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引领学生树立生活作文的理念:热爱生活,感受生活,讲真话,诉真情,摒弃一切假话、大话、空话,写出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文章。
[关键词]生活作文;讲真话;诉真情
内容“假、大、空”的阴霾时常笼罩着本该纯净碧蓝的作文天空,禁铜了学生活泼自由的思想,消磨了学生宝贵的创造精神。压抑了学生的率真与灵性。扭转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作文现象,倡导清新灵动的“生活作文”是当前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落实“生活作文”的理念
动人的文章源自作者对身边生活的真实再现和感悟,也正因其富有生活气息情感真挚,所以才能引发读者的感动和共鸣。学生所写的作文大多是写实的散文,或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或议论抒情,它要求学生讲真话诉真情,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容不得脱离实际的胡编乱造。作文其实也是在做人,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良好的文风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文教学的任务除了教给学生基础的写作知识,培养学生熟练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常用的文体的写作能力外,还应该能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品格。
因此,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引领学生树立生活作文的理念:热爱生括,感受生活,讲真话,诉真情,摒弃一切假话、大话、空话,写出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文章。
二、积累“生活作文”的素材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文动辄编造的主要原因是写作素材的严重缺乏。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有首《观书有感》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解决“无米之炊”的难题,就必须开掘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是作文素材的主要来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深入生活中,做喜欢的事,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真正成为一个有生活的人。
学生们的生活范围毕竟有限,不可能事事都能亲身实践,要想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还需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大量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阅读可以懂得许多个人无法接触的事物,冲破个人的生活局限,冲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丰厚的阅读积累。会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不竭的源泉。
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虽然写日记和复习、写作业有一定冲突,一星期写2-3篇还是完全合适的。通过写日记同学们会记下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难忘的一些场景,还有对生活的一些思考。这些不但是学生成长的足迹,同时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善于将日记中的一些好的片段作为素材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三、形成“生活作文”的思维
实际上题材无大小、高下、新旧之别,相同的题材有的人写得真挚感人,见解深刻;而有的人却写得空洞无物。味如嚼蜡。究其原因,是因为后者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我以前曾给学生布置过一道特殊的课外作业——“感悟我们身边的幸福”,有不少学生却一无所获。
大文学家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读身边无字书,眼看、耳听、口问、心思。既要身人生活,也要心人生活,感受生活的情趣,感悟生活的道理。例如,写题为《母爱》的作文,大部分同学都会写母亲深夜背自己去医院的情节,而且还要加上一段景物烘托,不是写当时风雨交加,就是写当时大雪纷飞。这样的情节当然感人,但大家都这样写,就让人觉得不真实,也就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其实母爱无处不在:上学时的声声叮咛,吃饭时深埋在碗底的鸡蛋,失败时的鼓励,深夜陪读时那深情的目光……
同时,启发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博览,筛选,感悟、吸收,认识世界,品味人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学生方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阅历,启迪思维。
四、巧设“生活作文”的题目
现在教学中所给的作文题目,经常出现学生了无兴趣,疲于应付的现象。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学生采取“一凑、二套、三抄”的“作文秘诀”来敷衍了事。因此,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写作水平等诸多因素,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发掘题目,多布置一些学生喜欢写,有内容写,而且能够写好的作文题目。
比如学校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可借机布置相应的作文题目;最近发生了什么新闻,可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思;上完一堂主题班会,可让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还可以把命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分组命题,每个小组提供一到两个贴近生活的题目,最后同学们从中选择一个最喜欢的题目来写作。通过实践,这些方式,非常受同学们欢迎,往往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写作热情,容易使学生进入写作的情景,这样学生写出感情真挚、生动精彩的文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生活的舞台有多大,写作的空间就有多广。让我们共同努力,奏响生活作文的乐章,交给学生一片自由驰骋的蓝天碧野,相信会有更多有真情,有内容,有创意,有思想的生活华章出现在你我眼前。
——后记
[关键词]生活作文;讲真话;诉真情
内容“假、大、空”的阴霾时常笼罩着本该纯净碧蓝的作文天空,禁铜了学生活泼自由的思想,消磨了学生宝贵的创造精神。压抑了学生的率真与灵性。扭转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作文现象,倡导清新灵动的“生活作文”是当前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落实“生活作文”的理念
动人的文章源自作者对身边生活的真实再现和感悟,也正因其富有生活气息情感真挚,所以才能引发读者的感动和共鸣。学生所写的作文大多是写实的散文,或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或议论抒情,它要求学生讲真话诉真情,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容不得脱离实际的胡编乱造。作文其实也是在做人,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良好的文风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文教学的任务除了教给学生基础的写作知识,培养学生熟练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常用的文体的写作能力外,还应该能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品格。
因此,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引领学生树立生活作文的理念:热爱生括,感受生活,讲真话,诉真情,摒弃一切假话、大话、空话,写出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文章。
二、积累“生活作文”的素材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文动辄编造的主要原因是写作素材的严重缺乏。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有首《观书有感》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解决“无米之炊”的难题,就必须开掘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是作文素材的主要来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深入生活中,做喜欢的事,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真正成为一个有生活的人。
学生们的生活范围毕竟有限,不可能事事都能亲身实践,要想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还需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大量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阅读可以懂得许多个人无法接触的事物,冲破个人的生活局限,冲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丰厚的阅读积累。会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不竭的源泉。
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虽然写日记和复习、写作业有一定冲突,一星期写2-3篇还是完全合适的。通过写日记同学们会记下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难忘的一些场景,还有对生活的一些思考。这些不但是学生成长的足迹,同时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善于将日记中的一些好的片段作为素材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三、形成“生活作文”的思维
实际上题材无大小、高下、新旧之别,相同的题材有的人写得真挚感人,见解深刻;而有的人却写得空洞无物。味如嚼蜡。究其原因,是因为后者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我以前曾给学生布置过一道特殊的课外作业——“感悟我们身边的幸福”,有不少学生却一无所获。
大文学家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读身边无字书,眼看、耳听、口问、心思。既要身人生活,也要心人生活,感受生活的情趣,感悟生活的道理。例如,写题为《母爱》的作文,大部分同学都会写母亲深夜背自己去医院的情节,而且还要加上一段景物烘托,不是写当时风雨交加,就是写当时大雪纷飞。这样的情节当然感人,但大家都这样写,就让人觉得不真实,也就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其实母爱无处不在:上学时的声声叮咛,吃饭时深埋在碗底的鸡蛋,失败时的鼓励,深夜陪读时那深情的目光……
同时,启发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博览,筛选,感悟、吸收,认识世界,品味人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学生方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阅历,启迪思维。
四、巧设“生活作文”的题目
现在教学中所给的作文题目,经常出现学生了无兴趣,疲于应付的现象。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学生采取“一凑、二套、三抄”的“作文秘诀”来敷衍了事。因此,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写作水平等诸多因素,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发掘题目,多布置一些学生喜欢写,有内容写,而且能够写好的作文题目。
比如学校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可借机布置相应的作文题目;最近发生了什么新闻,可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思;上完一堂主题班会,可让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还可以把命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分组命题,每个小组提供一到两个贴近生活的题目,最后同学们从中选择一个最喜欢的题目来写作。通过实践,这些方式,非常受同学们欢迎,往往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写作热情,容易使学生进入写作的情景,这样学生写出感情真挚、生动精彩的文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生活的舞台有多大,写作的空间就有多广。让我们共同努力,奏响生活作文的乐章,交给学生一片自由驰骋的蓝天碧野,相信会有更多有真情,有内容,有创意,有思想的生活华章出现在你我眼前。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