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经典放回到名著中去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iper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著历经时间的淘洗,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优秀民族文化的财富。将经典放回到名著中去,使名著节选教学与名著对接,有利于确立大阅读教学思想,丰富经典小说阅读教学的生长点。下面以《智取生辰纲》为例,简要阐述“大阅读”视野下经典小说阅读教学的生长点。
  一、强化文体意识,寻求内容生长点
  部编本教材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强化学生文体学习意识,以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编排了《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等几篇文章,这些文章都是按照古典小说或者小说节选进行编排。
  这就需要我们精准捕捉教材编写的意图,在实施经典小说阅读教学时,强化小说文体教学意识,寻求小说阅读教学的内容生长点。
  1.立足要素,挖掘生长点
  强化文体意识,需要我们聚焦小说的基本要素,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立足要素进行解读,从而提高学生的人物感知能力、环境解读能力,以及情节概括能力。
  《智取生辰纲》在实施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扣住三个要素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立足要素进行解读。
  人物要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采用圈画读书法,找一找课文涉及到的人物,将这些人物分类,结合文本内容与写法概括人物形象。
  情节要素:厘清课文情节结构,按照线索概括课文的故事情节。
  环境要素:找出课文中环境描写的句段,思考环境描写的作用。
  通过人物要素解读,发展学生对人物宏观关系的建构能力,对小说中的人物图谱形成直观的认识,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写法鉴赏能力、人物形象解读能力。情节要素的解读,提高学生情节概括能力发展,学会借助小说线索概括情节,让学生意识到人物形象是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不断丰满起来。环境要素解读,不仅引领学生打破文本时空距离,跨越时代进入文本虚拟空间,还要学会鉴赏环境描写的艺术效果。
  2.立足名著,延展生长点
  为了进一步延展生长点,我们要立足于名著,把经典放回到名著中去,引领学生以文本为生长点,不断走向其他文本或进入名著其他章节,实现跨文本、跨章节的迁移阅读。
  《智取生辰纲》延展阅读,可以布置学生从《水浒传》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章节,与《智取生辰纲》形成关联性阅读,首先运用《智取生辰纲》要素解读法,自主解读该章节,并基于比较的视角,比较人物形象塑造方法、情节塑造、环境描写等方面的异同点。
  二、聚焦课堂教学,寻求课堂生长点
  课堂是经典小说阅读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落实学生生长点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教师聚焦课堂教学,捕捉学生生长的契机,利用文本悬疑,并基于“大阅读”教学视野,打破读写分割现状,促进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寻求小说阅读教学新的生长点。
  1.捕捉疑点,促成生长点
  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和生活经验等不足,在解读文本时会出现阅读困惑,思维阻塞等,这些就会对学生的阅读形成疑难点,抓住这些疑点就是抓住了文本阅读的重点,能够使课堂教学散发出新的生长点,从而将文本推向深入。在捕捉疑点时,教师要基于“大阅读”视野,
  将经典放到名著大语言环境中,这样能够提高疑点的文本效应,使生长点更加具有价值。
  学习《智取生辰纲》时,在抓住小说要素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我又提出新的疑点:
  (1)制造矛盾冲突是小说常用的手法,请深入阅读小说内容,说说推动本文情节发展的矛盾是什么?
  (2)《智取生辰纲》一文中“智”体现在哪里?再阅读《水浒传》,说说能够体现梁山好汉智慧的故事还有哪些?
  (3)《智取生辰纲》一文中“生辰纲”是什么东西?请续读与《智取生辰纲》相关的情节,并结合《水浒传》相关章节的阅读,说说梁山好汉的这些行为与一般的“土匪”截货有没有不同?如果不同,存在哪些方面的不同。
  这个环节,打破单篇阅读的课堂教学设计,将经典放到名著中去,第一个疑点的设计,抓住情节展开,是對小说三要素的深入,并体会到情节是如何做到跌宕起伏的。第二个疑点的设计,抓住文本题目进行设计,强化学生“扣题”而入的意识,抓住文本阅读的重点,并将学生引向名著,去体会人民群众的智慧。第三个疑点的设计,厘清学生对梁山好汉行为的认识,从而把握名著的主题思想。
  2.读写相生,丰富生长点
  目前,不少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主要局限在阅读教学层面,忽视读写结合。这就需要我们基于读写结合的思想,让阅读和写作邂逅,丰富文本生长点,扩大经典和名著的效应。
  读写相生需要我们基于经典小说的特点,寻求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例如,可以从文本空白点引发读写训练活动,也可以抓住文本细节处,引导学生开展读写训练活动。
  《智取生辰纲》中,环境描写就是一个好的读写训练点。因此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对环境描写作用进行归纳,深入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然后,创设新的应用情境:假如要塑造一位慈祥的外婆形象,你会选择怎样的环境来烘托人物形象,如何借助环境来推动情节发展,烘托气氛呢?
