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笔者对郊区幼儿园“家园互动”中存在的问题持续近一年的关注和思考,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烟台市郊区幼儿园家长与教师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经过对所得数据的处理,结合进一步访谈,最终筛选出“互动意愿与行为”、“互动主体与方式”和“互动动因”等三个值得关注的维度进行进一步深入探讨。初步揭示了教师与家长互动意愿较高而实际互动行为较少,缺乏直接、深入的交流和父母与教师双方均缺乏主动性三个主要问题,并结合笔者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郊区幼儿园;家长与教师;互动
烟台经济飞速发展为郊区经济的转型注入了强劲的动力,郊区的加速开发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的外来务工者。郊区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大量新建的幼儿园为年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托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调查数据显示,郊区幼儿园在园幼儿38.2%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个别区域甚至超过了50%。同时,随着就业机会的增长和家庭生活成本的提高,幼儿父母同时参加工作的家庭也非常普遍。在新生代外来务工者子女激增和隔代教养问题凸显的背景下,烟台市郊区幼儿园家长与教师互动问题呈现出新的动向,并影响着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值得我们关注。
一、烟台市郊区幼儿园家长与教师互动现状分析
本研究选取了6所烟台市郊区幼儿园的部分家长和教师,从互动的意愿与互动行为、互动模式和交流内容三个方面,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
(一)互动意愿与互动行为
问卷中对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意愿、对互动的重要性认识和互动的频率三个维度进行 。在调查数据处理方面,互动意愿维度从“非常愿意”到“非常不愿意”;对重要性认识从“非常重要”到“非常不重要”,互动频率从“非常主动”到“非常不主动”,分别赋予5—1,5个数值。具体调查数据处理结果如下图。
上图显示,教师与家长双方的“互动意愿”和“对互动重要性的认识”得分较高,即教师和家长一致认为互动是必要的,并均愿意参与沟通和交流。在互动的主动性方面,教师明显高于家长,但是两者得分都明显低于“互动意愿”和“重要性认识”两个维度。
(二)互动主体与方式
在家园互动过程中,主要的参与主体是教师、父母和爷爷奶奶,调查问卷中主要选择此三个主体;在互动方式项中的其它主要包括电话、家园联系册和互联网。在数据处理方面,采用百分比的形式呈现互动过程中父母、爷爷奶奶的参与度和面谈方式的采用度,具体调查数据处理结果如下图。
数据处理结果显示,父母与教师的互动行为明显少于教师与爷爷奶奶的互动,这也验证了隔代教养的普遍性。从互动方式来看,父母与教师互动中采用面谈方式交流的频率较低,而教师与爷爷奶奶的互动则主要采用面谈的方式。
(三)互动动因
通过初步的访谈,笔者整理出家长与教师互动过程中的三个主要动因:了解情况、组织活动和遇到问题。“了解情况”是指父母为了了解孩子的基本信息及在园/家表现而形成的互动行为;“组织活动”是指家长参与班级或幼儿园组织的集体活动而形成的互动行为;“遇到问题”则指以有目的地解决问题为沟通目标的互动行为,包括幼儿未来园、身体不适和意外事故等。问卷的调查主体选择教师和父母,数据处理结果如下。
数据显示,在教师与父母的互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占主要部分。即主要在遇幼儿未来园、身体不适和意外事故等情况下,教师才会主动与父母沟通;家长也主要在遇到孩子因故不能来园、身体不适等情况下才会主动与教师说明。“解决问题”是家长与教师沟通行为形成的主要动因,主动了解情况的沟通频率却明显偏低。
二、农村幼儿园家园互动存在的问题
对以上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家长与教师互动过程中存在以下三大主要问题:教师与家长互动意愿较高而实际互动行为较少;缺乏直接、深入的交流和父母与教师双方均缺乏主动性。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些问题的原因,笔者对部分家长和教师进行了进一步访谈。
(一)教师与家长互动意愿较高而实际互动行为较少
教师和家长双方的互动意愿较高,对互动的重要性认识也较为深刻,但是双方的互动频率却不高。从访谈的结果来看,父母与教师沟通交流的频率少,主要原因在于沟通的过程不畅,给父母留下了“教师不愿牺牲工作以外的时间和家长沟通交流的”印象;教师则因为父母(由于工作所限)的沟通交流缺乏主动性而认为父母不重视学前期孩子的教育。
在与家长的谈话中我们发现,由于父母的工作性质和学校工作时间的安排,家长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与家长沟通交流。很多家长表示,他们每天工作时间很长,想跟教师交流,但是他们如果要和教师面谈,一般来说都需要请假。而在家长下班时间,教师也下班了,家长认为这时候与教师联系会打搅教师,为教师带来麻烦。同时,由于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在带班期间不便接听电话,教师的电话在带班期间电话常常无人接听,对家长形成了“教师不愿意沟通”的错误认识。而教师认为,家长素质普遍较低,忙于工作赚钱或对学前期孩子的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因而不愿主动与教师沟通。
