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阅读教学绽放思维的火花

来源 :语文课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56280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黎炳晨老师在《从中考语文试卷及阅卷审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到,中考语文的导向已从知识积累向思维过程转变。因此,提升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从教师对文本的深入挖掘,课堂问题的有效设置,有思维含量的作业布置和教与考的思维衔接等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思维能力。
  近年来中考语文的改革,尤其是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的变化,无疑让一线的语文老师感受到巨大冲击。老师们已渐渐感到,传统语文教学中强调的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缺乏思维品质的训练,已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阅读学习效率。
  而语文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语言的实践活动,语言实践活动的本质则是思维。“语言说得好,在于思维的正确,思维的锻炼相当重要。”叶圣陶先生曾这样强调过思维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的确,思维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因此,笔者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叩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一、教师对文本的深入挖掘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语文阅读教学一直以来便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而阅读教学的平台便是我们熟悉的文本。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提高语文课的思维含量,而这其中的关键,便在于一堂课的实施者——教师。所以,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即能否“吃透”教材,可以说是提升课堂思维品质的前提和基础。
  “对课文不能透徹理解,总希望求助于别人,或是请一位高明的老师给讲讲,或是靠集体备课。这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功夫还在自己。”叶圣陶先生这样说过。的确,教师只有在备课的时候,细细地品读文本,从文本中的内容、语言等载体中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体悟,并结合自身或现实,探究各种滋味,进入到文章的最深处,才能挖掘我们的文本中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元素。所以,深度备课是一切教学过程之首。
  1、深度备课,提升教师的思维能力
  教师的备课过程,其实也是教师思维能力的体现过程。深度备课,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而独到的解读。这包括:教师是否有整体意识(单元、全册、一年、三年);教案、教学设计、学案、导学案的选择和使用是否恰当;如何处理集体备课和个性化解读等。关于深度备课,黎炳晨老师谈到的几堂成都的历史课让我印象深刻。如七中育才学校叶德元老师的高中历史课,以三首不同时代的歌曲导入课堂,活跃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的同时,允许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互相质疑。可见教师在备课时反映出的思维能力和功底。
  (1)深入挖掘
  深度备课首先强调的,便是老师对文本细致而深入的挖掘,就要敢于挑战传统的对课文的“固有思维”,甚至对教参中的一些观点进行深入或修正。如九年级上小说单元中外国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15年8月版)中付胜芳老师以“不变·变·不变”为主线来设计教学,得出“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情”的主题。这个观点自有其一定的道理,因为它的确表现了骨肉亲情在金钱面前遭到毁灭的悲剧。但小说的主题标签化味道浓重,显得有些狭隘。其实可以有更为广阔的解读,不一定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中的劣根性,庸俗社会价值观,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我们现实生活中。而我校吴进宇老师在教师献课活动中,就将此篇的主题解读为表现生活在底层的灰色小人物的灰色生活,表现了人生的无奈和生活的悲凉。可以说将文章的主题挖得很深,而且更贴近实际。青春语文王君老师在它的《永远无法完成的救赎——<我的叔叔于勒>》中也有相似观点的表述。这其实就体现了老师的深度思维能力。
  深度备课,也要尝试让学生变换角度思考,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固有的思维里走出来,不满足课文已有的结论,而是去寻找关于文章的其他答案。如学习契诃夫的《变色龙》,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时,若仅仅满足于“媚上欺下、溜须拍马、见风使舵、趋炎附势”,“沙皇专制统治下的帮凶和走狗”等“既定”的固定形象,就显得比较有局限性。可以尝试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从文中那些无聊的围观者、从“受害者”赫留金的言行中去尋找新的发现,进一步认识到:文章揭示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无奈和悲哀、奥楚蔑洛夫的身上暴露出的人性的弱点等等。像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深入探究文本,显然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深度思维能力。
  (2)对比阅读
  除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能力,教师的对比阅读能力也十分重要。凡是经历了至少一届的老师,应该对教材的课文把握得比较熟了。教师备课时可以将所学文章与其他文章进行对比阅读,通过对比,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如八上课文《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两篇文章虽然放在《短文两篇》课文中,但一般的老师都采用的分别对两篇文章进行解读,然后一起总结写法的方式。但我校教师献课中蔡昕老师就将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从两篇文章的内容、语言、思想等层面,将两篇文章一起上,探究陶弘景的生平、志趣与苏轼的经历、思想,表达对苏轼的精神与品格的崇敬与赞美。通过对比,将教材充分使用,也可见老师的对比迁移能力和独特的思维能力。
  (3)整合提升
