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是伴随人类一起成长的艺术活动,在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投注理想与激情的同时,从没停止对它的思考,美术是怎样产生的?古今中外的美学家、哲学家、艺术家给出了许多答案。在这些答案的基础上,通过对众多的美术现象、美术作品和它对人生的感悟重新思考,有了对美术发生的新的认识一美术是人类的本能表现。
关键词:美术 发生 本能
造物主创造了天地,创造了万物,也创造了富于思想的人类,人类最好的品质就是对任何现象都要进行探究。有这样几位富有探究精神的生物学家,发现鸟类的神奇之处就是筑巢,它们的垒窝的方式千奇百怪。于是他们找到一种用草桔编织的鸟窝来研究。这种鸟窝的编织方法很考究,就像人类编织工艺品一样,穿插整齐,结构合理,疏密得当,宛如一件艺术品。生物学家在赞叹之余更多的是在思考为什么鸟会编成这样的窝,是向同类学习的结果还是自己的独特发明创造?于是他们做了一个实验,把鸟蛋拿到实验室孵化,从小鸟出生到成鸟,其间没接触任何同类,然后把它放飞自然跟踪观察,结果这只小鸟也会编窝,并且跟父辈编的一样考究。生物学家大悟:本能使然!
美术是如何产生的?多年来诸多富于思考的美学家、哲学家和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做出许多不同的解释和回答,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和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他们的这些理论论述,因其所持的哲学和美学观点的不同,站立的视角不同,答案也大相径庭。其主要观点有:“模仿发生说”、“巫术行为说”、“劳动发生说”等。对此,笔者有另外的观点:美术既不是起源于模仿,也不属于巫术行为,同劳动发生说关系也不大,美术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表现。
我们把时间追溯到距今三万至一万年前,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和法国的拉斯科洞穴的壁画是人类最早的美术作品。岩壁上刻满了成群的公牛、角鹿、羚羊,线条粗狂流畅,构图合理、颜色鲜艳、形象稚拙。人们在惊讶震撼之余转而思考。古人为什么要刻画这些动物形象呢?按现代人的理解,这些野兽都是人类可食的对象,所以跟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美术理论家将此绘画行为解释为巫术活动,理由是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工具简陋,人们难以捕捉这些野兽,就把它们的形象刻画在石壁上,用来祈祷捕猎成功。这种说法有一些道理,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因为巫术活动在那个蛮荒和愚昧时代似乎是最有力的心理保障,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巫术活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可时光不能倒流,我们不能回到那个时代去探寻现象的本质。可现实证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生产力水平越高。人们最基本的生存技能越丧失。如果把现代人放在原始生活环境中,后果可想而之。所以我们不妨换一个思路,可以想象远古的人类拥有高超的捕猎技巧,同心协力捕到了很多猎物,在他们品尝胜利果实之后,喜悦自信的心情一定是溢于言表,我们虽没看见,但他们一定是要表达这种喜悦。表达的方式有很多种可能,可以唱歌,可以跳舞,还可以绘画,把他们成功的事件记录下来以示荣耀。事实上,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中有许多记录王侯将相的丰功伟绩的事例,如罗马帝国的《凯旋门》、《图拉真记功柱》西班牙委拉斯贵支的《不列达的投降》等,这些作品似乎让我们感到是古人把这种表达方式很好的传递下来。那么,这种喜悦。这种自信来自哪里?这不是后天学来的,而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需要纵情的表达。即使我们赞同“巫术发生说”,人类对野兽恐惧和敬畏,难道不是一种情感宣泄吗?古语言:七情六欲,与生俱来,本能也。