(二)缺乏直接、深入的交流
由于隔代教养的普遍存在,大部分幼儿由爷爷奶奶接送。以父母和教师为沟通主体的仅占37.47%,而在此37.47% 中,采用面谈方式进行沟通的仅占25.53%。电话、网络和家园联系册等是无生命的信息传递载体,以此为媒介的的沟通方式不利于父母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孩子在园表现的“优”与“差”,对教师和幼儿园评价的“好”与“坏”的评价依据主要来源于孩子的学习情况(主要指掌握了哪些知识)和爷爷奶奶的转述。
访谈中教师认为爷爷奶奶的工作最不好做。爷爷奶奶们不懂教育,只懂得一味地宠着孩子,只知道看孩子学到了哪些知识。而新课改的理念已经不同于从前,因此教师抱怨幼儿园工作很难取得爷爷奶奶们的支持。教师在与爷爷奶奶的交流中也主要以告知他们孩子在园学习的知识为主。大部分教师反映,在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中,若不指定为父母参加,也以爷爷奶奶参加为主。 (三)父母与教师双方均缺乏主动性
调查数据显示,选择“遇到问题”教师占43.88% ,家长占52.27%;选择“了解情况”教师占23.94%,家长占25.41%。在父母与教师的沟通过程中,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即当出现了问题,教师与父母之间才会主动沟通交流,而幼儿园统一采用的“家园联系册”成为“资料积累”,普遍设置的“家园联系栏”基本成为摆设。
向家长反应幼儿在园情况,介绍幼儿园各项工作并解释这些工作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对郊区幼儿园及家长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尤为重要。我们也许常常抱怨家长在幼儿园工作诸多方面的不配合,而实际上也许家长根本不知道幼儿园在干什么,我们教师在干什么。缺乏互动性的沟通形式使得父母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形成了隔阂,导致父母与教师双方的沟通氛围缺乏主动性。这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救火式”的沟通状态也进一步扩大了家园之间情感距离,形成了横跨在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鸿沟。
三、提高郊区幼儿园家园互动有效性的对策
根据对调查所获数据的分析,结合进一步访谈所获得的资料,我们对我们的家长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反思和探索。在对以往经验的反思和近半年家长工作的尝试与探索的基础上,我们提炼和总结出以下提高郊区幼儿园家园互动有效性的策略和措施。
(一)双向选择性地安排沟通时间
双向选择性地安排沟通时间是指教师和家长共同商讨决定沟通的时间,对于时间选择的决定权愈是倾向于父母,父母参与沟通交流的几率愈高。时间是父母与教师沟通的主要障碍,幼儿园在安排集体交流时首先要考虑父母的工作时间安排,并对个别仍不能参加活动的家长进行进一步沟通和交流,以决定双方均合适的沟通时间。这种双向选择性地安排沟通时间,不仅可以为父母参与沟通交流提供便利,也进一步使家长感受到教师主动与父母沟通的意愿。
在笔者调查的幼儿园组织召开的较为重要的活动,教师经常采用的做法是按照教师自己便利的时间来安排活动,并在通知时强调让父母参加。即使在反复强调下,仍然鲜有成效,而教师对没有到会的家长只作一简单地统计。要让父母主动参与幼儿在园的教育教学活动,首先要为父母提供便利,把时间安排的主动权交给父母,变“你某某时间有空吗?”为“您什么时间有空?”。
(二)办好“爷爷奶奶学校”
隔代教养现象的普遍存在,爷爷奶奶承担了孩子家庭教育的主体。隔代教养问题的“症结”并不在隔代,而是隔代所带来的教育观念的冲突。从访谈的结果来看,“爷爷奶奶难搞”的问题主要问题是爷爷奶奶们对幼儿园工作的不理解。
针对爷爷奶奶的教育观念和文化水平,我们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爷爷奶奶有办法”的教育论坛。讨论中,教师结合案例进行引导和总结。论坛结束后,我们立即组织爷爷奶奶观摩孩子们的活动,让爷爷奶奶对我们活动安排的意义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和理解。如,一次论坛中,我们围绕“亲子教玩具的制作有什么意义”展开讨论。大部分爷爷奶奶说“我们不会做,也做不好啊!”讨论结束后,我们亲自教玩具制作的意义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制作亲自教玩具的意义而不是结果,论坛结束后我们还邀请爷爷奶奶观摩了孩子们的手工自制活动。
办好奶奶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老人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和技能,提高祖辈们的科学育儿水平,共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放飞孩子梦想的教育晴空,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健全发展。 获得爷爷奶奶们的支持将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爷爷奶奶的教育观念落后,文化水平较低,但是他们教育好子孙的愿望更强烈。要获得爷爷奶奶的支持必须以他们能接受让他们理解我们幼儿园工作的意义。
(三)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情况和活动安排