  作为学科思维训练, 教材仍然是我们进行思维训练的最主要的材料来源。 但是,教材内容的组合形式、呈现方式和编写顺序往往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但并不一定满足思维训练的要求。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自己设定的思维训练主线, 去挖掘教材内容背后隐藏的思维训练价值,做到对教材内容的有效整合和提升。如王君老师的许多课例,都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授九上诗词《词五首》,她选取了“愁”字,将五首词进行有效的整合。以“问君能有几多愁”为线,探究女子的“愁”和男子的“愁”的不同,进而探究词的意象、手法、情感等,收到如“女子的愁较纤细而敏感,男儿的愁豪放而阔大。”“承载女子愁的世界是风花雪月,而承载男儿愁的世界是苍茫边关。”“不同的人格形态决定不同的情感形态。不仅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而且是一切情语皆人语。”等非常精彩的课堂生成。   我校王磊老师在课堂整合方面也有其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方式。如在每个单元教学内容完成后,王老师会对本单元文章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提升。整合的点可以是文章的主旨,可以是文章的写法,可以是写作的素材等等。以九下三单元课文为例,三单元的文章是关于“生命”话题,包括冰心的《谈生命》、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王鼎均的《那树》和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王磊老师用“‘三生’有幸”为主题,将四篇文章的主旨升华,由“性命”到“生命”再到“使命”,升华生命观的认识和理解。
  的确,整合教材内容,可以深度开发教材,促成内容的整合,避免了教学的零敲碎打;巧妙前后勾连,促成了新旧知识的整合,避免了教学的浅薄平庸;多管齐下引导,促成了多维目标的整合,避免了教学的功利世俗。
  2、广泛吸收,提升教师的内在素养
  如何提升教师的深度备课能力,平时的教学反思和总结尤为重要。另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学习、阅读、经历,更是提升教师内在素养的重要方面。
  二、课堂问题的设置是提升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关键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课堂上教学问题的设置就显得格外重要。笔者发现,当前的语文课堂,有的老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仅有“是”“对”“不对”,学生的思维只停留在浅层的判断层面;有的课堂老师的问题琐碎,将整篇文章的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的思维散乱而无序;有的课堂老师的问题层出不穷,学生来不及进行深度思维的训练……
  1、主问题巧妙设置,激起学生思维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有价值的主问题是要能激起学生思维、交流与兴趣的,它往往在教学中用一个或几个问题就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对文章的思路非常清晰,从而取代一问一答的情况,在交流对话中形成思想间的交流、生成和创新。
  总的来说,主问题的设置可以从题目中提取主线,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就可以从题目中“说和做”入手,提出“为什么要寫他的说和做?由此可见闻一多是一个怎样的人?”的主问题,自然就可以然学生分析作为学者与革命者的闻一多与他们的不同之处,表现其崇高的品质,之后分别分析作为学者与革命者闻先生是怎样说,又是怎样做的问题。
  主问题的设置还可以从文章的重要情节和反复出现的词句中提取。达到对文章提纲挈领的概括的目的。同时,能更加集中学生思维。
  2、课堂适时追问,捕捉孩子思维的火花
  王君老师在上《范进中举》的时候听到学生的一句小声的嘀咕:怎么他的老丈人是个杀猪的屠户,而不是个农民或其他职业呢?这其实是老师备课时没有想到的,而王老师没有就此跳过这个问题,反而预感到这个“嘀咕”的讨论将会使大家对小说主题的认识更加深入。
  于是当即让大家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学生的当堂生成非常漂亮,如“吴敬梓不把范进的老丈人设计成一个农夫或者一个小商人,我觉得这其中是有深意的。屠户一方面要和底层的喂猪的农民接触,一方面他又要和买肉的大户人家接触,这就让他有了一个很独特的视角,他既能俯视下层农民的艰苦,又要仰视上层的富裕,这就让他最容易成为一个趋炎附势的人。而农民和其他小生意人恐怕都没有这样好的条件。”“胡屠户因为职业原因所以其言行举止自然是粗鲁可怕的,他让人自然地联想到了他带给范进的其实也是血淋淋的屠杀。但有比屠户更可怕的东西,就是科举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在胡屠户的欺凌羞辱下,范进还能恭顺地做人,但是在中举的刺激下,范进居然喜极而疯,成为千古笑柄,可见科举这把刀比胡屠户手上的那把刀要厉害得多。”这些解读足可见学生的思维调动得非常充分,这都要得益于教师适时抓住学生的思维点,进行适当的追问和提升。
  三、作业的布置和评价是巩固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
  传统的语文作业有“重知识积累, 轻能力的发展; 表现形式单一, 缺少选择性; 强调独立思考, 忽略合作探究; 追求答案唯一, 束缚思维发展”等特点。要提升并巩固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就不得不对语文作业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
  1、注意作业呈现形式的多样性。
  现代语文作业如果仅仅是动笔和纸,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是很难调动的。老师们不妨将音乐、表演、网络、多媒体等诸多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例如电脑上搜索、下载、编辑、录音等。如以前我校刘芳老师就尝试过让学生进行录音课文作业,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2、关注语文作业是否贴近生活。
  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大语文”概念, 即是强调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布置作业时, 我们要尽量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寻找语文与生活的相似体验。让学生从身边广告、电视节目、人际交往等方面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走进生活,把生活与语文紧密结合起来, 提升学生对语文的理解思维能力。
  如我校初三语文组就曾布置“探究姓氏文化,了解家谱”的练习,让学生回去查找有关自己姓氏的家族文化信息,学生兴趣高涨,而且收集了十分丰厚的材料。又如学完《致女儿的信》后,布置“问问你父母的爱情,写写他们的爱情故事”的文章,学生和家长几乎是一同完成此项作业的。通过实际的了解,学生对“爱”的理解就不只停留在浅层的课本层面,而是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好的提升思维能力的方式呢?
