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会葵艺,历经了千年时光的陶冶与精炼,其制品不仅是一件手工艺器具,更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传承意义,但由于时移世易,今天的葵艺制作濒临失传。为了更好传承,通过对葵艺教学资源的开发,形成校本教材,引进课堂,是新会教育者肩负的时代使命。本文先介绍葵艺的概况、种类及制作技艺,然后从葵艺教学资源的开发方面探究,争取为葵艺的传承开辟一条新路。
【关键词】教学资源;开发;新会葵艺;传承
新会葵艺是广东四大传统工艺之一,历史悠久,蜚声中外。为了更好的传承新会葵艺,通过对新会乡土教学资源——葵艺进行开发,形成校本教材,将葵艺引进课堂,是传承的最佳选项。我们通过采风调研,考察了葵艺的历史变迁及生存现状,分析了葵艺的发展空间和传承所需的条件,为新会乡土教学资源开发及葵艺的传承提供了重要基础。
一、葵艺的概况
新会葵艺有1600多年历史,融造型艺术和编织、绘画、绣花等工艺于一体。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会葵艺之所以独一无二,是因为它的原材料“蒲葵”有其独特优点。新会蒲葵,色泽光洁,体质轻盈,心蒂而圆正,用它制成扇,光泽可观,娇艳雅致。
二、葵艺的分类
新会葵艺分葵扇类、工艺品类和葵副产品等三大类。葵扇类指葵叶经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扇子,有玻璃扇、烙画扇、绣花扇、竹箨画扇及葵织扇等;工艺品类有葵灯罩、葵藤枕、葵花篮、葵通帽及葵藤垫等;葵副产品类指用葵叶下料制成的葵类制品,包括葵脉牙签、葵蓑衣、葵骨扫把等。其中以葵扇最为著名,最具独特魅力。
三、葵艺的制作
1.葵原料加工。葵原材料有三种:三旗、长柄、生笔。一把葵扇,从葵树开始,经过割笔、撑晒、剪雏形、洗扇叶、熏扇、焙扇、切扇蒂等多道工序后,葵叶原材料可初具扇形,且色泽晶莹洁白,如同玻璃。要制作一把好葵扇,前期原材料加工非常重要。
2.玻璃葵扇制作。玻璃葵扇以嫩葵叶(俗称“生笔”)为材料,经过割、晒、剪、洗、熏、焙、切、开等原料加工工序后,还需进行挑扇胚、划扇、批扇、道扇、合扇、修整、熏扇及剪柄等多道工序,玻璃葵扇制作尤其讲究流程。
3.烙画葵扇制作。先将成品玻璃扇正面平放;再在扇正面中心位置,用碳笔白描出画稿;第三步取出带尖笔头的电烙器,在扇面的画图底稿上进行烫画,勾划出画图的主线;第四步将电烙器换上圆形的电热笔头,在葵扇的画面上烫,描出阴影部份,将物体绘制清晰;第五步在初步成型的画面上,进行明暗关系的修饰;最后将玻璃扇平放30分钟后收藏。
4.葵扇编织工艺。新会葵织扇,是用一种色泽银白、质地柔软且轻薄透明的上等葵叶玻璃白作为原材料,撕成一条条宽度约3—4mm的葵丝,经手工编织而成的扇子。葵织扇一般织成罗纹图案,有桃心形或杏形等造型。编织工序有剪扇芯、清点葵丝、织扇及扎柄等。其中织扇是从柄部开始,以葵柄伸展出来的葵丝为经,以从葵芯中抽出的三条与经同宽的葵丝为纬,不断经纬交叉编织,直至完成。
5.双面绣葵扇绣制。双面绣葵扇是一颗明珠,非常讲究技艺和美术功底,是以针代笔,积丝累线而成,既是绣品,又似浮雕。葵扇绣制的针法是重点,常用针法有:绕针、抢针、滚针及套针等。一般的绣制工序首先是选稿,用碳画笔在编织葵扇勾画出草图,接着绣制画图的轮廓,最后进行画图的填充,以丰富画面的颜色和层次感。在刺绣过程中,讲究将每个线头、线结藏入画中。
四、葵艺的传承
1. 传承意义。新会葵艺源于冈州古郡,是传统手工艺,古朴典雅、高雅华贵。东晋时期,新会就有葵艺品的出现,明清时期更被列为贡品。新会葵艺历经千年时光的陶冶与精炼,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具有极高的传承意义。
2. 迫切性。新会葵扇采用人工制作,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为主,但进入九十年代后,在空调等现代家电的冲击下,人们对葵扇的需求锐减,葵制品的需求更日趋式微,导致葵艺企业陆续倒闭,葵艺传人被迫转行,制作技艺濒临失传,因此,葵艺的传承是今天新会人肩负的时代使命。
3.传承现状:1999年,廖惠林组建了新会葵乡传统工艺开发中心,专门从事葵艺的开发和传承。2002年,政府把南坦葵林列为重要自然生态区,并兴建了葵博园,设有葵树品种研发区、葵艺制作园。2008年,新会技工学校在政府支持下开办了葵艺班,人社部门建立了新会葵艺人才库,制定出《葵工艺品制作员专项能力鉴定标准》,形势有所好转。
4. 传承人介绍。随着国家对地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保护,给新会葵艺的传承带来了契机。目前,新会葵艺主要由国家级传承人廖惠林、代表性传承人余惠云及赵氏后人等传承。
