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是指探索、研究.探究学习是学生在物理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观察、研究、发现问题、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过程.探究性教学使课堂教学由教师从头到尾的讲授转换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自主地构建知识体系.
研究表明,学生在“做”中学到的知识经验远比由教师直接讲授所告知的间接经验要丰富、持久、有效得多.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探究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参与进来的探究活动才会有更强的生命活力,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魅力.
探究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目的性
探究教学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的体验、积累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中发现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加强向知识传承的过程转化”.
物理课堂不再是以学生会背几条定理、几个公式、会用公式来求几个题目为教学目的,而是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对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所谓授人以“渔”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这样,使学生在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知识与方法的迁移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二、问题性
探究学习是基于问题情境下的学习过程,也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因此,问题是探究教学的核心,问题的设计是探究设计的重点,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明确的探究目标和任务.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从生活实际出发.物理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况下进行探究,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近感.
2.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初中生好奇、好动,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提供一个明确的问题情境,使抽象的问题有真实、具体的情境作为依托,探究活动得以开展和持续.
3.要注意问题的呈现方式,以各种方法增加问题的新奇程度,将问题置于一个异于常规的情境中,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探究的动机和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至于问题的提出,在探究活动开始一般由教师提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当学生具备了一定能力后,再由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提出探究的问题.
例如,在讲“汽化和液化”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如何使潮湿的衣服尽快干?引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再通过阅读课本,提出“坎儿井”的制作是运用什么方法,达到什么目的?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节水意识.再提问:如何使这半杯水更快地蒸发?学生自然想到用加热的方法.教师可从学生司空见惯的烧水现象中提出问题:沸腾有什么现象?沸腾有何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
三、自主性
探究学习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地发现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动手的过程,更是动脑的过程,教师只起组织、引导的作用.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可从下面入手:
1.师生一起制定探究计划、课堂管理方式,而不是像传统教育那样一切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一点发言权.
2.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社区资源,自主获取知识,同时将知识、经验、经历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分享.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3.探究学习的活动顺序由学生自主决定,这样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会不停地思考:为达到这个目的,要采取什么措施、运用什么技巧和技能?这一方法对解决问题有什么意义?是否有更好的、更正确的方法?等.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真正体验和感悟学习,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参与.
四、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是围绕师生共同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进行的学习活动,能促进学生的感情投入,记忆保持的时间会更长,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由于学生个体在知识的储备、思考的方式上存在差异,探究活动具有开放性.
例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提出问题:水的加热时间太长,有什么方法解决吗?学生回答:给烧杯加盖、增加水的初温、减少水的量、增加火焰的温度等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展现科学探究的魅力,认真研究学生,充分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使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华.
研究表明,学生在“做”中学到的知识经验远比由教师直接讲授所告知的间接经验要丰富、持久、有效得多.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探究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参与进来的探究活动才会有更强的生命活力,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魅力.
探究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目的性
探究教学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的体验、积累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中发现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加强向知识传承的过程转化”.
物理课堂不再是以学生会背几条定理、几个公式、会用公式来求几个题目为教学目的,而是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对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所谓授人以“渔”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这样,使学生在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知识与方法的迁移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二、问题性
探究学习是基于问题情境下的学习过程,也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因此,问题是探究教学的核心,问题的设计是探究设计的重点,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明确的探究目标和任务.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从生活实际出发.物理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况下进行探究,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近感.
2.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初中生好奇、好动,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提供一个明确的问题情境,使抽象的问题有真实、具体的情境作为依托,探究活动得以开展和持续.
3.要注意问题的呈现方式,以各种方法增加问题的新奇程度,将问题置于一个异于常规的情境中,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探究的动机和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至于问题的提出,在探究活动开始一般由教师提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当学生具备了一定能力后,再由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提出探究的问题.
例如,在讲“汽化和液化”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如何使潮湿的衣服尽快干?引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再通过阅读课本,提出“坎儿井”的制作是运用什么方法,达到什么目的?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节水意识.再提问:如何使这半杯水更快地蒸发?学生自然想到用加热的方法.教师可从学生司空见惯的烧水现象中提出问题:沸腾有什么现象?沸腾有何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
三、自主性
探究学习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地发现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动手的过程,更是动脑的过程,教师只起组织、引导的作用.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可从下面入手:
1.师生一起制定探究计划、课堂管理方式,而不是像传统教育那样一切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一点发言权.
2.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社区资源,自主获取知识,同时将知识、经验、经历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分享.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3.探究学习的活动顺序由学生自主决定,这样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会不停地思考:为达到这个目的,要采取什么措施、运用什么技巧和技能?这一方法对解决问题有什么意义?是否有更好的、更正确的方法?等.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真正体验和感悟学习,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参与.
四、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是围绕师生共同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进行的学习活动,能促进学生的感情投入,记忆保持的时间会更长,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由于学生个体在知识的储备、思考的方式上存在差异,探究活动具有开放性.
例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提出问题:水的加热时间太长,有什么方法解决吗?学生回答:给烧杯加盖、增加水的初温、减少水的量、增加火焰的温度等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展现科学探究的魅力,认真研究学生,充分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使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