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儿童语言“生长”的密码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nger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刻意煽情、追求花样、标新立异,这样的课堂如浮光掠影,根本没有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这也是造成学生语言“零生长”问题的重要原因。提到根本任务,叶圣陶老先生讲过,语文这门学科有它的独当之任,独当之任在形式上,在怎么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上。也就是说,在“运用语言中学习语言的运用”,这是语文教学的本体需求,更是发展学生言语智能的根本途径。
  一、聚焦标点,在容易忽略处发现“生长”机遇
  叶圣陶先生说过:“标点很要紧。—个人标点不大会用,说明他语言不够清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都有关于标点符号的具体要求。在笔者看来,这些要求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每个学段,而应该是融会贯通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依据文本灵活机动地落实。—位教师在教学《要好好学字》时这样来引发学生对标点的关注。
  师:课文第1节介绍了两个小八路,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完了,你对两个小八路有什么了解?
  生:我知道了两个小八路的名字、年龄,还有个子。
  师:你了解到小八路很多信息,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特别注意标点,你会有有趣的发现。
  他们一个叫安定宝,1S岁,个子高一点;
  一个叫刘长贵,才14岁,个子矮一点。
  生:我发现,安定宝和刘长贵的名字写完了用了逗号,几岁后面也是逗号,但是安定宝的个子写完了用的不知道是什么标点符号,刘长贵的个子写完了用了句号。
  师:不仅读到了内容,还注意到了标点,真是会读书呀。每一项信息写完了,用逗号隔开,整个句子写完了用句号来表示。这里介绍了两个人,两个人的信息中间用了一个特殊的标点,叫做分号。
  生:我懂了,就是用分号把两个人的信息分开了。
  师:大家拿起笔,你也来试着加标点,点完以后想一想为什么。
  爸爸今年35岁个子很高身体胖胖的在银行上班
  她们一个叫史佳颖10岁个子高一点
  一个叫刘蓝才9岁个子矮一点
  标点符号虽小却是不可缺少的语言工具,它的价值并不亚于文字。小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就在课堂。如果教师能更多地关注到这一点,重视并有效地进行标点符号的教学,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这里要这样使用标点,就为学生语文能力的生长提供了最基础的可能性。
  二、紧扣字词,在平常处发现“生长”密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现实的课堂中,教师都有捕捉到关键字词的能力,而如何引导学生品味推敲是值得研究的。
  1.呈现词的板块。下面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蜗牛的奖杯》的第2节教学片段。
  师:在第2节里,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蜗牛?
  生:一只遥遥领先的蜗牛。甩下了所有的对手的蜗牛。
  师:是呀,真是本领高超呀!谁来称赞一下这只小蜗牛?
  生1:小蜗牛,你真了不起!
  生2:小蜗牛,你真牛!
  生3:小蜗牛,我要拜你为师呀!
  生4:小蜗牛,你真是天下第一飞行大王!
  师:多了不起的小蜗牛呀,谁来读?(个别、齐读)
  “谁来称赞一下××人?”这样的问题在语文课上屡见不鲜,学生也是顺手拈来,“真了不起”“我要向你学习”“我真崇拜你”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语言让课堂热闹又有趣,但教师引导策略的缺失又加剧了学生语言的空洞与贫乏。如果能提供一种“称赞+原因”的范式,让学生借用文本中的“遥遥领先”“甩”“冠军奖杯”等词来填写、表达,更关注到省略号这个特殊标点来展开想象,这样的训练和发展也许就更加扎实。
  2.呈现词的活用。《月光启蒙》中有这样一句话,“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师:歌谣是怎么长出来的?
  生:我认为歌谣是母亲从外婆那里学来的,是代代流传下来的。
  师:那文章为什么不用“流传歌谣”呢?不长五谷,长歌谣。这“长”和“不长”,深入地思考一下。
  生:那里的人们生活清苦,但生活得有滋有味。他们在劳动的时候或者劳动一结束就一起编歌谣,唱歌谣,歌谣里有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师:哦,原来歌谣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从他们心里长出来的。
  生:这样的话,我认为五谷是长出来的,歌谣是孕育出来的。
  师:孕育,多么美好的词,歌谣顿时有了生命。
  “长歌谣”这里是一个陌生的搭配,正是这种词的活用把无形的东西变得有形,词语有了“生理生命”更有了“精神生命”。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一个画龙点睛的“长”字,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在学生思维不够深入、比较模糊之时适时适度地介入,通过步步追问,完成了对词语的精妙理解。学生的语感也得到了扎实的锤炼,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价值提升。
  3.呈现词的连接。“他们—个叫安定宝,15岁,个子高一点;—个叫刘长贵,才14岁,个子矮一点。”因为第二个人的年龄小一些,所以用了“才”字连接。“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却是黑的。”因为“一身洁白”,出现黑色的地方就显得很奇特,所以采用了“而……却……”连接。在低年级的课文中,有大量的表示并列、承接和转折关系的关联词。教学时,教师及时发现,发现了就呈现,花几秒钟的时间点一点,不需要做过深的解释。正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所说:“语文学习是混沌的,是熏陶,是习染,是点滴积累,是日有寸进。”他还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新买的钢精锅,锃亮锃亮的,放在灶上煮饭,经过三五个月的烟熏火燎就变黄了。再过个把年,又进而变成褐色。几年后,锅底甚至变成黑色的了。”反复地“点”,就是一个“熏锅底”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语言敏感度的过程。
  三、迁移句式。在积极“内化”时培养“生长”能力
  一个句子必须按照一定的模式来组织,这个模式称为句式。文本中一些独特的句式组成了一个个言语优美、富含深意的段落。在教学时,呈现这些句式、厘清句式与段落的关系,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这里的“理解”,既包含着对语言文字思想内涵的理解,又包含着对言语表达形式的理解。
