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学应能让人感觉身心愉悦,但如果简单地把体育课视为“达标训练课”,丧失其应有的娱乐、休闲成分,就容易导致学生厌倦甚至害怕体育课。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它缺乏理想性、现实性和整体性,学生难以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他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完全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学生早已厌倦了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可只要是他们喜爱的活动,就算跑得大汗淋漓,学生们也会乐此不疲。
作为农村体育老师,我们同样置身课改潮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让学生接触生活、感悟生活,让体育课堂回归生活本真,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用我们的一双慧眼去看待,去发现,去解决生活中的体育问题,用我们的心去发掘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得到身心的体验和体能的锻炼,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与升华,使之成为学生喜爱的生活的一个部分。
何为体育课堂生活化呢?笔者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结合小学体育教材的自身功能,联系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优化学校体育资源,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巧借生活实践感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引用学生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让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回归生活本真,我们责无旁贷。那么,如何让“生活化”充盈农村小学体育课堂呢?
一、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促学生自主体育
传统的体育课堂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动作技能的培养,轻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体活动的开发,不能给学生创设宽松的乐学环境、温馨的人际环境,因此对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认知习惯等方面的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创设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输悦、活泼自在的生活情境中用自主的能力进行各种行为的展示,以达到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目的。
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开展,首先应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创设各种合适的课堂教学情境,把课堂教学中的内容适当地融入到近似于日常生活的情境中去,通过教师的组织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使课堂教学情境更趋合理化,以达到完成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需要在课堂教学情境和生活情景之间寻找一个有效的结合点,以此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延伸教学环节,从而达成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
1.众所皆知,传统的田径教学是学生望而却步的,也是教学效果最不理想的。因此,在教学时,我们有必要对这样内容进行重新审视,作进一步的创设。例如,将一些充满竞技性的,较为成人化的项目,可以对其进行方法和规则的适当简化,降低难度要求,使其适合儿童的个性特点。在教学枯燥的跳跃类的立定跳远时,我首先通过让学生模仿青蛙跳荷叶,使学生初步了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然后,让让学生在规定的距离当中,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比赛。在最后的放松环节,我设计了捕鱼的游戏,使学生充当各种各样的角色,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单一、枯燥的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如“森林动物运动会”,不仅使学生更感兴趣,而且大大减轻学生累的感觉。
2.转变正规化的动作,让原本简单的游戏复杂化,使体育活动更加有趣。如:在教学四年级篮球运球时,我以“小螃蟹学本领”为主题设置情景教学。课的开始,教师用猜谜语、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小螃蟹”的角色,让学生模仿“小螃蟹”的动作进行追逐、玩耍球的游戏,在达到热身目的的同时将篮球基本技术引进课堂,调动起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在运球教学中,采用拍球报数、闭眼拍球等各种形式的个人趣味拍球练习,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体会、解决课的重点“运球时的按拍动作”,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原地运球的技术;通过运球“石头、剪子、布”和2人及多人进行的相互干扰运球的游戏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巩固运球技术,解决难点“抬头运球”,培养竞争意识;通过运球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球技术,对学生的技术掌握情况进行检验。
3.充分利用民间体育项目的灵感优势,夯实体育课程。鉴于民间体育运动项目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于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切合教学实际的内容,便可直接入用,例如:滚铁环、打陀螺、踢毽子等。将这些独具民间特色的教学内容引进小学体育课堂,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体育文化,而且可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新时代文化有效融入民间传统,最终达到回归社会的目的。
二、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场地和器材,促学生兴趣体育
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利用场地和器材来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延续,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常采用直接引用和创新器材两种方式,具体如下:
1.直接引用。直接引用生活中常见的如跳绳、沙包、皮球、毽子、皮筋等器材。在引用时,力图贴近生活,创新其活动方式,优化其运动结构。如在引用沙包,跳绳和皮球时,可进一步组合为“小铁人三项”,通过精彩的故事导引来激发学生的运动精神,并通过合理分配体力全面协调学生的各项能力。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能得于养成多种运动兴趣的习惯。
2.创新器材。由于个别学校生数多,而场地器材又较为有限,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体育教师们可以鼓励学生自制体育器材,一方面可弥补体育课器材的缺口,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处,教师还能通过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使得体育课的内涵有一个质的飞跃。如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学习期间收集自制器材的相关材料,并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加工、改进,同时,引导学生制作具有实用意义的体育创新器材。