  通过这个环节的读写训练活动,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环境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认识,而且也借助经典文章回到名著,扩大学生阅读视野,促进课堂关于小说环境教学知识的内化。创设新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借助写的训练活动,实现读写相长,使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互相促进,互相支持。
  三、立足学生主体,寻求素养生长点
  学生是阅读课堂的主体,这就需要将经典小说阅读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学生主体层面,尊重学情,优化生长点设计,并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催发生长点。
  1.对接学情,优化生长点
  经典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对接学生学情,催发生长点。
  《智取生辰纲》人物形象分析时,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逐一式人物形象概括方式,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人物来进行分析,交流最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再从学生喜欢的人物角色,引导学生去探究人物形象概括的一般方法,再借助名著《水浒传》某一人物为延伸,从而实现从点到面的升级,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积累学习经验。
  2.优化活动,催化生长点
  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需要我们对经典小说阅读教学活动进行优化,发挥活动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成长中的积极作用,使活动成为学生成长的载体。仍以《智取生辰纲》人物形象分析为例,在解读人物形象刻画时,我开展人物扮演活动,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以及自己对人物的认识,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人物立体化还原出来。
  学生要完成这一学习任务,需要对文本内容进行全面的把握,包括人物描写方法,人物表现的角度等,并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入的互动,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艺术匠心。
  总之,语文教师要确立“大阅读”教学思想,将阅读教学的立足点放在学生主体层面,关注学生语文生长,重构阅读语境,将经典放回到名著中,引领经典小说阅读走向更深处,使学生沐浴经典,并受到有益滋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361021)
其他文献
所谓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单元为主题进行教学的一种模式。具体到初中语文学科,单元整体教学即是指立足于单元,对同一单元内不同作家所创作的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文本进行集中讲解与传授的一种教学理念。相较于单篇文本讲解的形式,单元整体教学的目的性更强。也正因为如此,我在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运用了单元整体化教学的方法,使得语文教学效果及其质量获得了质的飞跃。以下,我仅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针对单元整体化教
期刊
随着《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的贯彻落实,环境教育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环保教育也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习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进行学生环保教育,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环保知识,更能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刻意地渗透“绿水青山”的环保理念,大力提高学生们的环保意识。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的主人翁态度,并主动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一、深挖语
期刊
在日本北海道地区,生活着一种紫貂。因其极其珍贵,成为当地狩猎者最爱捕捉的对象。有弹洞的貂皮卖不出上等的价钱,狩猎者大多采取活捉的方式捕获紫貂,但紫貂极其机警,狩猎者很难捕捉到它。  后来,狩猎者通过多次蹲守观察,发现紫貂有一个特别的爱好,那就是极其爱惜自己的皮毛,每次觅食完回到巢穴,一定要用舌头将皮毛舔得干干净净后才会进洞。狩猎者发现这一特别之处后,很快想到了捕捉紫貂的办法,他们将麻药与松脂油混合
期刊
乡土,是家乡故土,是地域国土。乡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他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追寻它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熟悉的乡土人情,沉淀为一份深入骨髓的热爱,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  一、寻源:日暮乡关何处是  荣格说:“乡土情怀是一种与记忆相关的无意识组合,或者说是一种深藏在内心深处的强烈的冲动,是心理活动聚集而成的一组组心理丛。”可见
期刊
散文是时下比较流行的美文。之所以说散文是美文,主要因为散文的字字珠玑,形神兼备,意蕴深厚。可谓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能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找到生命的渴求、灵魂的慰籍。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中学语文教材分析》中指出:散文的“形”是散文的外在形式,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技巧、材料和结构等;“神”指散文的主题,蕴含于“形”中的思想和情感,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优化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
期刊
在学校教育中,“课前导入”虽然形式简约,时长不过几分钟,却是课堂教学环节中不可替代的有机组成。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理论和实践表明,教师善于做好“课前导入”这一功课,不仅有利于快速有效地俘获人心、提精凝神,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引人入胜、活跃思维的正引领
期刊
孔子提出“诗教”,他认为诗要起到对人们的教化作用,何晏在《论语集解》中说:“言修身必先学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人类的认识规律来看,道德修养的提升都是从对具体榜样的感悟开始的。当然,诗毕竟是一种文学艺术,如果将其单纯地看作是“施教化”的教科书,则会抹杀文学作为艺术的魅力。  萧统在《文选序》中提出选文的标准“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沉思是指文学创作者创作时的想象活动,而翰藻则是指文学作品华美
期刊
中国文化的特有气质决定了文人墨客对“秋”情有独钟,咏秋之作汗牛充栋、蔚为壮观,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自问世以来一直传诵不衰,读之如啜香茗,余香满口,回味无穷。历来的论者对其魅力之因多有论述和探究,或归结于思想精粹,或归因于意境隽永,或侧重寻求语言的魅力,等等。后来,郁达夫也写下了大量为人所称道的古体诗佳作,他本人对古典诗歌的内在积淀和修养影響着其他文体的写作,刘海粟曾评论到:“从气质来讲,他
期刊
本课的设计思路突破了对文章从前往后的分析思路,而是反其道而思之,先由本文的结尾引入本文的写作对象——几只猫的故事,再重点探究造成第三只猫亡失的结局。  一、找结局  学生通过课下预习文本,课上跳读课文,找到文章的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笔者铺设悬念,让学生思考作者做这个决定前家中养过几只猫,它们的性情各自有什么特点,它们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  这几个小问题的设置难度不高,学生梳理文章内容比较
期刊
在当代汉语语言环境中,初中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深入优化初中生的文学素养,教师秉承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先进教学思想,采用五步法来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  一、注重诵读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反复诵读,揣摩并体会古诗词中的情感美和意境美。但是这种诵读不是盲目的念课文,教师要加以指导。例如,教曹操的观沧海时,教师要在示范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