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每天早晨,这朗朗的诵读声都会回荡在我们学校的上空。历经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至今的经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继承和发扬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和人生信念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传承中华古典诗词文化,让古诗词学习更接近学生的心理特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我校研发编写了校本课程晨诵课本《古诗词300首》。
为了营造浓浓的诗香氛围,学校每条走廊的上方都镶嵌着一首首图文并茂的古诗词。漫步在走廊中,一抬头、一回首,那飘着墨香的经典诗文便会萦绕心头,而真正能让孩子们浸润在诗香中的莫过于每天10分钟的古诗词晨诵了。《古诗词300首》引领学生日日诵读,月月温故。每个清晨,听着窗外鸟儿的欢唱,伴着冉冉升起的太阳,每个班便开始了自己的古诗词诵读之旅。
古诗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很适合小学生诵读,但如果每天用单一的形式进行诵读,孩子们就容易厌倦。为了让孩子们保持浓厚的兴趣,我们的晨诵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努力做到独具创新、丰富多彩。
一、品诗中韵
我国的古典诗词,素有讲究音韵美的优良传统。优秀的诗词作品,读起来抑扬顿挫,听起来韵味无穷,这是因为它具备了音韵之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学习古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吟诵。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每天吟诵的形式各不相同。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领读、或齐读、或接龙、或引读……我们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但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而是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来把握每首诗的感情基调。
除了诵读,我们还经常用现代歌曲的旋律来吟唱古诗文,以此来调动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积极性。如著名词曲作家谷建芬老师给《春晓》《锄禾》《登鹳雀楼》等古诗谱了曲,于是我们利用播放校园晨曲的时间让学生学唱这些古诗。学生非常喜欢唱,甚至超过了所学的其他歌曲。有时我们还用现成的曲子改唱,如用《中华民谣》曲调改唱《题临安邸》。
就在这一遍遍形式多样的诵读吟唱中,学生感悟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着诗歌抑扬顿挫的韵律美,从而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目的。就在这一天天不间断的诵读吟唱中,学生品味着经典古诗词的韵味,悠久的传统文化就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了他们的内心深处,播下了一颗美好的种子。
二、赏诗中景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点。古诗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或雄壮或柔美,或明丽或悲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北方边塞的冰天雪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则勾勒出一幅线条简明、气势雄浑的北国风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让人感受到黄河一泻千里的壮丽景象。在诵读这些诗词时,我们注重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又可以加深他们对诗意的理解,让孩子们的生活充满诗意。
校园里花草树木特别多,因此,我们经常带着学生们在校园里游赏。春天看到柳树发芽了,我们就与孩子们一起背诵杨巨源的《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只过了几天,黄绿的柳芽就长成了柳叶,整棵柳树变得翠绿翠绿的,于是我们就和孩子们一起背诵《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又过了几天,校园里娇艳欲滴的海棠花、洁白如雪的白玉兰、灿若云霞的桃花陆续开放,我们就与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兴致勃勃地背诵朱熹的《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盛夏,小池里的荷花亭亭玉立,荷叶挨挨挤挤,我们又不由得吟诵起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冬天,学校梅园里的梅花开了,我们就诵读一组有关梅花的古诗,在诗中欣赏王安石笔下那凌寒独放的《梅花》、王冕笔下那一身清气的《墨梅》,感悟陆游《梅花绝句》中痴迷的爱梅之情、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的乐观豪迈之情,从中感受梅花的超凡脱俗,歌颂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
一年四季,校园里的一景一物都能勾起孩子们的诗兴。他们根据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古诗词300首》中的诗句,便情不自禁、摇头晃脑地背诵起来……我们相信这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和经历会深深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成为他们记忆深处最美丽的画面。
三、寻诗中趣
儿童的世界烂漫可爱,儿童的言行天真活泼,充满趣味。在古代诗歌中,描写童趣的作品俯拾皆是。每每读来,总能让人忍俊不禁、兴味盎然,别有一番情味。
恬静的乡村生活是儿童的乐园。“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人以清新朴实的笔调描绘了农家的劳动场面。在家人劳作的熏陶下,即使未解“耕织”的儿童,也在桑阴下模仿种瓜,读来妙趣横生。“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大儿和中儿都在忙活着,唯有淘气的小儿横卧溪边无拘无束地剥吃莲蓬。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每首诗都从不同的方面描绘了牧童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乐趣。
