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教材 步步提升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7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单元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表内除法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学习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既是表内除法的扩展,又是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逻辑基础. 由于学生已有表内除法计算的基础,又知道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时,通常把整十(百)数看作几个十(百),再联系表内乘法想到结果是多少个十(百),最后根据数的含义写出得数. 那能不能将这种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呢?怎样合理利用教材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理解、掌握新知,并融会贯通呢?带着这些疑问,开始了我的磨课历程.
  第一次教学:
  一、复习
  1. 口答.
  4个百是( ) 5个十是( )
  700里面有( )个百 80里面有( )个十
  2. 口算.
  4 × 2 = 5 × 3 = 6 × 7 =
  8 ÷ 2 = 15 ÷ 3 = 42 ÷ 7 =
  40 × 2 = 50 × 3 = 60 × 7 =
  (指名口答,并说说“40 × 2”“50 × 3”“60 × 7”分别是怎样口算的)
  二、教学新课
  1. 教学例1
  出示主题图:把60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班,每本分得多少支?
  (生齐读题目)
  师:你会列算式吗?
  (指名回答,师板书:60 ÷ 3 = )
  师:你想怎样计算?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师:能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吗?
  (指名汇报)
  师小结: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2个十是20.
  2. 教学“试一试”
  出示:600 ÷ 3 = .
  师: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呢?
  (生小组交流、讨论后指名汇报)
  师小结:6个百除以3等于2个百,2个百是200.
  3. 教学例2
  出示:把120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班,每班分得多少支?
  学生自由读题分析题意.
  (指名列式,师板书:120 ÷ 3 =)
  生交流算法.
  教师小结:12个十除以3等于4个十,4个十是40.
  ……
  课后分析:
  上述教学流程是遵循教材意图设计的:先通过复习唤醒旧知,再利用教材提供的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列出算式,然后引导学生尝试算出结果,交流算法,理解算理.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新授部分看似行云流水,其实大部分学生还是稀里糊涂的.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复习题设计得有些杂乱,没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新授部分层次性不强,没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易到难逐层进行教学. 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有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感觉. 带着这些认识,我对第一次教学设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 第二次教学:
  一、复习
  1. 口算.
  40 × 2 = 30 × 5 = 700 × 5 = 400 × 6 =
  (指名口算,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2. 解决实际问题.
  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支?
  (生独立列式解答)
  (指名汇报,师板书:6 ÷ 3 = 2)
  【设计说明:之所以把复习题改为这两道题,是为了唤醒学生对于“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平均分的实际问题”两个知识点的认知. 这样以旧知引入新知,既加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又为学生学习新知进行铺垫,降低学习难度,增加了学习的成功率. 】
  二、教学新课
  1. 教学例1(同上).
  2. 教学例2(同上).
  3. 教学“试一试”(把“试一试”中算式“600÷3”改为一道实际问题)
  出示:把600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班,每班分得多少支?
  指名列式,师板书:600 ÷ 3 =.
  探究、交流算法.
  教师小结:6个百除以3等于2个百,2个百是200.
  【设计说明:之所以把“试一试”与例2的教学顺序调换一下,先教学“120 ÷ 3”再教学“600 ÷ 3”,是因为120除以3在口算的时候也是把120看成是12个十来思考的,而600除以3在口算的时候是把600看成是6个百来思考的. 也就是说口算“60 ÷ 3”和“120 ÷ 3”时都是把被除数看成是几个十来除以除数的,两道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而口算“600 ÷ 3”时,方法有所改变,是把被除数看成几个百去除以除数的. 】
其他文献
[摘要]寻找非线性方程的精确解是近年来非线性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课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研究形如 ωu′ kνuu′ k2αu″ k3μu k4γu″″=0 的一个常微分方程,作为KdVBurgersKuramoto方程的一个特殊形式,我们将在本文精确地求解出这条方程的精确亚纯解,最后对这些解进行计算机模拟。  [关键词]微分方程;精确解;亚纯函数;椭圆函数  1。引 言  关于KdVBurgers
【摘要】 当今,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腾飞猛进,信息技术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交流中,已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为人类各种能力的提高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 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逐渐实施的过程中,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此,给我们数学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也就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让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  【关键词】 数学教学;信息技术;有机融入  教学目标:  1
【摘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而且把“数感”摆在六个核心概念中的首要位置,充分表明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 课程标准对数感的说明是“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
[摘要]在当今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补习热”已经蔓延到了四线城市,因为数学属于三大主科之一且较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吃力,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参加数学校外补习班,本选题就是针对四线城市的这一现象产生原因和影响,通过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分析。  [关键词]数学;校外补习;效果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提高教育硕士基地实习实效性研究”(编号:JGY2015102);教育学博士学位点建设
【摘要】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于圆锥体积,传统的教学是在提出怎样计算圆锥体积的问题后,马上进行倒水实验,使学生直观地发现: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此时这种倒水实验是被动的,这种实验需要不是学生自己在探究怎样计算圆锥体积的活动过程遇到问题而自发产生的,如何把教材上的知识结论变成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自己去探索,去实验,去发
【摘要】 新时代的数学教学已不是传统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呈现具有吸引力的数学课堂才是适应改革需要的课堂. 本文从情景教学、设疑练习、课堂反思三个方面介绍了激活课堂的方法. 活起来的课堂提高了学生观察、实验思维能力,合乎情理的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激活课堂;思维发展;积极主动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不仅
【摘要】近十几年来,高等教育已经逐渐从精英式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而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势必对大学数学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在这一背景前提下,大学数学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要求必须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其中,作为理工科学生后续学习课程重要基础和发挥思维锻炼作用的《高等数学》的教学研究和改革则首当其冲.  【关键词】大众教育;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也屡屡出现,
随着数学在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中的作用日益提高,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 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所以,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显得尤为关键.  教学实录  1. 情境引入
【摘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当有效的利用教材中的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从生活化教学法的价值出发,简单讨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法.  【关键词】 活用教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法,强调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生活化的语言去叙述数学,使生活与数学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教师应当结合
【摘要】 本文首先对活动教学的概念进行界定. 其次,介绍几种有效的创设方式:数学故事活动、验证活动、游戏活动以及表演活动等. 最后提出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应注意的几点问题:活动的创设不能过于频繁;活动的创设不能哗众取宠;活动的创设应该精心预设;活动的创设应注重趣味性.  【关键词】 活动教学;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活动多样性  小学数学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