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制定规则为安全护航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yl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课程是以儿童为核心的整体性的行动方案。要让儿童站在课程的中央,追随他们的生活和经验,根据他们的所思所想来解决问题,生成新的活动。
  《幼兒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室内运动是幼儿最爱的活动之一,为避免运动时出现安全问题,需要制定相关规则,在确保幼儿安全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规则意识。
  厘清室内运动存在的问题。首先,规则缺失。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充足的空间,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和运动材料互动。但大班幼儿对“危险”认知模糊,还不懂得规避风险。在没有游戏规则的情况下,当游戏人数过多时,容易发生碰撞,形成安全隐患。其次,规则成人化。在有些运动区域中,教师们制作了精美的规则提示牌,但这些提示没有站在幼儿角度进行思考,出现了幼儿不理解的现象。最后,规则形式化。有的幼儿在运动期间一直在和提示图互动,减少了运动时间,有的幼儿却不理会提示图,导致规则形式化。
  明确规则制定的方法。一是由谁制定规则。幼儿要参与规则制定,教师进行辅助。教育专家虞永平曾说,幼儿园课程是以儿童为核心的整体性的行动方案。要让儿童站在课程的中央,追随他们的生活和经验,根据他们的所思所想来解决问题,生成新的活动。规则不应是由教师单方面制定的,需要幼儿主动思考并参与制定过程。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当他们制定规则遇到问题时,教师需要提供帮助。
  二是衡量制定规则的必要性。在活动区域,很多规则只是为了贴而贴,并没有起到实际作用。教师要在活动中观察幼儿并组织讨论,根据幼儿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决定是否需要制定规则。例如,在运动量大的区域,制定规则暗示幼儿适时进行区域转换,避免过量运动;在楼梯等危险的地方,制定规则提醒幼儿不做危险的动作;热门材料集中的区域,容易聚集大量幼儿,拥挤难免带来危险,可以制定规则来规定玩耍时间,以分流幼儿。
  三是如何制定规则。当教师发现问题后,可以组织讨论,共同找寻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以楼梯拖拉轮胎为例,我们观察到幼儿在拖拉轮胎的时候会撞到自己。于是,教师启发性地询问:“在楼梯玩拖拉轮胎时,你们有什么问题吗?”有的幼儿说:“拉轮胎下去时,轮胎撞到我的脚了。”为了让他们自己找到问题的原因,教师问道:“轮胎怎么会撞到你呢?”幼儿答道:“轮胎滚得太快了。”接下来,教师通过提问让幼儿自己找到解决方案:“有什么好方法不让轮胎撞到自己呢?”幼儿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轻轻地拉。”“轻轻地拉,会拉不动呀!”“那就放好再拉。”教师趁机补充:“怎么放才算放好呢?”幼儿一致赞同“可以把轮胎放平再拉”。第二天尝试时,幼儿发现轮胎平放再拉不会快速往下滚,能避免危险。为了让其他小朋友知道这个好方法,幼儿们画了“安全拖拉轮胎提示图”贴在楼梯口,提示大家用正确的方法拖拉轮胎。
  确定规则的执行方式。在运动前,教师要提醒幼儿遵守规则,避免问题出现;在运动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当幼儿出现违背规则的行为时,及时提醒,对遵守规则的幼儿及时肯定和鼓励;运动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集体讨论,让他们回忆是否遵守了规则或提出新发现的问题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幼儿参与制定规则并自觉遵守,他们会玩得更安全、更有趣。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马陆以仁幼儿园)
  责任编辑:张妍琳
其他文献
当前,“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思想已经得到普遍认同。让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正是上海市闵行区闵行第四幼儿园倡导的幼儿学习方式。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玩中,他们会感受快乐,习得知识和技能。科学小制作结合了玩与学的特质,是幼儿在玩中进行操作与探究科学的良好途径。丰富有趣的科学小制作活动,成为启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发现,形成探究性学习习惯,并获得相关经验的重要桥梁。  梳理活动素材,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德育是一项长期工程,将其渗透到幼儿的生活中,幼儿能潜移默化感知良好品格,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品行和习惯。为了帮助幼儿迈好人生第一步,幼儿园围绕“如何安排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有效落实德育工作”展开了实践和探索。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3-6岁是幼儿品德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所受的教育对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实验幼儿园践行德育教育理念,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
科技节是为推进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让科学活动走近幼儿、走进家庭、走进社会而专门设置的特别节日。近年来,不少幼儿园的科技节活动形式和内容大同小异,存在弊端,比如设计形式单一、内容重复性强、缺乏主题主线。追溯问题的原因,在于一些幼儿园的科技节活动在设计之初,没有从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远离了时代背景,缺少对科技教育价值取向的判断。基于以上问题与发展需求,上海市徐汇区科技幼儿园着手改
近年来,学前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中心幼儿园一园六址,几所新园同时开园。我们既为幼儿园获得认可感到高兴,又因新园面临的挑战而倍感压力。怎样让不同经验和层次的新教师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怎样让“新入力量”尽快融入幼儿园?  带着这些思考,我们确定以环境评比的形式推动教师成长。幼儿园环境与幼儿的发展、课程的实施是相辅相成的。环境会随着课程的发展不断充实、丰富,是动态且具有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孩子面临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变化。幼小衔接并非一蹴而就,家长应该怎样正确理解和对待?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独立性,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学前阶段应重点关注和培养哪些学习习惯,以便孩子更快适应小学学习?面对家长的困惑和焦虑,幼儿教师们给出了他们的妙招。  幼儿的天性是游戏与玩乐,而区域活动正好能够满足幼儿的天性需求。幼儿园可以深入研究区域游戏的方式和内涵,并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是幼儿园科学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幼儿阶段,整个探究过程既可以让幼儿获得知识来解答自身的疑问,使其求知欲得到满足,又可以锻炼其思维方式和能力,使其获得积极发展。  幼儿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科学元素。在生活中创设游戏情境,不仅能让幼儿知道科学来源于生活,还能让幼儿感受生活中科学的重要性
“书包、帽子、水壶、课程表、抽纸,每天都让为娘捋一遍,这个小孩上小学真麻烦!”  “又被老师告知今天上午三节课豆豆在课上睡了‘回笼觉’,都上小学那么久了,感觉血压直蹿200!”  朋友圈里,豆豆妈妈接连发送的信息显示,豆豆进入一年级的这一年里,她已经变成了一个有些焦虑的母亲。分析豆豆的表现,无非是没有养成管理自己生活和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作息时间不规律、对小学学习形式及内容不适应等问题;豆豆妈妈也
尊重是人的天性的需要。它能使沟通顺畅,增强人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幼儿学会尊重,就能找到伙伴,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教师尊重幼儿,就不会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而是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培养自主、创新、独立的人。  “4+2+1”(即四个祖辈、两夫妇以及一个孩子)家庭生活模式出现后,一家人围着一个幼儿转。家长忽略了品格教育,使幼儿不懂尊重、谦让、分享和感恩。养成“尊重”品格的关键在童年,并且需要长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