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UbD理论认为,为达到“理解”这一教学目的,最好的设计应该“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因而,倡导“逆向教学设计”,基本步骤为:确定预期学习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活动。以《健康地生活》单元为例,将学生的理解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作为预期学习结果,探索基于UbD理论的初中生物逆向教学设计。
关键词:UbD理论逆向教学设计《健康地生活》
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意为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是美国课程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在继承与创新“目标导向”模式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种教学设计框架。UbD理论提出“理解六侧面”,即将“理解”分为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和自知六个侧面(各侧面的具体含义见表1),并将其作为评估依据。
侧面含义阐明演绎、解说和转述,以提供某种意义应用在新的、不同的、现实的情境中有效地使用知识洞察批判性的、富有洞见的观点神入感受到别人情感、世界观的能力自知显示元认知意识,知道自己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是如何促进或妨碍认知的UbD理论认为,为达到“理解”这一教学目的,最好的设计应该“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因而,倡导“逆向教学设计”,基本步骤为:确定预期学习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活动。逆向教学设计关注预期学习结果,迫使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思考教学及设计;同时,逆向教学设计可有效避免“活动导向”和“灌输式”两种教学设计带来的“没有引导性的智力目标或没有清晰的优先次序来架构学习体验”的问题。基于UbD理论的逆向教学设计主要聚焦单元——范围不能很小,否则会使课堂和学习变得分散;范围不能太广,否则会使日常教学失去意义。
下面,以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健康地生活》单元为例,探索基于UbD理论的逆向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一)确定预期学习结果
确定预期学习结果的重要依据是官方指定的内容、标准。“健康生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大素养之一,具体细化为珍爱生命、健全人格和自我管理三个基本要点。《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将“健康地生活”列为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的10个一级主题之一。围绕“健康地生活”这一内容,课标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这样一些重要概念:“按照是否有传染性,可将疾病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免疫系统可抵抗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异己物质等。它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对一生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了解基本的急救方法,能减少伤害或挽救生命。”
根據以上分析,本单元的预期学习结果为:学生能够健康地生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这一预期学习结果分解:结果1,列举常见疾病并分类,学会预防传染病;结果2,远离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结果3,能够安全用药,能应用简单的急救方法。
(二)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为检测预期学习结果,教师需要思考多种评估方法以收集证据。教师可以设计表现性任务,也可以通过小测验、考试、问答、观察、作业、日志等途径了解学生达成学习结果的情况。
1.结果1的评估证据。
证据1(解释):能列举常见疾病的类型,并按照是否有传染性分类。
证据2(阐明):能以“传染病”“免疫”为主题词,绘制思维导图,明晰各主题词下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
证据3(应用):能制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海报,在学校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活动。
证据4(洞察):能对比分析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证据5(神入):能为患水痘的同学制作一份居家隔离健康生活指导表。
2.结果2的评估证据。
证据1(解释):能解释酗酒、吸烟以及毒品对健康的危害。
证据2(阐明):能制作“珍爱生命,健康生活”宣传海报。
3.结果3的评估证据。
证据1(解释):能读懂药品标签信息。
证据2(阐明):能根据自然选择学说,绘制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抗药性增强的原理图。
证据3(应用):能合理配备家庭药箱;能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证据4(自知):能根据自身健康状况,调整个人生活习惯。
(三)设计学习活动
在预设了清晰明确的学习结果和关于理解的合适的评估证据后,即可开始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其间,我们必须思考几个关键问题:如果学生要有效地开展学习并获得预期学习结果,他们需要哪些知识(事实、概念、原理等)和技能(过程、步骤、策略等)?哪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根据表现性目标,需要教哪些内容,指导学生做什么,以及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开展教学?要完成这些目标,哪些材料和资源是最合适的?根据前两个步骤的分析以及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笔者设计了如下学习活动:
1.根据结果1的评估证据,设计“传染病”和“免疫”两个主题的学习活动。
(1)疾病的类型。
活动1:传染病。
4人一组,列出常见的影响健康的疾病。按照“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两个类别加以区分。
以“水痘”为例,分析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构建“传染病”概念。将列出的传染病按传播途径分类。
每个小组推选一人在手上沾上面粉,小组其他成员与手上沾上面粉的同学击掌,体验传染病的传播过程,总结传染病传播必须具备的基本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
观看视频《新冠肺炎与预防》,说出新冠肺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列出复学后学校采取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判断分别属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中的哪一类。 小组合作,以“传染病”为主题词绘制思维导图。
活动2:绘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海报。
小组合作,绘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海报,并组间评比,优胜组的海报可张贴在校园内展示宣传。
活动3:非传染病。
回顾初中生物课堂中学习过的影响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并尝试分析各类疾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小组合作,以“非传染病”为主题词绘制思维导图。
(2)免疫。
活动1:人体的免疫功能。
分析水痘的预防措施,由问题“为什么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水痘?”引出主题“免疫”。
观看视频《人体的免疫功能》,总结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及其特点。
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分角色扮演,模拟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的作用。分析“接种疫苗预防水痘”是第几道免疫防线的作用,绘制第三道免疫防线发挥作用的流程图,制作抗原、抗体结合模型。
活动2:计划免疫。
4人一组,阅读和讨论自己带来的预防接种卡上的信息,讨论:为什么我国要对儿童施行计划免疫?
