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3-171-01
近年来,独生子女在心理和行为上所暴露出来的弱点已日趋明显。请看这样一组镜头:2008年3月6日上午,福建惠安一幼儿园中班正在举行:“假如小朋友出现困难,我们怎么办?”的活动,教师问道:“如果小朋友没有东西吃,没有书看,没有衣服穿,没有玩具玩,我们怎么办?”全班40名小朋友,主动举手表示帮助的只有6人,占总数的15%;一直默默无闻的有23人,占总数的57%。后来,教师提问11名小朋友,问愿不愿意将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帮助别人,竟没有一个人表示愿意。还有,看一下我们身边的这些孩子,当看到别的小朋友没有椅子坐,有几个会主动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他呢?当看到老师拿来了新玩具,又有几个想到把新玩具给别人先玩呢?
这样的情况不得不令人担忧。现代社会讲求的不只是个人的才能,更讲求集体的智慧,讲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作。而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不知关心他人的人,将来将如何适应社会呢?孩子总有一天要从家庭步入社会的。要让孩子能真正成为适应社会的人,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孩子是祖国的明天。每一个家庭都担负着不可推卸的培养教育祖国下一代的责任。那么,家庭中应如何对孩子进行助人为乐教育呢?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萌发“爱”
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这对于形成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有着重大意义。一个优秀的孩子不仅能助人为乐,而且能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诚实正值,活泼乐观,勇敢坚强等等,这些都有待于家庭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当孩子对事对物还处于懵懂状态时,如果父母便能善于结合实际,坚持“遇物则诲”、“遇事则行”的教导,孩子便可逐渐形成稳定的动力定型,形成良好的品格。
孩子象一张白纸,如果在上面抹上爱的色彩,便会出现爱的心灵。萌发孩子的爱心,需要爱的教育。首先,要赐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和一颗充满爱的心,这与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样重要。作为父母,应该尽量多和孩子在一起,一起看书,一起游戏,一起购物,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家庭的爱和关怀。但是,家长应该注意适当施爱,尊重孩子,但决不要放纵孩子,要通过种种方法,让孩子明白是非曲直,这是很关键的。再来,父母要善于随机教育,通过日常生活上的小事培养孩子的爱心。如: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他懂得长幼,懂得爱自己的家人;当他看见邻家的小伙伴没有玩具玩,教育他拿出自己的玩具和他一起玩,学会爱别人;教育他不去追打受伤的小麻雀,让他懂得爱周围的事物等等。
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共鸣。当孩子具备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充满了爱心,便会将这种爱付之于他人,乐意服务于他人。
二、让孩子学会说“我来帮助你”,体味“乐”
“助人为乐”说起来简单,但要让孩子真正体验到“乐”字实属不易。“助人为乐”这句话是集体主义思想的一块重要基石,这句话包含了人间至真至诚的奇妙含义。“助人”之所以“为乐”,是因为可以从帮助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生存价值,获得愉快的成功的体验。正如歌德所说:“你若要喜爱你的价值,就得给别人创造价值。”孩子助人为乐的心态应该从小培养,长大以后再教育就难了。
父母应该注意引导孩子学会关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他学会说“我来帮助你”。别看这句话简单,却表现出对别人的一份关心一份爱,表现出现代人高尚的情操,表现出孩子那同情、善良、热情的心灵。但是,应该如何让孩子学会说“我来帮助你”并从中体味到快乐呢?父母与孩子一起外出时,鼓励他主动给老人让座,扶盲人过马路;邻居的小妹妹跌倒了,让他扶起小妹妹并帮她擦眼泪;看图书时,给他讲书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帮助别人的等等。这些小事上,父母如果经常给予言语和行动上的指导,给他讲明,关心帮助别人是一种高尚的受人喜爱的行为,乐于帮助人的人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当孩子有按要求去做,父母应该即时的给予肯定,与他一起分享助人的愉快,同时表现出发自内心的赞赏。孩子有了兴趣和愉快的体验,体味到助人的“乐”,良好的心态和行为习惯便容易形成了。
三、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引发“学”
家庭教育有他自己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家长的身教。我国当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将“身教”升华到更高的理论层次,将“以身作则”概括为“做父母的第一原则”。父母是最基层的教育者,父母以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对孩子的品格形成是十分有益的。有点父母总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实际上他们在观察和学习你怎样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举一个例子:如果你看见邻家的老人正吃力地提着一袋米,你却视而不见,那么,孩子又将如何学会去关心帮助别人呢?所谓的“己不正,不能正人”正是这个道理。常言道:“谁家的孩子象谁”、“身教胜于言教”,做父母的如果充满了一颗爱心,乐于助人,处处起表率作用,孩子便能学有榜样,做有所依,也能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
家长自身的表率作用,是家庭教育方式中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如果每个父母都能以身作则,以助人为“乐”,那么,这个家庭便是一个充满快乐,幸福的家庭,这个家庭的孩子也是一个富有爱心,懂得关心别人,并以助人为骄傲和快乐的品质优秀的孩子。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有高尚情操,有优良品质的人,那么,相信,每个父母都能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学会“助人为乐”。
近年来,独生子女在心理和行为上所暴露出来的弱点已日趋明显。请看这样一组镜头:2008年3月6日上午,福建惠安一幼儿园中班正在举行:“假如小朋友出现困难,我们怎么办?”的活动,教师问道:“如果小朋友没有东西吃,没有书看,没有衣服穿,没有玩具玩,我们怎么办?”全班40名小朋友,主动举手表示帮助的只有6人,占总数的15%;一直默默无闻的有23人,占总数的57%。后来,教师提问11名小朋友,问愿不愿意将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帮助别人,竟没有一个人表示愿意。还有,看一下我们身边的这些孩子,当看到别的小朋友没有椅子坐,有几个会主动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他呢?当看到老师拿来了新玩具,又有几个想到把新玩具给别人先玩呢?
