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涵养不宜迟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xido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有两件事被媒体高度关注着,也强烈地吸引着大众的眼球。一件是药家鑫肇事杀人案,一件是汪某刺母伤害案。两件事情之所以会成为社会的焦点,大概事件的本身有太多的看点,事件的背后也有太多让人琢磨的因素:
  首先,主角都是大学生的身份
  药家鑫和汪某,一个是某音乐学院的学生,一个有日本留学的背景。按说,这个知识群体本该是一族充满热情和理想,拥有智慧与理性,承载责任与使命的人,他们的身上本应有太多的社会担当和人生追求。尽管他们也不免因阅历不足而做出傻事,也难免因年轻气盛而犯下轻狂鲁莽的差错,至于背离生活常理,缺少基本人性,犯下一些连无知者、暴戾者也不会犯下的事情,那是人们断不敢相信的。看来,知识未必一定带来理智,更不一定注定善良。
  其次,他们都用刀子说话
  知识者擅长的是笔墨,可是他们偏偏钟爱的是刀子,这类暴力工具既阴森,又血腥,按说在有着良善的人性的人手里是根本派不上用场的。可是,他们中的一个用刀子在校园的围墙外对一个年仅26岁的女服务员连捅了数下,致使受害人当场死亡,留下了一个年仅两岁还在吃奶的孩子;他们中的一个用刀子在浦东机场的大厅里公然对前来接机的母亲下了毒手,致使母亲当场昏迷并至今还在医院抢救。想来不是刀子的过错,想来也不是一时的性起,看来使用刀子的人心里原本就潜藏着冷酷的暴力崇拜。
  第三,起因让人莫名惊诧
  药家鑫驾车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张妙,此为一错;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倒地呻吟,因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来找麻烦,于是产生了杀人灭口的歹念,遂从随身背包中取出一把尖刀,上前对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捅数刀,致其死亡,此为二错;杀人后,药家鑫没有施救,而是驾车逃离现场,途中再次将两个行人撞伤,此为三错。汪某仅仅为了学费,仅仅因为寄晚了一些,就对自己的母亲拔刀相向,全然不念母亲的生养之情,不顾以往的给他的无尽付出。看来事情根本不是逼上梁山的被迫无奈,也不是万不得已的铤而走险,一个不成理由的理由就酿下了惊天血案。
  第四,非比寻常的家庭背景
  我们无从考证两人确切的家庭状况,但是从公开出来的信息看,两人的家庭颇有些来头。药家鑫当天驾驶的肇事车辆是红色雪佛兰小轿车,汪某到日本留学5年,光每年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就高达30-40万元。从两人的这两个细节来推测,他们都是殷实人家的子弟,他们在生活中得到了常人得不到的优裕,他们的满足感和幸福指数理应高于常人,然而,生活在幸福中的人未必能给家庭增添幸福。
  令人羡慕的个人身份,让人向往的家庭环境,这些最终都没能够阻止悲剧的发生,看来足够的知识并不能保证提高孩子的人性含量,良好的家庭环境也不见得就注定能够给孩子打上向善的本色。当我们的父母无私地给孩子铺就一切的时候,以为如此就可以让孩子走上阳光大道,殊不知过量的爱却偏偏将孩子送进了地狱。
  面对人们的大惑不解和痛心疾首,笔者以为,上述两个悲剧的根子早就埋下了,无需不解和奇怪。从天使到恶魔的转变表面上是在转瞬之间完成的,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恶魔脾性已经被父母“精心”培育了多年,只是直到这么一天,魔性释放了出来,人们才觉得匪夷所思。远比人们更为惊愕的当然是行凶者的父母。他们最不敢相信这一切竟然是真的,也最不愿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有这种“直线的坠落”: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啊!他从没干过什么出格的事!可事实就是事实,不愿相信也不得不去相信,不愿面对叶不得不去面对。惊愕和不解,对人们和这些父母们来说还是来得太迟了。
  当网络把这两件事情公之于世的时候,着实让人们经历了一次精神地震和情绪海啸:惊讶、悲叹、愤怒、谴责。其实这些都是远远不够的。一时间的惊诧说明很多人还只是把这种事当做个别和意外,事后的怨怒至多也只是发泄一下情绪而已,都无助于阻止悲剧的发生。关键是惊讶、悲叹、愤怒、谴责之后我们该反思些什么,该做些什么。我们很多人只是关注已经闯下大祸的药某、汪某,却不太愿意关注那些虽未爆发却随时可能爆发的张某、李某;只是关注瞬间发生的那一幕惨烈的场景,却不太愿意反省此类悲剧酿生的根由;只愿意相信此类事情只会发生在社会上、别人家,而绝不愿意相信竟会发生在他们的家里和他们的孩子身上。要知道,药某和汪某的家长当初看到社会上这等事情也是这样想的,倘若不是这样,事先防微杜渐防患未然了,何至于让两个孩子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何至于让这种悲剧会如此早早地兑现?何至于事到如今而大感意外?
