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的枝头绽放个性的花朵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_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本课我打算安排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即走进文本,弄清作者的创作意图;走出文本,阐释教者的价值取向;超越文本,绽放读者的阅读个性。
  
  一、走进文本,弄清作者的创作意图
  
  新课标提出学生要“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并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丑小鸭》是大多数同学熟知的故事,童话又是七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的文体。结合本课情节曲折,寓意深刻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通读文本,并让学生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复述故事情节,把握文本内涵。
  在复述课文之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丑小鸭》的写作背景,我用多媒体展示下列资料:
  幼年的安徒生,是一个贫穷的孩子,身体很消瘦,有点营养不良,穿着不整齐的衣服,正像那只”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丑小鸭。为帮爸爸妈妈增加一点收入,整天在大街上跑来跑去,为剧院贴海报,给人们干杂活,受尽了欺辱。在爸爸去世、妈妈改嫁后,他搭乘一辆载货的马车到哥本哈根去了。
  到了哥本哈根的安徒生并没有改变寂寞凄惨的境遇。在那里他遭到了许多白眼,听到了许多讥讽的语言。正如丑小鸭一般,早上“小鸟讥笑”、“猎狗追赶”,白天只好躲起来,晚上才敢出来,悄悄地过日子。
  但是,遭遇挫折的安徒生并没有消沉下去,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考上了哥本哈根大学,最终成为一名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读完这段资料后,再让学生迅速复述课文:(略)
  这就是一只丑小鸭的故事,一个安徒生自己的故事。
  作者分明是在告诉人们:只要坚持不懈地追求,幸福的一天终会到来,“丑小鸭”终有变成“白天鹅”的一天。
  再看编者编写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什么呢?
  《丑小鸭》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诗两首》、《伤仲永》同属于第一单元。这个单元的文章都以“成长”为主题,有的记录了作者成长的足迹,有的展示了他人成长的历程,都能给学生以有益的启迪。
  《丑小鸭》这篇童话记录了一只丑小鸭的成长历程。编者意在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只要保持心中那份恒久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终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由此可见,编者与作者的意图完全相同。由此而产生的文本解读也就一直统治着语文课堂的教学,丑小鸭的成才之路也就成了一代代逆境中人的默默奋斗之路。
  
  二、走出文本,阐释教者的价值取向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成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一个人都从成长中走过来,但是每人的经历并不相同。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可能是阳光洒满心田,一路顺风,也可能是风雨不期而至,充满坎坷。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挫折,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帮助学生思考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功观。
  丑小鸭的成长直至成才的过程正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的过程。其实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仅靠不懈的奋斗是不够的,生活中不懈追求的人很多,可失败者却大有人在。每年高考结束后,都有因为高考落榜而自杀的报道,这些人都曾挑灯夜战、不断努力、顽强拼搏过,可他们却没能个个变成“白天鹅”。可见,单用作者与编者的意图来解读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过程既是不准确的,也是不全面的。
  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一道理,我又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则材料。这是当今世界著名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选定一把椅子”的故事。
  读完材料后我让学生思考:帕瓦罗蒂为什么能成功?就是因为他能够清醒地认识自我,最及时的自我觉醒,最终他选择了歌唱事业。他经过长期奋斗,不断自我提升,终于变成了歌剧界的“白天鹅”。
  由此看来,在人生的奋斗过程中,除了不懈努力、自我奋斗外,自我认识、自我觉醒、自我调节、自我提升是多么的重要啊!
  回到文本,我们再来看看丑小鸭他同样有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觉醒、自我调节、自我提升的过程。当母鸡居高临下的教训他,要他也学会生蛋或是像猫一样“擦出火花”时,他说:“你们并不了解我”,他很清楚自己不是生蛋和“擦出火花”的料,他知道他只会游泳,他找到了自己的长处,作了自我调节,当他看见那些美丽的天鹅时,他的心中就有了一个梦想和目标,这时他开始选择了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这是他自我觉醒的第一步,有了目标他开始不懈的努力,并不断的与恶劣环境抗争,那临水一照的机遇,终于使他彻底地认识了自我,这时的他自信倍增,不但拥有了成功后的赞许和夸耀,同时也拥有了天鹅真正的本性。
  从丑小鸭的课例中。我们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身处逆境的人,不但要自我奋斗、不懈努力,更重要的是自我认识、自我觉醒、自我调节、自我提升。
  
