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学对于学生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提出语文教学中应“分层”布置作业。
关键词:分层;语文教学;布置作业;创新
现代教学对学生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摇篮。因此,不能把学生绑缚在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上,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把优秀学生从机械重复的作业中解救出来,给他们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普通学生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作业,让他们感受学习的轻松愉悦。分层布置作业,是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的体现,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和发展思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意志品质、兴趣爱好等存在较大差异性,若采用“一刀切”式的作业模式,很难兼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长此以往,优等生厌倦了作业中机械重复的“基础技能训练”部分,却又不得不花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早已掌握的内容,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而中等生和学困生面对作业的难度不断加,也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但往往收获甚微,甚至逐渐对自己丧失信心。最终造成优等生人数越来越少,中等生向学困生转化,学困生越来越多的恶性循环。所以,在作业中既要体现基础知识部分的巩固训练,又要体现出学生能力的提升与创新,作业的设计应体现“基础、提升、创新”三个层次的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能力,布置相应的作业。结合实际教学,笔者认为分层作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针对性更强,学习效率更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只需要完成适合自己那个层次的作业,剩余的时间可以用来弥补不足或不断提升。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通过作业巩固当天所学,重点放在掌握基础知识上;而基础比较扎实,灵活性稍微欠缺的学生,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自己的弱项中,通过作业提升自己的运用能力;学习轻松的学生不用再把时间耗费在基础知识上,可以进行广泛阅读,拓展知识面,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汲取更多的养分。
第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分层作业采用“必做、选做相结合,学生半自主选择”的原则,让学生“半自由”地选择作业内容。“必做”部分是每个学生都要做的,是最基础的必须掌握的内容。“选做”部分,是个性化作业设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能力、兴趣,灵活地选择作业。当学生愿意做作业时,作业才能真正发挥效果。
有的教师同样是分层布置作业,为什么效果不如人意,还引发家长的不满?笔者认为,作业看似分层,却仅以分数为划分依据,并没有真正按照学生的学习层次来布置作业,这就难免让家长怀疑教师“以分数论人”了。因此,作业的设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分层”。
第一,找准学生的层次。一次考试的分数并不能代表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不同表现,确定学生的学习层次,有针对性地分层布置作业,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帮助学生弥补学习中的知识漏洞,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此外,学生随着年龄、知识储备、周围环境的变化,其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技能都会发生变化。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多次划分层次,做到“因材施教”。
第二,作业量的分层。不同学生的“已有经验”“智力水平”“学习习惯”等不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分发展,应该减少甚至取消机械记忆类作业,适当增加提升知识技能、体现创新特色的作业。例如:抄写生字、句子之类的作业可以不写,只要听写正确,会默写即可。适当增加“仿写”“写读后感”“阅读相关书籍谈体会”等这类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富有挑战意味的作业。为了让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应给他们提供充分练习基础知识的机会,在积累基础知识方面多下工夫。
第三,作业难度分层。针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客观事实,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相应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实现基础、发展、创新三个阶段。大多数学生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实现发展目标,努力完成创新目标。例如:生字抄写、听写作业就是“基础”阶段,造句、仿写属于“发展”阶段,写感想、拓展阅读则是“创新”阶段。
以上三个方面看似独立,其实密切相关。“找准学生层次”是确定“作业量”和“作业难度”的基础;“作业量”和“作业难度”的不同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提升。
关键词:分层;语文教学;布置作业;创新
现代教学对学生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摇篮。因此,不能把学生绑缚在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上,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把优秀学生从机械重复的作业中解救出来,给他们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普通学生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作业,让他们感受学习的轻松愉悦。分层布置作业,是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的体现,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和发展思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意志品质、兴趣爱好等存在较大差异性,若采用“一刀切”式的作业模式,很难兼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长此以往,优等生厌倦了作业中机械重复的“基础技能训练”部分,却又不得不花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早已掌握的内容,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而中等生和学困生面对作业的难度不断加,也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但往往收获甚微,甚至逐渐对自己丧失信心。最终造成优等生人数越来越少,中等生向学困生转化,学困生越来越多的恶性循环。所以,在作业中既要体现基础知识部分的巩固训练,又要体现出学生能力的提升与创新,作业的设计应体现“基础、提升、创新”三个层次的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能力,布置相应的作业。结合实际教学,笔者认为分层作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针对性更强,学习效率更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只需要完成适合自己那个层次的作业,剩余的时间可以用来弥补不足或不断提升。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通过作业巩固当天所学,重点放在掌握基础知识上;而基础比较扎实,灵活性稍微欠缺的学生,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自己的弱项中,通过作业提升自己的运用能力;学习轻松的学生不用再把时间耗费在基础知识上,可以进行广泛阅读,拓展知识面,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汲取更多的养分。
第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分层作业采用“必做、选做相结合,学生半自主选择”的原则,让学生“半自由”地选择作业内容。“必做”部分是每个学生都要做的,是最基础的必须掌握的内容。“选做”部分,是个性化作业设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能力、兴趣,灵活地选择作业。当学生愿意做作业时,作业才能真正发挥效果。
有的教师同样是分层布置作业,为什么效果不如人意,还引发家长的不满?笔者认为,作业看似分层,却仅以分数为划分依据,并没有真正按照学生的学习层次来布置作业,这就难免让家长怀疑教师“以分数论人”了。因此,作业的设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分层”。
第一,找准学生的层次。一次考试的分数并不能代表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不同表现,确定学生的学习层次,有针对性地分层布置作业,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帮助学生弥补学习中的知识漏洞,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此外,学生随着年龄、知识储备、周围环境的变化,其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技能都会发生变化。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多次划分层次,做到“因材施教”。
第二,作业量的分层。不同学生的“已有经验”“智力水平”“学习习惯”等不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分发展,应该减少甚至取消机械记忆类作业,适当增加提升知识技能、体现创新特色的作业。例如:抄写生字、句子之类的作业可以不写,只要听写正确,会默写即可。适当增加“仿写”“写读后感”“阅读相关书籍谈体会”等这类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富有挑战意味的作业。为了让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应给他们提供充分练习基础知识的机会,在积累基础知识方面多下工夫。
第三,作业难度分层。针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客观事实,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相应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实现基础、发展、创新三个阶段。大多数学生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实现发展目标,努力完成创新目标。例如:生字抄写、听写作业就是“基础”阶段,造句、仿写属于“发展”阶段,写感想、拓展阅读则是“创新”阶段。
以上三个方面看似独立,其实密切相关。“找准学生层次”是确定“作业量”和“作业难度”的基础;“作业量”和“作业难度”的不同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提升。