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核磁共振在检查婴儿脑损伤过程中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疑似婴儿脑损伤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基本临床资料,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患儿进行检查,分析其影像学图像特征,计算诊断的阳性率。结果 本组30例疑似脑损伤的婴儿中,共检出婴儿脑损伤27例,检测的阳性率为90.0%,其中属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17例,占56.7%;属于低血糖脑损伤的患儿2例,占6.7%;属于早产脑白质损伤的患儿有3例,占10.0%;属于胼胝体发育异常的患儿有4例,占13.3%;属于颅内出血的患儿1例,占3.3%。结论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对婴儿脑损伤的病变位置、范围、病灶与周围相结构的关系以及自身性质等情况进行清晰地动态显示,为婴儿脑损伤的临床诊断和后续治疗、预后监测等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且具有无射线辐射、无创伤的优点,安全性好,不会对婴儿的发育产生消极影响,是理想的检查婴儿脑损伤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婴儿脑损伤;核磁共振;临床效果
婴儿脑损伤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脑部组织损害。其具有高致死率的特点,是比较严重的婴儿脑部疾病,脑损伤程度相对较轻的婴儿经早期的诊断和治疗痊愈率较高,但发展为重度的脑损伤,则及时经治疗后得以存活,可能伴发的后遗症也比较多[1],不仅给婴儿的成长造成巨大的伤害,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因而,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儿意义重大。本文我院收治的疑似婴儿脑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核磁共振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婴儿脑损伤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例,女14例。足月分娩的婴儿27例,早产儿3例;分娩时产妇的胎龄在34周到40周之间,平均(38.9±1.3)周;疑似患儿的出生时间在7d倒25d之间,平均(11.1±2.5)d。
19例患儿有围产期缺氧或者生产期窒息的情况,8例患儿有黄疸病史,10例患儿有惊厥病史,7例患儿有窒息病史,4例患儿存在低血糖史(血糖值在2.6mmol/L以下)。部分患儿同时合并上述多种情况。
30例疑似患儿均存在拒奶、抽搐、激惹、反应差等主要临床表现。
1.2检查方法
所有新生儿均在出生后5d内进行常规核磁共振扫描和弥散加权核磁共振扫描(DWI),采用飞力浦1.5T超导型核磁共振检查仪进行扫描成像。使用头部线圈,对30例患儿行矢状面、冠状面以及横断面的扫描:行T1WISE序列(TR/TE=389ms/15ms)和T2WI FSE序列(TR/TE=3035ms/100ms)成像扫描,层间距=1mm,层厚=4mm;矩阵为182×256,轴向扫描的视野在17cm×17cm到22cm×22cm之间。DWI扫描采用 STIR-EPI脉冲序列,扫描参数是TR= 2144ms,TE=56ms,TI=180ms,NEX=12,层间距=1mm,层厚=4mm,矩阵为128×72,从x、y、z三个方向上加梯度场强,b值在700 s/mm2到1000 s/mm2之间。
选择两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共同完成阅片工作,阅片中存在异议时,可有第三位医师介入共同判断或行科内会议决断。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30例疑似脑损伤的婴儿中,共检出婴儿脑损伤27例,检测的阳性率为90.0%,其中属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17例,占56.7%;属于低血糖脑损伤的患儿2例,占6.7%;属于早产脑白质损伤的患儿有3例,占10.0%;属于胼胝体发育异常的患儿有4例,占13.3%;属于颅内出血的患儿1例,占3.3%。统计结果见表1。
3 讨论
婴儿脑损伤的诱发原因比较多,围产期缺氧、生产期窒息感染、重度、黄疸、低血糖、机械性损伤等都有可能导致婴儿的脑组织出现损害[2]。治疗后还可能出现脑瘫、智障、发育迟缓、癫痫等严重的后遗症[3],给患儿和患儿家庭造成严重的打击。由于婴儿脑损伤的临床症状不是十分典型,常发生误漏诊的情况。考虑到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代偿与功能重组能力仍比较强,若能在损伤的早期及时发现和治疗,则有很大治愈的可能性[4]。因而,早期的有效诊断意义重大。
目前临床上检查婴儿脑损伤的主要方法是CT扫描,但其诊断的准确率仅40%-70%[5],存在较大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本文对30例疑似脑损伤的婴儿进行了核磁共振检查,27例阳性患者均存在DWI异常高信号的情况,ADC图上可见受累部分呈低信号,属于特征性征象;且DWI显示的病变范围比T1WI和T2WI要更大。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对婴儿脑损伤的病变的位置、范围、病灶与周围相结构的关系以及自身性质等情况进行清晰地动态显示,颅内的解剖结构、脑实质及基底节的损伤、脑髓鞘化的古城、脑室周围白质化的过程都能得到直观显示,较之CT、超声等显示更为精细。尤其是DWI对脑细胞缺氧缺血的情况反应十分灵敏。MRI和DWI诊断为婴儿的脑损伤的临床診断和后续治疗、预后监测等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且具有无射线辐射[6]、无创伤的优点,安全性好,不会对婴儿的发育产生消极影响,是理想的检查婴儿脑损伤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白光辉,杜美美,叶信健,等.MRI对婴儿蒙被综合征脑损伤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21(3):100-101.
