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源头活水,润泽灵动课堂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entOfJXU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于圆锥体积,传统的教学是在提出怎样计算圆锥体积的问题后,马上进行倒水实验,使学生直观地发现: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此时这种倒水实验是被动的,这种实验需要不是学生自己在探究怎样计算圆锥体积的活动过程遇到问题而自发产生的,如何把教材上的知识结论变成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自己去探索,去实验,去发现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关键词】 圆锥的认识;圆锥的特征;圆锥体积;解决新问题
  片段一:
  师:一个长方形,以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将会得到什么形状?
  生1:长方体 生2:圆柱体
  课件演示
  师:一个直角梯形,以这条高为轴旋转一周,将会得到什么形状?
  生1:圆锥 生2:圆台
  课件演示
  师:这是圆台,以后上了中学会学习.
  师:一个直角三角形,以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将会得到什么形状?
  生1:三棱体 生2:圆锥体
  课件演示
  师:这个形体叫圆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锥,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
  生1:帽子 生2:冰激凌筒……
  3.师:你能从下面的图片中找到圆锥吗?
  设计说明:冀教版教材圆锥这一课时,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圆锥的认识,二是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首先让学生猜测,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由长方体旋转得到圆柱体,由直角梯形旋转得到圆台,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锥,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了解圆柱、圆台、圆锥的形成. 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含有圆锥形的物体:飞机、导弹、山峰、建筑物、草帽等,用课件展示来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课件中的物体时,在头脑中建立圆锥体的表象. 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片段二:
  师:圆锥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圆锥,圆锥有哪些特征,请你拿出一个圆锥看一看、摸一摸,可以对照圆柱的特征找找圆锥有哪些特征,把你的发现和同学交流一下
  生1:圆锥有一尖尖的顶点,有一个圆形的底面
  师: 大家一起指出圆锥的顶点、底面
  生2:圆锥的表面由一个圆和一个侧面组成,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师:剪开一个圆锥验证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3: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师:用老师这里的学具给大家指指圆锥的高. 圆锥有几条高,它的高怎样测量?
  生:从顶点到底面垂直测量
  师:小组合作测量冰激凌筒的高
  设计说明: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课前制作的圆柱和圆锥形实物,感知圆锥体的特征,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底面、底面圆心、顶点,圆锥的高. 圆锥的认识过程中圆锥的高是教学的重难点,课上小组学习时,有学生认为从顶点到圆周上的一点连接起来是圆锥的高,并认为圆锥也有无数条高,为了使学生区分圆锥的高和母线,设问:是高吗?不是. 你能像摸圆柱的高一样摸到圆锥的高吗?圆锥的高在哪儿?这时老师用一根红色小棒从一个透明的圆锥的底面圆心插入,直观地展示了圆锥的高只有一条,然后再小组测量冰激凌筒的高,正确掌握高的测量方法,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对圆锥高的理解.
  片段三:
  师:老师手中的冰激凌筒,要想知道它能装多少冰激凌,就是求它的什么?
  生:就是求它的容积
  师:如果纸的厚度不计,容积就是它的体积,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怎样求圆锥的体积
  师:(屏幕演示)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圆锥有什么变化?
  生1:圆锥的高变大,体积就变大 生2:圆锥的底面积变大,体积就变大
  师:看来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的什么有关系? 生3:和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有关
  师:这三个圆锥哪个体积最小?哪个体积最大?
  生:第一个圆锥体积最小,最大的不好比.
  师:比不出来就要想办法知道它们的体积了.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 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求出圆锥体积?
  生1:将一个圆锥放到装有水的长方体容器中,测量出长方体容器的长、宽以及水上升的高度,求出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圆锥的体积.
  师:你的这个圆锥一定是实心的,如果是空心的,怎么办?
  生2:用橡皮泥将圆锥填满,然后把橡皮泥取出,改捏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再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生3:把圆锥装满水,再倒入一个量杯中,看看水的体积就是圆锥的体积.
  生4:也可以往圆锥里面装沙子,
  生5: 圆锥像是把圆柱削掉一圈得到的,我认为是削掉了一半,所以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一半.
  生6:我认为不是一半,削掉的比一半多,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生7:用底面积乘高乘三分之一.
  生8:用橡皮泥捏三个同样的圆锥,一个放在中间,把另外两个变形补在周围,看看能不能拼成一个圆柱.
  师总结:我们都想到是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有的同学想利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有的同学想利用圆柱的体积来解决,想到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如果找到了这种关系,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
  生:用圆柱的体积乘几分之一
  师:你们所说的圆柱是个怎样的圆柱?
