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位于西藏特提斯构造域冈底斯地块东段中南部,冈底斯弧背断隆带东段。由于工作区海拔较高、地质工作薄弱,前人对该区构造岩浆演化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一些认识,但仍然需要补充和深入研究。本文以岩石地球化学为主,结合区域地质学、岩相学、岩石组合、锆石U-Pb测年和大地构造理论对西藏色日绒地区晚侏罗-早白垩世的侵入岩进行了深入研究,划分其岩石单元和超单元、确定形成时代、识别岩石成因及大地构造环境,探讨构造岩浆演化。通过对西藏色日绒地区晚侏罗-早白垩世构造演化的研究,主要取得以下进展和初步认识: 晚侏罗-早白垩世,研究区主要发育三条近东西向展布的深成花岗岩带,且由北向南,岩浆作用逐渐变新。晚侏罗世花岗岩类分布在研究区的中南部,以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组合为特征;晚侏罗-早白垩世花岗岩类分布在研究区中部,以黑云母花岗岩和石榴子石黑云母花岗岩组合为特征;早白垩世花岗岩类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岩石组合为花岗闪长岩、石榴子石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 根据产状、岩相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资料,将研究区晚侏罗-早白垩世岩浆岩划分了崔绝果、寒空达和加色尔孜三个单元。崔绝果单元分布在研究区中南部,侵位年龄在139-142Ma(晚侏罗世),表现为钾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的演化;寒空达单元分布在研究区中部,侵位年龄为132-136Ma(晚侏罗-早白垩世),表现为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的演化;加色尔孜单元分布在研究区北部,侵位年龄为117-132Ma(早白垩世),表现为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的演化。岩石化学特征均表现为高分异的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源区以泥质岩为主,少量砂质岩。 根据构造变形与岩浆耦合关系以及岩浆岩的构造背景,确定了研究区晚侏罗-早白垩世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在晚侏罗世,向南俯冲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片发生拆离,软流圈上涌,导致冈底斯地块由挤压开始转向伸展,并诱发上地壳泥质岩的部分熔融,形成强过铝质花岗岩。在挤压应力为主的早阶段,强过铝质花岗岩主动侵位于同期形成的褶皱转折端,并随着脆韧性剪切构造的发展,此时的强过铝质花岗岩(崔绝果单元和寒空达单元)同样发生韧性变形。随后,区域应力转为伸展,韧性剪切运动结束,强过铝质花岗岩逐渐向北迁移(加色尔孜单元),并被认定位于区域伸展构造中。 研究区晚侏罗-早白垩世的强过铝质花岗岩,反映了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板片拆沉,岩石圈地幔上涌的深部过程,是挤压隆升后的伸展,岩石圈减薄的岩浆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