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着眼于探究黑人女同性恋与沃克的妇女主义的关系,即从同性恋角度挖掘蕴含在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1944-)的代表作《紫色》中的“妇女主义(womanism)”理念。沃克于1983年首倡“妇女主义”,旨在与女性主义(feminism)区分开来,为黑人女性乃至有色人种女性争取女性解放、女性自我价值的提升以及黑人民族的完整生存奠定理论基础。“妇女主义”包涵四个方面的内容:人文主义、非洲中心主义、反种族主义和反性别主义。如果说女同性恋者和黑人妇女都受着双重压迫,那么黑人女同性恋则是在三重压迫之下生活的。在沃克的文学作品中,同性恋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是颠覆父权社会文化秩序的一种方式,黑人女性追求自我身份和妇女主义精神的一种手段。本文拟分四个章节对艾丽丝·沃克的《紫色》中的这一主题加以探讨。
第一章通过聚焦茜莉和莎格的爱情,也就是小说中一对女同性恋者展现的爱情来探讨“妇女主义”的理念之一——人文主义。笔者首先落笔于两人之间的恨,渐入到彼此真实的爱。正是这份爱,使得茜莉找到自我、觉醒独立,同时也丰满了莎格的人物形象。
第二章尝试挖掘女主人公茜莉的艺术创造力,重点分析缝被子、做衬裤和歌唱的内在价值。“妇女主义”的另一理念——非洲中心主义正是在这种艺术创造力得以呈现。黑人女性的艺术创造力不仅创造出具有审美和实用价值的作品,而且将黑人女性独特的情感也融入其中。
第三章主要阐述茜莉追求自我身份的过程。茜莉经历了从女性的征服到女性的自由以及从心理的孤独到心理的健全的一系列过程。莎格帮助茜莉获得了自尊和逃避婚姻的勇气;帮助她发现了身体的奥秘、提高了她说话的能力以及爱别人的能力,以致最后实现了茜莉心理健全的目标。茜莉的心路历程充分展示了沃克“妇女主义”的理念中的反种族主义。第四章在第三章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论证黑人女同性恋者如何重建性自我身份。黑人女同性恋者处于种族、性别和异性恋三重压迫之下,小说的女主人公塞莉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的同时,重塑了独具特质的精神自我和性自我身份,不再是“世界的驴子”。反性别主义的主要意义亦体现于此。
黑人女同性恋者通过相互关怀、友爱乃至爱情获得自身的觉醒和独立在艾丽丝.沃克的《紫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沃克所倡导的以争取妇女解放和黑人民族解放为目的的如陛内容很多,女同性恋只是其中一部分,沃克没有把黑人妇女解放的希望寄托在女同性恋上,而女同性恋显然也不可能解决妇女解放这样一个重大的人类社会问题。当女人不再甘心扮演父权文化要求的角色时,男人与女人业已形成的固有关系模式被打破,男人可以用更为客观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另一个性别,逐渐意识到新型男女关系的重要性。本文作者认为艾丽丝·沃克的文学创造构建的是一个男女之间和谐、种族之间和谐、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社会。男人女人和谐、平等共存,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存,是沃克“妇女主义”的真正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