  生:是和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
  设计说明:以往的教学是这样做的,在提出怎样计算圆锥体积的问题后,马上进行倒水倒沙子的实验,使学生直观地发现: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我们也会努力让学生参与的面尽量广,让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比较活跃,然而,这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还是比较肤浅的,只是被老师牵着进行简单的操作而已,学生内部的思维活动是缺失的,学生是难以很快想到做这个实验的,显然,此时倒水倒沙子的实验活动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指令,这种实验需要不是学生自己在探究怎样计算圆锥体积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问题而自发产生的,那么把教材上的知识结论变成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自己去探索去试验去发现正是我们要思考的,而这种学习的内在需要,往往来自于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在学习圆锥体积公式的环节中,设计这样的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以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其思考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探索合作精神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通过课件演示圆锥底和高的变化,使学生感知圆锥的体积变化是底和高的变化引起的,发现圆锥的体积的大小是和它的底面积以及高有关的,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由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想出了多种解决办法,虽不尽相同,但都想到了用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将圆锥转化成长方体、圆柱体. 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将思维聚焦在探究的方法上. 同时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该学习方法也降低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的难度. 力求整个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究过程,学生始终是主动的探究者.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不仅主动地建构计算圆锥体积的新知,而且思考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片段四:
  师:大家的方法虽不尽相同,但我们都想到是利用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有的同学想到了用圆柱来解决,想到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你们说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多一点,如果找到了这种关系,你准备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
  生:用圆柱的体积乘几分之一
  师:怎样检验同学们说的是否正确?
  生:可以把圆锥装上沙子或水倒在圆柱体中,看倒了几次.
  师:随便拿一个圆柱和圆锥就可以吗?
  生:必须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用你们桌上的学具验证
  师: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生:圆锥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设计说明:第一次的探究活动学生的思维如此开阔,想出了多种方法. 第二次探究就水到渠成. 这时教师郑重地拿出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学生提出,圆柱和圆锥不等底等高做实验是不行的. 第二次突出等底等高的重要性. 本节课,没有用传统的讲解演算法去组织教学,而是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面对新问题——联想旧知识——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探究策略,学生亲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实践验证——揭示规律”的科学探究方法,让每名学生都经历一次探究学习的过程. 在探究过程中得到体悟,探究成功的喜悦以及探究失败的深刻反思,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得有思想、会思考、会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
其他文献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数学本身的神秘被老师曲解,人为的“神秘”覆盖了数学自身的神秘美,学生没有体会到数学原本的神秘,反倒因为教师制造的“神秘”对数学望而却步.  一、教师对数学人为神秘的几种常见做法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总是这样或那样的,使着法子想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神秘美,却往往弄巧成拙,让学生反倒出现害怕或不以为然的现象. 以下是笔者通过观察、归纳出教师对数学人为神秘的几种常见做法:  1
【摘要】 目前,创新能力被视为教育教学的重点,也为现代社会的实际发展所需要. 数学教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特点,教师要利用好数学教材和一切教学资源,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诱导和启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 幼专生;创新能力  前 言  近年来,国家对幼儿教育高度重视,各地不断兴办幼儿园,幼师专业逐渐受到了广大青年求学者的青睐,也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摘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这一词,随着社会的深度发展,课改的深入实施,其内涵和要求也发生了深刻变革和丰富. 在以学生为核心、发展为要义的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从课堂和谐环境的创设和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角度,研究和探索课堂有效教学.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师生关系;教学合一;讲练统一;思考  课堂教学是一个丰富复杂而又系统深刻的教学体系. 围绕有效教学这一目标,许多教学
【摘要】 中考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一个压轴环节, 而第一轮数学复习又是重中之重. 如何克服传统复习模式的刻板、乏味的现象. 激活课堂,保证复习质量,提高复习效率. 笔者的复习策略是“变中出彩,稳中求胜”.  【关键词】 重组知识;变幻方法;演变题目;提高兴趣;发展思维;稳打稳扎  中考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一个压轴环节. 它是在学生学完了初中数学的全部内容后,进行的一次系统、全面的回顾与整理,以达到查缺
小学时的数学学习总会经历若干个“莫名其妙”,比如“倍”.  “倍”一直被强调不能做单位名称,也经常是考试扣分点. 常见到有学生因在算式后面写上的“倍”而唉声叹气时,一个“阴险”的师者躲在暗处“窃喜”.  不让“倍”做单位名称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倍”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个具体的数!所以坚决不能写在算式结果后面,写了就是错!查阅文献,此要求并没有什么明文规定,只是多年来的习惯的传承而已. 
从小学到初中,数学知识的体系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小学数学注重的是帮助孩子打下数学基础,内容主要是各种数、量的基本认识、各种基本运算和简单应用,图形的基本认识及其相关的计算以及简单的代数知识. 而初中数学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自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以及数形结合的能力. 相比之下,初中数学内容增加了很多,难度也提高了很多,许多学生进入中学后,数学
[摘要]寻找非线性方程的精确解是近年来非线性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课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研究形如 ωu′ kνuu′ k2αu″ k3μu k4γu″″=0 的一个常微分方程,作为KdVBurgersKuramoto方程的一个特殊形式,我们将在本文精确地求解出这条方程的精确亚纯解,最后对这些解进行计算机模拟。  [关键词]微分方程;精确解;亚纯函数;椭圆函数  1。引 言  关于KdVBurgers
【摘要】 当今,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腾飞猛进,信息技术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交流中,已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为人类各种能力的提高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 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逐渐实施的过程中,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此,给我们数学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也就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让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  【关键词】 数学教学;信息技术;有机融入  教学目标:  1
【摘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而且把“数感”摆在六个核心概念中的首要位置,充分表明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 课程标准对数感的说明是“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
[摘要]在当今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补习热”已经蔓延到了四线城市,因为数学属于三大主科之一且较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吃力,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参加数学校外补习班,本选题就是针对四线城市的这一现象产生原因和影响,通过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分析。  [关键词]数学;校外补习;效果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提高教育硕士基地实习实效性研究”(编号:JGY2015102);教育学博士学位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