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用人方略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无能的管理者,没有无用的人才。在洛阳南宫,一次宴会上,汉高祖刘邦在谈到自己为什么得到天下时曾有这么一段十分精辟的话:“公等知一不知二,据我想来,得失原因须从人上说,试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运饷至军,源源不断,我不如萧何。统百万兵士,战必胜,功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人系当今豪杰,我能委心任用,故得天下。项羽只有一范增,倘不能用,怪不得为我所败。”
  刘邦的用人之道,对我们今天的学校领导,特别是当校长的,是很有启发的:在用人中培养在培养中用人。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培训和开展教研活动固然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法,但是善于发现人才,恰当使用人才,也是培养人才。而且是更重要的培养人才工作。在日常的校长管理工作中应该抓些什么?还是那句老话,一是出主意,二是用人。今天就校长如何用人谈谈自己的见解。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我们知道,在学校的人、财、物、时、空、信等管理的诸多因素中,人是最活跃、最能动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所以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应从以“事物”为中心而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就是人对人的管理,管理者要选拔最有才能的人,把他放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采取最能调动他积极性的方法,将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管理者还应在管理系统内建立合格的人才结构,放大他们的能量和积极性。学校领导应该学会和应用现代管理理论,强化人才管理观念,学会用人之道,最大限度的把学校中能“人”的才能、智慧、和积极性都能激发和调动起来,所以会不会用人,应该作为衡量校长够不够格的一个重要标志。校长会用人包括:识才之眼、惜才之心、用才之术、育才之略。
  
  校长要有识才之眼
  古人讲:“经世之道,识人为先。”识才是用才的前提,用才是识才的目的。不能发现和了解人才,就很难谈得上合理使用人才。有人认为,有时发现人才比会使用人才更困难,所以有“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之说,这有一定道理。我们知道,韩信是人才,但开始刘邦却没有把他看成是人才。是萧何月下追韩信,并竭力向刘邦推荐,对这个难得人才,才委以重任。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在我们学校中,不同层次的,各种类型的人才,是大量存在的,就看校长是否能发现他们,了解他们。遗憾的是,由于有些领导受不正确人才观念的影响,以及受到他们本人道德和业务水平的束缚,是人才却不能被发现,是人才却不能被使用,这是对人才的浪费,作为校长:
  (1)要有识才之眼,领导要建立正确的人才观,懂得什么是人才,人才的标准是什么,怎样去发现他们。传统人才观,觉得人才就是指那些专家、学者等。新的人才观告诉我们,人才绝不是单指那些尖端的高级人才,还包括各行各业的“业务熟练的劳动者”初级人才,中级人才。人才层次不一,范围广泛的。只有在这样的人才观指引下,领导才能从自己的部下,从职工中去发现,掌握人才。
  (2)有识才之眼,领导要悉心地,敏锐地观察分析教师的素质,通过种种渠道了解熟悉教师的德才,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和“优势”。要对教职工的文化水平、业务能力、工作态度、个人专长、兴趣爱好、家族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些大多是从实际工作观察出来的。不能道听途说做出判断。
  (3)有识才之眼,领导要克服偏见和自私心理。一个教师的才与德究竟如何,要从他存在的能力和水平的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做出分析和判断。而不能以自己同教师感情的好恶,主观做出评价,更不能嫉贤妒能。如果一个领导总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抱着“不搞学术搞权术,不用人才用奴才”的态度,是永远发现不了真正人才的。自私和嫉妒是知才的大乱敌,学校领导应有雄才大略,以大局,公心为上,公正客观地认识人才,了解人才。
  
  校长要有惜才之心
  现代国际上的竞争,乃至经济上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现在学校教育质量实质也是教师队伍素质质量的竞争。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校长总是惜才爱才。千方百计,不惜一切代价搜罗人才。因为学校教师队伍音体美、数理化等人才的数量的齐备,质量的提高,就意味着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就意味着学校知名度的提高。
  (1)有惜才之心,领导要信任他们,就是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给他们压担子,视其个人能力水平委以重任。信任就是淡化对他们的监督职能,通过激发工作动机,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做学校的主人,提高参与意识。
  (2)有惜才之心,就是在政治、思想、业务、生活上关怀他们。特别在生活上要尽力协助解决住房、子女就业等问题,使他们有“三个不操心”,即不为家庭生活操心,不为人际关系操心,不为教学秩序而操心。全力以赴想教学,想教改,安心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3)有惜才之心,要注重依靠他们。在学校制定工作计划,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决定重大问题时,征求他们的意见,吸收他们参加,使他们有参政议政的机会,这有助于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4)有博爱惜才的胸襟。校长必须对老师施以博爱,要以博爱感化他们。善待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让他改正工作作风,端正工作态度,珍爱是为了转化一个人,改变一个人,这样是对教育工作负责,又是对手下教师负责。不会欣赏教师的校长是无能的。所以校长要懂得息事宁人,要独具慧眼懂得欣赏,要善于在缺陷中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因为万物本不是绝对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现象,越是调皮越是好角色,越是有棱有角越有开发利用的价值,教师队伍也不例外。
  不过校长在博爱惜才的同时要识大体、知轻重、辨主次、明缓急,要做到珍而不宠,爱而不溺,护而有节,自己的底线任何人任何事都是不能超越的,否则将珍爱演变成放纵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同样是不可取的。
  