三、给学生更多生活化空间,促学生个性体育
传统的体育教学考虑最多的是它的系统性,规范性,对队列训练的要求整齐划一。学生容易因为站立的时间太长,而严重降低对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有甚者,一些学生的体育情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挫伤。因此,在教学中应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珍视学生参与的全面性,珍视学生生活的贴近性。以游戏为切人点,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进行必要的合作交流。比如,在进行小学低年级(水平一)的投掷教学中,教师首先让每位学生在课前准备了一支画笔和一张卡通纸。上课时,老师亲切地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同,你们见过什么会飞吗?请你们在卡通纸上将它画出来好吗?学生画完后,让他们互相交流一下。这时候,同学们的情绪瞬间被感染了,班级也顿时沸腾了起来。有的同学说,他要画一只和平鸽,飞往世界各地,让世界充满爱;有的同学说,她要画一架最好最好的战斗机,让它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保卫人类美好的家园;还有的同学说,他要画一只风筝,带着我们的理想,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瞧,他们玩得多么的自由自在,玩得多么的快乐无忧!这样的教学设计,完全打破了以往教师只顾技术讲解,学生埋头练习的这一传统教学模式。此时此刻,你会十分惊讶地发现:学生们在这样毫无拘束的体育活动中,个性得以张扬,想象力得以丰富,创造力得以开发。
四、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化资源,促学生终身体育。
学生身边的生活化资源是无处不在的,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掘身边的生活化体育资源,并及时将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推向家庭、推向生活,以学生为榜样,影响带动家庭其他成员,自觉投入到自我锻炼之中。比如:和一家人开个家庭运动会:比赛一,和姐姐利用废旧报纸挖两个洞当场地,利用手指把弹球弹进洞里;比赛二,和爸爸、妈妈进行体操全能比赛,即在床上进行前滚翻,手倒立等各种比赛;比赛三,和哥哥来个头球赛,利用气球来做头球等等。最后,再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创设出各种适合家庭成员参与的体育游戏。
体育课堂教学适当融入生活气息,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生活氛围中更好地接受体育指导,有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传统僵化的体育课堂变得更加轻松自如,让学生在丰富生活积累的同时,获得许多全新的生活体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发展技能,丰富体验,升华情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形成对生活的积极的、乐观的态度,使原本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堂,变得鲜活起来。
总而言之,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畏难情绪是值得深思的。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体育教师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多和学生交流、谈心,才能找准原因,对症下药,使学生能真切地领悟体育的独特魅力,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找到体育,从体育运动中找到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兴趣,使学生从怕上体育课向喜欢上体育课转变,让“生活化”充盈农村小学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体育教育展望》胡增荦
[3]《小学体育教学参考纲要》
[4]《浅谈农村小学学校体育》
作为农村体育老师,我们同样置身课改潮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让学生接触生活、感悟生活,让体育课堂回归生活本真,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用我们的一双慧眼去看待,去发现,去解决生活中的体育问题,用我们的心去发掘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得到身心的体验和体能的锻炼,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与升华,使之成为学生喜爱的生活的一个部分。
何为体育课堂生活化呢?笔者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结合小学体育教材的自身功能,联系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优化学校体育资源,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巧借生活实践感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引用学生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让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回归生活本真,我们责无旁贷。那么,如何让“生活化”充盈农村小学体育课堂呢?
一、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促学生自主体育
传统的体育课堂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动作技能的培养,轻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体活动的开发,不能给学生创设宽松的乐学环境、温馨的人际环境,因此对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认知习惯等方面的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创设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输悦、活泼自在的生活情境中用自主的能力进行各种行为的展示,以达到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目的。
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开展,首先应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创设各种合适的课堂教学情境,把课堂教学中的内容适当地融入到近似于日常生活的情境中去,通过教师的组织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使课堂教学情境更趋合理化,以达到完成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需要在课堂教学情境和生活情景之间寻找一个有效的结合点,以此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延伸教学环节,从而达成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
1.众所皆知,传统的田径教学是学生望而却步的,也是教学效果最不理想的。因此,在教学时,我们有必要对这样内容进行重新审视,作进一步的创设。例如,将一些充满竞技性的,较为成人化的项目,可以对其进行方法和规则的适当简化,降低难度要求,使其适合儿童的个性特点。在教学枯燥的跳跃类的立定跳远时,我首先通过让学生模仿青蛙跳荷叶,使学生初步了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然后,让让学生在规定的距离当中,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比赛。在最后的放松环节,我设计了捕鱼的游戏,使学生充当各种各样的角色,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单一、枯燥的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如“森林动物运动会”,不仅使学生更感兴趣,而且大大减轻学生累的感觉。
