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梧州乡土地理,培育地理核心素养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a20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达成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最有效的办法,也是落实学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课堂教学与乡土案例结合,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乡土情怀,促使学生产生对家乡生活的荣誉感与自豪感,以更好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乡土案例;高中地理;地理教学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地质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在新课标中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1]。本文以梧州乡土地理为脉络主线,让学生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入手,正确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物质循环过程。梧州岑溪因花岗岩储量丰富,2006年被授予“中国花岗岩之都”,尤以“岑溪红”花岗岩石材闻名世界。考虑实际学情,生活在矿产丰富的梧州,学生对当地的矿物、矿产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故笔者采用梧州岑溪乡土地理“岑溪红”为案例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收集的矿物岩石,结合教师提供的图文资料,能够准确分析三大类岩石及岩浆之间相互转化的各个环节和作用的条件,探寻“岩石”的前世今生。一方面,动手观察岩石特性,考查学生提取、整合有效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利用梧州当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废弃矿物的循环利用为基础进行教学,挖掘身边的乡土地理,为宣传家乡矿产资源贡献力量,以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一、认识矿产资源,强化区域认知
  杜威常说“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如有经验,学习会更加容易,理解后也容易上手。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学习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加上对新事物的认知,不断转化并形成自己的观点。故本文从梧州学生周围的地理现象入手,渗透家乡物产知识,加深学生对梧州区域的认知。
  教學片段一:“岑溪花岗,梧州重器”
  导入:在1~2亿年前,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活动剧烈,梧州位于板块之间,所以地壳深处岩浆活动频繁,于是大量岩石形成于此。(展示图1,让学生寻找梧州的地理位置)
  材料一:梧州岑溪花岗岩的产品“岑溪红”色泽鲜艳,粒度均匀;质地坚硬,光洁晶亮;开采量大,质量高,早早便成为一张代表岑溪元素的“金名片”,岑溪也被喻为“中国的花岗岩之都”。图1为广西的板块断裂分布[2]。
  提问:岩石是由什么形成的?岩浆与岩石的形成有怎样的关系?
  从“区域认知”的角度分析,学生能在地图上准确找到梧州的地理位置,了解到长期的地壳运动会对梧州的地质地貌产生一定的影响,并知晓岩石的形成与岩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再选取梧州岑溪著名岩石——花岗岩(简称“岑溪红”)为教学案例导入,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家乡的矿产资源情况,理解矿产资源的形成过程。从身边的乡土地理出发,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合作交流、感同身受,理解矿产的形成与地壳及地表的活动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强化对梧州当地的区域认知。
  二、剖析乡土案例,注重动手实践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改变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寻找和巩固知识。教师再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共同点评,主导整个课堂的教学进程。
  教学片段二:“辨别矿物,确定关系”
  1.地壳的物质组成
  【活动1】学生观察岩石里不同颜色的物质,在对应矿物鉴赏表中寻找有关的物质组成(图2)。
  总结:化学元素构成矿物,有用的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形成矿产,多种矿物组合在一起形成岩石,岩石是组成地壳的物质之一,是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成分[3]。
  【活动2】学生结合课本31页的莫氏硬度计(鉴别矿物的相对硬度等级),利用手边的工具,测量其他矿物的硬度,识别常见的矿物(图3)。
  总结:每一级莫氏标度对应的材料可以在前一级的材料上划出痕迹。
  从地理实践力的角度出发,提前让学生寻找周边的岩石矿物,考查学生课外的行动能力,一方面,通过花岗岩案例进行自主学习,找出岩石矿物相关概念,了解各物质组成之间的关系,形成系统性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岩石矿物有基本的识别和分类,为后面学习地壳物质循环打好基础。另一方面,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观察身边常见岩石矿物的岩性和尝试判断硬度,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掌握一定的地理观察方法和地理实物的语言表达,培养地理实践能力。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
  三、分析岩石成因,探究循环过程
  一直以来,情境式教学都是地理教师融合和贯穿教学的重要手段,这是一种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4]。通过板图板画的形式,化抽象为具体,把文字转化为图画,搭配常见矿物的图片并分析解释,吸引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探究的积极性并加深记忆。三大类岩石活动探究设计如表1所示。
  教学片段三:“循环揭秘,探索成因”
  师:岩石的形成必定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深埋于地壳之中或堆积于地表之上。花岗岩是如何形成的,其他岩石与花岗岩之间又有怎样的区别,它们之间的形成又有什么样的联系?让我们一起走进岩石的前世今生。
  2.地壳的物质循环
  (1)岩石的转化
  【合作学习】岩石之间是如何发生转换的?