  尽管这类事情的背后固然有着复杂的原因,社会、学校都难辞其咎,但是作为家庭,作为父母不是更应该作出最深刻的反省吗?没有孩子天生就是一块犯罪的料,是我们的家长用他们持久的“爱心”和偏执的“期待”,终于把孩子锻造成他们最不想看到的那个样子。
  时至今日,我们的很多家长依然身在迷悟之中而浑然不觉:把学业成绩依然当做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只要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其他的都可以一概不予计较。这就是千千万万个家庭固守的教育理念,这也将是这个悲剧还将会有续集的缘由。
  一些家长无条件无原则地满足孩子一切合理和不合理的要求,而且表现出一种无怨无悔的样子;他们让孩子远离所有的家务劳动,而且任劳任怨,做好了包办下去的全部准备;他们阻止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正常的人际交往和高尚的公益事业,以为那是浪费时间;他们接受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惯例,乐于让孩子成为终身享受服务的对象,认为理所当然应该给予孩子这样的爱;他们容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傲视一切,从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以为孩子还小,船到弯头自然直;他们无视孩子缺少同情之心,感恩之心,以为孩子少不更事,不用小题大做;他们接受孩子冷漠看待人间苦难和他人不幸的现实,认为你先管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他们宽容孩子身上大大小小的毛病和犯下的各种各样的错误,他们愿意用钱去摆平一切或代为“收拾残局”。总之,“把你自己的学习管好,给我考个好大学”成了千万个家长最大的期待和恒常的叮咛。在这样的理念下,孩子的道德品质、人格心理都被漠视了,扭曲了。对家长来说,孩子搞好学习就是给自己最大的安慰和最好的满足;对孩子来说,把学习搞好就是对家长的唯一的交代和最大的回报。这样的家庭,这样的教育理念,孩子要不自私、冷漠、狭隘、骄纵也很难做到,收拾苦果原本就是迟早的事。
  当药家的父母在法庭上跪在受害人面前深深忏悔并请求宽恕的时候,我想收拾如此“残局”其内心一定是无比苦涩,然而,既有今日,何必当初!这种事后的救赎既无效也无力。曾在别人血的教训面前,为何不收敛一下“铺张的爱”?为何不调整一下培养孩子的方向?这些话对药家的家长还是晚了点,但对更多的父母则一点也不迟!尽管他们的下跪无法改变过去的一切,但如果这一幕情景能给天下做父母的一个提醒:别骄纵了孩子,别过于看重了分数,这也不枉让这个悲剧体现出了一点积极的价值。在此我想对天下的父母们说两句话:你固然期待孩子跨进大学校门,但希望你让孩子的人性与道德也同时跨进那个门槛。在家庭教育中,道德的濡染和人性的涵养应该提前到孩子坠地的那一刻。
其他文献
提出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多余。但在各新闻媒体,特别是报纸媒体,编辑记者们就经常遇到这个问题,并且经常会就这个问题产生一些争论。当然,必须明确的是,这里所说的美不美,仅仅
个别化教育是指班主任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或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所进行的有的放矢的教育。因此,个别化教育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学生个体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的班级教育,一是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的教育。由于学生群体分布复杂,分类指标很多,在阐释学生个别化教育的实施时,这里选取以内容为指标来行文。    “极限催化”:优秀生的辅导策略  优秀生一般是指那些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发展较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近十余年来,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呈现出了一派空前活跃的大好局面,中学生厌学心理因素的形成及其对策已成为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是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的任务。    一、 厌学心理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1、“新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一个家庭为了孩子上学,倾尽了全部积蓄,如果孩子考不上高中,不能升入大学,既没有让孩子获得政治资本,又没有让孩子学到挣钱
学前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学前教育的成功,为幼儿的小学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因为学前时期是幼儿心理刻痕最为深刻之时期,对幼儿的认知结构有极大的影响。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里,学龄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时,有“前概念”和“直觉”两个亚阶段。运用皮亚杰的图式理论来看,前运算阶段正是幼儿行为与礼仪图式大量建立的阶段。此时幼儿对事物的判断是基于感性的概念特征内容,接着进入依照概念图式对人与事进行直觉的判断。由
引领乃引导、带领之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校长是整个学校的灵魂,他必须通过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去影响、带动和领导教育集体的全部教
我在教授时,在以往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n(一)多媒体教学深化课堂内容rn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后,如何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内容,领悟人物的品格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教学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教学的模式和策略也必须作出相应变化,同时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也要随之变化。那么,在进行CAI教学设计,要增加考虑哪些因素,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CAI的教学效果  CAI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的确具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它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手段相对呆板的教学方式,在文字、图形的基础上增加了图像、动
近一百年前,鲁迅先生在其小说的末尾大声呼吁“救救孩子”,谁来救救孩子?笔者认为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近一百年过去了,教育是否拯救了孩子?遗憾的是,笔者看到了有学者不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相互影响的,甚至在智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是决定学生能否成功的关键。遵循这一教育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乐观、健康的情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力求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智力。  激发兴趣   知识的展现方式体现在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内容的设计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