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自觉调整学习方法和途径,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充分表明了建设语文新课程的重要原则是“以学生为本”,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互动”则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或手段。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诸多能力的主渠道,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要有新理念,更要有新突破,为此,必须构建小学课堂教学互动平台。这里我仅从师生互动的角度作一些探讨。
一、构建互动师生关系的意义
1.“互动”可以营造课堂民主、和谐的氛围。
“互动”,促使师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他们抛开教参所限制的条条框框,摘下了师道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的严肃面具,俯下身子,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成为发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也不再是无奈的听众、教师的配角,而是地位相同、人格相等的对话者、学习的伙伴。师生形成了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中,敞开心扉,平等交往,达到互动互学的目的。
2.“互动”可以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由重“传授”向重“指导”的转变,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的转变。如此一来,学生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在教师营造的有巨大吸引力的情感场中,主动动脑、动口、动手,探究自然的奥秘,思考人生的真谛,感悟事物的本质,认识生活的道路。
3.“互动”可以让课堂生动起来。
没有了课桌椅的羁绊,没有了课堂里的正襟危坐,没有了一问一答式“绳索”的牵引,学生活动在自由的时空里,飞扬着自主学习的激情,享受着自我表现的喜悦,创造着五彩缤纷的生活。在对话、讨论、操作、质疑、表演、诵读、辩答等师生共同的活动中,人人各抒己见,既可认同,也可争辩,共同体验着学习语文、用语文的快乐,感受着生命成长的意义,享受着自我实现的满足,分享着彼此的知识、思考、见解、情趣。
二、构建师生互动关系的策略
1.合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语文教学课堂,一改过去“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供足够的资料,增加课堂容量,给语文学习带来高效、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使语文教学形式多元化,以此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强烈愿望和自主性。多媒体运用创设了互动学习的氛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现代语文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为主的教学结构,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课堂教学,多媒体进入课堂,图文并茂,声情并举,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为教学创设了互动、和谐的教学情景,实现了师生、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亲自体验。
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教师要解开束缚,建立教学民主,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教师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点拨者,即教师在课堂中既是积极参与者,又是导学者;既是课程的开发者,又是学生潜能的发现者。教师通过平等地参与学生活动,并贡献个人意见与经历,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融洽,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交流。
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等几种教学组织形式。此外,还根据具体的实际需要选择和组合运用多种形式,从而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充分发挥出教学效益。
3.主张多向互动合作,积极尝试自主学习途径。
多向互动合作,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即生生互动合作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它是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的提问成为教师的资源,从而实现多向互动合作。此时,我们教师应当考虑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问题,该怎样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共同研究、探讨。在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提“两类问题”,一类是学生自己弄懂了用来考别人看是否能懂的问题,另一类是学生自己不大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的看法的问题,用来请教同学或老师,而教师并不急于去表态或解答,而是留给学生思考余地,师生共同商量着解决。这样,教师不仅是教者,也是学者,思者和听者。
长久下去,学生就真正意识到师生一起学习,不是靠老师的权威性,不能有依赖思想,而应该是师生一块参与,师生都是学习者,自己也可以参与把握和控制课堂教学。这样使学生敢于说,善于学,有利于师生相互了解,彼此沟通。作为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做恰当的鼓励和点拨,进行多向互动时还应提倡生生之间两两互动或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包括组内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和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的内容可以是互相检查对方活动,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问题解决,互相竞赛巩固认知,共同操作发现新知等。
三、构建师生互动关系应把握好几个方面
1.必须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活动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是针对学生的,教师把已有的学识、能力传授给学生。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素。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这个主体因素的积极主动性,必须明确这一点。教学中,必须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更好、出色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一旦离开学生这个主体因素,过分强调语文教师的自身因素和责任感,那也只能是徒劳无益的。
2.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人们通常走这样一条成材之路:兴趣—爱好—钻研—成功。兴趣是获取知识、扩大视野、丰富精神生活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积极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由此,语文教师要使学生要对语文产生兴趣,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一教育家如是说:教师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透彻、迅捷、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兴趣,使之愉快地学习。是呀,教人未见意趣,学生自不乐学。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总是积极推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因此,在这方面我主要满足学生精神上的愉快。学生的性格各异,学生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而各类的学生都渴望成功,因为成功是最足以使学生感到满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我对学生学习中的进步充分肯定、多加表扬、鼓励。
3.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
要重视以单元为单位编排的语文知识,基础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基础性的,所以,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予以重视是我们的份内之事,而且还要把分散在每一课的知识点放在单元知识的背景中来突显,我们还应注重新旧知识的紧密结合,这样建构的知识就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