“今天学了什么?”是家长关心孩子在园情况的主要方式。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二期课改“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孩子们很难说清楚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定期地、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幼儿园活动安排,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活动情况,并向家长解释活动的意义,不仅是幼儿园的义务,也有利于获得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
一次家长会结束后,笔者临时安排了“本月活动介绍”内容,简要介绍该月主题《有趣的水》的主要活动,说明了活动的意义。会后请家长观看了该主题活动的部分照片,并结合照片对孩子们的活动进行解说,家长们显示出浓厚的兴趣,从家长的眼神中我们可以读到:“原来幼儿园是这样的,跟我们那个时代不一样啦!”。为了方便联系,我们还建立了QQ交流群,在这个交流平台上,每月定期上传孩子在园活动照片,并和家长一起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交流多了,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也就近了,家长们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是,本学期开学,搭班老师兴奋地告诉我,今年很多家长打电话、发短信来拜年,这是以前没有的事。
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活动安排,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活动情况的过程中,不仅让家长了解了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意义,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还拉近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距离。通过一学期的尝试和努力,家长们积极地参与到孩子教育问题的讨论中来,并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支持。
家长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支持者,也是二期课改的重要参与者和支持者。郊区幼儿园由于幼儿的家庭文化背景影响,家园互动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厘清郊区幼儿家园互动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有利于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作者简介:
吕文晓,女,山东莱阳人。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关键词:郊区幼儿园;家长与教师;互动
烟台经济飞速发展为郊区经济的转型注入了强劲的动力,郊区的加速开发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的外来务工者。郊区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大量新建的幼儿园为年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托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调查数据显示,郊区幼儿园在园幼儿38.2%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个别区域甚至超过了50%。同时,随着就业机会的增长和家庭生活成本的提高,幼儿父母同时参加工作的家庭也非常普遍。在新生代外来务工者子女激增和隔代教养问题凸显的背景下,烟台市郊区幼儿园家长与教师互动问题呈现出新的动向,并影响着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值得我们关注。
一、烟台市郊区幼儿园家长与教师互动现状分析
本研究选取了6所烟台市郊区幼儿园的部分家长和教师,从互动的意愿与互动行为、互动模式和交流内容三个方面,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
(一)互动意愿与互动行为
问卷中对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意愿、对互动的重要性认识和互动的频率三个维度进行 。在调查数据处理方面,互动意愿维度从“非常愿意”到“非常不愿意”;对重要性认识从“非常重要”到“非常不重要”,互动频率从“非常主动”到“非常不主动”,分别赋予5—1,5个数值。具体调查数据处理结果如下图。
上图显示,教师与家长双方的“互动意愿”和“对互动重要性的认识”得分较高,即教师和家长一致认为互动是必要的,并均愿意参与沟通和交流。在互动的主动性方面,教师明显高于家长,但是两者得分都明显低于“互动意愿”和“重要性认识”两个维度。
(二)互动主体与方式
在家园互动过程中,主要的参与主体是教师、父母和爷爷奶奶,调查问卷中主要选择此三个主体;在互动方式项中的其它主要包括电话、家园联系册和互联网。在数据处理方面,采用百分比的形式呈现互动过程中父母、爷爷奶奶的参与度和面谈方式的采用度,具体调查数据处理结果如下图。