把时间追溯到十八世纪,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也创造了美感,同样劳动创造了人类美术。理由之一是人类最早的美感是在工具的加工制作过程中萌芽的。如一块端正的石头,两边对称,重心集中,可用作敲打工具:一块楔形的石头有薄与厚的变化,劈割物体就易于推进而省力,所以劳动产生形状的概念,由此产生对美的认识。理由之二是劳动促进经验交流,原始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就需不断的将自己在劳动中获得的经验传授给后代,这种经验除了语言还有绘画。这就是美术产生的“劳动发生说”。可是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只有三、四岁的孩子,只要给他一支笔、一张纸,他马上就能画出各种图像。我们将这种行为称为“涂鸦”,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阶段,也是美术生发的一种方式。那么,这种现象是孩子们在劳动中产生的吗?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一种模仿,于是,将美术产生概括为“模仿发生说”,认为这样才比较合理。其实“模仿说”就是西方的写实主义,即再现客观自然。从古希腊古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直至十八、十九世纪的法国,写实主义美术作品倍出。大师把这些艺术作品留给后人,但是,我们看到的作品不单单是机械的客观再现,而是在作品中融入深刻思想内涵。不论是孩提时的涂鸦,还是大师的创作,都是自然情感的一种流露。孩子对周围的世界感到新奇,大师要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些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也是造物主赋予人类的一种本能。
到了十九世纪,艺术形式五花八门,出现了很多艺术流派,同时,人们品评美术的标准也随之失去了方向。“什么是美术”、“美术是什么”?人们对此迷茫不解。随着“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艺术门类的出现,美术概念又有了新的内涵。“美术”从表面上解释很简单,即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塑造“美”的可视形象。而什么是“美”似乎很难解释,一般意义上认为“美”即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结构匀称,造型完美。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唯美主义的理解。如果这样解释就会把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拒之门外。如罗丹的《丑陋的老妇人》梵高的《自画像》蒙克的《呐喊》等。那么,试用美术的起源——美术是人的本能表现来解读“美”,凡是能表达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等真情实感的作品都是“美”的,我们就可以解释罗丹、梵高、蒙克的作品,《丑陋的老妇人》是作者对女人不幸身世的怜悯或对母亲辛劳一生的赞美。《自画像》、《呐喊》也宣泄了画家的惶恐和孤独。这是人的情感再现,情感也是人的本能。同样,“行为艺术”、“装置艺术”也是现代人面对社会的一种情绪反映。
美术的发生经过众多的理论家的探讨,答案难以统一,真相到底是什么,看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存在就合理”这句哲言似乎给我们打开了思路,美术的发生就像我们人类生活一样,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高兴就要笑,悲伤就要哭,美术如同小鸟垒窝,是一种本能的表现。
关键词:美术 发生 本能
造物主创造了天地,创造了万物,也创造了富于思想的人类,人类最好的品质就是对任何现象都要进行探究。有这样几位富有探究精神的生物学家,发现鸟类的神奇之处就是筑巢,它们的垒窝的方式千奇百怪。于是他们找到一种用草桔编织的鸟窝来研究。这种鸟窝的编织方法很考究,就像人类编织工艺品一样,穿插整齐,结构合理,疏密得当,宛如一件艺术品。生物学家在赞叹之余更多的是在思考为什么鸟会编成这样的窝,是向同类学习的结果还是自己的独特发明创造?于是他们做了一个实验,把鸟蛋拿到实验室孵化,从小鸟出生到成鸟,其间没接触任何同类,然后把它放飞自然跟踪观察,结果这只小鸟也会编窝,并且跟父辈编的一样考究。生物学家大悟:本能使然!