贪玩好耍乃儿童天性。春放风筝夏捕蝉,捉蝶斗蛐钓鱼虾,都是儿童的最爱。他们在玩耍中表现出的顽皮、勇敢、机灵、聪明,在成人眼里自然是趣味十足。“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这些诗以儿童日常生活的瞬间为切入点,描绘出了儿童玩耍时的乐趣。 在《古诗词300首》中,以童真童趣为题的可以说屡见不鲜。在这些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那藏在诗中鲜活的童真、童趣、童心。虽事隔多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诵读这些诗词犹如带领着孩子们一起寻找童年的乐趣。学生在诵读这些诗时也兴趣盎然,他们仿佛在和诗中的孩子一起嬉戏、一起玩耍,享受着和诗中孩子一样无忧无虑、轻松惬意的童年时光。
四、悟诗中情
古人常在诗词的创作、吟诵中,寄托着实现安邦定国的伟业——“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感叹着世事变化的无常——“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着高洁清远的志向——“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诠释着朋友间的真挚情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抒发着漂泊他乡的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多种多样的情,汇聚成一行行美丽的诗句,精炼深刻,令人赞赏。
由于古诗词写作的年代离现在久远,学生不易理解,因此,除了让学生反复诵读,我们还注重引导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脑海中建构形象生动的画面。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把背景音乐、图像再现、影视视频等巧妙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个富有情感共鸣的空间,缩短学生和诗歌之间的距离,以便感悟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从而激发学生诵读的欲望。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故友的离愁别绪,完全寓于水天一色的景色之中。教学时,我选用了与该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曲《送别》,再配上和诗文内容契合的画面,制成了一张张幻灯片。舒缓、轻悠的旋律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到了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他们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一直伫立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的场景,感受到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依依不舍的深情厚谊。此时,无需教师过多地指导,学生的诵读便可入情入境,真挚感人。
五、明诗中理
诗中若是只有情,未免单调。理,也是诗词中的一个亮点。人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各种滋味诗人多有感触。世上没有完美的人生,正如那月亮一样,会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语道破人生哲理,易于理解。古诗词中有很多这样富有哲理的诗句,意蕴丰富,给人颇多启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吸收新的营养;“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深刻地说明了每一种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在观望中受到启发,巧妙地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为了使学生能从这些哲理诗中受到启迪和教育,我们注重联系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领悟。比如结合生活中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填写诗句:
1.弟弟不爱吃饭,每次吃饭都把饭粒洒在桌子下面。爸爸看见了,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恩情时,会很自然地吟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这道难题用一种方法怎么也算不出来,换一种方法很快就算出来了,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用诗中的道理来启迪学生。当学生不喜欢阅读、写不好作文时,我们会告诉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学生学习懒散,不思进取时,我们会用“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勉励他;当学生遇到挫折,丧失信心时,我们会鼓励他“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当学生一味地贪玩,不珍惜时间时,我们会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诫他。古诗中的哲理如此丰富,所以学生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不仅丰厚了文学的积淀,而且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随着学生古诗词积累数量的增多,他们需要一个展示的舞台,于是“诵读周冠军”“诵读月冠军”“诵读年冠军”便相继诞生。除了个人评比之外,每个学期末,学校还要进行诵读抽测,评选出每个年级的诗香班级。另外为配合学校的各种活动,我们还把诵读活动拓展开来,如:制作古诗诵读卡、古诗文手抄报比赛、诗文书法比赛、诗文诵读表演比赛等。这些评比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热情,使每天的晨诵活动得到了扎扎实实的开展。
坚持每日10分钟的古诗词晨诵,是10年来我校大力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一个缩影。它就像润物无声的细雨,滋养着孩子们茁壮成长。“腹有诗书气自华”,诵读吟咏古诗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感悟能力,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拘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古诗词诵读犹如一道迷人的风景线,为我校带来了生机。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和经典同行,用诗香浸润孩子们的童心,用实践传承祖国悠久的文明。相信我校的孩子们在与古诗文的“嬉戏”中,精神会越来越充实,生活会更加自在、烂漫、美好。
