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这种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资源的高消耗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同时,我国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系统的不确定性认识不够,规划编制过于刚性,缺乏弹性的土地利用规划指标控制导致规划实施过程中偏离规划预期较远,多目标土地利用冲突较为突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显化。分析土地利用系统的内部结构,明确可持续土地利用的目标,研究多目标土地利用冲突诊断和协同耦合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实现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产业、各部门、各区域之间优化配置,寻求反映区域禀赋特点的帕累托最优土地利用决策方案,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
目前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相关问题研究甚多,但迄今为止,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综合协调的理论体系,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仍然停留在以地理学分析为主线,结合相关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的层次上,对土地利用系统的组成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多目标土地利用冲突诊断,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冲突的协同耦合等尚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且依赖数学模型形成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对未来社会经济和政策环境变化的应变缺乏弹性,影响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的实施。
本研究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情景分析方法,通过对土地利用系统要素组成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构建多目标冲突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理论框架,分析多目标土地利用冲突的形式及原因,研究协调土地利用冲突的方法;综合运用解释结构模型乖目标规划法,构建多目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结合专家问卷调查,识别影响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重要不确定性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未来土地利用核心情景;最后研究不同情景下的土地结构优化方案,并分析情景及优化方案的差异,结合实现这些目标的假定条件,给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土地利用冲突的直接原因是不同利益群体对有限土地资源的竞争,根本原因是土地价值核算过程中社会、生态价值的缺失引起的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双重失灵”。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总目标是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重子目标。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多宜性是造成土地利用冲突的直接原因;而土地价值核算的不完整性是造成土地利用冲突的根源,以往土地价值核算只关注土地的经济价值,对其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考虑较少,导致土地价格不能反映土地实际价值,加上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造成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经测算,兰州市耕地、园地、林地和牧草地等农用地的经济价值分别为0.6116、0.0152、0.0152和0.0809×104元/(hm2·年),仅占其总价值4.0151×104、0.8495×104、1.6075×104、1.0264×104元/(hm2·年)的15.23%、1.79%、0.94%、7.88%。由于农地价值的不完全核算,造成在征地过程中补偿标准过低,征地成本过低造成了农地过度非农化;同时,对失地农民补偿未按农地实际价值进行合理补偿,失地农民难以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农地过度非农化就是土地利用冲突加剧的表现之一。
(2)基于解释结构模型和目标规划法构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有望实现多目标冲突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解释结构模型法通过辨析土地利用系统内部相互制约关系及其转换机制,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众多目标进行结构化分析,并最终构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目标体系,使复杂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目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关系明确,并据此进一步量化为多目标规划数学模型,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结合土地资源价值核算成果,基于解释结构模型和目标规划法构建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完善了模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使协调多目标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更为合理。
(3)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重要不确定性因素是经济发展速度和土地管理政策。以往规划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考虑不足,造成规划方案的过于刚性,不能满足土地利用管理实践的需要。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变化SD模型灵敏度分析扣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未来影响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重要不确定性因素为经济发展速度和土地管理政策。基于区域土地结构优化的重要不确定因素识别,运用情景分析法研制未来土地利用核心情景,并形成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库,有助于提高规划方案的弹性和可操作性。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文章为今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多目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包括:完善土地资源价值核算,合理确定土地资源价格;根据不同情景选择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提高规划弹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注重土地利用规划的动态调整;加大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实施力度,提高制度违约的成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