总之,在课堂上搭建起“师生互动平台”,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学会“学习”。当然,教师是新课堂改革下课堂创新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教师只有不断创新、上下求索,才能使学生焕发出无限的创新活力。
一、构建互动师生关系的意义
1.“互动”可以营造课堂民主、和谐的氛围。
“互动”,促使师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他们抛开教参所限制的条条框框,摘下了师道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的严肃面具,俯下身子,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成为发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也不再是无奈的听众、教师的配角,而是地位相同、人格相等的对话者、学习的伙伴。师生形成了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中,敞开心扉,平等交往,达到互动互学的目的。
2.“互动”可以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由重“传授”向重“指导”的转变,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的转变。如此一来,学生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在教师营造的有巨大吸引力的情感场中,主动动脑、动口、动手,探究自然的奥秘,思考人生的真谛,感悟事物的本质,认识生活的道路。
3.“互动”可以让课堂生动起来。
没有了课桌椅的羁绊,没有了课堂里的正襟危坐,没有了一问一答式“绳索”的牵引,学生活动在自由的时空里,飞扬着自主学习的激情,享受着自我表现的喜悦,创造着五彩缤纷的生活。在对话、讨论、操作、质疑、表演、诵读、辩答等师生共同的活动中,人人各抒己见,既可认同,也可争辩,共同体验着学习语文、用语文的快乐,感受着生命成长的意义,享受着自我实现的满足,分享着彼此的知识、思考、见解、情趣。
二、构建师生互动关系的策略
1.合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语文教学课堂,一改过去“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供足够的资料,增加课堂容量,给语文学习带来高效、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使语文教学形式多元化,以此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强烈愿望和自主性。多媒体运用创设了互动学习的氛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现代语文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为主的教学结构,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课堂教学,多媒体进入课堂,图文并茂,声情并举,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为教学创设了互动、和谐的教学情景,实现了师生、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亲自体验。
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教师要解开束缚,建立教学民主,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教师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点拨者,即教师在课堂中既是积极参与者,又是导学者;既是课程的开发者,又是学生潜能的发现者。教师通过平等地参与学生活动,并贡献个人意见与经历,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融洽,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交流。
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等几种教学组织形式。此外,还根据具体的实际需要选择和组合运用多种形式,从而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充分发挥出教学效益。
3.主张多向互动合作,积极尝试自主学习途径。
多向互动合作,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即生生互动合作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它是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的提问成为教师的资源,从而实现多向互动合作。此时,我们教师应当考虑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问题,该怎样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共同研究、探讨。在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提“两类问题”,一类是学生自己弄懂了用来考别人看是否能懂的问题,另一类是学生自己不大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的看法的问题,用来请教同学或老师,而教师并不急于去表态或解答,而是留给学生思考余地,师生共同商量着解决。这样,教师不仅是教者,也是学者,思者和听者。
长久下去,学生就真正意识到师生一起学习,不是靠老师的权威性,不能有依赖思想,而应该是师生一块参与,师生都是学习者,自己也可以参与把握和控制课堂教学。这样使学生敢于说,善于学,有利于师生相互了解,彼此沟通。作为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做恰当的鼓励和点拨,进行多向互动时还应提倡生生之间两两互动或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包括组内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和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的内容可以是互相检查对方活动,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问题解决,互相竞赛巩固认知,共同操作发现新知等。
三、构建师生互动关系应把握好几个方面
1.必须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活动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是针对学生的,教师把已有的学识、能力传授给学生。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素。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这个主体因素的积极主动性,必须明确这一点。教学中,必须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更好、出色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一旦离开学生这个主体因素,过分强调语文教师的自身因素和责任感,那也只能是徒劳无益的。
2.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人们通常走这样一条成材之路:兴趣—爱好—钻研—成功。兴趣是获取知识、扩大视野、丰富精神生活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积极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由此,语文教师要使学生要对语文产生兴趣,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一教育家如是说:教师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透彻、迅捷、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兴趣,使之愉快地学习。是呀,教人未见意趣,学生自不乐学。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总是积极推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因此,在这方面我主要满足学生精神上的愉快。学生的性格各异,学生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而各类的学生都渴望成功,因为成功是最足以使学生感到满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我对学生学习中的进步充分肯定、多加表扬、鼓励。
3.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
要重视以单元为单位编排的语文知识,基础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基础性的,所以,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予以重视是我们的份内之事,而且还要把分散在每一课的知识点放在单元知识的背景中来突显,我们还应注重新旧知识的紧密结合,这样建构的知识就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
总之,在课堂上搭建起“师生互动平台”,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学会“学习”。当然,教师是新课堂改革下课堂创新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教师只有不断创新、上下求索,才能使学生焕发出无限的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