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对学生阅读审美意识的培养与写作教学初探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639517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阅读写作教学现状
  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已经成为中职语文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了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在阅读课教学中显得盲目被动,在高职单招考试的压力下,一些语文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淡化了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造成学生审美观的缺失。表现在作文里面的是内容的空虚和情感上的苍白。如何正确处理好阅读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从阅读课教学中获取作文能力,已是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影响。
  青春期是一个特定的生理和心理阶段。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他们总是凭自己的喜好去阅读。希望在书籍广阔的天空中寻求心理的慰藉。但青春期的他们是躁动的,瞬间的喜怒哀乐决定了对阅读内容的取舍。所以,在平时学生自由的阅读学习中,他们表现出有意识的盲目性。
  (二)教材编排与影响。
  中职语文教材编选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经典作品无疑给我们心灵带来美妙的享受,并且时常震撼着我们,而能震撼读者的作品往往具有浓郁的悲剧意识,如经典作品《红楼梦》中节选的《林黛玉进贾府》,宝黛爱情悲剧使我们深深震撼;《水浒传》中节选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官逼民反的社会史实使我们激愤不已;就连美文《边城》,悲剧性的结尾也给我们带来审美的伤痛;部分学生在作文中试图模仿悲剧,情感低落、哀伤,与我们所倡导的“真”、“善”、“美”相背离。
  (三)教师教学与影响。
  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要对作品中所蕴含的意蕴、情感等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这种个性化的解读对学生的审美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一位进取的语文教师总会突破教学参考书籍上的解读方式,而这种深受学生喜爱的解读也可能给学生带来审美的困惑。教师的解读可能突破一般意义上的文体内涵,提出新的见解。
  三、教学建议
  (一)深挖文章的文化内蕴,培养学生作文的文化积淀。
  中职语文课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大部分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都处于一个肤浅的层次上。如小说鉴赏阅读,学生只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只要故事情节与内容满足了他们的期待,他们就会满足。很少有学生主动去挖掘人物形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例如,在欣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大部分学生都停留在《水浒传》经典的故事情节中,所以体会不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人的束缚,也无法体会到林冲的悲剧更是文化的悲剧。
  因此,在阅读课教学中,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的教育,引导学生从经典作品理解深厚的文化底蕴,要不断引导学生从经典作品中挖掘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有一定的深度。
  (二)加强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观。
  美,是语文课堂上常见的词汇,但大部分学生对美缺乏深刻的认识,随着多元化社会思潮在校园的蔓延,部分学生对美的认识出现了偏差乃至错误。他们把美与庸俗混为一谈,在日常上生活中,他们刻意地追求华丽的外表,追求个性的张扬,追求生命的享受,追求虚无的爱情;在作文中,他们追求华丽的辞藻,把书写不成熟的爱情作为美的时尚。因此,在阅读课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明白美是与真和善相统一的。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它不仅关系着学生对作品的审美解读,而且关系着作文教学的成败。
  (三)激发学生个性化审美解读意识。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的不同,学生在阅读欣赏中有不同的体验。现代文学作品中多元化意识形态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美和社会的感知。学生在这一类作品的阅读中,不知如何取舍,加上影视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社会阴暗面,使部分学生的审美体验上笼罩出浓郁的灰色意识。从而,他们在一部完整的作品中总是选择一些消极的方面来体验。在作文中大谈特谈社会的阴暗面,时常表现出消极颓废的思想情感,造成了审美的缺失。所以,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指导。引导学生从悲剧中发现美,激发学生从美学角度解读作品的意识,要强调学生从自己独特的生存体验上解读作品,进而达到自己审美体验与作品美学意识的共鸣。
  阅读和写作是中职语文课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意识结构直接影响到作文教学,在阅读课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从阅读教学入手,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挖掘作品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作文的文化积淀,才能提高学生作文的思想深度;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情感和审美观,在生活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才能提高学生作文的内涵;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有所创新,达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和谐统一。
其他文献
那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创新业务考核机制,切实减轻教师负担  改革常规备课的检查措施,教师可以主动申请对备课免检。这些教师包括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系列以及教学成绩长期保持好的质量的教师,他们的备课方式可以灵活多样,甚至可以随意而为,不必在备课的数量、质量、格式上按照一定的规矩去评价,这样缩短下来的时间去创新,去搞研究。当然对这些教师也有一定的要求,即有考核
期刊
高校党组织是高校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履行和实现高校历史责任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在基层党委、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等各级基层组织中创建学习型组织,能够更好地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基层组织的战斗堡泉作用,用党组织先进的学习理念教育和引导身边的同志、学生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来,全面提高学习风
期刊
高职大学语文是学生提高汉语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却逐渐被边缘化,学生在语言应用能力方面出现了危机。高职院校学生低下的汉语能力与社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形成了巨大的矛盾,这些引起了社会学者和教育人员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的汉语应用性能力培养逐渐成为社会焦点问题。  一、高职大学语文  长期以来,大学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争论持续不停,体现在高职大学语文教育功能上即: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德育教育以多种多样的手段和途径彰显塑造心灵的无穷魅力。目前,班级管理之班级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班级文化的形成,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一种教育力量,它将有利于班级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设,同时也是教育者心灵的虚造。具有多重的作用。必须要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高中阶段的学生,是实现独立人格的一个重要时期,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足
期刊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了传统的翻译观,重新定位原作与译作、作者与译者、翻译与意识形态、翻译与性别的关系。本文拟在女性主义翻译背景下探讨翻译和政治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女性和翻译处于“他者”、“第二性”的尴尬局面,翻译则是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解构“忠实”,发挥译者的主体性等方面探讨翻译是种政治行为,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一、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发展和成熟  女性主义发源于18世纪的自由女性主
期刊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舞台,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美术课真正地"活"起来,让美术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开放的美术目标  开放的美术目标是指美术目标的多元性,以前,我们在制定目标时遵循了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开始把美术的目
期刊
评价通常是指对事物的价值高低的判断,包括对事物的质与量做的描述和在此基础上做出的价值判断。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做的评价。  语文教学评价,又称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它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
期刊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低效的表现  (一)按照教案上课“照本宣科”,忽视学生主体缺少灵活性。  在课堂上有时会发现教师的课前准备很充分,如精心制作的教具、道具、课件等等,但有时是如此精心的准备换来的课堂却是低效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个别教师只是备了教案,却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就是解决了怎么教却没有解决怎么学,只重视形式、方法的丰富,轻视音乐内容的学习;只重视教学媒体演示、操作,轻视师生之间的教
期刊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院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使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具有高学历的求职者人数迅速增加,每年剧增的大学毕业生使就业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因此,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理科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视角,旨在研究云南省高校理科学生在就业能力上存在的共性不足,力图找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