这样的情况不得不令人担忧。现代社会讲求的不只是个人的才能,更讲求集体的智慧,讲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作。而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不知关心他人的人,将来将如何适应社会呢?孩子总有一天要从家庭步入社会的。要让孩子能真正成为适应社会的人,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孩子是祖国的明天。每一个家庭都担负着不可推卸的培养教育祖国下一代的责任。那么,家庭中应如何对孩子进行助人为乐教育呢?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萌发“爱”
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这对于形成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有着重大意义。一个优秀的孩子不仅能助人为乐,而且能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诚实正值,活泼乐观,勇敢坚强等等,这些都有待于家庭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当孩子对事对物还处于懵懂状态时,如果父母便能善于结合实际,坚持“遇物则诲”、“遇事则行”的教导,孩子便可逐渐形成稳定的动力定型,形成良好的品格。
孩子象一张白纸,如果在上面抹上爱的色彩,便会出现爱的心灵。萌发孩子的爱心,需要爱的教育。首先,要赐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和一颗充满爱的心,这与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样重要。作为父母,应该尽量多和孩子在一起,一起看书,一起游戏,一起购物,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家庭的爱和关怀。但是,家长应该注意适当施爱,尊重孩子,但决不要放纵孩子,要通过种种方法,让孩子明白是非曲直,这是很关键的。再来,父母要善于随机教育,通过日常生活上的小事培养孩子的爱心。如: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他懂得长幼,懂得爱自己的家人;当他看见邻家的小伙伴没有玩具玩,教育他拿出自己的玩具和他一起玩,学会爱别人;教育他不去追打受伤的小麻雀,让他懂得爱周围的事物等等。
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共鸣。当孩子具备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充满了爱心,便会将这种爱付之于他人,乐意服务于他人。
二、让孩子学会说“我来帮助你”,体味“乐”
“助人为乐”说起来简单,但要让孩子真正体验到“乐”字实属不易。“助人为乐”这句话是集体主义思想的一块重要基石,这句话包含了人间至真至诚的奇妙含义。“助人”之所以“为乐”,是因为可以从帮助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生存价值,获得愉快的成功的体验。正如歌德所说:“你若要喜爱你的价值,就得给别人创造价值。”孩子助人为乐的心态应该从小培养,长大以后再教育就难了。
父母应该注意引导孩子学会关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他学会说“我来帮助你”。别看这句话简单,却表现出对别人的一份关心一份爱,表现出现代人高尚的情操,表现出孩子那同情、善良、热情的心灵。但是,应该如何让孩子学会说“我来帮助你”并从中体味到快乐呢?父母与孩子一起外出时,鼓励他主动给老人让座,扶盲人过马路;邻居的小妹妹跌倒了,让他扶起小妹妹并帮她擦眼泪;看图书时,给他讲书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帮助别人的等等。这些小事上,父母如果经常给予言语和行动上的指导,给他讲明,关心帮助别人是一种高尚的受人喜爱的行为,乐于帮助人的人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当孩子有按要求去做,父母应该即时的给予肯定,与他一起分享助人的愉快,同时表现出发自内心的赞赏。孩子有了兴趣和愉快的体验,体味到助人的“乐”,良好的心态和行为习惯便容易形成了。
三、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引发“学”
家庭教育有他自己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家长的身教。我国当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将“身教”升华到更高的理论层次,将“以身作则”概括为“做父母的第一原则”。父母是最基层的教育者,父母以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对孩子的品格形成是十分有益的。有点父母总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实际上他们在观察和学习你怎样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举一个例子:如果你看见邻家的老人正吃力地提着一袋米,你却视而不见,那么,孩子又将如何学会去关心帮助别人呢?所谓的“己不正,不能正人”正是这个道理。常言道:“谁家的孩子象谁”、“身教胜于言教”,做父母的如果充满了一颗爱心,乐于助人,处处起表率作用,孩子便能学有榜样,做有所依,也能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
家长自身的表率作用,是家庭教育方式中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如果每个父母都能以身作则,以助人为“乐”,那么,这个家庭便是一个充满快乐,幸福的家庭,这个家庭的孩子也是一个富有爱心,懂得关心别人,并以助人为骄傲和快乐的品质优秀的孩子。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有高尚情操,有优良品质的人,那么,相信,每个父母都能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学会“助人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