和“后第六代”“第七代”这些命名所包括的导演。纪实风格影片,是指用写实主义手法追求现实主义表达的剧情片。从理论上指向巴赞的“长镜头理论”,从流派风格上指向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本文以柴伐梯尼的六原则为参照,比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中国新生代导演纪实风格电影表现手法的关系。    一、用日常生活事件来代替虚构的故事    对于日常生活事件的注重是
期刊
音乐是人类文明史中诞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极至完美。电影则是最年轻的艺术,音乐和电影的结合则成为电影音乐,随着电影的发展。电影音乐已成为一种具有不可否认的艺术价值、具有自己独特规律的艺术形式,在电影音乐的创作中,作曲家运用各种技法、各种音乐的表现手段,使电影音乐变更加丰富多彩。钟惦斐先生说过:“电影音乐是电影的有机构成之一,是电影中一个极为活跃的因素,是空间艺术的时间走向,是故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