美术是如何产生的?多年来诸多富于思考的美学家、哲学家和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做出许多不同的解释和回答,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和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他们的这些理论论述,因其所持的哲学和美学观点的不同,站立的视角不同,答案也大相径庭。其主要观点有:“模仿发生说”、“巫术行为说”、“劳动发生说”等。对此,笔者有另外的观点:美术既不是起源于模仿,也不属于巫术行为,同劳动发生说关系也不大,美术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表现。
我们把时间追溯到距今三万至一万年前,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和法国的拉斯科洞穴的壁画是人类最早的美术作品。岩壁上刻满了成群的公牛、角鹿、羚羊,线条粗狂流畅,构图合理、颜色鲜艳、形象稚拙。人们在惊讶震撼之余转而思考。古人为什么要刻画这些动物形象呢?按现代人的理解,这些野兽都是人类可食的对象,所以跟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美术理论家将此绘画行为解释为巫术活动,理由是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工具简陋,人们难以捕捉这些野兽,就把它们的形象刻画在石壁上,用来祈祷捕猎成功。这种说法有一些道理,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因为巫术活动在那个蛮荒和愚昧时代似乎是最有力的心理保障,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巫术活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可时光不能倒流,我们不能回到那个时代去探寻现象的本质。可现实证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生产力水平越高。人们最基本的生存技能越丧失。如果把现代人放在原始生活环境中,后果可想而之。所以我们不妨换一个思路,可以想象远古的人类拥有高超的捕猎技巧,同心协力捕到了很多猎物,在他们品尝胜利果实之后,喜悦自信的心情一定是溢于言表,我们虽没看见,但他们一定是要表达这种喜悦。表达的方式有很多种可能,可以唱歌,可以跳舞,还可以绘画,把他们成功的事件记录下来以示荣耀。事实上,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中有许多记录王侯将相的丰功伟绩的事例,如罗马帝国的《凯旋门》、《图拉真记功柱》西班牙委拉斯贵支的《不列达的投降》等,这些作品似乎让我们感到是古人把这种表达方式很好的传递下来。那么,这种喜悦。这种自信来自哪里?这不是后天学来的,而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需要纵情的表达。即使我们赞同“巫术发生说”,人类对野兽恐惧和敬畏,难道不是一种情感宣泄吗?古语言:七情六欲,与生俱来,本能也。
把时间追溯到十八世纪,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也创造了美感,同样劳动创造了人类美术。理由之一是人类最早的美感是在工具的加工制作过程中萌芽的。如一块端正的石头,两边对称,重心集中,可用作敲打工具:一块楔形的石头有薄与厚的变化,劈割物体就易于推进而省力,所以劳动产生形状的概念,由此产生对美的认识。理由之二是劳动促进经验交流,原始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就需不断的将自己在劳动中获得的经验传授给后代,这种经验除了语言还有绘画。这就是美术产生的“劳动发生说”。可是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只有三、四岁的孩子,只要给他一支笔、一张纸,他马上就能画出各种图像。我们将这种行为称为“涂鸦”,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阶段,也是美术生发的一种方式。那么,这种现象是孩子们在劳动中产生的吗?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一种模仿,于是,将美术产生概括为“模仿发生说”,认为这样才比较合理。其实“模仿说”就是西方的写实主义,即再现客观自然。从古希腊古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直至十八、十九世纪的法国,写实主义美术作品倍出。大师把这些艺术作品留给后人,但是,我们看到的作品不单单是机械的客观再现,而是在作品中融入深刻思想内涵。不论是孩提时的涂鸦,还是大师的创作,都是自然情感的一种流露。孩子对周围的世界感到新奇,大师要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些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也是造物主赋予人类的一种本能。
到了十九世纪,艺术形式五花八门,出现了很多艺术流派,同时,人们品评美术的标准也随之失去了方向。“什么是美术”、“美术是什么”?人们对此迷茫不解。随着“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艺术门类的出现,美术概念又有了新的内涵。“美术”从表面上解释很简单,即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塑造“美”的可视形象。而什么是“美”似乎很难解释,一般意义上认为“美”即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结构匀称,造型完美。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唯美主义的理解。如果这样解释就会把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拒之门外。如罗丹的《丑陋的老妇人》梵高的《自画像》蒙克的《呐喊》等。那么,试用美术的起源——美术是人的本能表现来解读“美”,凡是能表达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等真情实感的作品都是“美”的,我们就可以解释罗丹、梵高、蒙克的作品,《丑陋的老妇人》是作者对女人不幸身世的怜悯或对母亲辛劳一生的赞美。《自画像》、《呐喊》也宣泄了画家的惶恐和孤独。这是人的情感再现,情感也是人的本能。同样,“行为艺术”、“装置艺术”也是现代人面对社会的一种情绪反映。
美术的发生经过众多的理论家的探讨,答案难以统一,真相到底是什么,看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存在就合理”这句哲言似乎给我们打开了思路,美术的发生就像我们人类生活一样,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高兴就要笑,悲伤就要哭,美术如同小鸟垒窝,是一种本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