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东文学课堂的对话推进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anm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肖培东老师的文学课堂之所以具有深度和文学味,其重要原因在于肖老师在教学中一直引导学生沉浸在文本之内,并时刻关注学生文学想象的构建和文学思维的发展。文章以“想象构建”教学法中的五个立场为视角,审视肖老师文学课堂中的对话及其对于学生思维理解发展的推进作用。
其他文献
“内生力”是指存在于学生生命体内的自我发展的内部实力与主观能动性,包括学生的内在知识系统、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等要素,是推动学生发展的学习内驱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置精巧的解读切口,再围绕切口来设置导读环节,引领学生细心咀嚼。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是人们神往的教学追求,可一直没有在课堂中落地生根。主要原因是哲学取向的教育话题与科学取向的有效教学是两股道上跑的车,难以走到一起来。其实,两种取向在特定条件下还是可以结合的,尤其是语文教学;因为人的语言与思想、精神及其生命是一个统一体。基于此,张悦群老师在本期专栏中剖析了《让生命飞行:在空中凝固永恒》作文教学设计中以生命话题为中心存在的问题,并由此阐述了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具体做法,重新设计了这次作文课的教学方案。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第一要素,也是语文教育的根本。加强语言建构能力的培养,对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重大意义。下面,笔者以统编版必修(上册、下册)的相关课文为例。
2020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河北省优课评比,授课的课题是“写作--语言简明”。我先从课标、课本、教参入手,反复细致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语言简明》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写作活动,教参指出,七年级作文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在此基础上初步培养写人记事的能力”。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这句我非常喜欢的网络热语,送给正走在语文课改路上的自己。这条通向星辰和大海的路,春暖花开。但每一步,都有荆棘,每一个时刻,都可能险情迭出。然欣慰的是,我们,一直行走在路上。一、前五年:文本阅读,课堂且向深处寻踏入语文之路的第一个五年,我青春昂扬,一片热情。想奉上自己所有的虔诚和信仰,想看到语文极致的风景。安徒生写过《光荣的荆棘路》,他说:“人文的事业就是一片着火的荆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此话我曾深深迷恋。我也曾精心点染语文课堂的花蕊,点亮学生眼睛里的星火。
本刊与孙春成老师联合发起倡议,进行“立体教学长征行义务送教”活动,主旨是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义务推广国家级教学成果“语文课堂立体教学策略体系”,帮助一线教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服务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义务送教联系电话:029-8525142918038048505。“立体教学长征行”公众号是“立体教学长征行义务送教”活动的工作平台,同时发表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例、教学课型、教学短论和义务送教时讯。欢迎扫码共享!
近些年,随着国家的大力投入,非遗培训渐渐在民族地区打开局面。对于传统非物质文化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其不仅体现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对农民的教育方面,也是在不断地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而本文主要就是站在教育扶贫的角度,对农民致富之路进行探究。通过对农民现状以及问题的实例分析,来更为真实地了解到,非遗教育培训给农民带来的益处和意义所在。
描写在写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决定着一篇文章具体生动与否。当下,在学生的习作中依旧鲜见比较好的描写作品,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在描写写作指导中没有抓住描写的关键所在。从描写点的确立与分解、描写节奏的调控等两个关键要素出发,深入探讨描写写作指导的要诀,能从根本上提升描写的写作质量。
《阿长与<山海经>》蕴含了鲁迅对阿长深厚而复杂的感情,这份感情通过巧用不同手法和形式得到体现:叠加运用对比手法,充分展现儿时单纯质朴的感激、敬佩之情;交错运用双重叙事视角,体现情感从儿童感性认知到成人理性认知的螺旋式深化;运用并列结构标题强调阿长与《山海经》在鲁迅心中不仅位置同等重要,而且二者交织在一起共同成为他心中最为珍贵的记忆。
教学的发生是在对话中完成的。基于有效的对话展开教学,课堂才会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引发对话,需要创设对话情境;在对话之中,教师需要捕捉生成时机,促进学生思维进阶。此外,对话还应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培养语言感性。这些,都需要尊重学生的“前理解”体验,顺势而发,因势象形。真正的对话,与回归语言的感性之美应是同时的,在对话中回归言语感性是走向心灵柔软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