  薛法根老师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通过师生对话将散落在课文中的“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的言语表达形式提炼出来,编制一个富有情趣的对话活动,表达了“我”与祖父形影不离、亲密无间的情意。紧接着鼓励学生用“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句式,将“我”跟祖父在园子里的童年生活描摹出来。
  在课堂上,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逗留”在这样特别的言语形式上,在朗读中触摸到言语的别致,真切地体悟到这样言说的意蕴。通过仿写进一步体会陌生化的言语形式,并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言语智慧。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陶罐和铁罐》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之《爱的馈赠》:《望星星》《两只小青蛙》《狮子和老鼠》  课外相关内容:《风》《狐狸和花公鸡》《犟脾气的小鸭子》  古诗词:《小儿垂钓》《池上》《所见》《清平乐·村居》《观游鱼》《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目标】  1. 交流汇报本主题阅读的收获和体会,培养学生阅读中思考的能力。  2. 通过阅读古
期刊
2014年3月25日,江苏省教育科学院“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数字化环境中语文教学范式的实验与研究”教研活动,在常州市武进区周家巷小学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常州市教科院副院长戴晓娥主持,江苏省数字化学习专家组组长、教育学会秘书长陆志平,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语文世界》(教师之窗)主编叶水涛,常州市教育局局长丁伟明,武进区教育局副局长钱文玉,武进区电教中心教研员宋惠平等应邀参加。  周家巷小学此次展
期刊
三年前至今,我们学校以课外阅读为突破口,走过了一段“数字化环境下阅读教学范式”的探索之路,希望能以此为起点,为儿童一生的聪慧与高尚奠基。   一、 探索“数字化环境下的课外阅读范式”  进入网络时代,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浏览器获取各种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各种交互式网站及现代化通讯工具进行互动、交流、分享。于是,我们师生尝试运用“飞信”记录日记,用“微博”发表感想,用“数字故事”记录生活,着力构建“
期刊
【教学背景】  在教学中,我们以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材选文、练习内容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尝试“主题引领,模块推进”单元教学模式,并与经典诗文有效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思路】  五年级学生正深切地感受着、经历着童年生活,并已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具备了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能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基于以上学情的分析,我将本单元教学
期刊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优劣,和“教什么”“怎么教”关系最大。  王尚文先生在批评语文教学的弊病时曾指出:“我以为病象虽在‘教学’,而病根往往在‘语文’。”(王尚文著:《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415页)这里所说的“教学”指的是“课堂教学”,而“语文”则是“教学内容”。他认为,如果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内容”往往就有问题。这个观点也强调了“教什么”比“怎么教”来得更重要。  一堂语文“
期刊
郑振铎曾说《三国演义》实际上就是一部“诸葛孔明传记”,林庚指出“《三国演义》最精彩的场面无疑乃是赤壁之战。书中首尾共用了八回(第四十三回至五十回)的巨大篇幅来写它”。《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虽然题为“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但实际上是诸葛亮的“独角戏”,鲁肃不过是线索人物,起的主要是穿针引线的作用。诸葛亮在本回的“独角戏”可分为两幕:一是“舌战群儒”,二是“智激孙权”。本文探讨的是诸葛亮在这
期刊
2005年,我在我市的三个县巡回上过一节《纸船——寄母亲》的诗歌教学公开课。课上过之后,自己对这节课还比较满意,于是就写了一篇题为《我让学生当了一回诗人》的教学体会的文章,投给了《中学语文教学》。文章在《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8期发表了,与之发表的还有特级教师邓彤老师的文章《逻辑缺位:语文教学沉疴依旧》。对邓彤老师的批评,我基本上持不接受的态度,于是我写了一篇题为《目标环节与技术——兼与邓彤老
期刊
苏教版必修一课本第四单元题为“像山那样思考”,导语提示说:“文字不是绘画,如何构图敷彩?文字不是音乐,如何摹声拟音?但是,文字恰恰能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而郁达夫先生在《江南的冬景》中就用他的那支笔构图敷彩,摹声拟音,文笔细腻得宛如江南的细雨,将“江南的冬景”似有若无地播洒在读者的心间。  “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黑女擦上脂粉本来是为了不让人看出本来的肤色,这里却依然能看出黑黑的
期刊
一  语文课堂效益,是一个老话题,它又是一个长青话题,历久弥新的话题;是一个不可能一锤定音一劳永逸的问题:只要存在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效益”的探究必然永远伴随着执教者,不管是初涉教坛还是语文课堂把握游刃有余的成熟教师。  二  不时能听到“有效课堂”与“无效课堂”的讨论或评论。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读了12年的语文,又读了大学四年中文本科,而后初涉语文讲坛,一时之间语文课堂把握还有点拿捏不准因而影响了
期刊
为弘扬优秀传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新型语文教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叶圣陶研究会与《语文世界》《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月刊》《读写月报》五家期刊联合举办第八届“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  主办单位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教育部主管)  叶圣陶研究会(民进中央主管)   《语文世界》(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主办)   《语文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主办,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华东地区优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