观看新冠肺炎疫苗研究进展图,总结计划免疫的意义。
小组合作,以“免疫”为主题词绘制思维导图,总结学习成果。
2.根据结果2的评估证据,设计“珍爱生命”主题学习体验。
活动1:远离烟酒。
观看酒后驾车造成严重交通事故的新闻,知道酒驾危害公共安全。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小组代表分享探究结果,说明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活动2:拒绝毒品。
情景剧表演“来自戒毒劳教所的故事”,讨论吸毒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危害。
观看生物兴趣小组在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基地采访工作人员的视频,初步认识常见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小组合作,提出拒绝毒品的措施,制作“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宣传海报。
3.根据结果3的评估证据,设计“关注健康”主题学习体验。
活动1:安全用药。
观点判断。观点1:只要不生病,就是健康的;观点2:感冒发烧,去药店买些药,吃完药很快就可以恢复健康。
观察自己带来的常用药品的标签,小组讨论,列表归纳药品标签中的各种信息,总结服用药品前应特别关注的信息。
自主学习课本第114页“讨论”内容,思考:①抗生素能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生长的原因;②根据自然选择学说,绘制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抗药性增强的原理图。
4人一组,观察自己带来的家庭药箱中的常备药品的名称及作用,识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标识,总结家庭药箱的配备原则。
活动2:急救方法。
观看“女子跪地20分钟心肺复苏救人”的新闻,体会急救技能的重要性。
观看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方法视频,小组合作,使用模型练习两种急救方法。
举行急救技能PK赛,选出优胜小组。
活动3:健康理念。
观看视频“小明的故事”:小明因学习压力比较大,考前经常睡不着,还常常因为成绩不理想跟妈妈吵架,跟同学相处也出现了问题……讨论:视频中的小明健康吗?小组讨论后得出,健康包括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身体上的疾病。
小组讨论,撰写“健康小贴士”,并向其他小组推广。
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制作个人健康生活规划表。
二、总结和反思
基于UbD理论的逆向教学设计的三个步骤之间紧密联系,环环相扣:从学生的学习结果出发,通过逆向教学设计,使学生在理解学习内容的过程中,自然地促进了理解力的提升和深度学习的发生,达成教、学、评的一体化。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改变从教学活动出发的习惯,从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出发,积极思考如何设计“学生的学”。
在UbD理论应用的过程中,筆者也产生了一些困惑。UbD理论聚焦“大概念”和“基本问题”,认为“大概念”是通向“理解”之门,如何准确地确定初中生物阶段的“大概念”呢?如何处理初中生物阶段“大概念”与高中生物阶段“大概念”之间的衔接呢?如何准确地定位初中生物阶段的“基本问题”呢?UbD理论强调“宏观设计”,一般以“单元”为单位进行设计,“单元”该如何确定?是以教材中的单元为单位,还是以课标中的10个一级主题为“单元”,抑或以学科“大概念”为“单元”?另外,在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这一阶段,怎样确保教师设定的评估证据是客观的,是可以检测学生学习结果的呢?学生是否可以参与评估证据的确定呢?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后续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精彩赏析
关键词:UbD理论逆向教学设计《健康地生活》
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意为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是美国课程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在继承与创新“目标导向”模式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种教学设计框架。UbD理论提出“理解六侧面”,即将“理解”分为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和自知六个侧面(各侧面的具体含义见表1),并将其作为评估依据。
侧面含义阐明演绎、解说和转述,以提供某种意义应用在新的、不同的、现实的情境中有效地使用知识洞察批判性的、富有洞见的观点神入感受到别人情感、世界观的能力自知显示元认知意识,知道自己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是如何促进或妨碍认知的UbD理论认为,为达到“理解”这一教学目的,最好的设计应该“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因而,倡导“逆向教学设计”,基本步骤为:确定预期学习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活动。逆向教学设计关注预期学习结果,迫使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思考教学及设计;同时,逆向教学设计可有效避免“活动导向”和“灌输式”两种教学设计带来的“没有引导性的智力目标或没有清晰的优先次序来架构学习体验”的问题。基于UbD理论的逆向教学设计主要聚焦单元——范围不能很小,否则会使课堂和学习变得分散;范围不能太广,否则会使日常教学失去意义。
下面,以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健康地生活》单元为例,探索基于UbD理论的逆向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一)确定预期学习结果
