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普遍应用带来了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的重大变革。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信息技术对现代化教学已经产生并将持续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现代化教学 教育改革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将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教学媒体包括教学语言、板书、模型、挂图、实验等,而现代信息化教学媒体则包括录音、幻灯、投影、录像、计算机等,其具有直观形象、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便于观察宏观和微观的运动现象等众多优点,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某一系统、某一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对该系统、该领域中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所进行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了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这一举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相继制订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计算机教育阶段,以计算机辅助教育为标志。主要是引入计算机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管理的提升及学习手段的改进。只是一次技术手段的变革,并没有带来教育的全面变革。第二阶段是教育信息化阶段,以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综合应用作为基础平台。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更多教育资源可以为人们所共享,更多教学资源被开发。教育信息化是教育资源的重新开发和利用,虽然教育模式没有改变,但网络化的巨大魅力和生命力已经影响并改变了我们的教育思想。目前我国还是处于这个阶段。第三阶段就是信息化教育阶段,也是教育信息产业发展的最高形式。在这个阶段,教育模式产生了变革,教育已经成为信息化的教育,教育成为主体,是信息化之后的教育,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首先,它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其次,它有利于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以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的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的实现,使受教育者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保障了每一国民接受教育的平等性,也为人们终身学习提供了保障。再次,它可以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信息化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了环境、条件和保障。学生利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通过检索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实现对知识的探索和发现,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第四,它促进了教育信息产业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信息技术、信息机器在教育中广泛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将极大地推动教育信息产业的发展。全国数量庞大的学校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给我国的信息产业甚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发展机遇。
二、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
我国中小学教学长期普遍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它源于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提出的“五段教学”,后经凯洛夫等人重新加以改造传入我国。我们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和已有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对其加以调整,形成了传递——接受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缺点是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只把学生当做灌输的对象、知识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从现代教学媒体构成理想教学环境的角度,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学媒体的出现带来了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具备的特性(计算机交互性、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等),这些特性能够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信息。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它的优点在于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因材施教、个别化教学和实现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式学习能力。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直接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他们的学习探索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控制支配地位降低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自由空间则更加广阔了。教师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主讲者转变为管理者、辅导者,而不是说教者,改变了千百年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信息化教学引发教育深刻变革
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发展很快,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等发生了本质改变。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自身优势与学科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增加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效率,增大了课堂的信息容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学习过程看,信息技术通过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直观化和形象化促进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其具有鲜明的交互式特点,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而且由于网络环境的支持,协作学习可以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在线专家、学生与课件、学生与资源库等之间展开。从教育过程看,实现了教学组织形式的个性化和个别化。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学习资源、发表自己观点的双向媒体,使学生从过强的共性制约中解放出来,强调了学生的个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教育必须实现现代化,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条件。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对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更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傅德荣.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内容与意义.教育技术研究,2000,4.
[2]王晖等.适应知识经济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高等教育研究,1999,5.
[3]杨晓宏,梁丽.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研究,2005(1).
[4]李祺,李春鹏.教育技术是什么.电化教育研究,2006(1).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现代化教学 教育改革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将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教学媒体包括教学语言、板书、模型、挂图、实验等,而现代信息化教学媒体则包括录音、幻灯、投影、录像、计算机等,其具有直观形象、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便于观察宏观和微观的运动现象等众多优点,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某一系统、某一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对该系统、该领域中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所进行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了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这一举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相继制订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计算机教育阶段,以计算机辅助教育为标志。主要是引入计算机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管理的提升及学习手段的改进。只是一次技术手段的变革,并没有带来教育的全面变革。第二阶段是教育信息化阶段,以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综合应用作为基础平台。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更多教育资源可以为人们所共享,更多教学资源被开发。教育信息化是教育资源的重新开发和利用,虽然教育模式没有改变,但网络化的巨大魅力和生命力已经影响并改变了我们的教育思想。目前我国还是处于这个阶段。第三阶段就是信息化教育阶段,也是教育信息产业发展的最高形式。在这个阶段,教育模式产生了变革,教育已经成为信息化的教育,教育成为主体,是信息化之后的教育,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首先,它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其次,它有利于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以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的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的实现,使受教育者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保障了每一国民接受教育的平等性,也为人们终身学习提供了保障。再次,它可以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信息化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了环境、条件和保障。学生利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通过检索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实现对知识的探索和发现,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第四,它促进了教育信息产业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信息技术、信息机器在教育中广泛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将极大地推动教育信息产业的发展。全国数量庞大的学校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给我国的信息产业甚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发展机遇。
二、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
我国中小学教学长期普遍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它源于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提出的“五段教学”,后经凯洛夫等人重新加以改造传入我国。我们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和已有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对其加以调整,形成了传递——接受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缺点是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只把学生当做灌输的对象、知识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从现代教学媒体构成理想教学环境的角度,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学媒体的出现带来了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具备的特性(计算机交互性、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等),这些特性能够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信息。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它的优点在于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因材施教、个别化教学和实现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式学习能力。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直接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他们的学习探索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控制支配地位降低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自由空间则更加广阔了。教师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主讲者转变为管理者、辅导者,而不是说教者,改变了千百年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信息化教学引发教育深刻变革
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发展很快,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等发生了本质改变。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自身优势与学科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增加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效率,增大了课堂的信息容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学习过程看,信息技术通过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直观化和形象化促进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其具有鲜明的交互式特点,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而且由于网络环境的支持,协作学习可以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在线专家、学生与课件、学生与资源库等之间展开。从教育过程看,实现了教学组织形式的个性化和个别化。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学习资源、发表自己观点的双向媒体,使学生从过强的共性制约中解放出来,强调了学生的个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教育必须实现现代化,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条件。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对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更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傅德荣.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内容与意义.教育技术研究,2000,4.
[2]王晖等.适应知识经济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高等教育研究,1999,5.
[3]杨晓宏,梁丽.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研究,2005(1).
[4]李祺,李春鹏.教育技术是什么.电化教育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