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美学的主体表现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on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一讲谈论文学美学的形成要素,是从客体上说的,属于外在的影响机制;这一讲从主体上说,是内在的表现情形。内外相互结合,其表述就相对完整了。
  作家作为创作主体所进行的文学审美活动,有其特定的审美心态和审美方式,进而达到理想的审美境界。
  先说主体的审美心态:虚静。
  西晋文学美学家陆机认为,文学的审美过程“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文赋》)所谓“收视反听”,意思是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不外用。排除视听器官的干扰,意念集中于“心”(即脑)。只有心境处于虚静状态中,才能“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也就是展开想象。精,就是神志;骛,就是驰骋;八极,就是极远的地方;万仞,就是极高的处所。虚静是浮想联翩的心态前提。于是,“收视反听”和“精骛”“心游”之间构成了因果关系。南朝齐梁时的文学美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更明确地提出“虚静”:“陶钧文思,贵在虚静。”规范了审美主体的心态形式。
  “虚静”说明了审美行为“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的审美心境,实际上指的是审美注意。同时,又进一步揭示了审美专注问题,也就是最集中的审美指向。为了达到对于现象观照的最佳目的,向主体心态提出的最高要求是,摒除所有杂念,趋于高度集中,专注于某一对象而游离其余事象,以致忘怀一切。这就在创作上达到两个效果:
  其一,激活主体的深层意识或潜意识。从表面上看,“虚静”处于静寂状态中,但在实质上,思维却是高能态的。精神专注,具有高度定向性质,因而能把深度意识层甚至潜意识层中的意象,调动出来。这是一种外在娴静而内在活跃的心理现象。因此,文学美学家常常把“意静”和“神旺”联系起来说明:“意静神旺,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如神助。”(皎然《诗式》)
  其二,调遣主体多种多样的存在意象。所谓“虚”,在本质上说,留下更多的审美心理空间,以便容纳跟审美主体定向思维相关的众多意象。定向的单线纵轴和横向的多线横轴之间构成了审美心理的多维结构。文学美学家从一般心理学的原理中获得启示,即心理平静就会调动思维的功能,将意识层中所积淀、所储存的许许多多的意象激活起来,于是,就产生了特定的审美心理学。明代诗美学家胡应麟《诗薮》就曾生动地描述了这一现象,他说:“神动天随,寝食咸废,精凝思极,耳目都融,奇语玄言,恍惚呈露,如游龙惊电,掎角稍迟,便欲飞去。”
  再说主体的审美方式:体悟。
  中国文学美学有一个独特的审美感受的方式,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悟”。“悟”表现为审美感受的心灵体验,难以言传的心领神会,是一种直觉型的感受方式。
  表面上看,它是感性的领悟,似乎不受理性等因素的支配,实际上并非如此。在直觉感受中积淀和储存了深厚的审美经验和代代相传的审美意识,只是在“悟”时,它不是明显地表现出来,而是潜在地发挥作用。陆机《文赋》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这番话说得很好。前一句说的是审美创作的状态。伫,就是久久站立。中区,是区中的倒装,说的是在天地宇宙之中。玄览,就是深刻地观照、细致地观察,从而激发文思。后一句说的是审美创作的基础。颐情志,就是陶冶情志。典坟,相传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之书,称为“三坟”;五帝(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称为“五典”。这是说要钻研典籍,加强文学修养。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进一步阐述道:“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支配审美方向和内容的潜在因素是“学”“才”“阅”的多重结构。多重结构通过“悟”的独特形式表现出来。
  审美体悟大致有两种方式:其一,突然之间和所描写的对象相遇,一拍即合,审美创作的兴致高涨,刹那间主客体之间就产生同构现象;其二,反复体验、感受、领略,由渐悟最后才顿悟。南宋诗美学家严羽《沧浪诗话》描述“学诗有三节”的过程,即走出困区,进而豁然大悟的三境界:“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
  前一种方式是顿悟,后一种方式是渐悟。前者直接进入,不需要中介,思维的火把一下子被点燃。后者渐次悟入,属于渐进式。两种方式虽有明显的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即主客体碰撞的瞬间都以顿悟的形式出现,云破天开,入乎妙境。
  最后说主体的审美境界:物化。
  中国文学美学家把审美感受的实践活动所达到的境界概括成“物化”二字,即主体与客体合而为一,客体主体化、主体客体化,两者交融,形成一个整体。清代文学美学家金圣叹《鱼庭贯闻》曾写道:“人看花,花看人。人看花,人到花里去;花看人,花到人里来。”它来源于庄子思想。《庄子·齐物论》说:“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生化蝶,以主客体之间物我化一的现象,形象化地表述了一条美学原理。庄子用感性的描述方式来体现,没有提供更多的说明,但他提出的“物化”的观念非常重要。“物化”实际上说的是主体被客体所吸受,客体则被主体所融化的现象。只有这样,生活的客体才能被审美主体所把握和占有,也才能进入文学创作的高端境界。庄子的“物化”论,不是直接说的审美论,而是揭示主体感受外物的一般经验,但有审美因子,特别是在感受型的诗词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引用庄生化蝶的寓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宋代诗人苏轼《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把庄子的“物化”论,直接运用于审美中,诗云:“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疑神。”把审美行为(“其身与竹化”)和审美效应(“无穷出清新”)联系起来,说明清新的审美感正是来自于物化的体验中。