[2]陈红,王小明,陈丽英,等.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MRI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7):1086-1087.
[3]刘燕,曾宇东,潘琳玲,等.婴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9):4143-4144.
[4]陈德华,张有为,李红.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诊断及预后应用价值[J].河北医学,2014,20(7):1105-1106.
[5]吴荣亮,刘淑贤,孙丹萌,等.头部核磁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5):286-287.
[6]向永华,何四平,伍光春,等.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MRI诊断及鉴别[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5):274-275.
关键词:婴儿脑损伤;核磁共振;临床效果
婴儿脑损伤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脑部组织损害。其具有高致死率的特点,是比较严重的婴儿脑部疾病,脑损伤程度相对较轻的婴儿经早期的诊断和治疗痊愈率较高,但发展为重度的脑损伤,则及时经治疗后得以存活,可能伴发的后遗症也比较多[1],不仅给婴儿的成长造成巨大的伤害,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因而,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儿意义重大。本文我院收治的疑似婴儿脑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核磁共振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婴儿脑损伤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例,女14例。足月分娩的婴儿27例,早产儿3例;分娩时产妇的胎龄在34周到40周之间,平均(38.9±1.3)周;疑似患儿的出生时间在7d倒25d之间,平均(11.1±2.5)d。
19例患儿有围产期缺氧或者生产期窒息的情况,8例患儿有黄疸病史,10例患儿有惊厥病史,7例患儿有窒息病史,4例患儿存在低血糖史(血糖值在2.6mmol/L以下)。部分患儿同时合并上述多种情况。
30例疑似患儿均存在拒奶、抽搐、激惹、反应差等主要临床表现。
1.2检查方法
所有新生儿均在出生后5d内进行常规核磁共振扫描和弥散加权核磁共振扫描(DWI),采用飞力浦1.5T超导型核磁共振检查仪进行扫描成像。使用头部线圈,对30例患儿行矢状面、冠状面以及横断面的扫描:行T1WISE序列(TR/TE=389ms/15ms)和T2WI FSE序列(TR/TE=3035ms/100ms)成像扫描,层间距=1mm,层厚=4mm;矩阵为182×256,轴向扫描的视野在17cm×17cm到22cm×22cm之间。DWI扫描采用 STIR-EPI脉冲序列,扫描参数是TR= 2144ms,TE=56ms,TI=180ms,NEX=12,层间距=1mm,层厚=4mm,矩阵为128×72,从x、y、z三个方向上加梯度场强,b值在700 s/mm2到1000 s/mm2之间。
选择两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共同完成阅片工作,阅片中存在异议时,可有第三位医师介入共同判断或行科内会议决断。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30例疑似脑损伤的婴儿中,共检出婴儿脑损伤27例,检测的阳性率为90.0%,其中属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17例,占56.7%;属于低血糖脑损伤的患儿2例,占6.7%;属于早产脑白质损伤的患儿有3例,占10.0%;属于胼胝体发育异常的患儿有4例,占13.3%;属于颅内出血的患儿1例,占3.3%。统计结果见表1。
3 讨论
婴儿脑损伤的诱发原因比较多,围产期缺氧、生产期窒息感染、重度、黄疸、低血糖、机械性损伤等都有可能导致婴儿的脑组织出现损害[2]。治疗后还可能出现脑瘫、智障、发育迟缓、癫痫等严重的后遗症[3],给患儿和患儿家庭造成严重的打击。由于婴儿脑损伤的临床症状不是十分典型,常发生误漏诊的情况。考虑到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代偿与功能重组能力仍比较强,若能在损伤的早期及时发现和治疗,则有很大治愈的可能性[4]。因而,早期的有效诊断意义重大。
目前临床上检查婴儿脑损伤的主要方法是CT扫描,但其诊断的准确率仅40%-70%[5],存在较大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本文对30例疑似脑损伤的婴儿进行了核磁共振检查,27例阳性患者均存在DWI异常高信号的情况,ADC图上可见受累部分呈低信号,属于特征性征象;且DWI显示的病变范围比T1WI和T2WI要更大。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对婴儿脑损伤的病变的位置、范围、病灶与周围相结构的关系以及自身性质等情况进行清晰地动态显示,颅内的解剖结构、脑实质及基底节的损伤、脑髓鞘化的古城、脑室周围白质化的过程都能得到直观显示,较之CT、超声等显示更为精细。尤其是DWI对脑细胞缺氧缺血的情况反应十分灵敏。MRI和DWI诊断为婴儿的脑损伤的临床診断和后续治疗、预后监测等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且具有无射线辐射[6]、无创伤的优点,安全性好,不会对婴儿的发育产生消极影响,是理想的检查婴儿脑损伤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白光辉,杜美美,叶信健,等.MRI对婴儿蒙被综合征脑损伤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21(3):100-101.
[2]陈红,王小明,陈丽英,等.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MRI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7):1086-1087.
[3]刘燕,曾宇东,潘琳玲,等.婴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9):4143-4144.
[4]陈德华,张有为,李红.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诊断及预后应用价值[J].河北医学,2014,20(7):1105-1106.
[5]吴荣亮,刘淑贤,孙丹萌,等.头部核磁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5):286-287.
[6]向永华,何四平,伍光春,等.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MRI诊断及鉴别[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5):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