廖惠林:国家级非遗项目新会葵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原新会葵艺制品厂厂长,从事葵艺工作40多年,被授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曾受邀参加巴黎工艺博览会、北京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大展、上海世博会等,代表作品有绣织扇《小鸟天堂》、《长寿》等。为传承新会葵艺,廖惠林不断创新,提升葵艺品的艺术收藏价值,走出了一条向精品化、礼品化发展之路。
余惠云:新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会葵艺代表性传承人、新会高级技工学校工艺美术教师。2018年10月,余惠云创办了品牌葵匠文化传播中心,正式入驻新会葵博园,开设葵艺系统培训,多次举办公益课程。余惠云除继承传统工艺品生产外,还不断注入新元素,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锦绣南粤》及《粤韵葵风》等,充分展示了传统葵艺的魅力。
五、葵艺教学资源的开发
葵艺教学资源的开发,应先从新会葵艺的历史演变开始,再介绍新会葵艺的主要传承人及傳承现状,最后介绍葵扇制作的各种技艺。教学资源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等形式呈现。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还需提供实操训练指南和工序解读。这样才能对葵艺的传承,形成有效的乡土教学资源。
葵艺的传承,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与时俱进,更需要走进学校。新会葵艺正在重新出发,传统文化的希望仍在发芽,需要你我共同去延续和传承,也希望藉此对葵艺教学资源的开发,将新会葵艺这门绝技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会县志[M]. 1995,10.
[2] 余文星.非遗保护背景下新会葵艺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8,06.
[3] 康力军,谢彦斌.依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8,10.
[4] 新会葵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引用日期2020-12-10].
【关键词】教学资源;开发;新会葵艺;传承
新会葵艺是广东四大传统工艺之一,历史悠久,蜚声中外。为了更好的传承新会葵艺,通过对新会乡土教学资源——葵艺进行开发,形成校本教材,将葵艺引进课堂,是传承的最佳选项。我们通过采风调研,考察了葵艺的历史变迁及生存现状,分析了葵艺的发展空间和传承所需的条件,为新会乡土教学资源开发及葵艺的传承提供了重要基础。
一、葵艺的概况
新会葵艺有1600多年历史,融造型艺术和编织、绘画、绣花等工艺于一体。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会葵艺之所以独一无二,是因为它的原材料“蒲葵”有其独特优点。新会蒲葵,色泽光洁,体质轻盈,心蒂而圆正,用它制成扇,光泽可观,娇艳雅致。
二、葵艺的分类
新会葵艺分葵扇类、工艺品类和葵副产品等三大类。葵扇类指葵叶经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扇子,有玻璃扇、烙画扇、绣花扇、竹箨画扇及葵织扇等;工艺品类有葵灯罩、葵藤枕、葵花篮、葵通帽及葵藤垫等;葵副产品类指用葵叶下料制成的葵类制品,包括葵脉牙签、葵蓑衣、葵骨扫把等。其中以葵扇最为著名,最具独特魅力。
三、葵艺的制作
1.葵原料加工。葵原材料有三种:三旗、长柄、生笔。一把葵扇,从葵树开始,经过割笔、撑晒、剪雏形、洗扇叶、熏扇、焙扇、切扇蒂等多道工序后,葵叶原材料可初具扇形,且色泽晶莹洁白,如同玻璃。要制作一把好葵扇,前期原材料加工非常重要。
2.玻璃葵扇制作。玻璃葵扇以嫩葵叶(俗称“生笔”)为材料,经过割、晒、剪、洗、熏、焙、切、开等原料加工工序后,还需进行挑扇胚、划扇、批扇、道扇、合扇、修整、熏扇及剪柄等多道工序,玻璃葵扇制作尤其讲究流程。
3.烙画葵扇制作。先将成品玻璃扇正面平放;再在扇正面中心位置,用碳笔白描出画稿;第三步取出带尖笔头的电烙器,在扇面的画图底稿上进行烫画,勾划出画图的主线;第四步将电烙器换上圆形的电热笔头,在葵扇的画面上烫,描出阴影部份,将物体绘制清晰;第五步在初步成型的画面上,进行明暗关系的修饰;最后将玻璃扇平放30分钟后收藏。
