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科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li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地方工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该专业“三重一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了具体的改革原则和改革内容。
  【关键词】应用型;三重一高;培养模式
  
  
  1、引言
  近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无论从规模、数量,还是构成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应用型本科教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一个新的教育概念提出的[1]。对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探索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把握好“应用型”这个度。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既要借鉴国内外同类院校的办学经验,更要符合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从而办出特色[2]。湖南工学院是2007年升格的地方工科院校,和其它众多的新升格本科院校一样,也将办学定位在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首批本科专业,在当前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只有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与要求、探索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原来专科办学层次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而突出人才的应用性等方面积极探索、研究与实践,才可能不在老牌本科院校的后面亦步亦趋,进而办出自身的特色。因此,系统开展地方工科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2、培养目标定位
  在广泛调研国内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精神,从湖南工学院的办学定位出发,按照“加强通识教育,拓宽学科基础,凝练专业主干,灵活专业方向,强化实践环节”的总体改革思路,我们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构建了“重基础、重技术、重能力、高素质”的“三重一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完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的“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吸收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最新成果,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突出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和多次研讨,我们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械、电子、控制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设备控制及生产组织管理等的应用能力,能够在现代装备制造业等工业生产第一线和相关科研机构,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基础实、技术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3、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为此,我们深入了解社会需求,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市场规律,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胆改革。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我们确定了以下改革原则。
  应用型目标定位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发展应用能力为核心,以服务地方和行业、企业为宗旨。
  (1)整体优化原则
  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实现课程内容与体系上的整体优化。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减少课内学时,加强课外指导,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时间和空间,使课内和课外教育活动形成有机整体。
  (2)个性化培养原则
  尊重学生个性,降低必修课的比重,将选修课比重扩大至20%以上;设置了两个专业方向,学生以块选的方式自主选择;任选课按2:1的比例设置,确保学生有充分的选择空间。
  (3)强化实践原则
  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着重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过程中实践教学不断线,实践教学环节累积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35%。
  (4) 协调发展原则
  为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文化素质课程选修学分不少于6学分。
  4、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我们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原则,构建了“3平台+2模块”的课程体系。专业的课程由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三大平台和实践教学、素质与能力拓展两大模块构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通识教育平台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学科基础教育平台旨在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范围,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专业教育平台旨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专业训练,包括体现专业特色的专业主干课程、面向大类学生自由选修的职业素养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三大子模块。实践教学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素质与能力拓展模块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该专业课程体系要求学生修满规定的最低总学分175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含集中实践环节)最低100.5学分、选修课最低35.5学分、实践环节最低39学分、素质与能力拓展最低10学分,方可取得毕业资格。
  5、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环节是本科学习阶段强化学生课堂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自然更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培养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我们以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进行了如下改革。
  (1)构建了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实践教学模块。该模块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初级综合技能训练、高级综合技能训练、创新技能训练等。本专业实践教学模块见图1所示。
  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军事训练、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等。
  初级综合技能训练包括机械基础实验、认识实习、制图测绘、课程设计、生产实习、金工实习等。
  高级综合技能训练包括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创新技能训练包括创新实训、学科竞赛等。
  
  图1专业课程体系
  (2)把学生素质与能力拓展、学科竞赛等各种课外实践活动统一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必须完成10学分的素质与能力拓展学分,方能取得毕业资格,学分计算见《湖南工学院素质与能力拓展学分计量标准》。此项措施旨在切实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努力做到个性化培养,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3)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
  为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我们在前期校企合作办学的基础上,依托省级教学团队、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省应用基础研究基地等省级平台,抢抓专业综合改革及国家卓越计划实施的机遇,在衡阳、桂林等地建立了16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我校是湖南省汽车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的有利条件,与中钢集团衡阳重机有限公司、亚新科南岳(衡阳)有限公司、衡阳风顺车桥有限公司、衡阳天雁机械有限公司、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人才培养机制,邀请合作企业全程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合作实习,合作就业;教学实施时,部分课程安排企业工程师授课,实习环节实行双导师制(学校指导老师一个,企业指导老师一个)。通过主动与地方企业合作,产学研三结合,实现了协同育人,使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技术需求形成有机结合,做到了校企双赢。
