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の中国における日本新感觉派文学の翻译绍介と误读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52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新感觉派文学经以中国“新感觉派”同人为代表的译者的热情译介而越界中国,并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比较文学传播研究的方法,从译介学的视角考察日本新感觉派文学越界中国的路径以及中国文坛对它的受容。除序章和结论外,全文分为三大章,以第二章和第三章为主体。 第一章概要介绍了日本新感觉派作为一场文学运动,从勃兴到颠峰乃至内部分裂、消亡的历程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文学主张; 第二章从中国文坛对日本新感觉派的译介切入,以译本为中心,考察了日本新感觉派越界中国的路径和影响产生的范围,对迄今为止学界的一些成说提出质疑和反拨;并从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角度探讨了这种受容在“魔都”上海发生的必然性; 第三章则考察了中国文坛对日本新感觉派的两种“误读”形态——“有意识的误读”和“无意识的误读”;探讨了“中华思想”支配下的受容心理,并揭示了在三十年代社会文化语境下,这种“误读”产生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根源。
其他文献
去年以来,酒泉市委紧紧围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进程中,创新载体,强化措施,启动实施
《我的安东妮亚》是“边疆小说”的代表,也是美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薇拉·凯瑟最为经典的小说之一。其中的充满活力、坚忍不拔的女主人公安东妮亚,广阔无垠的内布拉斯加大草
精神分析批评一直是二十世纪以来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文学批评流派之一。弗洛伊德理论的出现,在心理分析学上产生了轰动的效果,并且长时间都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作为现代人,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文化特点,其意象更具独特的艺术魅力。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译者对诗歌意象的认知及其程度直接影响其在翻译过程中对意象的解码和
本篇论文采用Laufer&Hulstiin提出的投入量假设对国内非英语专业中等语言水平的学生进行了一项实证性研究,其目的在于调查投入量相同或不同的阅读任务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二
“翻译即叛逆”这句意大利名言一针见血地表达了翻译的尴尬境地。可以说翻译是一项品尝遗憾的事业。.由于语言隔阂、历史迥异,以及语言美学生成机制方面也存在巨大差异,译者往往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不断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外影视作品出现在中国的荧幕上,一个新的翻译领域——影视翻译也就应运而生了。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中国的影视翻译理论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由来已久,但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却也只是近些年来的事,而且非常有限。传统的翻译研究注重文本对比和翻译标准的厘定和遵守,偏重研究语言转换过程中意义的
《勿失良辰》是索尔·贝娄的一部中篇小说,同他的其它几部长篇小说相比,评论界对其关注得较少。本文着眼于犹太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双重语境,通过对小说民族性以及世界性的分析,揭示
《红楼梦》自问世两个多世纪以来,对它的研究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自然包括对小说第五回出现的判词的研究。目前具有权威性的有两个完整的英译本,一是杨宪益夫妇的A Dream of 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