  校长要有用才之术
  识才、惜才的目的在于用才。用才是识才、惜才的结果。学校有个好的人才群体,但如果使用不当,安排不合理,就会出现浪费的现象。知人善任,“知人”是认识人,了解人。“善任”说的是更具不同人的特长、特点进行合理地使用和安排,做到人尽其才。那么,用人的方法有哪些呢?
  (1)用其长,避其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其长处,却有其短处,对人才的使用方法就是用其长,避其短。
  (2)学校中对于人才的使用配备,要扬其长,避其短。作为校长,用人大概有三种情况:一是对部下的领导,副校长、主任等领导的使用和提拔;二是对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使用;三是对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配备。在任用上要坚持两条原则。首先是个人需要与工作需要相结合。一般情况是教师的长处是什么就愿意做什么,所以领导在人员安排上,只要是工作需要和个人需要相吻合就要尽量满足。其次是个人特点与工作特点相结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人虽然教学水平一般,但是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有的人虽然是教学能手,但却没有领导才能,就是任课,有的适宜高年级,有的适宜低年级,有的适宜跟班循环,有的适宜“原地踏步”.更不用说有人适合班主任工作,有人不适合做班主任工作。领导在人员安排上就要按每个人的优势妥善安排,使人到其位,各尽其才。人的搭配上,力求结构优化。通常的搭配一是选好带头人;二是保证总体优势;三是注意新旧交替。
  (3)敢用有争议的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特别是有些人才,往往优点很突出,却是灰飞烟灭有争议的人物。对那些有缺点的能人领导也应该敢于使用,发挥其特长,不可被各种议论所左右。特别是领导敢于启用与自己意见相悖的人才,敢于用曾反对过自己,现已证明反对错了的人,把他们都看做是学校的财富。
  通常学校每年评选优秀教师,重奖优秀园丁,特级教师等,此乃“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也。但是做为校长对属下的人才了如指掌,重视发现、培养、推荐、把好钢放在刀刃上,让人才脱颖而出,岂不是也做好了“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的垫脚石?也只有这样的校长,才会成为知人善任的新时代的伯乐。
  
  校长要有育才之略
  人才的成长,不能仅仅领先自然生长,要想使人才倍出,还要注重给人才“浇水、培土、剪枝”,特别是校长要重视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并通过骨干教师的先进事迹和模范行为带动一般,把整个教师队伍建设引向一个高水平。这是一个用才战略问题。
  有育才之略,首先要选好“苗子”,领导在听课、评课总结工作中善于发现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教师,这是培养骨干教师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加强指导,发现骨干苗子之后,要采取措施进行培养促其成长。在指导中要为教师做好四件事。一是为骨干教师根据特长确定研究课题;二是为骨干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和学习机会;三是提供实验方便并给予具体指导;四是及时帮助他们总结实验经验,并给予正确评价。
  校长用人方略,知人善任这个看似较有气魄的事,也同样需要领导者的耐心和细心。没有耐心和细心的,在知人善任过程中就会多一分急躁和冲动,少一分冷静和沉思。
  知人善任不是一劳永逸的事,还须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只有不断“知人”,才能更好“善用”,才能不断的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这就是要求我们校长争取做新时期伯乐的缘由。
  任何一名有胆识的校长都不会忽略教师队伍建设,他们都会拿出一定精力和时间去认真抓好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化的培养,积极发现人才,善用人才。
  (作者单位:安徽六安寿县李山中心校)
其他文献
近十余年来,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呈现出了一派空前活跃的大好局面,中学生厌学心理因素的形成及其对策已成为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是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的任务。    一、 厌学心理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1、“新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一个家庭为了孩子上学,倾尽了全部积蓄,如果孩子考不上高中,不能升入大学,既没有让孩子获得政治资本,又没有让孩子学到挣钱
学前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学前教育的成功,为幼儿的小学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因为学前时期是幼儿心理刻痕最为深刻之时期,对幼儿的认知结构有极大的影响。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里,学龄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时,有“前概念”和“直觉”两个亚阶段。运用皮亚杰的图式理论来看,前运算阶段正是幼儿行为与礼仪图式大量建立的阶段。此时幼儿对事物的判断是基于感性的概念特征内容,接着进入依照概念图式对人与事进行直觉的判断。由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教学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教学的模式和策略也必须作出相应变化,同时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也要随之变化。那么,在进行CAI教学设计,要增加考虑哪些因素,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CAI的教学效果  CAI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的确具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它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手段相对呆板的教学方式,在文字、图形的基础上增加了图像、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相互影响的,甚至在智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是决定学生能否成功的关键。遵循这一教育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乐观、健康的情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力求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智力。  激发兴趣   知识的展现方式体现在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内容的设计等方
最近,有两件事被媒体高度关注着,也强烈地吸引着大众的眼球。一件是药家鑫肇事杀人案,一件是汪某刺母伤害案。两件事情之所以会成为社会的焦点,大概事件的本身有太多的看点,事件的背后也有太多让人琢磨的因素:  首先,主角都是大学生的身份  药家鑫和汪某,一个是某音乐学院的学生,一个有日本留学的背景。按说,这个知识群体本该是一族充满热情和理想,拥有智慧与理性,承载责任与使命的人,他们的身上本应有太多的社会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笔者对“校长”一职的角色把握有以下几点体会:   确立发展总目标,规范办学行为  我们从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规范+特色,合格+特长的少年儿童。学校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有效推进学校科学发展,是当今校长思考的问题?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理论成果,只有在具体实践中才能发挥其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