确定预期学习结果的重要依据是官方指定的内容、标准。“健康生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大素养之一,具体细化为珍爱生命、健全人格和自我管理三个基本要点。《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将“健康地生活”列为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的10个一级主题之一。围绕“健康地生活”这一内容,课标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这样一些重要概念:“按照是否有传染性,可将疾病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免疫系统可抵抗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异己物质等。它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对一生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了解基本的急救方法,能减少伤害或挽救生命。”
根據以上分析,本单元的预期学习结果为:学生能够健康地生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这一预期学习结果分解:结果1,列举常见疾病并分类,学会预防传染病;结果2,远离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结果3,能够安全用药,能应用简单的急救方法。
(二)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为检测预期学习结果,教师需要思考多种评估方法以收集证据。教师可以设计表现性任务,也可以通过小测验、考试、问答、观察、作业、日志等途径了解学生达成学习结果的情况。
1.结果1的评估证据。
证据1(解释):能列举常见疾病的类型,并按照是否有传染性分类。
证据2(阐明):能以“传染病”“免疫”为主题词,绘制思维导图,明晰各主题词下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
证据3(应用):能制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海报,在学校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活动。
证据4(洞察):能对比分析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证据5(神入):能为患水痘的同学制作一份居家隔离健康生活指导表。
2.结果2的评估证据。
证据1(解释):能解释酗酒、吸烟以及毒品对健康的危害。
证据2(阐明):能制作“珍爱生命,健康生活”宣传海报。
3.结果3的评估证据。
证据1(解释):能读懂药品标签信息。
证据2(阐明):能根据自然选择学说,绘制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抗药性增强的原理图。
证据3(应用):能合理配备家庭药箱;能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证据4(自知):能根据自身健康状况,调整个人生活习惯。
(三)设计学习活动
在预设了清晰明确的学习结果和关于理解的合适的评估证据后,即可开始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其间,我们必须思考几个关键问题:如果学生要有效地开展学习并获得预期学习结果,他们需要哪些知识(事实、概念、原理等)和技能(过程、步骤、策略等)?哪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根据表现性目标,需要教哪些内容,指导学生做什么,以及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开展教学?要完成这些目标,哪些材料和资源是最合适的?根据前两个步骤的分析以及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笔者设计了如下学习活动:
1.根据结果1的评估证据,设计“传染病”和“免疫”两个主题的学习活动。
(1)疾病的类型。
活动1:传染病。
4人一组,列出常见的影响健康的疾病。按照“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两个类别加以区分。
以“水痘”为例,分析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构建“传染病”概念。将列出的传染病按传播途径分类。
每个小组推选一人在手上沾上面粉,小组其他成员与手上沾上面粉的同学击掌,体验传染病的传播过程,总结传染病传播必须具备的基本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
观看视频《新冠肺炎与预防》,说出新冠肺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列出复学后学校采取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判断分别属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中的哪一类。 小组合作,以“传染病”为主题词绘制思维导图。
活动2:绘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海报。
小组合作,绘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海报,并组间评比,优胜组的海报可张贴在校园内展示宣传。
活动3:非传染病。
回顾初中生物课堂中学习过的影响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并尝试分析各类疾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小组合作,以“非传染病”为主题词绘制思维导图。
(2)免疫。
活动1:人体的免疫功能。
分析水痘的预防措施,由问题“为什么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水痘?”引出主题“免疫”。
观看视频《人体的免疫功能》,总结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及其特点。
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分角色扮演,模拟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的作用。分析“接种疫苗预防水痘”是第几道免疫防线的作用,绘制第三道免疫防线发挥作用的流程图,制作抗原、抗体结合模型。
活动2:计划免疫。
4人一组,阅读和讨论自己带来的预防接种卡上的信息,讨论:为什么我国要对儿童施行计划免疫?