  “物化”论有着显著的创作实践意义。创作主体经过物化,就能设身处地,化为其中的人、事。清代戏曲美学家李渔曾幽默地说:“我欲做官,则顷刻之间便臻荣贵;我欲致仕,则转盼之际又入山林;我欲作人间才子,即为李白、杜甫之后身……”(《闲情偶寄》)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作品的思想境界和审美层次。清代美学家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代匹夫匹妇语最难,盖饥寒劳困之苦,虽告人人且不知,知之必物我无间者也。杜少陵、元次山、白香山不但身入闾阎,目击其事,直与疾病之在身者无异。”这番论说得精彩,如果达到“物我无间”,就会像杜甫、元结、白居易那样,和劳苦大众休戚与共,感同身受,其诗作的审美境界会更高,思想层次会更深。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其他文献
孩子写作文,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缺少想法,立意肤浅,结构平面,板子不能打在孩子身上,也不应片面地抱怨学校和老师。年轻父母要从自身努力起,从家庭教育开始,保护孩子已经有的想法,让孩子一直能有“想法”,并引导孩子把想法留下来,这意义真的太大了。  孩子本来是有想法的  想法,有疑问、意见、看法、灵感等义项,还有动机(本文也指写作欲望)的意思。心理学认为,想法是孩子很容易就能产生的,只是大人们常常忽
期刊
晋代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序里有“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的句子,意思是说左丘明写的《春秋》就像江海被水浸漫、肥沃的湖泽被水滋润一样,使人的疑虑困惑如冰遇热消融般尽释,让你在自然逸乐中学习正确的道理,然后你就会掌握这些知识。我用“江海之浸,膏泽之润”作为题目,应该说比较准确地表达了我跟李震老师学写语文论文的体会。  我和李震老师还是有些缘分的。  最初在淮安中学任教
期刊
一、设计缘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生应“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这一目标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指导意义,但现在中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课余时间有限,学生在校外有网络媒体等诱惑,课外阅读要落到实处有一定难度。面对这些情况,教师想要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但如
期刊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中一扁舟,一翁,一竿,渔翁侧身垂钓,其他皆为空白。整幅画,空而未空,让人感到烟波浩渺,仿佛天与云与水与人,融为一体,天人合一。我们所阅读的作品里,也有大量的“空白”。而这些留白,常常被我们忽略了。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利用作品中的“空白”,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完而未完,沿着作品的主题继续进行  在我们语文课本中,一些作品因为创作的需要,
期刊
如果说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并能“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那么课外阅读则是在运用中提高阅读能力,积淀阅读方法,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组织与调控课外阅读呢?笔者的实践体会是,让评价为课外阅读留下痕迹,用档案描画学生成长轨迹。  一、把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感悟作为评价
期刊
对于看似浅显的课文而言,最大的挑战就在于教学内容的确定,课堂教学教什么取决于什么?王荣生先生说主要取决于文章体式与具体学情。这固然不错,但也不都限于此,客观地讲,还应考虑到课文的特点、教学的资源等因素,尤其是课文的特点,这往往是我们选定教学内容的关键。《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似乎较为浅显,没什么特点,其实无特点正是最大的特点。更何况,浅近也不等于无特点,准确地讲,本文最大特点就是浅近:1.文字浅
期刊
詹丹: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上海作协《红楼梦》学社副社长。主要从事古代小说及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近年来有《〈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小说再阐释 》(上海古籍出版社)、《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教学的批评与反批评》(商务印书馆)等近10种论著出版。  《爱莲说》是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中学语文教师在利用此教材开展课堂教学时,已经驾轻就熟。除开必要的词语
期刊
编辑于漪老师的著作,当然是一种光荣,但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因为于漪老师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的高度。她的作品,事关新中国基础教育的历史叙事,事关语文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经验留存,事关教育发展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就著作谱系而言,这两部论稿又直承2008年出版的六卷本《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和2001年出版的六卷本《于漪文集》。三套丛书,构成了一个于漪著述的垂直序列,清晰勾勒出一代名师
期刊
晚上,孩子们的作文课。  我没说什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想好的作文题“让我如此依恋”,就微笑地朝向他们。费了一段时间,才让同学见面时的那份热闹停歇,在我的眼里,他们安静成冬夜树上的卧着的鸟,或者枝条上蜷缩的叶片。偶尔有还想说说话的,我也没多加阻止,就温和地看着他回过头去溜出几句玩笑话,那个情景,像极了我的中学时代,和同学见面,总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情。冬天的寒冷也阻止不了青春的花朵的绽放,孩童的心,
期刊
编者按:凡获得过当地省级比赛前8名,市赛前6名成绩,并有意参与本栏目的棋友,请拨打垂询电话18946150233,共商合作事宜。  北京王栋(2010年北京市“筑景杯”象棋赛第三名2011年北京市象棋等级赛第四名2013年北京华宇杯象棋公开赛第三名2013年北京市“五芳杯”象棋赛第一名)  1.炮二平五 马8进7  2.马二进三 车9平8  3.车一平二 卒7进1  4.车二进六 卒3进1  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