数据处理结果显示,父母与教师的互动行为明显少于教师与爷爷奶奶的互动,这也验证了隔代教养的普遍性。从互动方式来看,父母与教师互动中采用面谈方式交流的频率较低,而教师与爷爷奶奶的互动则主要采用面谈的方式。
(三)互动动因
通过初步的访谈,笔者整理出家长与教师互动过程中的三个主要动因:了解情况、组织活动和遇到问题。“了解情况”是指父母为了了解孩子的基本信息及在园/家表现而形成的互动行为;“组织活动”是指家长参与班级或幼儿园组织的集体活动而形成的互动行为;“遇到问题”则指以有目的地解决问题为沟通目标的互动行为,包括幼儿未来园、身体不适和意外事故等。问卷的调查主体选择教师和父母,数据处理结果如下。
数据显示,在教师与父母的互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占主要部分。即主要在遇幼儿未来园、身体不适和意外事故等情况下,教师才会主动与父母沟通;家长也主要在遇到孩子因故不能来园、身体不适等情况下才会主动与教师说明。“解决问题”是家长与教师沟通行为形成的主要动因,主动了解情况的沟通频率却明显偏低。
二、农村幼儿园家园互动存在的问题
对以上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家长与教师互动过程中存在以下三大主要问题:教师与家长互动意愿较高而实际互动行为较少;缺乏直接、深入的交流和父母与教师双方均缺乏主动性。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些问题的原因,笔者对部分家长和教师进行了进一步访谈。
(一)教师与家长互动意愿较高而实际互动行为较少
教师和家长双方的互动意愿较高,对互动的重要性认识也较为深刻,但是双方的互动频率却不高。从访谈的结果来看,父母与教师沟通交流的频率少,主要原因在于沟通的过程不畅,给父母留下了“教师不愿牺牲工作以外的时间和家长沟通交流的”印象;教师则因为父母(由于工作所限)的沟通交流缺乏主动性而认为父母不重视学前期孩子的教育。
在与家长的谈话中我们发现,由于父母的工作性质和学校工作时间的安排,家长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与家长沟通交流。很多家长表示,他们每天工作时间很长,想跟教师交流,但是他们如果要和教师面谈,一般来说都需要请假。而在家长下班时间,教师也下班了,家长认为这时候与教师联系会打搅教师,为教师带来麻烦。同时,由于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在带班期间不便接听电话,教师的电话在带班期间电话常常无人接听,对家长形成了“教师不愿意沟通”的错误认识。而教师认为,家长素质普遍较低,忙于工作赚钱或对学前期孩子的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因而不愿主动与教师沟通。
(二)缺乏直接、深入的交流
由于隔代教养的普遍存在,大部分幼儿由爷爷奶奶接送。以父母和教师为沟通主体的仅占37.47%,而在此37.47% 中,采用面谈方式进行沟通的仅占25.53%。电话、网络和家园联系册等是无生命的信息传递载体,以此为媒介的的沟通方式不利于父母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孩子在园表现的“优”与“差”,对教师和幼儿园评价的“好”与“坏”的评价依据主要来源于孩子的学习情况(主要指掌握了哪些知识)和爷爷奶奶的转述。
访谈中教师认为爷爷奶奶的工作最不好做。爷爷奶奶们不懂教育,只懂得一味地宠着孩子,只知道看孩子学到了哪些知识。而新课改的理念已经不同于从前,因此教师抱怨幼儿园工作很难取得爷爷奶奶们的支持。教师在与爷爷奶奶的交流中也主要以告知他们孩子在园学习的知识为主。大部分教师反映,在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中,若不指定为父母参加,也以爷爷奶奶参加为主。 (三)父母与教师双方均缺乏主动性
调查数据显示,选择“遇到问题”教师占43.88% ,家长占52.27%;选择“了解情况”教师占23.94%,家长占25.41%。在父母与教师的沟通过程中,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即当出现了问题,教师与父母之间才会主动沟通交流,而幼儿园统一采用的“家园联系册”成为“资料积累”,普遍设置的“家园联系栏”基本成为摆设。
向家长反应幼儿在园情况,介绍幼儿园各项工作并解释这些工作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对郊区幼儿园及家长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尤为重要。我们也许常常抱怨家长在幼儿园工作诸多方面的不配合,而实际上也许家长根本不知道幼儿园在干什么,我们教师在干什么。缺乏互动性的沟通形式使得父母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形成了隔阂,导致父母与教师双方的沟通氛围缺乏主动性。这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救火式”的沟通状态也进一步扩大了家园之间情感距离,形成了横跨在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鸿沟。
三、提高郊区幼儿园家园互动有效性的对策
根据对调查所获数据的分析,结合进一步访谈所获得的资料,我们对我们的家长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反思和探索。在对以往经验的反思和近半年家长工作的尝试与探索的基础上,我们提炼和总结出以下提高郊区幼儿园家园互动有效性的策略和措施。
(一)双向选择性地安排沟通时间
双向选择性地安排沟通时间是指教师和家长共同商讨决定沟通的时间,对于时间选择的决定权愈是倾向于父母,父母参与沟通交流的几率愈高。时间是父母与教师沟通的主要障碍,幼儿园在安排集体交流时首先要考虑父母的工作时间安排,并对个别仍不能参加活动的家长进行进一步沟通和交流,以决定双方均合适的沟通时间。这种双向选择性地安排沟通时间,不仅可以为父母参与沟通交流提供便利,也进一步使家长感受到教师主动与父母沟通的意愿。
