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确保访谈的顺利进行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erx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交往是语言运用的广阔天地,访谈是难得的社会交往实践机会。可以使学生学会与别人打交道,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和交流,从而逐步具备文明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既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又可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那么怎样才能确保访谈的顺利进行呢?笔者认为:提问、动作、表情的恰当把握,是保证访谈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
  一、提问的把握
  1.题目转换。在访谈过程中,访谈者的问题转换应不露痕迹,突然转换题目的做法,很可能会使调查对象因毫无心理准备而产生困惑。访谈者可以通过增加过渡性问题,使谈话保持连贯和自然。访谈中被访者有时会跑题,这就需要调查者进行引导性提问,使其回到原来的主题上。切忌粗鲁地打断对方谈话,或者说“你跑题了”、“你没有按要求回答”等,使调查对象难堪,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2.追问问题。当被访者的回答含糊不清时,访谈者需要进行追问,以引导调查对象作出更准确、充分的回答,或至少给予一个最低限度可以接受的回答。当回答前后矛盾、或回答残缺不全时,也需要追问。最好采取侧面的方式,换一个角度追问相同的问题。由于追问容易引起访谈者的反感,所以追问一般放在访谈的后期进行。
  3.发问与插话。访谈过程组织的好坏,取决于问题的好坏和对提问时机的把握。访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完全按照某种模式进行,访谈者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其中包括提问和插话,这就要求访谈者善于捕捉时机。有时,被访谈者的谈话中,可能停顿一下,等待访谈者暗示,以便开始另一个问题的谈话,这是访谈者提出问题的最好时机;有时,为了鼓励被访谈者,特别是那些不善于讲话的人,访谈者需要插几句鼓励或者表示对刚才的谈话满意的话;有时,被访谈者对其过去经验不能清楚地回忆时,可提一些补充问题帮助他回想。有的插话与提问,完全是为消除回答者的疲劳。
  二、动作的把握
  访谈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动作行为,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对访谈过程的把握。如,当调查对象跑题时,可以采用“送茶”中断他的谈话,然后顺理成章地开始新话题。有时,还可以连连点头表示“很好”、“同意”,或匆匆记录对方讲的内容,等等,这些动作都意在鼓励对方谈下去。
  三、表情的把握
  表情也是传达思想的重要方式,在访谈过程中,访谈者自始至终都要做到礼貌、谦虚、诚恳、耐心、认真。访谈者要控制好自己的表情,使其符合访谈的特殊情境。当被访谈者谈到挫折时,要流露出同情和惋惜的表情;当谈到不幸的事情时,要有义愤的表示;谈到成就时,要表示高兴或祝贺。
  总之,访谈是一个面对面的社会交往过程,访谈者和被访谈者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贯串调查的始终。灵活采用合适的访谈方式,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其他文献
借代又叫“换名”,就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辞格。通常情况下,名称替代总是一次性完成,而本文所谈及的却是两次完成,即借代中还有借代,而且两次借代的方式还不一定一致。  一、借代方式一致的  (1)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楚辞·渔父》)  (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期刊
当前新课程改革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但一些传统的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仍然占据着课堂。在一些地方大部分的教师对教材不作过多的钻研,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不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学,这严重地违背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往往事倍而功半。这既剥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形成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烦情绪。  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必须转变观念,以现代教育思想和
期刊
在作文训练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学生,甚至为了应付考试要求学生在考前背作文,这样的训练辅导方式又怎么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呢?因此,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非常重视中学生的写作。今天大部分的中学生写作基本技能低下,作文教学的质量不高,这已引起教育界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大部分中学生不知道如何写作,甚至对写作的一些基本要求都不知道,对一些文体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更是知之甚少。到上作文课时
期刊
听到同组的老师在讨论“学案式”教学,觉得学案的设计束缚手脚,还有的老师认为主体参与不够、教与学顺序颠倒、规范表达落实不力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案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首先,“学案式”教学的成与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案”的编写水平,所以一定要编好“学案”。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对教材深入钻研,对教学的流程要深思熟虑,对学生要全面仔细地了解。教师对学案
期刊
诗歌鉴赏,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和文学鉴赏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从学生答题反映的问题看,最主要的还是看不懂诗歌,不能从诗歌语境出发进行具体分析鉴赏。其实现在很多诗歌鉴赏的题目就是考察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并没有进入到鉴赏的层面,有人叫做“前鉴赏”。下面就谈谈读懂古诗的一些方法、门径。  诗歌是由意象组成的,读诗就要紧紧抓住意象及其组合关系。如何扣住意象来读懂诗歌呢?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期刊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提高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着基础性、理论性、实践性的探讨和研究,硕果累累,成绩卓著。但美中不足的是关于民俗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关研究甚少。从本质上讲,任何课程体系的建立都与国家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因素相联系。其中,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土壤,也是学科课程建设的根本依据。语文课程作为
期刊
如果就写景而言,《荷塘月色》也许并不算特别,一个非常普通的荷塘,几句简短的描写,怎么就会成为名篇呢?其实《荷塘月色》的成功之处并不在于写景,而在于作者极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委婉曲折的表达。文章是作者思想的记录者,是作者心理活动的记录者,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作品的研究者应该把作品视为当下活动着的思想来看待,而不应将其视为已经物化的僵死的物体来对待。弄清作者的思想过程,把握他的心理轨迹,不仅有利于把握作品
期刊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我常常自已问自己。我遵守校规校纪,不迟到,不早退;我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我对学生既不过分严厉,也不一味姑息;我的教学成绩一向很好。扪心自问,我觉得我应该算是一个优秀教师。  但是,在我读了《美国最优秀教师的自白》之后,我再问自己:“我是一个优秀教师吗?”我却不敢,至少不是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是一个优秀教师了。  菲利浦·比格勒——他把课堂变成了一个虚拟时间机器,激励学生展开
期刊
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出发,还作文以“人”性,还作文“生活”的本质,旨在建构和实现生活的审美工程。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不但要结合美术构图、音乐要素作文,更应适应当今关注心灵的内宇宙运行的趋势,将心理学与文史哲等学科进行整合。从而使师生突破学科本位思想,从传统的作文模式中解放出来,使审美活动大胆地向广度、深度发展;并突破思维定势,促进思维的自我创新,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创造能力、素
期刊
高中阶段对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农村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学更面对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除了一些常规的课堂训练、或者课后作业外,能不能寻找一些途径,让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堂在提高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这方面更有实效性一些。  为了改变现阶段高中生普遍不重视语文学科的现象,为解决农村学校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为切实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