观看新冠肺炎疫苗研究进展图,总结计划免疫的意义。
小组合作,以“免疫”为主题词绘制思维导图,总结学习成果。
2.根据结果2的评估证据,设计“珍爱生命”主题学习体验。
活动1:远离烟酒。
观看酒后驾车造成严重交通事故的新闻,知道酒驾危害公共安全。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小组代表分享探究结果,说明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活动2:拒绝毒品。
情景剧表演“来自戒毒劳教所的故事”,讨论吸毒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危害。
观看生物兴趣小组在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基地采访工作人员的视频,初步认识常见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小组合作,提出拒绝毒品的措施,制作“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宣传海报。
3.根据结果3的评估证据,设计“关注健康”主题学习体验。
活动1:安全用药。
观点判断。观点1:只要不生病,就是健康的;观点2:感冒发烧,去药店买些药,吃完药很快就可以恢复健康。
观察自己带来的常用药品的标签,小组讨论,列表归纳药品标签中的各种信息,总结服用药品前应特别关注的信息。
自主学习课本第114页“讨论”内容,思考:①抗生素能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生长的原因;②根据自然选择学说,绘制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抗药性增强的原理图。
4人一组,观察自己带来的家庭药箱中的常备药品的名称及作用,识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标识,总结家庭药箱的配备原则。
活动2:急救方法。
观看“女子跪地20分钟心肺复苏救人”的新闻,体会急救技能的重要性。
观看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方法视频,小组合作,使用模型练习两种急救方法。
举行急救技能PK赛,选出优胜小组。
活动3:健康理念。
观看视频“小明的故事”:小明因学习压力比较大,考前经常睡不着,还常常因为成绩不理想跟妈妈吵架,跟同学相处也出现了问题……讨论:视频中的小明健康吗?小组讨论后得出,健康包括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身体上的疾病。
小组讨论,撰写“健康小贴士”,并向其他小组推广。
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制作个人健康生活规划表。
二、总结和反思
基于UbD理论的逆向教学设计的三个步骤之间紧密联系,环环相扣:从学生的学习结果出发,通过逆向教学设计,使学生在理解学习内容的过程中,自然地促进了理解力的提升和深度学习的发生,达成教、学、评的一体化。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改变从教学活动出发的习惯,从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出发,积极思考如何设计“学生的学”。
在UbD理论应用的过程中,筆者也产生了一些困惑。UbD理论聚焦“大概念”和“基本问题”,认为“大概念”是通向“理解”之门,如何准确地确定初中生物阶段的“大概念”呢?如何处理初中生物阶段“大概念”与高中生物阶段“大概念”之间的衔接呢?如何准确地定位初中生物阶段的“基本问题”呢?UbD理论强调“宏观设计”,一般以“单元”为单位进行设计,“单元”该如何确定?是以教材中的单元为单位,还是以课标中的10个一级主题为“单元”,抑或以学科“大概念”为“单元”?另外,在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这一阶段,怎样确保教师设定的评估证据是客观的,是可以检测学生学习结果的呢?学生是否可以参与评估证据的确定呢?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后续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精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