4.葵扇编织工艺。新会葵织扇,是用一种色泽银白、质地柔软且轻薄透明的上等葵叶玻璃白作为原材料,撕成一条条宽度约3—4mm的葵丝,经手工编织而成的扇子。葵织扇一般织成罗纹图案,有桃心形或杏形等造型。编织工序有剪扇芯、清点葵丝、织扇及扎柄等。其中织扇是从柄部开始,以葵柄伸展出来的葵丝为经,以从葵芯中抽出的三条与经同宽的葵丝为纬,不断经纬交叉编织,直至完成。
5.双面绣葵扇绣制。双面绣葵扇是一颗明珠,非常讲究技艺和美术功底,是以针代笔,积丝累线而成,既是绣品,又似浮雕。葵扇绣制的针法是重点,常用针法有:绕针、抢针、滚针及套针等。一般的绣制工序首先是选稿,用碳画笔在编织葵扇勾画出草图,接着绣制画图的轮廓,最后进行画图的填充,以丰富画面的颜色和层次感。在刺绣过程中,讲究将每个线头、线结藏入画中。
四、葵艺的传承
1. 传承意义。新会葵艺源于冈州古郡,是传统手工艺,古朴典雅、高雅华贵。东晋时期,新会就有葵艺品的出现,明清时期更被列为贡品。新会葵艺历经千年时光的陶冶与精炼,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具有极高的传承意义。
2. 迫切性。新会葵扇采用人工制作,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为主,但进入九十年代后,在空调等现代家电的冲击下,人们对葵扇的需求锐减,葵制品的需求更日趋式微,导致葵艺企业陆续倒闭,葵艺传人被迫转行,制作技艺濒临失传,因此,葵艺的传承是今天新会人肩负的时代使命。
3.传承现状:1999年,廖惠林组建了新会葵乡传统工艺开发中心,专门从事葵艺的开发和传承。2002年,政府把南坦葵林列为重要自然生态区,并兴建了葵博园,设有葵树品种研发区、葵艺制作园。2008年,新会技工学校在政府支持下开办了葵艺班,人社部门建立了新会葵艺人才库,制定出《葵工艺品制作员专项能力鉴定标准》,形势有所好转。
4. 传承人介绍。随着国家对地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保护,给新会葵艺的传承带来了契机。目前,新会葵艺主要由国家级传承人廖惠林、代表性传承人余惠云及赵氏后人等传承。
廖惠林:国家级非遗项目新会葵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原新会葵艺制品厂厂长,从事葵艺工作40多年,被授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曾受邀参加巴黎工艺博览会、北京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大展、上海世博会等,代表作品有绣织扇《小鸟天堂》、《长寿》等。为传承新会葵艺,廖惠林不断创新,提升葵艺品的艺术收藏价值,走出了一条向精品化、礼品化发展之路。
余惠云:新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会葵艺代表性传承人、新会高级技工学校工艺美术教师。2018年10月,余惠云创办了品牌葵匠文化传播中心,正式入驻新会葵博园,开设葵艺系统培训,多次举办公益课程。余惠云除继承传统工艺品生产外,还不断注入新元素,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锦绣南粤》及《粤韵葵风》等,充分展示了传统葵艺的魅力。
五、葵艺教学资源的开发
葵艺教学资源的开发,应先从新会葵艺的历史演变开始,再介绍新会葵艺的主要传承人及傳承现状,最后介绍葵扇制作的各种技艺。教学资源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等形式呈现。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还需提供实操训练指南和工序解读。这样才能对葵艺的传承,形成有效的乡土教学资源。
葵艺的传承,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与时俱进,更需要走进学校。新会葵艺正在重新出发,传统文化的希望仍在发芽,需要你我共同去延续和传承,也希望藉此对葵艺教学资源的开发,将新会葵艺这门绝技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会县志[M]. 1995,10.
[2] 余文星.非遗保护背景下新会葵艺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8,06.
[3] 康力军,谢彦斌.依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8,10.
[4] 新会葵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引用日期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