2.转变正规化的动作,让原本简单的游戏复杂化,使体育活动更加有趣。如:在教学四年级篮球运球时,我以“小螃蟹学本领”为主题设置情景教学。课的开始,教师用猜谜语、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小螃蟹”的角色,让学生模仿“小螃蟹”的动作进行追逐、玩耍球的游戏,在达到热身目的的同时将篮球基本技术引进课堂,调动起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在运球教学中,采用拍球报数、闭眼拍球等各种形式的个人趣味拍球练习,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体会、解决课的重点“运球时的按拍动作”,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原地运球的技术;通过运球“石头、剪子、布”和2人及多人进行的相互干扰运球的游戏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巩固运球技术,解决难点“抬头运球”,培养竞争意识;通过运球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球技术,对学生的技术掌握情况进行检验。
3.充分利用民间体育项目的灵感优势,夯实体育课程。鉴于民间体育运动项目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于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切合教学实际的内容,便可直接入用,例如:滚铁环、打陀螺、踢毽子等。将这些独具民间特色的教学内容引进小学体育课堂,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体育文化,而且可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新时代文化有效融入民间传统,最终达到回归社会的目的。
二、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场地和器材,促学生兴趣体育
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利用场地和器材来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延续,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常采用直接引用和创新器材两种方式,具体如下:
1.直接引用。直接引用生活中常见的如跳绳、沙包、皮球、毽子、皮筋等器材。在引用时,力图贴近生活,创新其活动方式,优化其运动结构。如在引用沙包,跳绳和皮球时,可进一步组合为“小铁人三项”,通过精彩的故事导引来激发学生的运动精神,并通过合理分配体力全面协调学生的各项能力。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能得于养成多种运动兴趣的习惯。
2.创新器材。由于个别学校生数多,而场地器材又较为有限,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体育教师们可以鼓励学生自制体育器材,一方面可弥补体育课器材的缺口,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处,教师还能通过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使得体育课的内涵有一个质的飞跃。如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学习期间收集自制器材的相关材料,并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加工、改进,同时,引导学生制作具有实用意义的体育创新器材。
三、给学生更多生活化空间,促学生个性体育
传统的体育教学考虑最多的是它的系统性,规范性,对队列训练的要求整齐划一。学生容易因为站立的时间太长,而严重降低对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有甚者,一些学生的体育情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挫伤。因此,在教学中应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珍视学生参与的全面性,珍视学生生活的贴近性。以游戏为切人点,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进行必要的合作交流。比如,在进行小学低年级(水平一)的投掷教学中,教师首先让每位学生在课前准备了一支画笔和一张卡通纸。上课时,老师亲切地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同,你们见过什么会飞吗?请你们在卡通纸上将它画出来好吗?学生画完后,让他们互相交流一下。这时候,同学们的情绪瞬间被感染了,班级也顿时沸腾了起来。有的同学说,他要画一只和平鸽,飞往世界各地,让世界充满爱;有的同学说,她要画一架最好最好的战斗机,让它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保卫人类美好的家园;还有的同学说,他要画一只风筝,带着我们的理想,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瞧,他们玩得多么的自由自在,玩得多么的快乐无忧!这样的教学设计,完全打破了以往教师只顾技术讲解,学生埋头练习的这一传统教学模式。此时此刻,你会十分惊讶地发现:学生们在这样毫无拘束的体育活动中,个性得以张扬,想象力得以丰富,创造力得以开发。
四、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化资源,促学生终身体育。
学生身边的生活化资源是无处不在的,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掘身边的生活化体育资源,并及时将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推向家庭、推向生活,以学生为榜样,影响带动家庭其他成员,自觉投入到自我锻炼之中。比如:和一家人开个家庭运动会:比赛一,和姐姐利用废旧报纸挖两个洞当场地,利用手指把弹球弹进洞里;比赛二,和爸爸、妈妈进行体操全能比赛,即在床上进行前滚翻,手倒立等各种比赛;比赛三,和哥哥来个头球赛,利用气球来做头球等等。最后,再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创设出各种适合家庭成员参与的体育游戏。
体育课堂教学适当融入生活气息,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生活氛围中更好地接受体育指导,有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传统僵化的体育课堂变得更加轻松自如,让学生在丰富生活积累的同时,获得许多全新的生活体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发展技能,丰富体验,升华情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形成对生活的积极的、乐观的态度,使原本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堂,变得鲜活起来。
总而言之,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畏难情绪是值得深思的。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体育教师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多和学生交流、谈心,才能找准原因,对症下药,使学生能真切地领悟体育的独特魅力,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找到体育,从体育运动中找到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兴趣,使学生从怕上体育课向喜欢上体育课转变,让“生活化”充盈农村小学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体育教育展望》胡增荦
[3]《小学体育教学参考纲要》
[4]《浅谈农村小学学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