  (4)切实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通过该环节的训练,培养学生在设计计算、分析问题、查阅资料、绘图、文字表达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3,4]。我们为加强该环节的管理,着重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选题工作,要求毕业设计课题绝大部分来自企业生产第一线,只有教研室讨论通过的课题,才能上网让学生自选;二是抓过程管理,实施毕业设计网上智能管理,指导老师在网上必须完成8次指导记录,每次指导记录都有具体的时间限制,强化了指导老师的责任感;三是抓答辩资格审查工作,学生只有通过指导老师、评阅老师的评阅以及答辩组的审查,才能取得答辩资格。
  6、结束语
  本文以培养“三重一高”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根据该专业近几年学生的就业状况、学科竞赛成绩等方面观察,可以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目前所做的工作仍然十分有限,仍需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博采众长,大胆创新,力争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
  [1]邓奕、宁立伟、倪小丹,等﹒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3-75
  [2]李菊丽、郭华锋、黄传辉,等﹒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教学研究,2011,(3):63-66
  [3]梁秋荣﹒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装备制造技术,2010,(7):196-198
  [4]邢预恩,张文兴﹒机械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1,(3):69-71
  基金项目: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地方工科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2]401号)
  2013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湘教通[2013]191号)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为例,着重探讨了目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当前正处在一个发展机遇期,同时也处在一个发展关键期。机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增长使其成为高等教育中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中坚力量,已
期刊
【摘要】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关于汽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兴趣。本文通过对相关参考文献的阅读和分析,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中职院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相对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在分析中职院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教学改革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在具体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促进教学模式的提升,从而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专业的实用人才。  【关键词】中职院校;汽车制造与检修;教学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校本师资培训的必要性及特点,论述了当前教改下校本培训模式实践与创新,列举了多种校本培训模式实践过程及创新方向,并提出了校本培训考核与评价方法,对职教师资培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校本;培训模式;师资;教学;考核       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正在如荼如火进行,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师资整合、培训而满足教学的需要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工作,纵观职业院校师资培训模式,主要有
期刊
【摘要】微电子和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紧密联系,推动了电力机车行业的迅速发展。电力机车专业属于铁路定向专业,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电力机车专业技术人才。本文对电力机车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电力机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       0.引言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铁路客运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例如兰新客运专线建设项目等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电气化铁路是我国铁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期刊
【摘要】本文以重庆市某理工高校的某专业的学生毕业情况为例,根据成绩将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类,寻找每一类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特征.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状况和社会的需求调整课程的设置,构建分层培养的一个动态系统,实现菜单式的培养模式,增加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中的柔性。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高校学生分层培养模型。根据学生的毕业情况,以在校期间成绩为指标,采用层次聚类方法把学生分为三类,得出三个大类学生的成绩
期刊
高职教育具有区域性、地方性的特征,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会计教师承担着培养一线会计实用型人才的责任。会计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不仅直接影响着培养出会计人才的质量,也成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大力实施会计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体制创新、教研科研、继续教育“四大工程”,全面提升会计教学质量和水平,是增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竞争力、实现会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
期刊
众所周知:高超的绘画大师是从不把他的作品画得满满的,而是留下部分空白,让观者展开丰富的联想。众所周知:传统教学的弊端在于一味地注入,教师不考虑教学的内容、学生的知识实际和接受能力,认为给学生自学、思考的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我在诗歌教学中采取“吟诗、作画、写文章”三部曲的办法,有意识地创造“空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唐代山水大诗人王维晚年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诗风直承陶渊明,似浅而实深、似淡而
期刊
【摘要】工学结合的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教育模式理念很切合实际。工学结合作为一种新的模式更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工学结合       当前,高职高专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同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也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及社会经济发展依靠四种人才: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
期刊
【摘要】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平台建设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善于解决生产和管理一线中的实际问题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平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平台建设应面向社会,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实践
期刊
【摘要】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之前英语知识的回顾与对将来英语学习的奠基,对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教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能够重建师生关系、利于学生发展、提高教师素质。虽然新课改之下高校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有了一定的发展与改善,但是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对新课改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提高英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