  三、超越文本,绽放读者的阅读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显然,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足以发展师生(尤其是学生)的主体功能为宗旨的,就其深层而言,它不仅是一种“对话式”阅读教学,更是一种“体验式”阅读教学。它主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对文本进行品味、求真、质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他们的个性,关注他们鲜活而新异的见解。鼓励他们与文本、与作者、与编者、与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对话,从而绽放出自己的阅读个性。
  理想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所追求的是作者文本、编者文本、教者文本、读者文本的四极碰撞与交融,鼓励各方的“创造性开发”。按照这种理念,我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丑小鸭带给他们的更多的启示,如环境、机遇、先天因素、他人的帮助等对人成长的影响;外在美与内在美;成功后的自我认识和奋斗;做人的准则和应具备的优秀品德;从鸭妈妈的身上体会到亲情的重要……根据其独特的眼光和体验,站在不同的角度,畅谈自己的感受。
  我曾做过一次试教,让学生谈谈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学生的回答真可谓丰富多彩:
  一个男同学说:“当我读到丑小鸭被猎狗追赶的那一段时,好象听到安徒生爷爷在告诉我们遇到危险时要坚强,不要害怕。”
  一个女学生说:“读到‘一位农夫把丑小鸭从冰湖上救起’,我突然感到,像丑小鸭这么丑,也有好心的农夫救他,这不正告诉人们:爱心处处都在我们的身边吗?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关心他人,别人有难也要勇敢地伸手帮助人家。”
  也有学生说:“丑小鸭和安徒生的故事使我明白:没有一个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安徒生最后有这样的成就,也归功于他的努力,所以我们现在也要努力学习,将来才可能有一番成就。”
  学生的这些回答,正好向我们展示了“语文的文本价值与学生独特体验的完美结合”。
  当然,对于一些牵强附会、浅尝辄止,甚至误读错解的,教师也及时给予引导和指正。
  在凸现课程目标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这不仅是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一种独立思考的方式,养成自主阅读的意识和习惯,产生真正属于自己的、与众略同或与众不同的认识。这更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独立人格的形成。
  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使课堂充满浓浓的人文气息和多姿多彩的个性风采;使学生根据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情感体验见识到不同的“景色”,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让语文课堂百花齐放,让阅读的枝头绽放个性的花朵!
  
  [作者通联:湖北宜都陆城二中]
其他文献
依据文本解读的概念,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获得学科教学所期望的阅读或者写作的经验。也就是为了实现阅读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文本解读行为,最终指向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文本意义的发现,从而习得相应的语用经验。以下,我就以苏洵《六国论》教学为例,谈我对文本情境、路径与语言结构的理解。   第一,文本解读要认真研读课标   一切语文教学的起点或者说教学设计的起步,都是基于课程标
〔案例回放〕  今天,我拿着一叠作文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课堂。好不容易从虚情假意、胡编乱造的作文中找出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范文———《那一次,我笑了》。  在读范文之前,我再次重申了本次作文的要求,并对“真情实感”这一点作了特别强调。我本以为读完文章后,学生会举出一系列值得借鉴之处,能对自己的文章作出反思。谁知一个出其不意、始料不及的声音在班中响起——她的文章是假的,缺少真情实感。面对这样的音
高考一结束,浙江省的各种媒体就对高考试题作了评论,其中对语文试题好评如潮,概括起来无非是稳中有变、突出能力、贴近生活、关注人文几点。正奇怪那位专家有如此快的出手,后来一打听,原先是命题组自己的解读,不禁哑然失笑:一只母鸡下了蛋,不等他人先说,先呱呱大叫:我的蛋下得很大,很好,很有特点。这倒好,先让满世界都知道,这是一个好蛋,等人家反应过来,再想说几句时,别人已听不进去了——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先入为
杂文是“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杂文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抽象地说理,或者简单地举例说明,而是运用形象化的方法,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剖析,以比喻、征引、联想、引申、夹叙夹议等手法来阐发深刻的道理。感性和理性的融合是杂文的基本特征:寓道理于形象,幽默风趣、泼辣犀利几乎是杂文的商标;“说理”是杂文的目标和过程,杂文主要是通过“说理”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的,亦即通过“说理”达到社会批判、文明批判、政治批判的目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我国在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中职学校肩负着重要职责,所以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教育改革为指导,大力创新中职语文教学方式,加强具有创新性、现代化教育新模式的运用。自主合作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对于提升中职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以自主合作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价值开始,探究自主合作模式
2017年颁布的新的课程标准代表了各个学科目标最先进的最严谨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也成了老师教学的教纲,它给每位老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教什么、怎样教必须建立在新的课程标准这个基点之上。这次新课标特别提到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这是2003年的课程标准所没有的,这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者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诚如新课标所表
《课标》对中年级习作要求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而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也刚好适合在情境体悟中参与、探究、习作。这样习作,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能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
[案例回顾]  这是《老王》(人教社《语文》八年级上册)公开课的后半部分——  在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结尾段后,老师问:作者说“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愧怍”即惭愧,心里不安。结合课文想一下,难道作者对老王的关心不够吗?请同学们找出作者对老王关心的表现语句。同学们分组讨论,分别答道:  学生A: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学生B: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古代诗词鉴赏从内容到形式、从技巧到表达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最近,与学生一起进行语文划块复习中的古诗词鉴赏,教学中走了不少弯路,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学生从阅读鉴赏顺利走到鉴赏表达。    一、问题发现    典型例一:对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鉴赏。这首诗,学生在小学就学习过。这是一首咏物诗,用的是托境咏物、蕴藉情丝的艺术手法。所咏之物就是“鹿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从2001年7月颁布实施至今已快5年了。据说,几年来教育部的有关部门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状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课程标准组召开了不同形式的座谈会。认真听取了实验区的声音和社会各界的意见,特别是吸纳了学术界有识之士的建议,对课标进行了认真的修订、充实和完善。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即将问世,用以指导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工作,这对于广大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