在笔者调查的幼儿园组织召开的较为重要的活动,教师经常采用的做法是按照教师自己便利的时间来安排活动,并在通知时强调让父母参加。即使在反复强调下,仍然鲜有成效,而教师对没有到会的家长只作一简单地统计。要让父母主动参与幼儿在园的教育教学活动,首先要为父母提供便利,把时间安排的主动权交给父母,变“你某某时间有空吗?”为“您什么时间有空?”。
(二)办好“爷爷奶奶学校”
隔代教养现象的普遍存在,爷爷奶奶承担了孩子家庭教育的主体。隔代教养问题的“症结”并不在隔代,而是隔代所带来的教育观念的冲突。从访谈的结果来看,“爷爷奶奶难搞”的问题主要问题是爷爷奶奶们对幼儿园工作的不理解。
针对爷爷奶奶的教育观念和文化水平,我们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爷爷奶奶有办法”的教育论坛。讨论中,教师结合案例进行引导和总结。论坛结束后,我们立即组织爷爷奶奶观摩孩子们的活动,让爷爷奶奶对我们活动安排的意义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和理解。如,一次论坛中,我们围绕“亲子教玩具的制作有什么意义”展开讨论。大部分爷爷奶奶说“我们不会做,也做不好啊!”讨论结束后,我们亲自教玩具制作的意义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制作亲自教玩具的意义而不是结果,论坛结束后我们还邀请爷爷奶奶观摩了孩子们的手工自制活动。
办好奶奶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老人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和技能,提高祖辈们的科学育儿水平,共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放飞孩子梦想的教育晴空,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健全发展。 获得爷爷奶奶们的支持将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爷爷奶奶的教育观念落后,文化水平较低,但是他们教育好子孙的愿望更强烈。要获得爷爷奶奶的支持必须以他们能接受让他们理解我们幼儿园工作的意义。
(三)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情况和活动安排
“今天学了什么?”是家长关心孩子在园情况的主要方式。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二期课改“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孩子们很难说清楚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定期地、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幼儿园活动安排,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活动情况,并向家长解释活动的意义,不仅是幼儿园的义务,也有利于获得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
一次家长会结束后,笔者临时安排了“本月活动介绍”内容,简要介绍该月主题《有趣的水》的主要活动,说明了活动的意义。会后请家长观看了该主题活动的部分照片,并结合照片对孩子们的活动进行解说,家长们显示出浓厚的兴趣,从家长的眼神中我们可以读到:“原来幼儿园是这样的,跟我们那个时代不一样啦!”。为了方便联系,我们还建立了QQ交流群,在这个交流平台上,每月定期上传孩子在园活动照片,并和家长一起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交流多了,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也就近了,家长们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是,本学期开学,搭班老师兴奋地告诉我,今年很多家长打电话、发短信来拜年,这是以前没有的事。
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活动安排,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活动情况的过程中,不仅让家长了解了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意义,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还拉近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距离。通过一学期的尝试和努力,家长们积极地参与到孩子教育问题的讨论中来,并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支持。
家长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支持者,也是二期课改的重要参与者和支持者。郊区幼儿园由于幼儿的家庭文化背景影响,家园互动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厘清郊区幼儿家园互动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有利于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作者简介:
吕文晓,女,山东莱阳人。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