(作者单位:河南焦作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每天早晨,这朗朗的诵读声都会回荡在我们学校的上空。历经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至今的经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继承和发扬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和人生信念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传承中华古典诗词文化,让古诗词学习更接近学生的心理特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我校研发编写了校本课程晨诵课本《古诗词300首》。
为了营造浓浓的诗香氛围,学校每条走廊的上方都镶嵌着一首首图文并茂的古诗词。漫步在走廊中,一抬头、一回首,那飘着墨香的经典诗文便会萦绕心头,而真正能让孩子们浸润在诗香中的莫过于每天10分钟的古诗词晨诵了。《古诗词300首》引领学生日日诵读,月月温故。每个清晨,听着窗外鸟儿的欢唱,伴着冉冉升起的太阳,每个班便开始了自己的古诗词诵读之旅。
古诗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很适合小学生诵读,但如果每天用单一的形式进行诵读,孩子们就容易厌倦。为了让孩子们保持浓厚的兴趣,我们的晨诵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努力做到独具创新、丰富多彩。
一、品诗中韵
我国的古典诗词,素有讲究音韵美的优良传统。优秀的诗词作品,读起来抑扬顿挫,听起来韵味无穷,这是因为它具备了音韵之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学习古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吟诵。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每天吟诵的形式各不相同。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领读、或齐读、或接龙、或引读……我们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但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而是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来把握每首诗的感情基调。
除了诵读,我们还经常用现代歌曲的旋律来吟唱古诗文,以此来调动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积极性。如著名词曲作家谷建芬老师给《春晓》《锄禾》《登鹳雀楼》等古诗谱了曲,于是我们利用播放校园晨曲的时间让学生学唱这些古诗。学生非常喜欢唱,甚至超过了所学的其他歌曲。有时我们还用现成的曲子改唱,如用《中华民谣》曲调改唱《题临安邸》。
就在这一遍遍形式多样的诵读吟唱中,学生感悟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着诗歌抑扬顿挫的韵律美,从而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目的。就在这一天天不间断的诵读吟唱中,学生品味着经典古诗词的韵味,悠久的传统文化就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了他们的内心深处,播下了一颗美好的种子。
二、赏诗中景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点。古诗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或雄壮或柔美,或明丽或悲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北方边塞的冰天雪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则勾勒出一幅线条简明、气势雄浑的北国风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让人感受到黄河一泻千里的壮丽景象。在诵读这些诗词时,我们注重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又可以加深他们对诗意的理解,让孩子们的生活充满诗意。
校园里花草树木特别多,因此,我们经常带着学生们在校园里游赏。春天看到柳树发芽了,我们就与孩子们一起背诵杨巨源的《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只过了几天,黄绿的柳芽就长成了柳叶,整棵柳树变得翠绿翠绿的,于是我们就和孩子们一起背诵《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又过了几天,校园里娇艳欲滴的海棠花、洁白如雪的白玉兰、灿若云霞的桃花陆续开放,我们就与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兴致勃勃地背诵朱熹的《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盛夏,小池里的荷花亭亭玉立,荷叶挨挨挤挤,我们又不由得吟诵起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冬天,学校梅园里的梅花开了,我们就诵读一组有关梅花的古诗,在诗中欣赏王安石笔下那凌寒独放的《梅花》、王冕笔下那一身清气的《墨梅》,感悟陆游《梅花绝句》中痴迷的爱梅之情、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的乐观豪迈之情,从中感受梅花的超凡脱俗,歌颂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
一年四季,校园里的一景一物都能勾起孩子们的诗兴。他们根据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古诗词300首》中的诗句,便情不自禁、摇头晃脑地背诵起来……我们相信这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和经历会深深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成为他们记忆深处最美丽的画面。
三、寻诗中趣
儿童的世界烂漫可爱,儿童的言行天真活泼,充满趣味。在古代诗歌中,描写童趣的作品俯拾皆是。每每读来,总能让人忍俊不禁、兴味盎然,别有一番情味。
恬静的乡村生活是儿童的乐园。“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人以清新朴实的笔调描绘了农家的劳动场面。在家人劳作的熏陶下,即使未解“耕织”的儿童,也在桑阴下模仿种瓜,读来妙趣横生。“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大儿和中儿都在忙活着,唯有淘气的小儿横卧溪边无拘无束地剥吃莲蓬。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每首诗都从不同的方面描绘了牧童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乐趣。
