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的管理,除了一些常规管理,做好个性特异学生的工作,是其中的关键,因为无论是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师生之间的冲突,还是学生个人出现的问题,常常会源于一些学生的某种极端个性。那些个性极端的学生,往往容易被老师和同学贴上“坏学生”的标签,对他们“另眼相看”,使这些学生逐渐脱离集体,错误思想和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以致酿成严重后果。正確分析学生的个性心理,科学合理地处理好校园中出现的矛盾纠纷,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心理一般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人的个性心理中的某个因素被推向极端,致使形成极端个性。极端个性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学生一旦具有极端个性心理,其行为就极具攻击性和破坏性。因此,我们只有正确疏导,才能转化其思想,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
通过对众多个案的分析,本人将极端个性心理划分为三种类型,并概括出了其表现特点。
暴躁型 这类学生性子急躁,争强好胜,遇到情况容易产生紧迫感,遇到强烈刺激的意外情况时,正常的思维就被打乱,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大幅度下降,是非观念、荣辱观念模糊,正义感丧失,不顾及自己行为将会带来的社会恶果,一瞬间做出错误的决定,企图以暴力摆脱“困境”,寻求“痛快”。
抑郁型 这类学生性格内向,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交际,遇到问题时,主要靠苦思冥想,自问自答。他们不善于言语,对事情的了解被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不能对问题做出全面的正确的判断,只能凭借想象和猜测,因而心胸狭窄,见解多有偏颇。在“因”与“果” 的恶性循环中,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反而会越来越复杂,使他们陷入一种不愉快的心境中,个性更加内向,且过于敏感。当精神压力超过了他们的意志力所能承担的限度时,有时就会采取以外部的过激行为清除自己精神负担的方式。这也就是那些学习成绩优秀、思想品德较好的学生在某种事情的打击下想不开、甚至走极端的主要原因。
虚荣型 这类学生动机不纯,对荣誉的需求大大超过常人,别人看来已满足的事情,他却不满足;对挫折的承受力大大低于常人,别人认为是一般性的批评,他们却受不了,有的觉得是奇耻大辱。这种“以物喜”、“以己悲”的人,常常导致心理畸形。
这三种类型的极端个性心理,其暴露出来的或潜在的危害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职业中学的学生,由于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受到的挫折和歧视比普通高中的学生要多得多,平时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和爱护相对而言要少得多,因此具有极端个性心理的学生相对普通高中而言要多得多。如何引导这些青少年健康成长,消除不正常心理状态,这是我们职业教育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般说,不同类型的个性致使不良行为出现的时机和条件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
暴躁型学生在硬碰硬的时候,比较容易酿成恶性事件。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可以采取“冷却法”平息行为者的“激情”。要避免他人围观,控制影响范围。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但不要引起行为者的反感。教师在与其谈话时要慢声细语,话语要委婉恳切、态度和善,努力拉近与对方的心理距离,尽量用真挚的情感来感化学生。谈话应从多方面入手,如从学习、生活入手,渐入个人的优缺点,待气氛缓和后再分析问题,指出危害所在,引导他去认识错误,并指导今后避免这类事情发生的方法。
抑郁型的学生表面冷漠,内在情感却很丰富。教师要时常与他们“交心”,消除他们多疑的内向心理;尊重其人格,尽量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有意义的活动,活跃和陶冶他们的性情,打开他们封闭的内心世界。特别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尽量褒扬他们,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虚荣型的学生自尊心特别强,行为常表现出虚伪的特征。对这种人不宜直接去伤害他的自尊心,应从侧面去做工作,逐步消除他的虚荣心。还可以用荣誉迁移法,,因为虚荣心和集体荣誉感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从形式上看也有相似之处,即上进心强,可以通过虚荣心与集体荣誉感相似的因素,消弱对立因素,鼓励他们为集体争荣誉,逐步把为个人争荣誉的动机迁移到为集体争荣誉上来。
作为学生,具有极端个性心理在校园内造成的危害也许有限,但作为公民,具有极端个性心理对社会必定贻害无穷。我们当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心理一般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人的个性心理中的某个因素被推向极端,致使形成极端个性。极端个性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学生一旦具有极端个性心理,其行为就极具攻击性和破坏性。因此,我们只有正确疏导,才能转化其思想,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
通过对众多个案的分析,本人将极端个性心理划分为三种类型,并概括出了其表现特点。
暴躁型 这类学生性子急躁,争强好胜,遇到情况容易产生紧迫感,遇到强烈刺激的意外情况时,正常的思维就被打乱,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大幅度下降,是非观念、荣辱观念模糊,正义感丧失,不顾及自己行为将会带来的社会恶果,一瞬间做出错误的决定,企图以暴力摆脱“困境”,寻求“痛快”。
抑郁型 这类学生性格内向,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交际,遇到问题时,主要靠苦思冥想,自问自答。他们不善于言语,对事情的了解被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不能对问题做出全面的正确的判断,只能凭借想象和猜测,因而心胸狭窄,见解多有偏颇。在“因”与“果” 的恶性循环中,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反而会越来越复杂,使他们陷入一种不愉快的心境中,个性更加内向,且过于敏感。当精神压力超过了他们的意志力所能承担的限度时,有时就会采取以外部的过激行为清除自己精神负担的方式。这也就是那些学习成绩优秀、思想品德较好的学生在某种事情的打击下想不开、甚至走极端的主要原因。
虚荣型 这类学生动机不纯,对荣誉的需求大大超过常人,别人看来已满足的事情,他却不满足;对挫折的承受力大大低于常人,别人认为是一般性的批评,他们却受不了,有的觉得是奇耻大辱。这种“以物喜”、“以己悲”的人,常常导致心理畸形。
这三种类型的极端个性心理,其暴露出来的或潜在的危害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职业中学的学生,由于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受到的挫折和歧视比普通高中的学生要多得多,平时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和爱护相对而言要少得多,因此具有极端个性心理的学生相对普通高中而言要多得多。如何引导这些青少年健康成长,消除不正常心理状态,这是我们职业教育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般说,不同类型的个性致使不良行为出现的时机和条件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
暴躁型学生在硬碰硬的时候,比较容易酿成恶性事件。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可以采取“冷却法”平息行为者的“激情”。要避免他人围观,控制影响范围。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但不要引起行为者的反感。教师在与其谈话时要慢声细语,话语要委婉恳切、态度和善,努力拉近与对方的心理距离,尽量用真挚的情感来感化学生。谈话应从多方面入手,如从学习、生活入手,渐入个人的优缺点,待气氛缓和后再分析问题,指出危害所在,引导他去认识错误,并指导今后避免这类事情发生的方法。
抑郁型的学生表面冷漠,内在情感却很丰富。教师要时常与他们“交心”,消除他们多疑的内向心理;尊重其人格,尽量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有意义的活动,活跃和陶冶他们的性情,打开他们封闭的内心世界。特别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尽量褒扬他们,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虚荣型的学生自尊心特别强,行为常表现出虚伪的特征。对这种人不宜直接去伤害他的自尊心,应从侧面去做工作,逐步消除他的虚荣心。还可以用荣誉迁移法,,因为虚荣心和集体荣誉感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从形式上看也有相似之处,即上进心强,可以通过虚荣心与集体荣誉感相似的因素,消弱对立因素,鼓励他们为集体争荣誉,逐步把为个人争荣誉的动机迁移到为集体争荣誉上来。
作为学生,具有极端个性心理在校园内造成的危害也许有限,但作为公民,具有极端个性心理对社会必定贻害无穷。我们当防微杜渐,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