  根据三大类岩石的转换阶段,小组合作尝试用示意图绘制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是如何进行转化的,并标出作用条件。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图5、图6)。
  
  (2)地质循环
  师:地壳物质的运动,构成了大大小小的物质循环过程,其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地质循环。岩浆是如何喷涌而出的?
其他文献
摘 要:2018年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标准的第一年。文章基于中国知网数据,通过高频关键词频次对2018年中学地理教学研究的热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学地理教学研究主要涉及地理学科研究(22次)、课程研究(56次)、课堂研究(999次)和教学管理研究(2次)等领域,其中,课堂研究的热点性非常突出;同时,新课标下中学地理教学研究趋向于现代化、生活化、实践化和人本化。  关键词:中学地理;研究热点;课堂
摘 要:文章以人教版初中区域地理“美国”一节为例,基于情境设计和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最终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价,旨在让每一个成员在解决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和强化自身的优势;同时也有助于探索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深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初中区域地理;教学设计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由教师提供一些关键素材,创设学习情境并设置项目
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多被毁坏,完好幸存的黄土窑所剩无几。黄土窑看似简易普通,可其建造之巧妙、构筑之合理(图1),饱含先民的智慧,蕴含节能减排的先进理念,凸显先民因地制宜、善待自然的生态文化。  黄土高原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年、日较差大。黄土窑掩藏于土体,巨厚的土层可避免夏日阳光的直接照射,窑顶的植被还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并通过植物蒸腾、地面蒸发来降低窑顶温度。窑洞大多坐北朝南,
摘 要:以宜宾市第六中学为例,选择高一学生为样本,对其进行新高考认识、选考地理意愿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新高考“自主选考”模式下,学生对新高考的认识度、自身学习能力、地理教师教学方法、高校招生政策、家长选考建议等是影响新高考地理选考的主要因素。为此,文章提出学生理性科学选考、地理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学校更新教学理念、高校完善招生政策、家长与社会主动配合等应对新高考的选考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地
摘 要:从2020年秋季新学年开始,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新教材的试用,对各版本教材进行比较研究,汲取不同版本的长处并整合各版本的资源,有利于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更好地服务于新教材的教学。文章以必修第一册“地球的演化历史与圈层结构”为例,对各版本教材的栏目体系及体例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对核心内容进行整合与梳理,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关键词:地球演化历史;地球圈层结构;比较;教学建议  202
摘 要:各学科核心素养确定之后,在高考命题实践中,核心素养测评成为地理试题立意之本。文章选取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Ⅱ卷第37题,从选材与呈现、继承与创新、设问与立意及价值与功能四个维度进行评析,进一步揭示高考地理试题的特质,促进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积极迎接新课改和新高考。  关键词:高考地理试题;地理核心素养;特质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以来,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进一步明确,基础教
摘 要:文章以“认识区域”为例,以昆明呈贡区为背景,以地域文化为突破口,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空间—区域”的维度探究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评析区域开发利用状况,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相应的学科思维方式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关键词:区域认知;核心素养;教学课例  一、主题由来  课题为鲁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节内容 “认识区域”“区域的特征”,这也是本节内容的
作业批改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了解和检查学生学习的重要窗口,是教师教学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通过作业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做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然而,我们很多英语教师平常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与打分、测验考试等,却很少花时间和精力在学生的作业批语上。翻开学生的作业本,看到的多是简单的对、错符号或分数、等级,几乎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和批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一种最为精细的精神活动。”教育学生的许许多多的细小之事,表面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有的却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成为孩子生命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如何加强细节的教育    1 关心学生,深入了解情况。课余经常到学生宿舍坐坐,到教室走走,常和学生谈谈心,了解一些具体情况。学生各自的爱好、生活方式、说话的语气等等都有所不同,教师掌握这些实际情况,就为因材施教、加强细节教育打下基础。
[摘要]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八年级的分化现象往往十分突出,尤其是在农村中学,直接影响着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和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村中学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成绩。  [关键词] 英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