贪玩好耍乃儿童天性。春放风筝夏捕蝉,捉蝶斗蛐钓鱼虾,都是儿童的最爱。他们在玩耍中表现出的顽皮、勇敢、机灵、聪明,在成人眼里自然是趣味十足。“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这些诗以儿童日常生活的瞬间为切入点,描绘出了儿童玩耍时的乐趣。 在《古诗词300首》中,以童真童趣为题的可以说屡见不鲜。在这些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那藏在诗中鲜活的童真、童趣、童心。虽事隔多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诵读这些诗词犹如带领着孩子们一起寻找童年的乐趣。学生在诵读这些诗时也兴趣盎然,他们仿佛在和诗中的孩子一起嬉戏、一起玩耍,享受着和诗中孩子一样无忧无虑、轻松惬意的童年时光。
四、悟诗中情
古人常在诗词的创作、吟诵中,寄托着实现安邦定国的伟业——“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感叹着世事变化的无常——“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着高洁清远的志向——“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诠释着朋友间的真挚情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抒发着漂泊他乡的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多种多样的情,汇聚成一行行美丽的诗句,精炼深刻,令人赞赏。
由于古诗词写作的年代离现在久远,学生不易理解,因此,除了让学生反复诵读,我们还注重引导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脑海中建构形象生动的画面。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把背景音乐、图像再现、影视视频等巧妙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个富有情感共鸣的空间,缩短学生和诗歌之间的距离,以便感悟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从而激发学生诵读的欲望。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故友的离愁别绪,完全寓于水天一色的景色之中。教学时,我选用了与该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曲《送别》,再配上和诗文内容契合的画面,制成了一张张幻灯片。舒缓、轻悠的旋律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到了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他们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一直伫立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的场景,感受到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依依不舍的深情厚谊。此时,无需教师过多地指导,学生的诵读便可入情入境,真挚感人。
五、明诗中理
诗中若是只有情,未免单调。理,也是诗词中的一个亮点。人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各种滋味诗人多有感触。世上没有完美的人生,正如那月亮一样,会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语道破人生哲理,易于理解。古诗词中有很多这样富有哲理的诗句,意蕴丰富,给人颇多启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吸收新的营养;“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深刻地说明了每一种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在观望中受到启发,巧妙地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为了使学生能从这些哲理诗中受到启迪和教育,我们注重联系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领悟。比如结合生活中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填写诗句:
1.弟弟不爱吃饭,每次吃饭都把饭粒洒在桌子下面。爸爸看见了,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恩情时,会很自然地吟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这道难题用一种方法怎么也算不出来,换一种方法很快就算出来了,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用诗中的道理来启迪学生。当学生不喜欢阅读、写不好作文时,我们会告诉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学生学习懒散,不思进取时,我们会用“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勉励他;当学生遇到挫折,丧失信心时,我们会鼓励他“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当学生一味地贪玩,不珍惜时间时,我们会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诫他。古诗中的哲理如此丰富,所以学生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不仅丰厚了文学的积淀,而且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随着学生古诗词积累数量的增多,他们需要一个展示的舞台,于是“诵读周冠军”“诵读月冠军”“诵读年冠军”便相继诞生。除了个人评比之外,每个学期末,学校还要进行诵读抽测,评选出每个年级的诗香班级。另外为配合学校的各种活动,我们还把诵读活动拓展开来,如:制作古诗诵读卡、古诗文手抄报比赛、诗文书法比赛、诗文诵读表演比赛等。这些评比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热情,使每天的晨诵活动得到了扎扎实实的开展。
坚持每日10分钟的古诗词晨诵,是10年来我校大力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一个缩影。它就像润物无声的细雨,滋养着孩子们茁壮成长。“腹有诗书气自华”,诵读吟咏古诗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感悟能力,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拘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古诗词诵读犹如一道迷人的风景线,为我校带来了生机。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和经典同行,用诗香浸润孩子们的童心,用实践传承祖国悠久的文明。相信我校的孩子们在与古诗文的“嬉戏”中,精神会越来越充实,生活会更加自在、烂漫、美好。
(作者单位:河南焦作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