  3、注重作业中自我创新思维的开拓。
  传统作业一般都以记忆、积累为主,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而其一般都有标准答案或参考答案,这其实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业的布置,应该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主动探究,大膽创新。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可以天马行空,不需拘泥于固有的模式;可以触类旁通,也可以自由驰骋。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与提升。
  最后,因为语文的思维是依靠语言为主要工具的,思维的内容又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所以学生思维的训练一定要与其语言的训练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表达,善于表达,克服一些语言的障碍和困难。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应做到耐心启发诱导,切不可急躁,以免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且尽量,根据学生思考和思维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切不可“拔苗助长”。我想这样坚持的话,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刻。
其他文献
【摘要】中职听障生由于自身听觉方面的缺陷,使得其在生活、学习、就业方面會面临更多的挑战,他们往往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听障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注。而重视中职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进行心理沟通和疏导,提高他们回归主流社会的能力,则成为我们特教工作者履待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研究表明,美术专业技能课可以有效的改善听障生心理状态,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找到人生的正确方向,因此进行关于中职
期刊
【摘要】汉字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之一,是中国特色文化、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书写是我国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汉字书写教学能够加强学生对我国汉字文化的认识,感悟书写的魅力,并且从汉字书写中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个人素养。我国目前小学汉字书写教学的发展状况并不全面,因此本文针对写字教学的现状展开了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指出小学写字教学的现状,并针对现状展开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希望通过
期刊
【摘要】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开展之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幫助学生正确认识各类汉字的含义与使用方法,更要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扩展语文思维,从而准确的运用语文知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而小学语文高年级,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更要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与能力。因为当前是一个日益发展的时代,阅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取信息,一个人获取信息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人今后的发展前途。在小学
期刊
【摘要】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好坏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且能够显著地影响一个人的前程甚至命运,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教育启蒙时期,行为习惯系统尚未成型,如果在这一时间段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将会取得十分突出的成效。但是这种科学合理的引导方式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农村与城市中,由于受到学前教育水平以及社会环境
期刊
【摘要】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方式较为简单,掌握的词汇量也比较少,而这些都影响了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养成。而如何利用现有知识,正确的将自己想要说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一个知识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今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加强对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让低年级学生也能掌握优良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课堂评价;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前言:  现阶段,在一些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有部
期刊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大部分的读者都是从读书的角度去解读读整本书的意义和价值,本文试图从创作的角度去阐释读整本书的影响价值。  【关键词】整本书 价值 读书 创作  读整本的书目的是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期刊
【摘要】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需要学生掌握的识字量为300个,而此量远不够孩子自由阅读的识字需要。因此,本文分别从突破识字教学资源、突破识字教学方法、突破识字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增加学生识字量、提早阅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识字教学;阅读;策略  伴随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更替速度加快,在此大背景下,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学生,均不同程度的受到社会各种信息、知识的影响与冲击,因此,尽早让小学生识字
期刊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报纸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首当其冲地受到了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猛烈冲击和挑战。于是,在短时间内,有很多人纷纷猜测认为纸质传媒将会在未来越来越趋于弱势,甚至消失。事实上,纸质传媒的发展并非如此,在新技术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共同盈利。  【关键词】纸质传媒;发展;前景  一、什么是纸质传媒  纸质传媒产业主要指报业、纸质媒体作为传统的信息传播与交
期刊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不到位导致诸多儿童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其今后成长过程。本文提出,应当通过普及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重要性,提高农村学校投入补贴,开征针对性辅导课堂等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教育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来,中国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农村劳动力正向城镇转移,
期刊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准确找到切入点,提纲挈领的问题可以更好的推动教学,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的流畅、高效。为此,需要就如何找准切入点进行探讨。在文中,主要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高效切入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阅读教学;切入点;高效课堂  对于一节主要靠语言文字来教学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来说,如果老师的问题不够凝练,过于随便,特别是课堂上的一些毫无意义、老生常谈的问题就会让整堂课显得支离破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