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变化及其可能存在的潜在规律;探索不同时间段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变化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方法:在2013年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于2016年对同一批已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进行随访。原有病例644例,排除因死亡、迁居及外出务工等原因造成的脱落后,共收集完整病例300例,其中男性120例,女性180例,系统回顾3年前、后所搜集的中医四诊信息、生化指标等,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3年前、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变化情况,分析3年前、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变化情况,3年前、后高血压患者一般情况与血生化指标变化对比分析,3年前、后高血压患者同一中医证型与血生化指标变化比较。3年前、后高血压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生化指标变化比较。结果:(1)3年前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按比例分布:痰湿壅盛型(54%)>肝火亢盛型(28%)>阴阳两虚型(13.3%)>阴虚阳亢型(4.7%);3年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按比例分布:肝火亢盛型(32.6%)>阴阳两虚型(24.7%)>阴虚阳亢型(22%)>痰湿壅盛型(20.7%);3年前后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4种中医证型3年前后的转变情况,发现并非所有患者证型都是按由实转虚实夹杂再转虚来转变,由一个实证转变为另一个实证,或由虚证转变为实证的患者也大有所在。(2)3年前、后男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变化之间;3年前、后女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变化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3)3年前高血压中医证型在不同年龄段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年后高血压中医证型则没有(P>0.05);(4)3年前、后高血压患者心率、臀围的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重、BMI、腰围变化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5)3年前、后高血压患者血Cr、UA、TG、HDL-C、FBS指标变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T、TC、LDL-C指标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3年前、后高血压患者同是阴阳两虚证型的Cr、UA、TC、LDL-C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T、TG、HDL-C、FBS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后患者的ALT、TG指标较3年前降低,而HDL、FBS指标均较3年前有所上升;同是痰湿壅盛证型的ALT、Cr、UA、TC、TG、LDL-C、HDL-C、FBS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后高血压患者的ALT、Cr、UA以及TC指标均较3年前降低,而TG、LDL-C、HDL-C、FBS则均较3年前有所上升;同是肝火亢盛证型的ALT、Cr、TC、LDL-C、HDL-C、FBS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A、TG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同是阴虚阳亢证型的ALT、TC、TG、LDL-C、FBS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Cr、UA、HDL-C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3年前、后高血压患者不同中医证型转变中:(1)FBS与肝火亢盛型与阴虚阳亢型之间的证型转化存在相关性,但不排除与TC、TG、ALT指标的关联;(2)HDL-C与痰湿壅盛型与阴虚阳亢型之间的证型转化存在相关性,但不排除与Cr、TC、LDL-C指标的关联;(3)FBS与肝火亢盛型与痰湿壅盛型之间的证型转化存在相关性,但不排除与Cr、LDL-C指标的关联;(4)Cr与阴虚阳亢型与阴阳两虚型之间的证型转化存在相关性,但不排除与ALT、HDL-C指标的关联;(5)推测肝火亢盛型与阴阳两虚型之间的证型转化与Cr、UA、TG指标有一定关联性;(6)推测痰湿壅盛型与阴阳两虚型之间的证型转化与UA、LDL-C、HDL-C指标有一定关联性。结论:(1)3年前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以实证痰湿壅盛型和肝火亢盛型为主,3年后实证比例显著下降,以虚证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比例上升明显,此间变化具有差异性,符合随时间变化证型由实转虚的改变;(2)3年前、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变化与性别具有相关性,女性患者经3年变化后仍是以实证肝火亢盛型和痰湿壅盛型为主,而男性患者则转变为虚证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较多;(3)3年前、后高血压患者一般情况(心率、臀围)及血生化指标变化具有一定差异性;(4)历经3年时间变化后,同一中医证型的相关指标变化各不相同;(5)3年前、后高血压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转变与血生化指标具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